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庄子》伦理观特质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庄子·人间世》提出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的观点,分别对应于“不可解于心”和“无所逃于天地”,代表了道家对两种人伦的看法。在庄子看来,父子之“命”是一种先天的存在,处于人的认知把握的范围之外,因而具有自然性与不可知...
《庄子·人间世》提出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的观点,分别对应于“不可解于心”和“无所逃于天地”,代表了道家对两种人伦的看法。在庄子看来,父子之“命”是一种先天的存在,处于人的认知把握的范围之外,因而具有自然性与不可知性,无法经由后天人为的方式加以解除。君臣之“义”则是政治社会中的一种外在的、应然的伦理规范,是臣者在共同体生活中,因其臣者身份而必须承担的职责,故而臣者身在其中既无所逃离,又无可奈何。儒家内部对庄子的看法,有认同,也有批评。批评的意见主要来自宋明理学家,因为理学家认为,父子与君臣的伦理均是由天所赋予,是人性所固有,但庄子将君臣一伦视为外在共同体的规定,实有“无君”的嫌疑。通过比较,可以窥探儒、道两家的伦理观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人间世》
命
义
父子
君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哲学对现代医患关系问题的启迪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畅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9期63-65,共3页
《庄子·内篇·人间世》讲述了如何在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世事中“托不得已以养中”的处事方式,这样以“出世”之态,行“入世”之实的理论推演,实际上是庄子哲学的一贯风格。与多数人的观念不同,庄子并非隐者,其独树一帜地对...
《庄子·内篇·人间世》讲述了如何在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世事中“托不得已以养中”的处事方式,这样以“出世”之态,行“入世”之实的理论推演,实际上是庄子哲学的一贯风格。与多数人的观念不同,庄子并非隐者,其独树一帜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值得现代社会再度重视。“勿相物”是庄子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意为不要将他人当作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其保全生命价值的意图,展现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极大尊重。期望能从庄子的“勿相物”理论中,找到庄子哲学对现代医患问题的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庄子
·内篇
·人间
世》
庄子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庄子》伦理观特质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杰
机构
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先秦两汉出土易类文献汇纂通考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3VJXT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孟子教育人性论的现代重审及其教育思想的展开”(CEA200258)。
文摘
《庄子·人间世》提出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的观点,分别对应于“不可解于心”和“无所逃于天地”,代表了道家对两种人伦的看法。在庄子看来,父子之“命”是一种先天的存在,处于人的认知把握的范围之外,因而具有自然性与不可知性,无法经由后天人为的方式加以解除。君臣之“义”则是政治社会中的一种外在的、应然的伦理规范,是臣者在共同体生活中,因其臣者身份而必须承担的职责,故而臣者身在其中既无所逃离,又无可奈何。儒家内部对庄子的看法,有认同,也有批评。批评的意见主要来自宋明理学家,因为理学家认为,父子与君臣的伦理均是由天所赋予,是人性所固有,但庄子将君臣一伦视为外在共同体的规定,实有“无君”的嫌疑。通过比较,可以窥探儒、道两家的伦理观异同。
关键词
《庄子·人间世》
命
义
父子
君臣
Keywords
“The World of Men”
mandate(ming)
righteousness(yi)
father and son
ruler and minister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哲学对现代医患关系问题的启迪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畅
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
出处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9期63-65,共3页
文摘
《庄子·内篇·人间世》讲述了如何在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世事中“托不得已以养中”的处事方式,这样以“出世”之态,行“入世”之实的理论推演,实际上是庄子哲学的一贯风格。与多数人的观念不同,庄子并非隐者,其独树一帜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值得现代社会再度重视。“勿相物”是庄子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意为不要将他人当作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其保全生命价值的意图,展现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极大尊重。期望能从庄子的“勿相物”理论中,找到庄子哲学对现代医患问题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庄子
·内篇
·人间
世》
庄子
哲学
Key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Zhuangzi·Inner Chapter·Life Matters
Zhuangzi's philosophy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庄子》伦理观特质
蔡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庄子哲学对现代医患关系问题的启迪
孟畅
《医学与哲学》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