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庄子》伦理观特质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庄子·人间世》提出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的观点,分别对应于“不可解于心”和“无所逃于天地”,代表了道家对两种人伦的看法。在庄子看来,父子之“命”是一种先天的存在,处于人的认知把握的范围之外,因而具有自然性与不可知... 《庄子·人间世》提出父子之“命”与君臣之“义”的观点,分别对应于“不可解于心”和“无所逃于天地”,代表了道家对两种人伦的看法。在庄子看来,父子之“命”是一种先天的存在,处于人的认知把握的范围之外,因而具有自然性与不可知性,无法经由后天人为的方式加以解除。君臣之“义”则是政治社会中的一种外在的、应然的伦理规范,是臣者在共同体生活中,因其臣者身份而必须承担的职责,故而臣者身在其中既无所逃离,又无可奈何。儒家内部对庄子的看法,有认同,也有批评。批评的意见主要来自宋明理学家,因为理学家认为,父子与君臣的伦理均是由天所赋予,是人性所固有,但庄子将君臣一伦视为外在共同体的规定,实有“无君”的嫌疑。通过比较,可以窥探儒、道两家的伦理观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人间世》 父子 君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哲学对现代医患关系问题的启迪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畅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9期63-65,共3页
《庄子·内篇·人间世》讲述了如何在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世事中“托不得已以养中”的处事方式,这样以“出世”之态,行“入世”之实的理论推演,实际上是庄子哲学的一贯风格。与多数人的观念不同,庄子并非隐者,其独树一帜地对... 《庄子·内篇·人间世》讲述了如何在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世事中“托不得已以养中”的处事方式,这样以“出世”之态,行“入世”之实的理论推演,实际上是庄子哲学的一贯风格。与多数人的观念不同,庄子并非隐者,其独树一帜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值得现代社会再度重视。“勿相物”是庄子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意为不要将他人当作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其保全生命价值的意图,展现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极大尊重。期望能从庄子的“勿相物”理论中,找到庄子哲学对现代医患问题的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庄子·内篇·人间世》 庄子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