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难已经发生,何需预言?——解读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8-174,共7页
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通常被解读为是对未来人类灾难的一部"预言式的作品"。然而实际上大量的事实都表明这部小说也可以被解读为一部自传和回忆录,只不过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传,它是莱辛对于自传新写作手法的一次尝... 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通常被解读为是对未来人类灾难的一部"预言式的作品"。然而实际上大量的事实都表明这部小说也可以被解读为一部自传和回忆录,只不过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传,它是莱辛对于自传新写作手法的一次尝试,体现了莱辛对于过往岁月的深沉思考。但同时梦境、象征、讽喻等多重叙事手法的使用又使小说超越了自传的意义,通过个人经历展现历史,《幸存者回忆录》留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寓言,它告诉我们:灾难已经发生,但历史绝不应当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自传和回忆录 创伤 幸存者 寓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存者回忆录》:艾米丽的伦理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多丽丝·莱辛的《幸存者回忆录》描绘了大灾难后幸存下来的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变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和生态意义。然而在对主人公艾米丽的认知和评价上有着多种不同的声音,若干问题仍然悬而不决。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 多丽丝·莱辛的《幸存者回忆录》描绘了大灾难后幸存下来的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变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和生态意义。然而在对主人公艾米丽的认知和评价上有着多种不同的声音,若干问题仍然悬而不决。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入手,结合小说的历史、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解读艾米莉的内心世界和真实面貌,考察她的伦理选择、爱情观、心理诉求以及自我救赎的完成过程,以期更好地理解莱辛的道德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艾米莉 伦理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与自性的整合——多丽丝·莱辛《幸存者回忆录》的一种解读
3
作者 黎会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0-233,共4页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关注"内心空间"的一部重要小说。小说主人公进行自我探索,经历揭开创伤、内在成长、自性涌现,最后在自性引领下最终达到个体人格的整合统一与完善。主人公的意识自我与其无意识的自性的整...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关注"内心空间"的一部重要小说。小说主人公进行自我探索,经历揭开创伤、内在成长、自性涌现,最后在自性引领下最终达到个体人格的整合统一与完善。主人公的意识自我与其无意识的自性的整合过程,揭示了自性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认识象征人格完整的自性对现代人实现心灵完整也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自性 整合 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墙而过的天路历程——《幸存者回忆录》中异质空间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洁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6-85,共10页
在20世纪后期西方学界空间转向的学术思潮影响下,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继《四门城》之后的幻想类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空间化特色。她进行了一系列"异质空间"的缔造,以此为容器承载着作家赋予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幸存... 在20世纪后期西方学界空间转向的学术思潮影响下,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继《四门城》之后的幻想类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空间化特色。她进行了一系列"异质空间"的缔造,以此为容器承载着作家赋予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幸存者回忆录》中的"墙后面的世界",是一个充斥着幻想与回忆的异域,小说主人公在此践行了一场别样的超越现实的天路历程,通过跨越客厅墙壁而踏入"另一个空间"进行着一次次的心灵洗涤,最后实现精神升华,突破了尘世间生存的种种困囿。本文认为这一异质空间的存在既展现了作家对苏菲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她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它又是一个将时间空间化了的场所,承担着独特的空间叙事功能,推动着小说的整个叙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幸存者回忆录》 异质空间 苏菲主义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与伊德里斯·沙赫的苏菲主义哲学——与苏忱商榷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勤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0,共6页
针对苏忱"多丽丝.莱辛与沙赫的苏菲主义哲学"一文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澄清。首先是关于苏菲主义的内涵,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其次讨论了伊德里斯·沙赫与苏菲主义的关系,西方新苏菲主义与伊斯兰教的苏菲主义的区别;... 针对苏忱"多丽丝.莱辛与沙赫的苏菲主义哲学"一文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澄清。首先是关于苏菲主义的内涵,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其次讨论了伊德里斯·沙赫与苏菲主义的关系,西方新苏菲主义与伊斯兰教的苏菲主义的区别;最后,驳斥了苏忱的"苏菲主义推崇众人皆信教,它完全排斥理性、否定国家形式"的说法。莱辛接受的苏菲主义是西方语境下的苏菲主义,它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伊德里斯·沙赫 苏菲主义 伊斯兰教 《幸存者回忆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