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变奏手法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关欣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5-176,共2页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他出生于谢苗诺沃一个具有良好的音乐背景的家族。1882年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1885年,进入莫斯科音...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他出生于谢苗诺沃一个具有良好的音乐背景的家族。1882年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1885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1891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变奏手法 《第一钢琴协奏曲》 20世纪中期 音乐学院 19世纪末 音乐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之第五首创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维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在钢琴音乐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19首各自独立的作品多数采用匈牙利民间音乐主题和恰尔达什舞曲结构的形式创作而成,而他的《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活动家,他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在钢琴音乐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19首各自独立的作品多数采用匈牙利民间音乐主题和恰尔达什舞曲结构的形式创作而成,而他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五首即《英雄的葬礼》则与此不同。因此本文着眼于第五首,从它的曲式结构、主题音调、织体与和声调性等技法角度来管窥作曲家如何在标题思维下将音乐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狂想曲 第五首 体裁 曲式结构 主题音调 织体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主题配乐赏析
3
作者 贾力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电影配乐在电影中举足轻重,恰当地运用配乐能更好地表达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1]在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中,巧妙运用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具有抒情、浪漫... 电影配乐在电影中举足轻重,恰当地运用配乐能更好地表达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1]在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中,巧妙运用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具有抒情、浪漫特质的第十八变奏曲和表达爱情的时光倒流主题。前一个主题主要引用了西方音乐中浪漫主义音乐,为预示剧情的配乐;时光倒流主题为现代抒情流行音乐的风格,恰当地烘托了场景,准确表达了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配乐 《时光倒流七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什文《蓝色狂想曲》结构新论
4
作者 江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6-158,共3页
美国作曲家格什文创作的《蓝色狂想曲》1是20世纪音乐会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该曲旋律充满爵士情调,给那个时代的人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但世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褒贬不一,争论的核心是其音乐结构,由于太过自由松散而难以定性。迄今为止... 美国作曲家格什文创作的《蓝色狂想曲》1是20世纪音乐会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该曲旋律充满爵士情调,给那个时代的人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但世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褒贬不一,争论的核心是其音乐结构,由于太过自由松散而难以定性。迄今为止,学者对《蓝色狂想曲》的音乐结构并未形成较一致的看法,国外较权威的代表是美国作曲家大卫·希夫(Schiff,David)2,国内学者以王珉教授为代表。文中通过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笔者基于该作品的主部及主部三次再现丰富的变化、插部清晰的结构和"后重"式布局、全曲独具特色的"复式八部回旋曲式"结构特征分析,罗列出与他们观点的重叠部分,并尝试提出新的结构分析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什文《蓝色狂想曲 主题 调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