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和传承:《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中国的文学想象与社会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汤哲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叙事和结构,还在于接受和传承。打动中国人的是言情故事的悲欢离合,更是男女之爱的悲剧中弥散出来的忏悔和牺牲。这是中国人从未感受过的宗教意识。裹夹着巨大的感情容量,这部小说恰逢其时地来到... 《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叙事和结构,还在于接受和传承。打动中国人的是言情故事的悲欢离合,更是男女之爱的悲剧中弥散出来的忏悔和牺牲。这是中国人从未感受过的宗教意识。裹夹着巨大的感情容量,这部小说恰逢其时地来到清末民初的中国,让中国的公民社会的构建从一开始带有了世俗性的特征。小说给正在谋求文学现代化的中国作家带来了摹本,无论是通俗文学作家还是新文学作家,在描述男女之爱的故事情节时,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染上了《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色彩,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历史与记忆。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徐枕亚的《玉梨魂》和鲁迅的《伤逝》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茶花女遗事》 接受 传承 文学想象 社会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全章 《中文自学指导》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巴黎茶花女遗事》不仅以其扭转了中国士人对外国文学的偏见之功在中国近代翻译丈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以其提高了小说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文学地位、开启了对20世纪初叶言情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情爱价值观念及在中国小... 《巴黎茶花女遗事》不仅以其扭转了中国士人对外国文学的偏见之功在中国近代翻译丈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以其提高了小说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文学地位、开启了对20世纪初叶言情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情爱价值观念及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等历史功绩,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 文学史意义 外国文学 翻译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中华效应
3
作者 蔡鸿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2,共4页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其翻译成中国文言小说,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书名在中国刊行,轰动一时。本文介绍《茶花女》中译本的出版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内容,从海外...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其翻译成中国文言小说,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书名在中国刊行,轰动一时。本文介绍《茶花女》中译本的出版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内容,从海外文学的译介流传所引发社会反响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史的角度,论述晚清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巴黎茶花女遗事》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纾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种跨语际实践的生成
4
作者 马泰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89-91,共3页
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第一个《茶花女》汉语译本,它是具有先锋特质构成跨语际实践的绝佳范本。从译者翻译动机上来讲,林纾利用外国文本重演中国特有文化;从小说成形语言来看,"汉化"的翻译方式辅助译者完成德性的抒... 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第一个《茶花女》汉语译本,它是具有先锋特质构成跨语际实践的绝佳范本。从译者翻译动机上来讲,林纾利用外国文本重演中国特有文化;从小说成形语言来看,"汉化"的翻译方式辅助译者完成德性的抒发。译本从内外两个方面完成了通过翻译张扬自身文学理念的目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林译小说 茶花女 《巴黎茶花女遗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译《茶花女》撼动中国的岁月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文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45,共11页
关键词 茶花女 《巴黎茶花女遗事》 写情小说 谴责小说 鲁迅 爱情 才子佳人小说 《剑桥中华民国史》 《红楼梦》 鸳蝴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纾和他的小说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景康 杨慧玲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6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中西小说 下等社会 小说理论 《巴黎茶花女遗事》 国民性 写作技巧 《史记》 结构手法 总体特征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纾小说中男女关系与言情传统的裂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邓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林纾言情小说在设置人物关系时常采用女长男幼的设定,年长的女性往往具备更娴熟的主持家政能力,是作为妻子的合适人选,可见他考量婚配的因素主要在于女性的作用和对家庭的助益,其笔下人物多是功能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林纾不善言情。他... 林纾言情小说在设置人物关系时常采用女长男幼的设定,年长的女性往往具备更娴熟的主持家政能力,是作为妻子的合适人选,可见他考量婚配的因素主要在于女性的作用和对家庭的助益,其笔下人物多是功能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林纾不善言情。他一边创作、翻译了大量言情小说,一边又对言情本身的流行十分警惕,这样的矛盾来自中国小说史上以情至性的言情传统。林纾实际上将言情视作可利用的规训手段,以软化方式实现人对社会秩序的主动服膺,这在其小说中书生与鬼女妓女的故事里得到了鲜明体现。即便是翻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也隐含着言情传统的构架。学界对其翻译小说"传播了近代西方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新思潮"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源于五四前后中国小说言情传统的裂变,及不同时代下读者的"创造性误读"。这种"误读"恰成为林译言情的魅力所在,通过连接两代文学读者,抚慰了情感话语转型的阵痛与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言情传统 书生与妓女/鬼女 《巴黎茶花女遗事》 《迦茵小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林译”美国文学作品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段怀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54-56,共3页
关于“林译”美国文学作品的几个问题段怀清尽管胡适晚年在谈到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时曾批评林纤(琴南)“不懂一句西文,竟能以文言翻译了二百多种西洋小说”①,更早一些,尽管与林绿同时代且有同门同师之缘的翻译家、文学家严复对林... 关于“林译”美国文学作品的几个问题段怀清尽管胡适晚年在谈到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时曾批评林纤(琴南)“不懂一句西文,竟能以文言翻译了二百多种西洋小说”①,更早一些,尽管与林绿同时代且有同门同师之缘的翻译家、文学家严复对林纤的域外小说翻译也持谨慎保留态度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林译” 美国文学 华盛顿·欧文 翻译作品 林译小说 黑奴吁天录 《巴黎茶花女遗事》 文学翻译 钱钟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对苏曼殊文学创作的贡献
9
作者 丁赋生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4-37,共4页
陈独秀对苏曼殊文学创作的贡献丁赋生陈独秀与苏曼殊最为莫逆。二人相识于1902年冬:柳亚子《重订苏曼殊年表》①在“一九○二年……民国纪元前十年壬寅……十九岁”条栏下载:“是年冬,加盟于青年会,始识秦效鲁(毓鎏),叶清漪... 陈独秀对苏曼殊文学创作的贡献丁赋生陈独秀与苏曼殊最为莫逆。二人相识于1902年冬:柳亚子《重订苏曼殊年表》①在“一九○二年……民国纪元前十年壬寅……十九岁”条栏下载:“是年冬,加盟于青年会,始识秦效鲁(毓鎏),叶清漪(澜),陈仲甫(由己)诸人。”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苏曼殊 文学创作 《国民日日报》 茶花女 《悲惨世界》 小说创作 爱情悲剧 《巴黎茶花女遗事》 青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