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外国文学中的对照描写艺术分析——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
潘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2
|
从影片《巴黎圣母院》谈建筑艺术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 |
陆艳颖
王琛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描写艺术 |
刘露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建筑艺术在影视美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影片《巴黎圣母院》为例 |
胡少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5
|
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作品论析 |
赖丽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6
|
《巴黎圣母院》与《西游记》浪漫主义特色之比较 |
刘叔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7
|
巴黎圣母院——新课标推荐课外读物《巴黎圣母院》相关资料 |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对照艺术的杰作——谈《羊脂球》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段 |
曹让庭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6
|
|
9
|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 |
赵宓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10
|
汪曾祺作品中的对照艺术 |
鲁晓霞
|
《河南社会科学》
|
1999 |
0 |
|
11
|
托尔斯泰三大长篇的对照艺术 |
张铁夫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2
|
对照律──论艺术思维的共性方式 |
陶同
|
《求是学刊》
|
1985 |
0 |
|
13
|
艺术体操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姿态的影响 |
童丽平
彭春政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4
|
尚德义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 |
赛音
|
《音乐创作》
|
2006 |
1
|
|
15
|
艺术的审美反映和创造本质 |
黄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1
|
|
16
|
论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征 |
赵霞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9 |
0 |
|
17
|
善恶美丑的多重变奏——论雨果小说人物的类型 |
杨中举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18
|
融媒体背景下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思考 |
张爽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9
|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
张忠喜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20
|
作为批评家的雨果——论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 |
陈许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