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文学中的对照描写艺术分析——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1
作者 潘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34-35,共2页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性作品,将浪漫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巴黎圣母院》中有关描写艺术形式的方面进行对照性分析,包括爱情观念对照、人物形象对照、情节环境对照等三方面内容,以通过对照性描写艺术体现雨果的浪漫主义创...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性作品,将浪漫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巴黎圣母院》中有关描写艺术形式的方面进行对照性分析,包括爱情观念对照、人物形象对照、情节环境对照等三方面内容,以通过对照性描写艺术体现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价值与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 爱情 人物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影片《巴黎圣母院》谈建筑艺术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陆艳颖 王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4-44,共1页
影片《巴黎圣母院》成型于50年代的末期,由多国演员合拍而成,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它改编自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巴黎圣母院这座哥特式的经典建筑展开,文学艺术、建筑艺术... 影片《巴黎圣母院》成型于50年代的末期,由多国演员合拍而成,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它改编自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巴黎圣母院这座哥特式的经典建筑展开,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影视艺术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了极致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建筑艺术 影视艺术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描写艺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露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09-110,共2页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对人物的描写手法和艺术也别具一格。本文通过对人物美丑进行对照,通过对道德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来进行描写,使这部作品极具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人物描写 描写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艺术在影视美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影片《巴黎圣母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少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7-48,共2页
一、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艺术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座小岛上,开始建造时间为1163年,耗时180多年,于1345年全部建成,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面貌,... 一、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艺术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座小岛上,开始建造时间为1163年,耗时180多年,于1345年全部建成,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面貌,外形看起来精致又坚固,它采用瘦长的尖矢券,凌空飞跃的扶壁,墩柱的线条向上竖起,塔尖高高地耸起,有一种挺拔向上和直插云霄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巴黎圣母院 影视美学 巴黎 哥特式建筑 建造时间 扶壁 建筑史 小说叙事 建筑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作品论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赖丽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9-161,共3页
艺术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是著名作家志同先生与著名作曲家尚德义先生根据雨果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卡西莫多这一角色创作而成的一首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关键词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敲钟人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与《西游记》浪漫主义特色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叔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文章对《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从“情节与情景的幻想性、奇异性”、“语言艺术的喜剧性”、“场景描写风格的特异性”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异中之同”,求“同中之异”,以提... 文章对《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所具有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从“情节与情景的幻想性、奇异性”、“语言艺术的喜剧性”、“场景描写风格的特异性”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异中之同”,求“同中之异”,以提高民族文学和他国文学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西游记》 浪漫主义 情节和情景 语言艺术 喜剧性 场景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新课标推荐课外读物《巴黎圣母院》相关资料
7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巴黎著名的天主教堂。1163年兴建,1250年完成。 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近万人.中厅很高.为侧廊高(9米多)的3.5倍.圣坛上部当中的尖塔高90米。正面一对塔楼高约60米。教堂内藏有13至17世纪的许多艺...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巴黎著名的天主教堂。1163年兴建,1250年完成。 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近万人.中厅很高.为侧廊高(9米多)的3.5倍.圣坛上部当中的尖塔高90米。正面一对塔楼高约60米。教堂内藏有13至17世纪的许多艺术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课外读物 新课标 天主教堂 法国巴黎 艺术珍品 17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照艺术的杰作——谈《羊脂球》人物塑造的主要手段 被引量:6
8
作者 曹让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0-84,共5页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一篇使作者“象流星一样进入文坛”的上乘之作。从内容讲,它是法国文学史上讴歌爱国主义的名篇;从表现技巧看,它是对照艺术的杰作。《羊脂球》不是用复杂、紧张的矛盾纠葛吸引读者,而是极为凝练地...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一篇使作者“象流星一样进入文坛”的上乘之作。从内容讲,它是法国文学史上讴歌爱国主义的名篇;从表现技巧看,它是对照艺术的杰作。《羊脂球》不是用复杂、紧张的矛盾纠葛吸引读者,而是极为凝练地从心理、行动和语言中突出人物性格。读过《羊脂球》的人,是不能不赞赏莫泊桑刻划人物的高超技巧的。在这个篇幅并不太长的小说里,他塑造了多少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脂球》 对照艺术 人物塑造 敌人 小说 主要手段 莫泊桑 普鲁士 军官 里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赵宓张爱玲曾有这样一段话:“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象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①这里,她提出创作...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赵宓张爱玲曾有这样一段话:“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象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①这里,她提出创作主张,也流露出其作品的基调─—苍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言情小说 参差对照 《传奇》 艺术世界 “新” “才子佳人”模式 穆时英 社会言情 都市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作品中的对照艺术
10
作者 鲁晓霞 《河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4期73-78,共6页
汪曾祺对“对照”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自己的小说所要表达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解释、说明、强调或是参差的对照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他并不仅仅运用对照去描写一人一事,而是把它看成一种艺术法则,广泛地应用到创作中去。在他的... 汪曾祺对“对照”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自己的小说所要表达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解释、说明、强调或是参差的对照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他并不仅仅运用对照去描写一人一事,而是把它看成一种艺术法则,广泛地应用到创作中去。在他的作品中存在着一个艺术的对照系统,而“对照”法则的运用,对题材的处理,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刻画,结构的安排,意境的创造等,都产生了良好的作用。本文拟对汪曾祺的艺术对照系统及其艺术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作品 对照系统 艺术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尔斯泰三大长篇的对照艺术
11
作者 张铁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46-52,共7页
对照,是生活本身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认识和评价生活的一种方法。没有对照,就没有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都是相对照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文学创作中,对照是作家展示作品主题和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法,也是使作品在结构... 对照,是生活本身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认识和评价生活的一种方法。没有对照,就没有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都是相对照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文学创作中,对照是作家展示作品主题和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法,也是使作品在结构上保持平衡对称的一种手段。雨果在谈到艺术的对照原则时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借助于对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对照艺术 对照 长篇 卡秋莎 玛丝洛娃 小说 情节线索 《战争与和平》 贵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照律──论艺术思维的共性方式
12
作者 陶同 《求是学刊》 1985年第1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对照 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 目标性 似与不似 艺术创作 感性 对象性 编码 逻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体操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姿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童丽平 彭春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3-555,共3页
以选修艺术体操课的女大学生为对象 ,观察 1年的艺术体操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姿态的影响。分别在实验前后 1周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多个部位的皮脂厚度、三围和下肢的柔韧性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 ,通过 1年的艺术体操练... 以选修艺术体操课的女大学生为对象 ,观察 1年的艺术体操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姿态的影响。分别在实验前后 1周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多个部位的皮脂厚度、三围和下肢的柔韧性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 ,通过 1年的艺术体操练习 ,与选修其他课学生相比 ,选修艺术体操课的女大学生皮下脂肪含量减少 ,去脂体重比例增大 ,三围更接近标准 ,肢体的柔韧性得到增强 ;而其他选修课学生的身体成分和柔韧性则无明显变化。说明艺术体操练习有利于塑造女性的优美身材 ,充分显示女性的曲线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体操 女大学生 练习 选修 身体成分 柔韧性 曲线美 女性 对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德义合唱作品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4
作者 赛音 《音乐创作》 2006年第5期79-81,共3页
尚德义先生曾于1998年出版过他的独唱艺术歌曲选集,收入五线谱带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花腔歌曲34首。时隔六年的2004年,他又出版了《大漠之夜——尚德义合唱作品选》。这部精美的合唱作品专集中收录了他创作的16首合唱精品,可以分为... 尚德义先生曾于1998年出版过他的独唱艺术歌曲选集,收入五线谱带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花腔歌曲34首。时隔六年的2004年,他又出版了《大漠之夜——尚德义合唱作品选》。这部精美的合唱作品专集中收录了他创作的16首合唱精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赞颂伟大祖国题材的合唱作品,如《祖国永在我心中》《中华谣》《盛世百花开》;2、表现深刻思想内涵的合唱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大漠之夜》;3、表现少数民族风格题材的合唱作品,如《火把节的欢乐》《牧笛》《牧场情歌》;4、表现西部风土人文题材的合唱作品,如《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放歌大西北》《向往西藏》;5、表现不同年龄风貌题材的合唱作品,如《青春的足迹》《繁星升起》《枫叶正红》《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更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作品 艺术特色 艺术歌曲 《大漠之夜》 巴黎圣母院 钢琴伴奏 思想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审美反映和创造本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58-61,80,共5页
艺术的本质,是在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宗教伦理道德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一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所不同的是,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阶级性,可以为任何阶级服务而... 艺术的本质,是在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宗教伦理道德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一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所不同的是,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阶级性,可以为任何阶级服务而不改变它的性质。艺术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社会生活 创作对象 艺术 现实世界 符号性 宗教情感 宗教信仰 艺术世界 艺术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征
16
作者 赵霞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3期49-51,共3页
谚语(proverb)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语。许多深刻的道理,复杂的经验,有益的教训,在谚语里仅仅用两三个字或者一两句话就把它恰当地概括出来了。因而谚语总是具有简洁洗炼,哲理深刻的艺术特点。正如高尔基所说的... 谚语(proverb)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语。许多深刻的道理,复杂的经验,有益的教训,在谚语里仅仅用两三个字或者一两句话就把它恰当地概括出来了。因而谚语总是具有简洁洗炼,哲理深刻的艺术特点。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谚语 修辞手法 艺术特点 英语修辞 修辞运用 词语重复 生活实践 ALLITERATION 平行对照 比喻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恶美丑的多重变奏——论雨果小说人物的类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中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7-94,共8页
雨果的小说人物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点,本文具体分析了雨果小说人物的四个类型:美丑善恶对比型、完美天使型、至善受难型、极恶魔鬼型。它们构成雨果小说艺术多重变奏的主旋律,分别给人以不同的审关心理感受,充分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对照... 雨果的小说人物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点,本文具体分析了雨果小说人物的四个类型:美丑善恶对比型、完美天使型、至善受难型、极恶魔鬼型。它们构成雨果小说艺术多重变奏的主旋律,分别给人以不同的审关心理感受,充分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对照原则和“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的美学理想。作家的基督教二元论世界观和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决定了他的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果 小说 类型 《笑面人》 《巴黎圣母院 基督教二元论 对照原则 浪漫主义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背景下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7-89,共3页
一、经典传承与文学改编电影 (一)发展渊源文学改编电影的出现与发展几乎与电影行业本身的发展同步。电影艺术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情节故事为载体来表达创作人的价值追求意图,文学作品亦然;这使得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先天性的联系。电... 一、经典传承与文学改编电影 (一)发展渊源文学改编电影的出现与发展几乎与电影行业本身的发展同步。电影艺术在多数情况下是以情节故事为载体来表达创作人的价值追求意图,文学作品亦然;这使得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先天性的联系。电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其在表达故事情节时能够打破传统文学相对抽象的表达方式,给观众提供更加具象化的故事画面,这给长久以来阅读文学作品的受众带来新鲜感,从而促使更多的文学作品走向银幕。进入有声电影时代以来,诸多经典文学名著被搬上大银幕,如《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漂亮朋友》等,以及我国的《红楼梦》《聊斋》等文学经典更是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行业 作品改编 经典文学 媒体背景 《巴黎圣母院 《傲慢与偏见》 电影艺术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忠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84,共3页
文学和电影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文化样态和艺术形式。对于文学而言,电影的意义在于将抽象的文字用具象的画面、声音进行重新表达,从而使文学本身获得新生;对于电影而言,文学巨著巧妙的剧情设置使电影故事引人入胜,而文学巨著深刻的社会意... 文学和电影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文化样态和艺术形式。对于文学而言,电影的意义在于将抽象的文字用具象的画面、声音进行重新表达,从而使文学本身获得新生;对于电影而言,文学巨著巧妙的剧情设置使电影故事引人入胜,而文学巨著深刻的社会意涵和批判性思考则大幅提升了电影这种艺术样式的审美品味和文化积淀。从电影诞生以来,无数文学名著被搬上了大银幕,如《教父》《红磨坊》《巴黎圣母院》《乱世佳人》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巨著 盖茨比 《巴黎圣母院 《乱世佳人》 《教父》 艺术形式 具象 文学名著 两种文化 爵士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批评家的雨果——论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许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4-99,共6页
雨果既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显然,在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建树方面,作为批评家的雨果是卓有成效的。概括起来,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艺术真实观、美丑对照观、创作自由观和... 雨果既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显然,在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建树方面,作为批评家的雨果是卓有成效的。概括起来,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艺术真实观、美丑对照观、创作自由观和教育功能观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果 作家 浪漫主义文学 理论贡献 批评家 法国 艺术真实观 美丑对照 创作自由观 教育功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