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岁月神偷》音乐赏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志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9-140,共2页
电影《岁月神偷》故事围绕一个典型的小家庭,在香港这个中西合璧、贫富并存的城市挣扎生存的故事。没有绚烂的视物感觉效果,然而它却扳倒了芸芸众片,全赖于片中无处不在的浓烈"港味"和剧情丝丝入扣的音乐。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片的五首... 电影《岁月神偷》故事围绕一个典型的小家庭,在香港这个中西合璧、贫富并存的城市挣扎生存的故事。没有绚烂的视物感觉效果,然而它却扳倒了芸芸众片,全赖于片中无处不在的浓烈"港味"和剧情丝丝入扣的音乐。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片的五首音乐在电影中出现的场合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神偷》 音乐 怀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墓地里的彩虹——《岁月神偷》与香港怀旧电影
2
作者 王亚平 徐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在近年来的香港艺术电影中,以"怀旧"的暧昧姿态追索一段并不遥远的过往,在影像的流动中捕捉行将消逝的"香港情怀",似乎成了一种较为流行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策略。作为一部怀旧电影,《岁月神偷》所体现的内在焦虑在于... 在近年来的香港艺术电影中,以"怀旧"的暧昧姿态追索一段并不遥远的过往,在影像的流动中捕捉行将消逝的"香港情怀",似乎成了一种较为流行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策略。作为一部怀旧电影,《岁月神偷》所体现的内在焦虑在于一种"被偷走的香港价值",及其所折射的香港电影的迷茫现状。《岁月神偷》实际上重新定义了"港产片"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神偷》 怀旧 “港产片” 香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与《岁月神偷》之爱情观比较
3
作者 孙亚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4,共2页
《山楂树之恋》与《岁月神偷》的时代背景和情节都有相似之处,在爱情观和家庭生活上,两者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岁月神偷》中的每个人物、每个表情、每个细节都给人以很强的心灵震撼,其中贯注着过去的香港人坚毅不屈、充满温情的香港... 《山楂树之恋》与《岁月神偷》的时代背景和情节都有相似之处,在爱情观和家庭生活上,两者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岁月神偷》中的每个人物、每个表情、每个细节都给人以很强的心灵震撼,其中贯注着过去的香港人坚毅不屈、充满温情的香港精神。而相同时代的内地人则为政治所压抑,生活灰暗、单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岁月神偷》 爱情观 家庭生活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月神偷》:当怀旧照进现实
4
作者 苏扬 《电影评介》 2011年第7期36-38,共3页
香港导演罗启锐的电影《岁月神偷》以孩童视角,讲述了普通百姓罗氏一家人面对困境从容淡定、相濡以沫的故事。电影不仅情节感人,还有浓郁的怀旧情调,温馨而不感伤。在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叙事中,蕴藉着坚韧与担当、从容与执着,这些足以... 香港导演罗启锐的电影《岁月神偷》以孩童视角,讲述了普通百姓罗氏一家人面对困境从容淡定、相濡以沫的故事。电影不仅情节感人,还有浓郁的怀旧情调,温馨而不感伤。在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叙事中,蕴藉着坚韧与担当、从容与执着,这些足以让今天的都市人为之倾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神偷》 怀旧 孩童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爱如山 亲情似水——电影《海洋天堂》和《岁月神偷》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丹丹 何春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56-57,共2页
著名电影大师巴赞说过,"电影是特殊的爱的艺术"①,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爱的表现形式,如何利用影视的诸种形式与手段将爱的内涵和力量表现出来,不仅是评价一部影片是否具有文艺价值、是否出众的标准之一,更是衡量一个导演功力的准则之一... 著名电影大师巴赞说过,"电影是特殊的爱的艺术"①,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爱的表现形式,如何利用影视的诸种形式与手段将爱的内涵和力量表现出来,不仅是评价一部影片是否具有文艺价值、是否出众的标准之一,更是衡量一个导演功力的准则之一,而《海洋天堂》和《岁月神偷》这两部影片在对"爱"的诠释上虽然有着许多具体细节的不同,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对爱的阐释达到了艺术的高度,本文将具体以这两部影片的几个方面的异同比较来阐述关于爱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情电影 《海洋天堂》 《岁月神偷》 审美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岁月神偷》看小叙事中的宏大魅力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一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1-72,共2页
小叙事,又叫个人叙事,它主要立足于个体经验,在日常化环境中讲述小人物的小故事。《岁月神偷》则是借助小叙事的艺术手法,通过讲述20世纪60年代香港永利街一家四口的悲欢往事,来展现香港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风雨飘摇中人们坚强乐观的... 小叙事,又叫个人叙事,它主要立足于个体经验,在日常化环境中讲述小人物的小故事。《岁月神偷》则是借助小叙事的艺术手法,通过讲述20世纪60年代香港永利街一家四口的悲欢往事,来展现香港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在风雨飘摇中人们坚强乐观的时代精神这一宏大主题。影片用细节撑起叙事结构的圆满,折射出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激起观众对以往岁月的集体回忆,通过讲述小人物故事来塑造一种大精神,传递宏大的人生理念,其中打动人心的音乐,更是从细微处传递生命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神偷》 小叙事 宏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待当下——观《岁月神偷》有感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秋萍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4期38-39,共2页
怀念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岁月神偷》通过罗先生一家在香港60年代的生活经历,带我们回到一个令人怀念的旧香港,重新经历我们的成长经验,也重新塑造我们的集体回忆。这部影片不矫情,它没有哗众取宠的露骨的商业气味,于平凡之中见真情,于... 怀念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岁月神偷》通过罗先生一家在香港60年代的生活经历,带我们回到一个令人怀念的旧香港,重新经历我们的成长经验,也重新塑造我们的集体回忆。这部影片不矫情,它没有哗众取宠的露骨的商业气味,于平凡之中见真情,于欢乐之中掩忧伤,姿态很低,立意却很高,平凡之中拥有着动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神偷》 岁月 幻变 善待当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评《岁月神偷》
8
作者 徐硕艺 《电影评介》 2012年第9期46-46,51,共2页
罗启锐执导的影片《岁月神偷》,以怀旧的影调找回了曾经的港片带给人们的那种感动情绪,用淡淡的伤感打动了所有观众。它告诉人们,人只能偷窃一些外在的东西,只能是"小偷小摸",而岁月偷走的,却是人,是时光,是过去,是一切记忆... 罗启锐执导的影片《岁月神偷》,以怀旧的影调找回了曾经的港片带给人们的那种感动情绪,用淡淡的伤感打动了所有观众。它告诉人们,人只能偷窃一些外在的东西,只能是"小偷小摸",而岁月偷走的,却是人,是时光,是过去,是一切记忆。而作为还要生活下去的人们,只能是把握住时间,把握住当下,好好地生活下去。岁月能偷走一切,但是永远偷走不了人性中那种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偷走不了自由的心,偷走不了生存的欲望和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神偷》 影片 感伤 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月神偷》电影意象读解
9
作者 卢一帆 孙璐 《艺术家》 2023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电影《岁月神偷》通过讲述一家四口的悲欢离合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香港底层人民顽强不屈的奋斗历程。纵观罗启锐导演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偏好以“物象”来传情达意。在电影《岁月神偷》中,“彩虹”“金鱼”“鞋”这三个物象反复出现,... 电影《岁月神偷》通过讲述一家四口的悲欢离合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香港底层人民顽强不屈的奋斗历程。纵观罗启锐导演的作品,不难发现,他偏好以“物象”来传情达意。在电影《岁月神偷》中,“彩虹”“金鱼”“鞋”这三个物象反复出现,既承担着人物塑造、情节铺垫的作用,又以各自不同的意涵导向统一的影像风格和主题,共同建构起整部影片的意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月神偷》 影像风格 电影意象 底层人民 传情达意 顽强不屈 中国香港 奋斗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边缘群体看港人的身份认同言说——以张婉婷电影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昀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1期53-56,共4页
边缘群体,“常常是文化冲突的产物,其特点是缺乏群体认同感,不认为自己真正归属于哪个文化群体,……面对不同群体的角色规范,边缘人往往无所适从,从而引发内心矛盾,导致身份的不确定,并形成独特的人格类型.”[1]“边缘”意味着与“中心... 边缘群体,“常常是文化冲突的产物,其特点是缺乏群体认同感,不认为自己真正归属于哪个文化群体,……面对不同群体的角色规范,边缘人往往无所适从,从而引发内心矛盾,导致身份的不确定,并形成独特的人格类型.”[1]“边缘”意味着与“中心”相对,边缘群体常常有着被“中心”或者“主流”边缘化的外在经历或者内在心理,处于一种在于而不属于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婉婷 香港 移民群体 女性导演 摇滚乐 通俗音乐 《岁月神偷》 身份认同 边缘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