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楂树下凄美的爱情悲歌——论小说《山楂树之恋》的爱情伦理观 被引量:5
1
作者 胡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8-31,共4页
"文革"十年是一个压抑人性、道德败坏、法制遭到践踏的非理性时期。小说《山楂树之恋》交融着被压抑心灵的独白和呼喊,将历史深处、曾被时代遮蔽的那段纯真而凄美的爱情赞美颂扬。小说中的老三是高贵的爱情给予者,他发现并肯... "文革"十年是一个压抑人性、道德败坏、法制遭到践踏的非理性时期。小说《山楂树之恋》交融着被压抑心灵的独白和呼喊,将历史深处、曾被时代遮蔽的那段纯真而凄美的爱情赞美颂扬。小说中的老三是高贵的爱情给予者,他发现并肯定自我且富于历史预见性。静秋则是主流意识与"小资情调"之间的抉择者,自尊心强但性别意识和爱情意识比较模糊。潜伏在小说中的记忆和经验,是生命化的"个人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知青生活的本真状态,给人以强烈的心理情感冲击和无垠的历史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文革” 知青 怀旧 个人化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片《山楂树之恋》中的音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37-138,共2页
在影片《山楂树之恋》中,山楂树下悄悄话式的音乐,以其纯净、质朴、委婉、凄美的特点施展它的魅力,发挥巨大作用。音乐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缓慢的三拍子节奏写成,以中国古筝为基本音色,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简单质朴状态,力求褪去华... 在影片《山楂树之恋》中,山楂树下悄悄话式的音乐,以其纯净、质朴、委婉、凄美的特点施展它的魅力,发挥巨大作用。音乐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缓慢的三拍子节奏写成,以中国古筝为基本音色,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简单质朴状态,力求褪去华丽复杂。本文从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乐器的选用等三方面来研究、分析这段主题音乐,同时阐述了影视音乐的渲染气氛功能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音乐 研究 功能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生死相许的纯真唯美凄情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会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76,共2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是导演张艺谋根据艾米的长篇纪实同名小说改编成的一部影视作品。影片讲述了"文革"后期一个真实的山楂树爱情故事。成分不好、能干却自卑的静秋与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孙建新一见钟情,他们在艰难时世中憧憬着... 电影《山楂树之恋》是导演张艺谋根据艾米的长篇纪实同名小说改编成的一部影视作品。影片讲述了"文革"后期一个真实的山楂树爱情故事。成分不好、能干却自卑的静秋与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孙建新一见钟情,他们在艰难时世中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生活,当他们令人感动又令人心酸的纯美爱情之花即将开放时,老三却得了白血病而去世,长眠在村边那棵开满红花的山楂树下。影片在蔚蓝、纯黑、纯白、军绿等时代色彩之下,在纯真质朴的自然景色之中,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式最唯美凄婉的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山楂爱情 “文革” 时代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山楂树之恋》原声音乐赏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左言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36-137,共2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原声音乐是张艺谋、陈其钢和常石磊三人共同完成的"单纯、静穆、清新"的唯美之作,影片被媒体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该片不仅吸引了年轻的观众,同时也将一些中老年观众拉入了影院。如此有魅力的影片当然离不开... 电影《山楂树之恋》原声音乐是张艺谋、陈其钢和常石磊三人共同完成的"单纯、静穆、清新"的唯美之作,影片被媒体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该片不仅吸引了年轻的观众,同时也将一些中老年观众拉入了影院。如此有魅力的影片当然离不开"美丽"的音乐元素。本文首先通过对陈其钢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缘起作简要分析,进而结合剧情,对电影插曲、原声音乐和特色乐器进行逐一赏析,试图诠释影片音乐的"给力"之处和不足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陈其钢 电影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镜像中的爱情——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山楂树之恋》 被引量:2
5
作者 莫付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98,共2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采用消费叙事的方式,在纯美的影像和诗情画意中构建了一个揪动人心的"文革爱情"故事,让观众很"奢侈"地消费了一顿现实生活中极其稀缺的"爱情大餐"。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女主人公静秋在爱情的"他者... 电影《山楂树之恋》采用消费叙事的方式,在纯美的影像和诗情画意中构建了一个揪动人心的"文革爱情"故事,让观众很"奢侈"地消费了一顿现实生活中极其稀缺的"爱情大餐"。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女主人公静秋在爱情的"他者"之镜中如何完成其自我认同过程,从而实现其对爱情和人生的真正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镜像 “他者” 《山楂树之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之树 人性之树——电影《山楂树之恋》的象征意义及其与原著之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边利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2-84,共3页
影片《山楂树之恋》中有个细节值得重视,结尾处,电影以一个较长的特写镜头突出了山楂树自然、纯白的花朵。这可以构成我们解读电影最为关键的一个突破口,这里的山楂树无疑被塑造成了一株象征人自然天性的树——小说中的英雄之树被还原... 影片《山楂树之恋》中有个细节值得重视,结尾处,电影以一个较长的特写镜头突出了山楂树自然、纯白的花朵。这可以构成我们解读电影最为关键的一个突破口,这里的山楂树无疑被塑造成了一株象征人自然天性的树——小说中的英雄之树被还原成了人性之树。这棵开白花的树是我们解读电影意义最为重要的参照物,也构成了影片与原著小说最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象征 自然 创造性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茂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1,共3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并不成功,一是大幅度删减人物使情节存在漏洞,并导致人物形象单薄:静秋成为一个爱情的被动接受者和享受者,她性格中的许多方面无法充分表现,静秋的形象变得无比单薄。塑造老三形象的基础层面都被删除,观...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并不成功,一是大幅度删减人物使情节存在漏洞,并导致人物形象单薄:静秋成为一个爱情的被动接受者和享受者,她性格中的许多方面无法充分表现,静秋的形象变得无比单薄。塑造老三形象的基础层面都被删除,观众很难理解老三的“另类”与“反动”,导致老三形象的简单化。二是小说中大量的心理描写所剩无几,严重影响了影片的真实感,而情节与人物的缺憾又影响了主题的表达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山楂树之恋》 改编 人物形象单薄 真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山楂树之恋》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54-155,共2页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影响大众的生活,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欣赏电影的情节内容,能达到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作用,而电影的字幕翻译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重视,是许...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影响大众的生活,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欣赏电影的情节内容,能达到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作用,而电影的字幕翻译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重视,是许多优秀翻译学者孜孜不倦追求的事业。本文以电影《山楂树之恋》为例,通过对影片的中心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并列举出影片中的人物对白来进一步探析其采用的字幕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山楂树之恋》 英文字幕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纯音乐谈《山楂树之恋》的音乐艺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靳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引起了大家对纯爱的回忆。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故事的讲述方式、拍摄形式、主角的选择,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背景音乐对氛围的渲染。贯穿于整个电影当中的主题音乐、渲染故事情节的背景音乐以及与整个故... 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引起了大家对纯爱的回忆。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故事的讲述方式、拍摄形式、主角的选择,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背景音乐对氛围的渲染。贯穿于整个电影当中的主题音乐、渲染故事情节的背景音乐以及与整个故事呼应的主题曲,都是影片能够成功的原因。现从纯音乐角度来谈一下《山楂树之恋》中的音乐艺术。陈其钢老师的原创音乐,张导对歌曲的灵活运用,音乐的完美布局和首尾呼应,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巧妙结合,让电影更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音乐 《山楂树之恋》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修辞艺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瑞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59,共2页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以"纯爱"为主题的文艺片,电影将画面、色彩、音乐、对白等语言因素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凭借精巧的修辞形式,为电影创造出了更多"象"外之"意","意"外之"境",可以让观众充分地感受意味深长的内涵和个性...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以"纯爱"为主题的文艺片,电影将画面、色彩、音乐、对白等语言因素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凭借精巧的修辞形式,为电影创造出了更多"象"外之"意","意"外之"境",可以让观众充分地感受意味深长的内涵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采用隐喻的修辞手法来突出主题,运用层递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凸显人物性格,利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彰显主题,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来反映主题。本文通过分析电影《山楂树之恋》采用的修辞手法,探讨电影内在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修辞艺术 隐喻 层递 双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艺谋《山楂树之恋》内蕴之美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4,共2页
在后知青电影作品里,历史的荒谬与苦难正在渐渐地被遮掩和被消解,对那段早已逝去的青春岁月的叹息和对往事的追忆、重新诠释,成为这一时期知青电影的新的表现主题。极致美感影像效果的张艺谋在后知青影片《山楂树之恋》中把含蓄美、意... 在后知青电影作品里,历史的荒谬与苦难正在渐渐地被遮掩和被消解,对那段早已逝去的青春岁月的叹息和对往事的追忆、重新诠释,成为这一时期知青电影的新的表现主题。极致美感影像效果的张艺谋在后知青影片《山楂树之恋》中把含蓄美、意境美、音乐美以及语言美组合在一起,演奏一曲单纯至美的爱情绝唱,是一部再现纯真年代的爱情佳作。在商业片泛滥的当代银幕中,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山楂树之恋》 素淡之美 永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纯爱故事的后现代讲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芳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以后现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纯爱的故事,通过一系列少男少女的唯美恋爱片断传达出了"爱是一种情绪"的"纯爱"理解。基于这个理解,影片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叙事方式,对其中的人物和背景都作了抽象和碎片化的处理。... 电影《山楂树之恋》以后现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纯爱的故事,通过一系列少男少女的唯美恋爱片断传达出了"爱是一种情绪"的"纯爱"理解。基于这个理解,影片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叙事方式,对其中的人物和背景都作了抽象和碎片化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凸显了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创作者历史意识的缺失,也显出了对观众迎合的媚俗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纯爱 后现代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看《山楂树之恋》纯爱背后的生化危机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1,共2页
电影隐喻是导演凭借电影框向受众传达隐喻意义的叙事手段。受众透过电影框中具有"多像性"特征的影像符号能解构出导演的隐喻立意。本文基于隐喻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维度来剖析潜藏在影片《山楂树之恋》纯洁爱情主线背后生化危机的隐匿... 电影隐喻是导演凭借电影框向受众传达隐喻意义的叙事手段。受众透过电影框中具有"多像性"特征的影像符号能解构出导演的隐喻立意。本文基于隐喻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维度来剖析潜藏在影片《山楂树之恋》纯洁爱情主线背后生化危机的隐匿副线:本来开白花而因矿物辐射、植株变异后开出红花的山楂树这个有隐喻价值的影像象征着受矿藏辐射、感染白血病去世的地质勘探队员老三的悲剧命运,从而更加凸显了影片的主题:纯洁爱情的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电影隐喻 生化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山楂树之恋》字幕翻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8-159,共2页
经典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这部电影也带着中国式的爱情走出了世界。如何更好地理解、解读电影展现的精神,对于异国他乡的观众来说不仅仅是画面的精彩和演员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影片字幕的翻译。地域差别,文化的差异... 经典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这部电影也带着中国式的爱情走出了世界。如何更好地理解、解读电影展现的精神,对于异国他乡的观众来说不仅仅是画面的精彩和演员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影片字幕的翻译。地域差别,文化的差异,精确表达故事的情节和影片中人物的真实感情,是值得深深的思考和研究的。本文从电影所表达的目的出发来解读字幕翻译,借鉴优点,改正不足,期望对中国电影的字幕翻译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字幕翻译 《山楂树之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老谋”“深算”还是“失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爱民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8期29-30,共2页
《山楂树之恋》在"回归文艺"、讲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承诺中,等着坐收丰厚的票房。然后,张艺谋只讲述了一段简单的被切割的爱情碎片。没有心灵的冲突和挣扎,未经世事的洗礼和锤炼,这样的爱情注定是宿命之河中的... 《山楂树之恋》在"回归文艺"、讲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承诺中,等着坐收丰厚的票房。然后,张艺谋只讲述了一段简单的被切割的爱情碎片。没有心灵的冲突和挣扎,未经世事的洗礼和锤炼,这样的爱情注定是宿命之河中的浮萍,这样的"文艺"也注定不能让人感奋,走出电影院的观众们,仍将面对"情感乱世"的迷惘,而没有得到真正持久的情感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张艺谋 爱情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亲情主题
16
作者 王志强 李向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19-120,共2页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贯穿其中的亲情主题,同样让人难以割舍。主要表现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静秋母子四人之间的亲情,不仅处境艰难的母亲无私的母爱令人动容,年幼的弟妹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相称的...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贯穿其中的亲情主题,同样让人难以割舍。主要表现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静秋母子四人之间的亲情,不仅处境艰难的母亲无私的母爱令人动容,年幼的弟妹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相称的懂事与体贴,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姐弟三人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也让人印象深刻;就连静秋和魏红这个同龄女孩的友情,也带有浓厚的亲情色彩,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母子情 开明 手足情 友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山楂树之恋》看语境在电影接受中的作用
17
作者 马晶晶 苏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84-85,共2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后,笔者通过实践考察与网络媒介调查等,发现《山楂树之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感人至深的接受效果,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山楂树之恋》忽略了语境在电影语言阐释与接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恰是以此为基点,在... 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后,笔者通过实践考察与网络媒介调查等,发现《山楂树之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感人至深的接受效果,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山楂树之恋》忽略了语境在电影语言阐释与接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恰是以此为基点,在语境理论的阐释基础上,对《山楂树之恋》静态语境与期待视野(动态语境)的两次落差进行分析,来解释《山楂树之恋》差强人意的接受效果,并力求说明语境在电影语言阐释、接受过程中的作用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电影接受 静态语境 期待视野(动态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小说叙事与电影叙事之比较
18
作者 戴雁辉 张建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72,共2页
电影与小说虽然处理的是同一个故事,同属艺术性叙事,但二者在讲故事方面鲜有区别。本文以《山楂树之恋》为研究个体,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叙事的时空和节奏等方面作了对比,探讨了不同文本在不同媒介下所体现出来的叙事差异。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小说叙事 电影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的羞涩与男人的执著——从电影《山楂树之恋》谈起
19
作者 蒋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82,共2页
电影是用光影声像艺术地展示生活,让灵魂接受洗礼。人物真诚鲜明的个性与故事的真实性水乳交融,让受众感同身受。不论中国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还是韩国赵根植的《那年夏天》,都成功晋升为亚洲年度最受期待的纯爱故事片。女性的羞涩... 电影是用光影声像艺术地展示生活,让灵魂接受洗礼。人物真诚鲜明的个性与故事的真实性水乳交融,让受众感同身受。不论中国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还是韩国赵根植的《那年夏天》,都成功晋升为亚洲年度最受期待的纯爱故事片。女性的羞涩与男人的执著,交织成了一幅迷人的情感圆满审美图画,多元审美价值彰显了影视文本巨大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艾米 《山楂树之恋》 电影 小说 纯爱 多元审美价值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与《岁月神偷》之爱情观比较
20
作者 孙亚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4,共2页
《山楂树之恋》与《岁月神偷》的时代背景和情节都有相似之处,在爱情观和家庭生活上,两者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岁月神偷》中的每个人物、每个表情、每个细节都给人以很强的心灵震撼,其中贯注着过去的香港人坚毅不屈、充满温情的香港... 《山楂树之恋》与《岁月神偷》的时代背景和情节都有相似之处,在爱情观和家庭生活上,两者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岁月神偷》中的每个人物、每个表情、每个细节都给人以很强的心灵震撼,其中贯注着过去的香港人坚毅不屈、充满温情的香港精神。而相同时代的内地人则为政治所压抑,生活灰暗、单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岁月神偷》 爱情观 家庭生活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