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乡巨变》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从《村长唐三草》《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到电视剧《花繁叶茂》
1
作者 周新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优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十七年”时期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荧屏,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也一一被改编成电视剧。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优秀... 优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十七年”时期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荧屏,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也一一被改编成电视剧。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是从高雅的文学殿堂走向大众的荣光之道。这一过程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影视剧改编也因此成为某些作家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改编者都被市场经济逻辑所支配,更多的改编者仍坚守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的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改编 文学作品改编 《山乡巨变》 创造性转化 四大名著 改编者 文学殿堂 中国古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中的政治维度——以《山乡巨变》为考察中心
2
作者 张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山乡巨变》中的风景是意识形态化的政治风景,最终转义为表征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想象。小说一方面通过风景疏解文本暴力、疏离政治实践,表现新农村的人情美和自然美,以此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通过风景表现农民... 《山乡巨变》中的风景是意识形态化的政治风景,最终转义为表征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想象。小说一方面通过风景疏解文本暴力、疏离政治实践,表现新农村的人情美和自然美,以此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通过风景表现农民与政治碰撞后主体与观念的嬗变,回应对人民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教育的政治要求。《山乡巨变》中的风景具有观照主体和超越现实的独特性,丰富了农村题材小说表现政治的艺术形式和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政治 《山乡巨变》 周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方言的自觉书写——重读周立波《山乡巨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叶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山乡巨变》在当代文学史上频频引人注目的是文本语言上大量方言土语的采撷与运用。主要表现在一些特色方言词汇和益阳山乡农民的俗语大量进入文本。《山乡巨变》中大量益阳方言口语"民间话语"的存在,可以看做是一种民间生... 《山乡巨变》在当代文学史上频频引人注目的是文本语言上大量方言土语的采撷与运用。主要表现在一些特色方言词汇和益阳山乡农民的俗语大量进入文本。《山乡巨变》中大量益阳方言口语"民间话语"的存在,可以看做是一种民间生活图景的文本再现。然而,《山乡巨变》中其实拥有两个话语体系:"现代话语(普通话)"和"民间话语(方言)"体系,在现代话语取得全面胜利的表象下,出于潜在的母语方言情结作用,《山乡巨变》在强大的现代话语中较为自在地展现了民间话语(益阳方言口语)的多姿多彩和固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山乡巨变》 益阳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乡巨变》中的儒家话语及其召唤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执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5,共5页
小说《山乡巨变》的儒家文化底蕴既表现为人物的修身、孝道、仁爱、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层面,也表现为主要乡村干部的"德治"、"仁政"思想和言行。小说隐含的这种儒家话语构成了一种文本的"召唤结构",暗示或... 小说《山乡巨变》的儒家文化底蕴既表现为人物的修身、孝道、仁爱、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层面,也表现为主要乡村干部的"德治"、"仁政"思想和言行。小说隐含的这种儒家话语构成了一种文本的"召唤结构",暗示或引导我们从儒家政治思想的角度来观照当时的农村合作化运动。限于当时的条件,作家周立波没有公开亮出"仁政"的观点,但还是对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政治运作有所讽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儒家话语 德治 仁政 召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乡巨变》对政策的顺应与超越
5
作者 毛三艳 杨文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113-118,共6页
建国后,本来作为解放区文艺创作战时指导原则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扩大成了一切文艺工作者都必须无条件长期遵循的根本的创作原则,这极大地束缚了作家的手脚。为了规避政策的限制,许多作家选择了创作空间相对较大的历史题材。... 建国后,本来作为解放区文艺创作战时指导原则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扩大成了一切文艺工作者都必须无条件长期遵循的根本的创作原则,这极大地束缚了作家的手脚。为了规避政策的限制,许多作家选择了创作空间相对较大的历史题材。而《山乡巨变》是现实题材中比较出彩的小说,它通过象征方法对农业合作化的相关政策作了全方位的绵密、细致的顺应,但是它对山乡日常生活的大量描写使其超越了具体政策,时过境迁之后,仍然给人以阅读兴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政治—政策 日常生活 顺应/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
6
作者 楚静 张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Z期51-52,共2页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一部跨时代的小说,再现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物心态变化和农村风物变化。《山乡巨变》中乡村叙事着重描绘以潇湘山水风光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其风光景色令人无限向往。《山乡巨变》的文学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农村风俗面貌...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一部跨时代的小说,再现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物心态变化和农村风物变化。《山乡巨变》中乡村叙事着重描绘以潇湘山水风光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其风光景色令人无限向往。《山乡巨变》的文学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农村风俗面貌的多方位展现,对人物性格多元化的塑造,这些创作技法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乡土小说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乡村叙事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语图关系研究
7
作者 唐蕾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36-43,共8页
《山乡巨变》是中国农业合作化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湖南一个僻静的山乡里,农民们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周立波花费了不少心思:"在这期间,我看了毛主席的著作,参加了各级党委召开的一些关于合... 《山乡巨变》是中国农业合作化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湖南一个僻静的山乡里,农民们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周立波花费了不少心思:"在这期间,我看了毛主席的著作,参加了各级党委召开的一些关于合作化的会议,学习了合作化运动的政策。在运动的萌芽时期,我考察了一个名叫石岭村的农业社,这个社的规模小,材料不多,但也给予了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邓秀梅 语图 周立波 合作化运动 子元 贺友直 刘雨生 半社会主义 在乡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真实的遮蔽与敞亮——《山乡巨变》的意识形态叙事与生活真实 被引量:1
8
作者 伍艳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9-171,共3页
周立波认为,《山乡巨变》着重考虑人物的创造,同时也想把农业合作化的过程编织在书里,但是仔细阅读小说,我们发现,小说的叙述动力显然不是来自人物塑造的艺术冲动而是源于记录历史进程的崇高使命感,作者的写作立场造成对丰富生活的遮蔽... 周立波认为,《山乡巨变》着重考虑人物的创造,同时也想把农业合作化的过程编织在书里,但是仔细阅读小说,我们发现,小说的叙述动力显然不是来自人物塑造的艺术冲动而是源于记录历史进程的崇高使命感,作者的写作立场造成对丰富生活的遮蔽,未能真正反映合作化运动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主流意识形态 生活真实 叙事 遮蔽 敞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连环画脚本改编始末(1961-1978)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适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61-68,共8页
贺友直绘、董子畏改编的《山乡巨变》连环画是中国"新连环画"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在经历了"大跃进"时期连环画的"爆发式"创作与1960年的低谷后,献礼建党40周年的《山乡巨变》连环画为日趋黯淡的中... 贺友直绘、董子畏改编的《山乡巨变》连环画是中国"新连环画"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在经历了"大跃进"时期连环画的"爆发式"创作与1960年的低谷后,献礼建党40周年的《山乡巨变》连环画为日趋黯淡的中国连环画界缀上了一点星光。《山乡巨变》连环画的脚本在1961至1978年间历经三度改编,每次改编都处于极具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上,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文艺作品的特殊要求。通过探析《山乡巨变》连环画脚本的改编,可以透视中国文艺作品在政治环境与时代语境影响下的发展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连环画 脚本 董子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验与中国小说的忠实传承者——以《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为例重读周立波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既非开风气之先也不算后来居上的周立波,其文学史地位始终略显尴尬和孤独。重读周立波需尽可能的再历史化,更需将其放置在中国人经验意义的表达框架中来考察。就中国经验和中国小说的有效结合和完成度而言,周立波即使称不上是最杰出的,... 既非开风气之先也不算后来居上的周立波,其文学史地位始终略显尴尬和孤独。重读周立波需尽可能的再历史化,更需将其放置在中国人经验意义的表达框架中来考察。就中国经验和中国小说的有效结合和完成度而言,周立波即使称不上是最杰出的,也是中国经验与中国小说忠实承传者中极具个性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暴风骤雨》 《山乡巨变》 中国经验 中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
11
作者 纪广洋 《村委主任》 2016年第14期47-47,共1页
那是20多年前的一个月明星稀的乡村深夜,我起来小便时听到院子里有响动,便蹑手蹑脚走近房门,从门缝里往外一看,是三叔正拉着一辆板车轻轻地、慢慢地往外走,像是怕惊动了家人和宁静的月夜。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山乡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贺友直连环画对鲁迅《白光》的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剑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41,共8页
著名画家贺友直于2016年3月16日病逝,享年94岁。贺友直终身以画连环画为其事业,其大半辈子蜗居在三十平方米的陋室里,创作出了《山乡巨变》《白光》《朝阳沟》《连升三级》《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等百余本连环画,对我国的连环画... 著名画家贺友直于2016年3月16日病逝,享年94岁。贺友直终身以画连环画为其事业,其大半辈子蜗居在三十平方米的陋室里,创作出了《山乡巨变》《白光》《朝阳沟》《连升三级》《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等百余本连环画,对我国的连环画发展和线描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 连环画 贺友直 《小二黑结婚》 阐释 鲁迅 《连升三级》 《山乡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学作品引入职业技术院校语文课程
13
作者 徐建方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23,共1页
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在农业长期的发展历史中,诞生了许多以农村和农业发展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它们聚焦于农村生活、农业发展和农民情感命运,将农村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置于大时代背景下,描绘基层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表现,以及农业建设发展成... 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在农业长期的发展历史中,诞生了许多以农村和农业发展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它们聚焦于农村生活、农业发展和农民情感命运,将农村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置于大时代背景下,描绘基层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表现,以及农业建设发展成就。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样具备一定史料研究的价值。由著名作家周立波撰写的《山乡巨变》(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就是这样一部文学佳作,该书以湖南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主要书写对象,塑造了几位典型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人物形象,描写了传统习俗和时代运动的碰撞为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不同角色在其中的心路历程。该书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农民形象的塑造以及农业运动的刻画,都富有真实感,对于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语文教学来说是不错的课外阅读书籍。总体来看,该书对于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具有如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艺出版社 职业技术院校 职业院校 农业合作化运动 《山乡巨变》 湖南农村 农学专业 农村基层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进入小说的策略——小说中方言注释现象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娟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26-32,共7页
通用语是不同方言区的人都认可的语言交流工具,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是某一地区的民众使用的语言,富有地域性。通用语和方言的关系相辅相存,纠缠复杂,小说中的方言注释①是连接它们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方言词... 通用语是不同方言区的人都认可的语言交流工具,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是某一地区的民众使用的语言,富有地域性。通用语和方言的关系相辅相存,纠缠复杂,小说中的方言注释①是连接它们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方言词汇加以注释,意蕴非常丰富,从其成因分析,它是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故土家园的记忆相互折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体 通用语 民族国家 方言词汇 方言区 韩少功 《山乡巨变》 阎连科 何顿 周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谓词语和人际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盛银花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2-15,共4页
称谓词语和人际关系盛银花人们进行交往,首先必须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有时候,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有时候,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使用相同的称呼;有时候,一个人对同一个人也使用不同的称呼。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他们之间... 称谓词语和人际关系盛银花人们进行交往,首先必须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有时候,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有时候,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使用相同的称呼;有时候,一个人对同一个人也使用不同的称呼。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他们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那么,称谓词语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词 称呼语 个人使用 《四世同堂》 《山乡巨变》 亲属称谓 钱默吟 周立波 背称 台港文学选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画以似形 见与儿童邻——连环画出版60年60本精华
16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55,共1页
1.《山乡巨变》(贺友直) 2.《穷棒子扭转乾坤》(刘继卣) 3.《铁道游击队》1-9(丁斌曾、韩和平)
关键词 连环画出版 精华 儿童 《山乡巨变》 贺友直 游击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乡土小说的精神内涵
17
作者 许文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70-76,共7页
西北乡土小说的精神内涵许文郁一中国的乡土小说大致由鲁迅那一代人发韧,以王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力的文学流派。继而又有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田园诗风”的乡土小... 西北乡土小说的精神内涵许文郁一中国的乡土小说大致由鲁迅那一代人发韧,以王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力的文学流派。继而又有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田园诗风”的乡土小说,以其对自然人性的沤歌和独特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精神内涵 西北 五四新文化运动 《讲话》精神 《铁木前传》 《山乡巨变》 文学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自学提示
18
作者 汤逸中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2期6-8,共3页
[基本评价]邓小平在1979年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上代表党中央致《祝辞》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我们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这是针对江青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所作出的对建国后十... [基本评价]邓小平在1979年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上代表党中央致《祝辞》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我们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这是针对江青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所作出的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的基本评价,对"文艺黑线专政"论正式予以否定。说"基本是正确的",我的理解是,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黑线专政 胡风 七月派 未名社 《山乡巨变》 政治批判 社会主义文学 《青春之歌》 朱老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土语、语言风格和语言修养
19
作者 戴昭铭 《语文建设》 1987年第4期24-29,共6页
文学作品中如何使用方言土语的问题,是一个老议题。在这个问题上,极端的主张确实有过。比如在三四十年代关于大众语和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中,一些人曾提出过“方言文学”的口号。在50年代,作家周立波也曾主张“在创作中应该继续的大量的... 文学作品中如何使用方言土语的问题,是一个老议题。在这个问题上,极端的主张确实有过。比如在三四十年代关于大众语和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中,一些人曾提出过“方言文学”的口号。在50年代,作家周立波也曾主张“在创作中应该继续的大量的采用各地的方言,继续的大量的使用地方性的土话”。但因为“方言文学”作为一个口号,有其理论上的偏颇和实践上的困难,实际上并未得到实行。周立波的主张虽曾经他身体力行,但由于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东北土话使用过多,《山乡巨变》湖南土话使用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风格 《山乡巨变》 周立波 《暴风骤雨》 方言文学 作品语言 四十年代 语言修养 邓友梅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益阳赋能新发展
20
作者 史卫燕 《湖南农业》 2022年第2期44-44,共1页
益水之阳,是名益阳。这个洞庭湖区的重要城市,60年前就曾在作家周立波笔下的《山乡巨变》中一展风貌。60年后,“数字”农业、“数字”治理、“数字”社会,无一不在继续书写这座山乡之城的传奇。“数字”赋能农业无土栽培、立体种植、智... 益水之阳,是名益阳。这个洞庭湖区的重要城市,60年前就曾在作家周立波笔下的《山乡巨变》中一展风貌。60年后,“数字”农业、“数字”治理、“数字”社会,无一不在继续书写这座山乡之城的传奇。“数字”赋能农业无土栽培、立体种植、智能调控、四季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立体种植 智能调控 赋能 无土栽培 周立波 洞庭湖区 益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