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学术价值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立舟 臧俊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9-135,共7页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摧毁近两千年经学迷幕,清代汉学公推其为典范之作。其学术成就的影响力大大超越了考据学所能企及的上限,开创了清代辨伪疑经之风气。促成清代学术的转向,底定了朴学压倒理学,汉学取代宋学的学术趋向。阎若璩所实...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摧毁近两千年经学迷幕,清代汉学公推其为典范之作。其学术成就的影响力大大超越了考据学所能企及的上限,开创了清代辨伪疑经之风气。促成清代学术的转向,底定了朴学压倒理学,汉学取代宋学的学术趋向。阎若璩所实践的学术样式,所标定的学术规格,是一种明晰的汉学家法,认为考据是学术的基本尺度,经学不在于义理之醇正而在于文献考据之正误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若璩 《尚书古文疏证》 汉学 宋学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阎若璩与清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以《尚书古文疏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1-219,312,共9页
阎若璩基于尊经明道的价值观念,以"根柢—枝节"的逻辑结构,运用实证、虚会法排比史料,考辨东晋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传》本《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之伪而成《尚书古文疏证》。这对清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实有先导作用,因而具有学术... 阎若璩基于尊经明道的价值观念,以"根柢—枝节"的逻辑结构,运用实证、虚会法排比史料,考辨东晋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传》本《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之伪而成《尚书古文疏证》。这对清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实有先导作用,因而具有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若璩 《尚书古文疏证》 范式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吴派《尚书》学疑辨成就管窥——以《古文尚书考》为中心
3
作者 王祥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的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鷟的《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的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的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考》 《尚书古文疏证》 惠栋 阎若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跋二十六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舜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52-59,共8页
书跋二十六篇张舜徽跋《六书故》戴侗,字仲达,永嘉人,乃宋元之际名儒。精于字学,惟不拘泥于许氏《说文》一家之义,敢于创新,自抒己见。此书三十三卷,分为数、天文、地理、人、动物、植物、工事、杂、疑,共九大类,一破许书五百... 书跋二十六篇张舜徽跋《六书故》戴侗,字仲达,永嘉人,乃宋元之际名儒。精于字学,惟不拘泥于许氏《说文》一家之义,敢于创新,自抒己见。此书三十三卷,分为数、天文、地理、人、动物、植物、工事、杂、疑,共九大类,一破许书五百四十部之分类法。解说文字,有引申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古文疏证》 《经籍纂诂》 《尔雅》 章学诚 《十三经注 《说文》 《说文解字义证》 古文尚书证》 《文史通义》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