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玄应《一切经音义》征引郭璞《尔雅注》探析
- 1
-
-
作者
杨羽
曾令香
-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尔雅》异文整理与研究”(20JZD04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尔雅》异文通考”(19BYYZ145)。
-
文摘
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佛家音义书,首开用儒家典籍释读佛经之先河,征引典籍二百多种,其中,征引《尔雅》近700例,征引郭璞注200余例,是记载《尔雅》中古流传研究的重要文献。对《一切经音义》征引郭璞《尔雅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与宋监本郭注比较,并参考原本《玉篇(残卷)》、《五经正义》、《倭名类聚抄》征引郭注及敦煌、吐鲁番出土郭注,可以发现,《一切经音义》征引郭璞注并非一成不变,照抄照搬,更多地是根据被训词注释需要,对郭璞注文作了一些调整,如改变训诂术语、表述方式,删节、增改、变换郭璞注文,还有7例不见于郭注。通过这一个案探讨,不仅有助于对郭璞注本流传、辑佚、校勘、异文的研究,而且就如何看待、利用征引文献等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玄应
《一切经音义》
郭璞
《尔雅注》
征引方式
-
Keywords
Xuan Ying
Yiqiejing Yinyi(《一切经音义》)
Guo Pu
Erya Zhu(《尔雅注》)
mode of citation
-
分类号
H131.6
[语言文字—汉语]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法藏敦煌写卷郭璞《尔雅注》回传中国考述
- 2
-
-
作者
曾令香
祁赛
任开迪
-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
2023年第5期27-33,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尔雅》异文整理与研究”(20JZD048)。
-
文摘
二十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17号藏经洞出土了六朝时期抄本郭璞《尔雅注》残卷,编号分别为P.2661和P.3735号。由于诸种因素,两者当时就被拆散,致使它们相隔上千个编号。目前,关于《尔雅注》敦煌写卷的抄写时代、文献价值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尔雅注》在法编目、回译、缀合、影印出版等的研究还比较少。从敦煌写卷《尔雅注》最初由不知名的字书、类书到被识认、被公布于世的过程,再现了敦煌文献回传中国的艰辛历程。通过对这一学术史个案的探讨,不仅有利于雅学史研究,也有利于百年敦煌学的全面研究。
-
关键词
《尔雅注》
敦煌写卷
法藏
回传中国
-
Keywords
Erya Zhu(《尔雅注》)
Dunhuang manuscript
French collection
spread back to China
-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明景泰年间马谅刊《尔雅注》版本考述
- 3
-
-
作者
金静文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图书馆界》
2020年第6期6-11,共6页
-
基金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小学类善本整理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郭璞《尔雅注》于明代刊印颇伙,其中,今存明景泰本四部分藏四处,因其卷末皆有明景泰年间马谅的刻书跋,诸家因之著录为明景泰刻本。但实际上四本差异较大,真假难辨。通过对比行款、序跋、文字内容等,并及相关史料考证,可知津图本应是真正的明景泰本,其他皆为翻刻本。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本虽为后出本,但有校正津图本之功,亦应重视。
-
关键词
《尔雅注》
马谅
明景泰本
-
分类号
G256.2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論郭璞《爾雅注》名物同義詞的隱構
- 4
-
-
作者
王建莉
-
机构
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
-
出处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125-137,227,228,共15页
-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爾雅》注本文獻名物詞彙史研究”(19BYY146)階段性成果。
-
文摘
《爾雅》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同義詞典,盡搜名物詞的異稱,作爲正名訓詁。晉郭璞《爾雅注》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爾雅》注本。郭氏按照《爾雅》同義詞“一個意義”的聚合標準,在《爾雅注》中用異名訓釋《爾雅》名物詞,隱構了各種類型的同義詞,既新構了《爾雅》未建的同義詞組,也擴充改建了《爾雅》原構的同義詞。在詞語結構、詞彙類型、書寫形式等方面形成獨有的名物同義詞構組特點,並在多個語言層面辨釋同中之異。郭氏視《爾雅》爲一部關於同義詞訓釋的專著,秉承同義訓詁傳統加以搜集辨釋,展現出晉代同義詞的新面貌,這對後代《爾雅》訓詁産生了重大影響。郭璞《爾雅注》名物同義詞的隱構與辨釋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價值。
-
关键词
郭璞
《爾雅注》
名物詞
同義詞
隱構
-
Keywords
Guo Pu
Erya Zhu
Nouns
Synonyms
Implicit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倭名类聚抄》征引《尔雅》旧注探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任开迪
窦秀艳
-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尔雅》异文通考”(19BYYZ145)。
-
文摘
《倭名类聚抄》是日本较早的类书,它援引《尔雅》及旧注共222例,征引量位于中日古籍的第三位。其中,明确标明征引李巡《尔雅注》2例、孙炎《尔雅注》6例、沈旋《尔雅集注》37例。通过与清人辑佚成果、《尔雅》传世版本的对勘与比较,不难看出,这些引文既能够丰富雅学研究材料、补充清人辑佚缺失,还可以归纳出域外学者征引《尔雅》的方式与特点。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探讨,不仅为《尔雅》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和路径,也为《尔雅》传本异文“当代化”问题提供借鉴与思考。
-
关键词
《倭名类聚抄》
《尔雅》
《尔雅注》
《尔雅集注》
-
Keywords
Wamyōruiju shō(《倭名类聚抄》)
Erya(《尔雅》)
Erya Zhu(《尔雅注》)
Erya Jizhu(《尔雅集注》)
-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尔雅》郭注大量出现双音节词的原因
- 6
-
-
作者
晁瑞
周阿根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28-29,44,共3页
-
文摘
通过观察郭注特点及对比《尔雅》原文,发现了郭注多双音节词的重要原因:一是语言系统内部原因,包括词汇系统本身的变化、语义系统的发展及语法系统的发展;二是语言系统外部原因,包括《尔雅》体例的不足和文体修辞的影响。
-
关键词
《尔雅》郭注
双音节词
原因
-
Keywords
the annotation by Guo Pu for Erya
disyllable
reasons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由“枳”和“■”的注音所想到的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赵振铎
-
机构
四川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辞书研究》
200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
-
关键词
《尔雅注》
《经典释文》
《汉语大字典》
注音
陆德明
顾野王
材料
读音
-
分类号
H1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尔雅诂林》述论
- 8
-
-
作者
纪聂
-
机构
湖北大学文化研究院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1998年第5期103-107,127,共6页
-
-
关键词
《尔雅》研究
研究史
《尔雅注》
述论
编纂出版
古籍整理
研究专著
研究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研究著作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浅谈《尔雅》蕴涵的语言规范思想
- 9
-
-
作者
穆红维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1期36-36,共1页
-
文摘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部词汇总释。关于它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是,此书不是一人所作,也不是一时完成,这是可以肯定的。“尔雅”两个字的意思,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我认为“尔”为“近”,“雅”为“正”,“尔雅”为“近于雅正”的解释比较好。郭璞《尔雅注》“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阐明了《尔雅》成书的直接目的。由于时间、空间的差异,语言文字会有古今之别,地域之别,《尔雅》的产生就是为了扫除时间、空间在语言上造成的种种障碍,用当时的标准语去统一古今和各地不同的语言,使之纳于规范化的系统之中。
-
关键词
《尔雅》
语言规范
蕴涵
成书年代
《尔雅注》
语言文字
-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尔雅诂林》序
- 10
-
-
作者
朱祖延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47-149,共3页
-
文摘
《尔雅诂林》序朱祖延吾国辞书之业,如长江大河,汪洋浩汗,沿波讨源,《尔雅,实为滥觞。《尔雅》之为书也,类列词语,同义相训。古书读应《尔雅》,则古今异言,方俗殊语,豁然可得而解。故孔子答问,称《尔雅》足以辨言;子长作史,引经辄易以雅训.《尔雅》之为用宏...
-
关键词
《尔雅》
《小尔雅》
《经籍纂诂》
朱祖延
《尔雅》注
王引之
《经义述闻》
“雅”
《叠雅》
说文解字
-
分类号
H13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诸葛亮名字解诂二题
- 11
-
-
作者
杨长富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诸葛亮名字解诂二题杨长富《语文建设》1995年第7期刊载《“名”与“字”琐议》一文(下简称为《琐议》).对语文学界颇感兴趣的名字之学进行探究,读后很受启发。但也发现《琐议》所言“诸葛亮自况其亮不过一孔之明,谦逊何之?”有两点可议之处。故不揣谫陋,略抒...
-
关键词
诸葛亮
解诂
人名字
琐议
取字
《尔雅注》
《楚辞补注》
人名文化
辞书编纂
声近义通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释“菜”
- 12
-
-
作者
盖金香
-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1年第2期46-46,47,共2页
-
文摘
先民最初采集野生蔬菜以补充食物之不足,这可由“菜”的造字结构中得到启发。“菜”字从草采声。“采”即采拮之意。《说文·艸部》:“菜,草之可食者。”又《说文·食部》:“谷不孰为饥。蔬不孰为馑。”郭璞《尔雅注》:“凡草菜可食者名日蔬。”可见蔬菜原是可以补充食物之不足的野生“草菜”。通过采食野菜,先民逐渐发现它们能增加食欲、调剂味道,并积累了栽培蔬菜的经验。古代种植蔬菜的历史可能和种植五谷的历史一样悠久,
-
关键词
说文
《尔雅注》
造字
郭璞
补充
增加
先民
经验
积累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