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处“差错”之我见 被引量:1
1
作者 龚明德 《郭沫若学刊》 2010年第1期68-69,共2页
1930年8月20日,精通英语和日语的罗牧在“沪西”为他刚译注完稿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所写的《译者琐言》是干净利索的六条内容,占了小32开一个页面,这六条用带括号的阿拉伯数码编序,第三条具体指出郭沫若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 1930年8月20日,精通英语和日语的罗牧在“沪西”为他刚译注完稿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所写的《译者琐言》是干净利索的六条内容,占了小32开一个页面,这六条用带括号的阿拉伯数码编序,第三条具体指出郭沫若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一处差错,为:“起初我也参考过郭译的,及至发见了……长的一个有十五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阿拉伯数码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底地得”的使用与郭沫若文学语言的现代性想象
2
作者 咸立强 《郭沫若学刊》 2021年第1期50-57,共8页
郭沫若是最早有意识地区别使用语助词“的底地得”的现代作家之一。在《少年维特之烦恼》译文中,郭沫若不仅区别使用了语助词“的底地得”,还用了传统的语助词“之”。语助词的多样化区别性使用,使得译文语言表达细腻严谨,与源语文本的... 郭沫若是最早有意识地区别使用语助词“的底地得”的现代作家之一。在《少年维特之烦恼》译文中,郭沫若不仅区别使用了语助词“的底地得”,还用了传统的语助词“之”。语助词的多样化区别性使用,使得译文语言表达细腻严谨,与源语文本的对应关系更为清晰。《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译文中传统汉语词汇的运用与欧化语法水乳交融,表现了译者融合中西驾驭新旧的超强语言能力,体现了郭沫若对文学汉语“原封”与“改装”的现代性想象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少年维特之烦恼》 文学翻译 语助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野里的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
3
作者 咸立强 《郭沫若学刊》 2019年第1期59-66,共8页
优美的译文源于译者对原语文本的加工再创造,译文就是译者主体性的再现。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丰富多彩,译文中白话抒情与文言议论、文人书信表达的雅化与译者自身方言口语的经验相互交织,郭沫若在译文中大... 优美的译文源于译者对原语文本的加工再创造,译文就是译者主体性的再现。郭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丰富多彩,译文中白话抒情与文言议论、文人书信表达的雅化与译者自身方言口语的经验相互交织,郭沫若在译文中大量使用单位词,其中"位"的使用存在泛化与降格两种趋势,这些译文特征充分彰显了现代文学转型期译者郭沫若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努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郭沫若 《少年维特之烦恼》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下“多余人”形象的倾向之反思——《少年维特之烦恼》与《人间失格》
4
作者 朱雅雯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4期106-108,共3页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日记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日本无赖派代表太宰治的短篇《人间失格》虽然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也不属于“多余人”形象系列,但它们在表现青年人的悲剧,表现爱情、自我意识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都有“多余人”的气...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日记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日本无赖派代表太宰治的短篇《人间失格》虽然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也不属于“多余人”形象系列,但它们在表现青年人的悲剧,表现爱情、自我意识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都有“多余人”的气质.两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有特色.本文紧扣“多余人”这一特色形象研究,着重阐述两部作品在体现“多余人”气质上的异同及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人间失格》 “多余人”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效果历史角度谈重译的必要性——以《少年维特之烦恼》译本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甜 徐晓梅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0期13-14,21,共3页
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对文学著作的重译具有启发性。研究文本来自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对文学著作的重译具有启发性。研究文本来自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一部以书信为体裁的小说,它曾多次被重印,一经出版便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在过去的70年中,这部小说被20余次翻译成中文,其中最经典的便是郭沫若和杨武能的译本。本文运用效果历史原则,分别选取了郭沫若和杨武能译本中的部分例子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不同时代背景对文学著作翻译的影响,从而探讨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名著重译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历史 《少年维特之烦恼》 对比分析 文学重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人物心理描写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贺婧怡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第9期226-226,共1页
《少年维特之烦恼》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书信体叙述方式,语言唯美优雅,情节颓然伤感,尤其是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十分出色,本文主要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人物心理描写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维分的烦恼——高考话题说不完(之二)
7
作者 筱川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2008年第11期1-1,共1页
明眼人一看标题,就知维分是个虚构的名字。是想借“题”发挥吧?的确,维分借“题”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的烦恼大概与“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有关。作品中的这句话早已成为名言。维分的烦恼源自“唯分是图”... 明眼人一看标题,就知维分是个虚构的名字。是想借“题”发挥吧?的确,维分借“题”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的烦恼大概与“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有关。作品中的这句话早已成为名言。维分的烦恼源自“唯分是图”。维分也有一句名言:只要考得好自然走得好。影响范围虽有限,但在“业内”却很有市场。这种观点给众维分们带来的烦恼真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话题 高考 名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德《维特》民国时期汉译考——兼论其书名汉译同浪漫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卫茂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4-88,共5页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曾被视为欧洲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讨论其汉译史并论述德语"jung"和汉语译文"少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明汉语译名的浪漫主义背景及意义。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汉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粗暴禁止青少年“爱恋”
9
作者 徐贲 《成才之路》 2011年第13期I0015-I0015,共1页
老师出于“善意”,禁止学生“早恋”,显然是把“爱恋”当成一件坏事。读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都知道,少年的爱恋是一种自由个性的真情流露,
关键词 少年 《少年维特之烦恼》 “善意” “早恋” 自由个性 成一 歌德 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维特》:一场男中音版本对决男高音版本的战斗
10
作者 张赢 《歌剧》 2009年第5期27-27,共1页
歌剧《维特》的脚本改编自1774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被翻译成好几种语言,并成为欧洲最畅销的书籍。当拿破仑会见作者歌德的时候,他承认自己已经阅读了7遍。然而,当马斯内把这部作品展示给巴黎喜歌剧院之时,剧院的... 歌剧《维特》的脚本改编自1774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被翻译成好几种语言,并成为欧洲最畅销的书籍。当拿破仑会见作者歌德的时候,他承认自己已经阅读了7遍。然而,当马斯内把这部作品展示给巴黎喜歌剧院之时,剧院的老板拒绝了他,因为他觉得这个故事太令人沮丧了。直到这部歌剧1892年在维也纳首演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 歌剧院 男高音 男中音 《少年维特之烦恼》 版本 战斗 作品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魅力永恒的爱情悲剧——观英国皇家歌剧院《维特》
11
作者 祝珍妮 《歌剧》 2023年第9期22-29,共8页
德国文学巨匠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74年创作的著名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源自真实故事,其前半部分取材于歌德本人,后半部分取材于他的一个朋友。年轻诗... 德国文学巨匠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74年创作的著名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源自真实故事,其前半部分取材于歌德本人,后半部分取材于他的一个朋友。年轻诗人维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乡村治安官的女儿夏洛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文学巨匠 爱情悲剧 魅力永恒 无可救药 沃尔夫冈 夏洛特 歌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美学四题(上)
12
作者 王岳川 《今日教育》 2015年第2期60-61,共2页
题一艺术大于自我艺术作为感性的学问,本身就有了世俗的特征。因此,沉沦也可以成为艺术,否则就不会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郁达夫也是这样一位在沉沦中将伤感美和病态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有才情的作家。
关键词 艺术美学 《少年维特之烦恼》 郁达夫 沉沦 世俗 歌德 伤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文学的冲突 被引量:94
13
作者 北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5-67,共3页
我与文学的冲突北村我回忆自己是一种困难,尤其是当你淹没在自身的现实之中的时候。我们无法对我们与我们面对的世界的关系进行检讨,原因在于没有一种东西能使我与对象分离,我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命名。命名是我消除与现实紧张关系的... 我与文学的冲突北村我回忆自己是一种困难,尤其是当你淹没在自身的现实之中的时候。我们无法对我们与我们面对的世界的关系进行检讨,原因在于没有一种东西能使我与对象分离,我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命名。命名是我消除与现实紧张关系的惟一途径,因为我由此获得了把握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价值 卡夫卡 五度空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少年维特之烦恼》 托尔斯泰 紧张关系 四度空间 实验小说 《施洗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杞记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永志 《郭沫若学刊》 1999年第3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郭沫若泛神论 人生哲学 放号 《奥义书》 地球 《少年维特之烦恼》 本体论 《女神》 宇宙与人生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筚路蓝缕 功不可没 郭沫若与德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武能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1期26-30,35,共6页
关键词 郭沫若 《浮士德》 德国文学 文学翻译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语文学 筚路蓝缕 诗歌翻译 翻译家 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泛神论思想对留学日本的青年郭沫若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启华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37-41,共5页
五四时期,凡是立志改革的先进的中国人,都如饥似渴、兼收并蓄地大量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并试图用这些思想武器来检验能不能救中国,能不能用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达到使祖国富强的目的。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郭沫若自然地... 五四时期,凡是立志改革的先进的中国人,都如饥似渴、兼收并蓄地大量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并试图用这些思想武器来检验能不能救中国,能不能用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达到使祖国富强的目的。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郭沫若自然地受到西方思潮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形成他的泛神论思想。本文试从青年郭沫若泛神论思想形成的角度分析西方思潮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泛神论 泰戈尔 留学日本 斯宾诺莎 人道精神 认识论 神的表现 西方思潮 《少年维特之烦恼》 以人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克里斯朵夫》两题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帆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贝多芬 罗曼·罗兰 音乐色彩 《英雄交响曲》 音乐小说 爱情 钢琴演奏艺术 性格特征 艺术家 《少年维特之烦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松龄泪墨自画像──《聊斋·叶生》读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林书 《蒲松龄研究》 1995年第Z1期133-140,共8页
蒲松龄泪墨自画像──《聊斋·叶生》读解王林书在《聊斋》五百篇中,《叶生》虽非《婴宁》、《莲香》等恢宏体制,但分量不轻,不应轻轻读过。《叶生》是《聊斋》中早期作品,是蒲松龄青年时期的自画像。写的是“终身未中终身考”... 蒲松龄泪墨自画像──《聊斋·叶生》读解王林书在《聊斋》五百篇中,《叶生》虽非《婴宁》、《莲香》等恢宏体制,但分量不轻,不应轻轻读过。《叶生》是《聊斋》中早期作品,是蒲松龄青年时期的自画像。写的是“终身未中终身考”、书生苦难的历程,但明伦说“我读之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自画像 知识分子观 科举 王子安 明清小说 《聊斋》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少年维特之烦恼》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荻涌 《郭沫若学刊》 1994年第2期41-49,共9页
郭沫若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袁荻涌创造社的著名作家、理论家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郭沫若受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最深,他崇拜自然,尊重自我,提倡反抗,因而也接受了雪莱、惠特曼、泰戈尔的影... 郭沫若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袁荻涌创造社的著名作家、理论家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郭沫若受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最深,他崇拜自然,尊重自我,提倡反抗,因而也接受了雪莱、惠特曼、泰戈尔的影响;而新罗曼派和表现派更助长了他的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德国浪漫主义 《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历史剧 席勒 现实主义 文艺思想 外国文学 “五四”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日记
20
作者 杜才 《今日教育》 2010年第4期59-59,共1页
一、激发兴趣,苒成习惯1.名人故事.引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历史上有许多坚持写日记的名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向小学生介绍名人和他们所写得日记,如列宁和鲁迅写日记的故事、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 一、激发兴趣,苒成习惯1.名人故事.引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历史上有许多坚持写日记的名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向小学生介绍名人和他们所写得日记,如列宁和鲁迅写日记的故事、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丁玲与《沙菲女士日记》、雷锋与《雷锋日记》等,引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日记》 小学生 《少年维特之烦恼》 名人故事 小学四年级 激发兴趣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