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小的我》:疾病叙事的“白描-情绪”具身向探索与主体性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欣琳 张明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对比研究及叙事学的相关方法与视角对《小小的我》如何探索疾病叙事的具身向创新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相对于以往疾病隐喻式叙事或采用“情节-冲突”法来建构疾病叙事、讲述疾病故事的电影而言,《小小的我》采用一种...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对比研究及叙事学的相关方法与视角对《小小的我》如何探索疾病叙事的具身向创新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相对于以往疾病隐喻式叙事或采用“情节-冲突”法来建构疾病叙事、讲述疾病故事的电影而言,《小小的我》采用一种“纪录+情绪流”的非常规疾病叙事手法。这种手法是该片导致评论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但在此手法之下,该片借助“白描-纪录”来营造具身氛围,借助“情绪-氛围”来建构疾病“临场美学”,借助反常规英雄叙事的“反抗-接纳-豁然”式叙事方式来传递正向的如把握当下、享受生命和正视疾病等“疾病-哲思”观念,表达出对疾病“超越”及“超越疾病”心境观的呼吁。该片所尝试的以“零度写作”方式书写疾病的模式,需持续在“零度”与“温度”之间调和、探索、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我》 疾病叙事 叙事转向 具身叙事 情绪具身 主体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小的我》中的主体性的遮蔽与敞开
2
作者 樊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182,共5页
电影《小小的我》以平实而文学性的镜头语言,细腻地刻画了脑瘫患者刘春和的日常生活和现实困境。影片一面展现了主人公在多重目光的凝视下被塑造成的“弱者”形象,其内在的主体性是被遮蔽的;另一面,主人公通过不同身份与生活的尝试与实... 电影《小小的我》以平实而文学性的镜头语言,细腻地刻画了脑瘫患者刘春和的日常生活和现实困境。影片一面展现了主人公在多重目光的凝视下被塑造成的“弱者”形象,其内在的主体性是被遮蔽的;另一面,主人公通过不同身份与生活的尝试与实践,其主体性得以缓缓敞开,显现出“弱者不弱”的生存尊严与生命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我》 主体性 残障人士 遮蔽 敞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异域化与异域本土化:《小小的我》中的理想自我构建
3
作者 郭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2,共4页
《小小的我》是由杨荔钠执导的一部关注脑瘫患者的电影,上映后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影片在角色塑造中,巧妙结合了“本土异域化”与“异域本土化”的双重叙事策略:将主人公刘春和陌生化为特殊群体,来窥视个体面貌;同时使其融入主流文化框架... 《小小的我》是由杨荔钠执导的一部关注脑瘫患者的电影,上映后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影片在角色塑造中,巧妙结合了“本土异域化”与“异域本土化”的双重叙事策略:将主人公刘春和陌生化为特殊群体,来窥视个体面貌;同时使其融入主流文化框架,以彰显内在需求。通过这一并行模式,影片动态化构建了人物的理想自我。在向理想自我靠近的过程中,伴随着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人物完成了生命蜕变。这种构建不仅对特殊人群有启发意义,更是作用于每一个“小小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我》 刘春和 本土异域化 异域本土化 理想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奇、伦理与温情的耦合:《小小的我》的现实主义语法
4
作者 孟昱 于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小小的我》以刘春和为典型人物讲述了一个脑瘫患者如何融入社会、实现欲求的故事。影片在叙事的结构上依据传奇故事的“曲折离奇”和“缝合照应”原则展开,试图在现实逻辑的制约下书写一系列微小的奇迹;同时,影片也秉持了传奇故事与... 《小小的我》以刘春和为典型人物讲述了一个脑瘫患者如何融入社会、实现欲求的故事。影片在叙事的结构上依据传奇故事的“曲折离奇”和“缝合照应”原则展开,试图在现实逻辑的制约下书写一系列微小的奇迹;同时,影片也秉持了传奇故事与伦理训诫相结合的传统,借助刘春和的经历提出“情感规范”“生命平等”与“天道酬勤”这三重教化;最后,影片以审慎的态度把控着叙事,使得叙事不曾滑入苦情戏的窠臼之中,并以对脑瘫患者的认同感置换了怜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我》 疾病书写 传奇性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小小的我》中家庭叙事的特点及创作启示
5
作者 岳佳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141,共5页
电影《小小的我》通过讲述脑瘫患者刘春和与家人间的故事,展现了家庭伦理的复杂性和亲情的力量。影片突破传统家庭叙事,深入挖掘边缘群体的生活,以真实情感和细腻刻画呈现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支持。此外,影片还探讨了家庭与社会的交互性... 电影《小小的我》通过讲述脑瘫患者刘春和与家人间的故事,展现了家庭伦理的复杂性和亲情的力量。影片突破传统家庭叙事,深入挖掘边缘群体的生活,以真实情感和细腻刻画呈现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支持。此外,影片还探讨了家庭与社会的交互性,强调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其成功为中国当代电影的家庭叙事提供了启示,包括关注边缘群体、创新叙事手法、平衡个体与社会关怀以及塑造真实立体的角色,推动电影艺术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我》 当代电影 家庭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定位教学内容深浅——以儿歌《小小的船》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詹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0,共4页
儿歌《小小的船》因其内容浅显而又富有想象力,常被选人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关于此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很少对其中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存有疑问。当然,如果单从识字本身入手,把这首儿歌仅视为识字的材料,也许可以不管儿歌本身... 儿歌《小小的船》因其内容浅显而又富有想象力,常被选人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关于此文本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很少对其中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存有疑问。当然,如果单从识字本身入手,把这首儿歌仅视为识字的材料,也许可以不管儿歌本身的内容,教学设计的深浅问题也就没必要提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船》 教学内容 儿歌 教学设计 艺术手法 想象力 二年级 识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小的我(POCOYO)》冷观我国低幼动画的非本位创作
7
作者 刘明孝 张国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65,共2页
“儿童本位”的创作取向具体体现在幼儿动画片中,就是将“游戏、玩乐”作为首要创作出发点。我国学龄前动画片中过分强调教育功能的创作取向,实际上就是“非儿童本位”的创作取向所涵盖的,亦即作品预设目标观众群虽然是低幼阶段的儿... “儿童本位”的创作取向具体体现在幼儿动画片中,就是将“游戏、玩乐”作为首要创作出发点。我国学龄前动画片中过分强调教育功能的创作取向,实际上就是“非儿童本位”的创作取向所涵盖的,亦即作品预设目标观众群虽然是低幼阶段的儿童,但实际上采取的是“教育本位”的创作取向,以教育功能为目标作为动画片的主要追求。儿童动画片就应该以儿童作为主要目标受众群,以儿童的视点去理解世界和生活,以儿童的思维进行交流,以儿童的心态去进行有发展创造的玩乐,抛弃强加在儿童作品中的教育功能,让教育变得轻松愉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动画片 《小小的我》 儿童本位 创作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电影《小小的家》人文社会学分析
8
作者 郭雪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155,共3页
电影《小小的家》以女佣布宫多喜的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二战时期东京郊外白墙红瓦的小洋楼里发生的中产阶级家庭女主人时子与丈夫的下属文艺青年板仓的一段隐秘婚外情的故事。影片以白墙红瓦的漂亮小洋楼代表美好的事物,最终在战争中楼... 电影《小小的家》以女佣布宫多喜的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二战时期东京郊外白墙红瓦的小洋楼里发生的中产阶级家庭女主人时子与丈夫的下属文艺青年板仓的一段隐秘婚外情的故事。影片以白墙红瓦的漂亮小洋楼代表美好的事物,最终在战争中楼毁人亡,影片融入了导演山田洋次一贯的反战思想。本文欲从家与战争、婚外恋与主仆情以及个人之错与战争之罪三个方面出发,对影片进行较详细的人文社会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家》 山田洋次 婚外恋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小的愿望》:边缘人群的心理同构与反向解读
9
作者 赵盛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0-52,共3页
《小小的愿望》是一部近期热门的青春喜剧,主人公高远因患病已经卧床数年,但是正值青春期的他却对异性有着强烈的兴趣。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高远的两个好朋友徐浩和张正阳为了帮助好兄弟实现他的愿望而不顾一切。看似诙谐逗趣的喜剧场... 《小小的愿望》是一部近期热门的青春喜剧,主人公高远因患病已经卧床数年,但是正值青春期的他却对异性有着强烈的兴趣。在所剩不多的日子里,高远的两个好朋友徐浩和张正阳为了帮助好兄弟实现他的愿望而不顾一切。看似诙谐逗趣的喜剧场面中却通过“狂欢化”来解构关于死亡的权威价值观念,在笑料与温情中最终实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与人性的深刻探讨。本文将从双重边缘人物设定、重构中的精神救赎、"狂欢化”中的反向解读三个角度来观照该电影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愿望》 边缘人群 主体建构 狂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小乔》:异托邦理论的社会空间叙事
10
作者 吴丽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145,共3页
科幻电影的兴起将人主体性探讨的维度从日常生活搬离至幻想空间。《小小乔》以独特的视听效果、相对贴合日常生活的近未来设置,刻画人工基因编辑后的花朵“小小乔”,以及通过它产生的种种变革与骚动。以人类改造的花卉的“花粉”为媒介... 科幻电影的兴起将人主体性探讨的维度从日常生活搬离至幻想空间。《小小乔》以独特的视听效果、相对贴合日常生活的近未来设置,刻画人工基因编辑后的花朵“小小乔”,以及通过它产生的种种变革与骚动。以人类改造的花卉的“花粉”为媒介,尝试提出了母职与女性自我个体价值的追寻、人类的主体性意识与科技的间离,乃至于快乐本源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乔》 异托邦 生态女性主义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小港湾》的民生立场及忧患意识探析
11
作者 谢敦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由斯洛伐克女导演伊韦塔·格罗福娃执导的《小小港湾》,立足基本民生问题,将未成年人失怙后面临的严峻生存、成长问题置于台前,让弱势群体的诉求和社会的潜在风险得到披露,显示出了可贵的干预现实的勇气。同时,导演伊韦塔的忧时患世... 由斯洛伐克女导演伊韦塔·格罗福娃执导的《小小港湾》,立足基本民生问题,将未成年人失怙后面临的严峻生存、成长问题置于台前,让弱势群体的诉求和社会的潜在风险得到披露,显示出了可贵的干预现实的勇气。同时,导演伊韦塔的忧时患世,悲天悯人又是在魔幻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中得到委婉表达的。可以说,《小小港湾》恪守的民生立场和对现实主义形态的扩容,对于当代国产电影有着价值观和方法论层面上的双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韦塔·格罗福娃 《小小港湾》 民生立场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霞《小小的船》课堂实录评析
12
作者 吴忠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9-55,共7页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请大家把第十九课的课题读一遍。生:(齐读)'小小的chuán'。师:先读准这个拼音:chuán。生:chuán、chuán。师:对,'船'是翘舌音。我们没有学过'船'字,现在看老师...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请大家把第十九课的课题读一遍。生:(齐读)'小小的chuán'。师:先读准这个拼音:chuán。生:chuán、chuán。师:对,'船'是翘舌音。我们没有学过'船'字,现在看老师写(板书'船')。'船'字的偏旁是新的,这一小撇写短些,这一撇写长一些,叫竖撇。再写横折钩,当中一横有点像一提,但右边不要出头,上下两点,这叫'舟字旁'。生:舟字旁。师:'舟'字原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板书'舟'),当中一横两边出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船》 课堂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与教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晓瑜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于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与教法向晓瑜编者按: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应该是幼儿园主动搞好幼小衔接的关键一环。但实际中幼儿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本期“幼小衔接”栏目我们刊发这篇专门介绍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教法的文章,旨在为... 关于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与教法向晓瑜编者按: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应该是幼儿园主动搞好幼小衔接的关键一环。但实际中幼儿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本期“幼小衔接”栏目我们刊发这篇专门介绍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教法的文章,旨在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资料。我们认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语言环境 创设情境 《小小的船》 教学方式 阅读能力 汉语拼音教学 《哪座房子最漂亮》 《雪地里的小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素质
14
作者 雷志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9年第S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诱发因素 《落花生》 《小音乐家扬科》 《珍贵的教科书》 《小小的船》 《鸟的天堂》 智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杰茜卡·豪丝娜科幻片的类型建构
15
作者 程宇月 陶奕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小小乔》对于伦理的讨论超越了纯粹的技术范畴。小小乔所寓意的技术成为一种另类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无关,而是指涉着人类所处的日益技术化的生活环境。技术渗透进入人...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小小乔》对于伦理的讨论超越了纯粹的技术范畴。小小乔所寓意的技术成为一种另类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无关,而是指涉着人类所处的日益技术化的生活环境。技术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促使人们将其视作空气与水一般的自然,并令人们逐步丧失了对于技术进行反思的能力。本文试从影片对于社会伦理的讨论、对于空间的营造分析杰茜卡·豪丝娜对于科幻片的类型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茜卡·豪丝娜 《小小乔》 科幻电影 类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