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对照记》与《小团圆》的互文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旭晨 郭小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自传体小说与自传文本以及回忆录之间往往有一种显隐相间、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本文以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与自传文本《小团圆》为个案,透过张爱玲的创作动机,追踪其心理与个体经历,考察《小团圆》之于《对照记》及其他相关... 自传体小说与自传文本以及回忆录之间往往有一种显隐相间、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本文以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与自传文本《小团圆》为个案,透过张爱玲的创作动机,追踪其心理与个体经历,考察《小团圆》之于《对照记》及其他相关传记、短篇回忆录之间的互文关系,寻找《小团圆》以虚构的叙事路线传达出的传记意义,在虚构与纪实文体间以此为个案探索心理传记的结构模式及真实的多面性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对照记》 《小团圆》 自传体小说 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张爱玲《小团圆》的“小”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素萍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65-168,共4页
本文试从讲故事的方式、情感的类型、人性的表现三个角度将张爱玲《小团圆》中的"小团圆"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大团圆"作一比较,指出《小团圆》是个体意识的零碎记录,由一个个小故事拼接而成,不像"大团圆"... 本文试从讲故事的方式、情感的类型、人性的表现三个角度将张爱玲《小团圆》中的"小团圆"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大团圆"作一比较,指出《小团圆》是个体意识的零碎记录,由一个个小故事拼接而成,不像"大团圆"的情节起承转合一应俱全;《小团圆》的核心内容是私人的残缺的情感——不完整的母爱与父爱、稍纵即逝的爱情,而在"大团圆"的故事中,母慈父严,夫妻举案齐眉,天长地久,这些个人的情感只占小小的比例,多被功成名就、定国安邦的豪情冲淡;《小团圆》着重表现人性中"小"的一面——纵情、重利、贪生,作者对这些不做彻底的道德评判,而"大团圆"有着明确的道德判断,讴歌大公无私、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等人性中较伟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大团圆 故事 情感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性”的利用与“真实性”的表达——解读《小团圆》兼论张爱玲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83,共15页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曾提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注意诗。”作为“新批评”的理论先驱,艾略特意在强调将作品自身视为一个世界来细读,包括作者也是这个文本世界之外的因素,其实也是在倡导对文学...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曾提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注意诗。”作为“新批评”的理论先驱,艾略特意在强调将作品自身视为一个世界来细读,包括作者也是这个文本世界之外的因素,其实也是在倡导对文学本体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真实性” 张爱玲 事实性 解读 利用 文本世界 文学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团圆》的隐私文本:自我意识与自传体书写心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幸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一自我意识/身份与自传体书写:33年的“等待”寓言 《小团圆》是通往张爱玲隐秘(内心)世界的一条暗道,是张爱玲留给世人最精彩的自传体文学遗产,也是作家遗留给“张迷”和“张学”最后的一个谜题。后张爱玲时代,仍然有众多读者... 一自我意识/身份与自传体书写:33年的“等待”寓言 《小团圆》是通往张爱玲隐秘(内心)世界的一条暗道,是张爱玲留给世人最精彩的自传体文学遗产,也是作家遗留给“张迷”和“张学”最后的一个谜题。后张爱玲时代,仍然有众多读者在追寻张爱玲本人及其家世的历史片断,而在文学大师消失后的年代,张爱玲的人格与形象随着《小团圆》一书的出版,也有了重读与重新建构的可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自我意识 自传体 书写 心理 文本 隐私 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小团圆》的情爱世界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澜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107,共3页
2009年4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该书一经出版,引起了读者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小说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这成为读者关注的中心。本文拟从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方面论述《小团圆》与张爱玲生平的关系并比较种... 2009年4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该书一经出版,引起了读者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小说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这成为读者关注的中心。本文拟从亲情、友情、爱情三个方面论述《小团圆》与张爱玲生平的关系并比较种种差异之处,从中解读小说主人公乃至晚年张爱玲的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团圆》 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残酷冷漠背后的历史感匮缺——评张爱玲《小团圆》 被引量:1
6
作者 许社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8Z期56-56,共1页
《小团圆》中张爱玲利用其擅长使用的遣词造句能力将作品中主人公盛九莉30年的人生经历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既不属于家庭也不属于社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生活中充满了残酷冷漠,感情苍冷。本文对主人... 《小团圆》中张爱玲利用其擅长使用的遣词造句能力将作品中主人公盛九莉30年的人生经历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既不属于家庭也不属于社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形象,主人公的生活中充满了残酷冷漠,感情苍冷。本文对主人公盛九莉与密友、外籍教师、亲人和恋人之间的交往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残酷冷漠,而是主人公历史感的匮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残酷冷漠 历史感 匮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小团圆》 被引量:2
7
作者 止庵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1,共3页
也许这世界需要有人许一点谎,然而张爱玲不在此列,她一辈子只肯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我觉得她在《小团圆》里说得最绝决、最深刻了。
关键词 《小团圆》 张爱玲 书刊 内容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的《小团圆》,我们的大团圆
8
作者 潘飞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共1页
她把我们凡夫俗子的欲望看得如此通通透透,像是一下扯下了遮羞的衣服,剥得精光,所以,被点到了痛处,有人才恼羞成怒,急于反击。这才是对于事实和人性的尊重,只是,这世上,没有谁敢如此决绝和痛快。而她敢!
关键词 《小团圆》 欲望 衣服 人性 张爱玲 团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团圆》后话
9
作者 高全之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2期120-120,117,共2页
《忏悔与虚实——〈小团圆〉的一种读法》原稿曾请郑树森教授审评,未曾轻率为之。文章登出之后,竞发现补充意见之需要。所幸零散诸条似乎未犯重复哕嗦之病,遂一一补充于此。
关键词 《小团圆》 补充意见 小说 文学 现代作品 高全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回旋叙事
10
作者 黄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90,共15页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时间书写与回旋叙事结合形成了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时间回旋叙事,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穿透力。在这些文本内或跨文本的时间回旋叙事中,既有以“十三岁”“十七岁”“三十岁”等回旋复现的特定年龄凸显主题...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时间书写与回旋叙事结合形成了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时间回旋叙事,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穿透力。在这些文本内或跨文本的时间回旋叙事中,既有以“十三岁”“十七岁”“三十岁”等回旋复现的特定年龄凸显主题及叙述情调,也有通过对“当初”“从前”等回忆性时间词族或“一天”等时间段的回旋复现,高度浓缩地呈现人物一生的遭际,还有通过平时与战时、历史与现实等特定时间对比的回旋叙事,表现人物心境或命运的变化。而物理时间心理化及听觉化、视觉化、触觉化等独特的时间回旋叙事方式,以及时间书写与空间书写的关联、时空并提叠加综合感觉化的艺术表达,则表现了人物的复杂情思,烘托了苍凉的文本氛围,寄寓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物命运的感慨。张爱玲通过时间回旋叙事在看似寻常的日常叙事中讥刺人性世相,并对进化论思想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时间书写 回旋叙事 《雷峰塔》 《小团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角度混淆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子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90,共14页
张爱玲一生都使用主人公视野局限的第三人称,不过这种叙事方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早期小说的主人公视野是与说书人角度和全知描写一起使用的,某些场景既似主人公视觉又含有叙事人目光,这种叙事角度的有意混淆,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技... 张爱玲一生都使用主人公视野局限的第三人称,不过这种叙事方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早期小说的主人公视野是与说书人角度和全知描写一起使用的,某些场景既似主人公视觉又含有叙事人目光,这种叙事角度的有意混淆,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技术特点。在中期作品《秧歌》中,作家其实仍然坚持人物视角局限的第三人称叙事,不同之处是这种人物视角不只是一、两个男女主人公,而且是处在社会矛盾中的各种人物,于是多角度的主观合成貌似写实的效果。而在晚期的代表作《小团圆》中,作家放弃了别的任何叙事角度,从头到尾由女主角观点"独裁专制"。小说中仍有叙事角度的转换甚至"混淆",由主人公的不同时间视角而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叙事角度混淆 叙事人 隐形作者 《秧歌》 《小团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张爱玲《传奇》的畅销看《杂志》的宣传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张爱玲《小团圆》在大陆一面世即掀起了一股热卖狂潮,估计这股抢购狂潮只有上海沦陷时期张爱玲《传奇》初版本的热卖局面差可比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时《传奇》是怎么创造出版史奇迹的。
关键词 《传奇》 张爱玲 宣传策略 杂志 畅销 《小团圆》 沦陷时期 初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的改写与张爱玲自我形象的重塑
13
作者 万永凤 李永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6,共6页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不仅征引本事、作品等“他人的前文本”,而且具有鲜明的“自我指涉”特征,承载了张爱玲的个人情感体验与生命隐痛。不过,《色,戒》中飘忽、朦胧的张爱玲气息难以捕捉,而重返小说创作及改写的历史语境,能帮助...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不仅征引本事、作品等“他人的前文本”,而且具有鲜明的“自我指涉”特征,承载了张爱玲的个人情感体验与生命隐痛。不过,《色,戒》中飘忽、朦胧的张爱玲气息难以捕捉,而重返小说创作及改写的历史语境,能帮助我们接近她隐秘的创作心理。梳理《色,戒》成文过程及改写时间,《小团圆》与《色,戒》的互文性对话关系浮出水面。自传小说《小团圆》对张爱玲作为“胡兰成妻”身份的回忆、复述,是张爱玲对自我生命隐痛的正视,由此产生的复杂情感构成了其改写《色,戒》的心理场域。因此,《色,戒》的改写不仅体现了张爱玲对作品的经典化诉求,更暗含了其摆脱被玷污的身份与重构自我形象的潜在心理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 戒》 张爱玲 《小团圆》 改写 自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晚期风格(上)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建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6,共9页
回到中文,回到自身,探寻文学与自我的终极意义,是张爱玲"晚期风格"的基本特征。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叙述盛九莉在没落贵族之家的感情成长史,以穿插藏闪、自由联想与蒙太奇手法编织她的记忆碎片。她对爱情、亲情及自我的深刻... 回到中文,回到自身,探寻文学与自我的终极意义,是张爱玲"晚期风格"的基本特征。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叙述盛九莉在没落贵族之家的感情成长史,以穿插藏闪、自由联想与蒙太奇手法编织她的记忆碎片。她对爱情、亲情及自我的深刻剖露令人震惊,在对复杂人性与自我创伤的审视中显示现代女性走向独立之途的意义。相对于张爱玲早期的闺阁文体这一现代主义记忆书写体现了开阔而深邃、清彻而硬朗的晚期风格。另外须结合《红楼梦魇》《注译〈海上花〉》与《对照记》等作品作综合探讨,在文学、思想、学术与图像的脉络中阐述张爱玲的"有情"的文学观念与历史意识,她以"认识自己"的文学实践出色演绎了中国现代性,也是"最后的贵族"对文学与历史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晚期风格 《小团圆》 《红楼梦》 《海上花》 《对照记》 文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晚期风格(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建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105,共13页
七、晚期的"金石"风格翻开《小团圆》,"斯巴达克斯"的叛军"等待"杀机,小说大部分为二战所笼罩,日军的炸弹纷落于沪港双城,之雍潜逃前夜九莉的动刀之念,她梦见父亲带她兜风像阎瑞生谋杀案,汝狄手持劈杀打... 七、晚期的"金石"风格翻开《小团圆》,"斯巴达克斯"的叛军"等待"杀机,小说大部分为二战所笼罩,日军的炸弹纷落于沪港双城,之雍潜逃前夜九莉的动刀之念,她梦见父亲带她兜风像阎瑞生谋杀案,汝狄手持劈杀打胎医生的柴斧。身处刀光飞舞、金钱主宰的乱世,众生受日常欲望的迫胁与煎熬。因此整部小说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迴",其基调是刚性的,讲求一种力度的美学,弥散着《罗生门》般罪恶与证词、道德与生存的焦虑,而女主人公九莉经历五味杂陈的爱情之旅,在挣扎与幻灭中走向现代的自我救赎,如动辄"针扎"、"震动"的心理感受与"胸部"、"乳房"、"曲线"的女体描写,处处可听到发自女性的铮然的金石之声,情欲的高光修辞带来美学上的重口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救赎 《小团圆》 《罗生门》 张爱玲 斯巴达克斯 九莉 阎瑞生 晚期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作品中的桑弧初探及其它 被引量:1
16
作者 符立中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7,共6页
自从《小团圆》面市,许多等而下之的研究者,就自动当起了戏院领位员,连忙不迭、无师自通地玩起"对号入座"的游戏,自以为领悟了张爱玲的其实连他(她)自个儿都不是的人生奥秘。粉红色的眼镜戴多了,遇到别人引经据点的指证还责... 自从《小团圆》面市,许多等而下之的研究者,就自动当起了戏院领位员,连忙不迭、无师自通地玩起"对号入座"的游戏,自以为领悟了张爱玲的其实连他(她)自个儿都不是的人生奥秘。粉红色的眼镜戴多了,遇到别人引经据点的指证还责怪别人戳破他的美梦。这种以讹传讹的铺天盖地即使予以澄清,"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也仍旧半信半疑。目前这批"自己领位、自己对号入座"的迷哥迷姐,心中就正关着一位冤狱——桑孤。本文就考证桑弧当初为张爱玲取名梁京的经过,以及最后两人分手的可能原因,算是对桑弧研究的"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桑弧 梁京 苏青 潘柳黛 《小团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艺术
17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异乡记》 ●作者:张爱玲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定价:2000元 ●提要:《异乡记》为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书中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书中文字... 《异乡记》 ●作者:张爱玲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定价:2000元 ●提要:《异乡记》为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书中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书中文字更成为她日后创作《倾城之恋》、《秧歌》、《怨女》,甚至是《小团圆》等作品的灵感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倾城之恋》 2010年 文艺出版社 《小团圆》 张爱玲 农民生活 《秧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晚期风格(中)
18
作者 陈建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94,共16页
《小团圆》中九莉对性事的细腻感受皆触及人性深处,包括她自己难以驾驭的"神秘与恐怖"。九莉与她母亲感同身受,从情欲层面反映现代娜拉的困境,某种意义上比经济上更为深刻,含有对现代女性命运的反思。张爱玲在小说的创作过程... 《小团圆》中九莉对性事的细腻感受皆触及人性深处,包括她自己难以驾驭的"神秘与恐怖"。九莉与她母亲感同身受,从情欲层面反映现代娜拉的困境,某种意义上比经济上更为深刻,含有对现代女性命运的反思。张爱玲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好似在记忆的迷宫里搜寻她的真实生活的碎片,在辨别、聆听它们的"金石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晚期风格 《小团圆》 “现时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