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鸟瞰宗教全貌的窗口——简评冯天策的《宗教论》
1
作者 宋士昌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社会文化现象 社会科学院 唯物辩证法 发展关系 人类文明 宗教现象 社会主义 冯天策 《宗教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诗学批评的成功实践——评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文风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文化诗学批评是近几年来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影响下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有的批评家称之为'第三种批评'.什么是'文化诗学批评'?目前国内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王岳川就把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特征概括为三点:跨学... 文化诗学批评是近几年来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影响下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有的批评家称之为'第三种批评'.什么是'文化诗学批评'?目前国内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王岳川就把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特征概括为三点:跨学科研究性、文化的政治学属性、历史意识形态性①.童庆炳也认为,文化诗学是一种外部研究,是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批评 蒋述卓 《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 文学批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入澄明之境——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及其学术理念
3
作者 孙辉 田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宗教文艺 审美创造 蒋述卓 《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 文艺学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的知识社会学命题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星 《社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6-19,共4页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被广泛认为是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又译杜尔凯姆或迪尔凯姆--编者注)最重要、最能代表其思想的作品.这部巨著论述了宗教的基本特征,对传统宗教起源观做了批驳,并...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被广泛认为是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又译杜尔凯姆或迪尔凯姆--编者注)最重要、最能代表其思想的作品.这部巨著论述了宗教的基本特征,对传统宗教起源观做了批驳,并从信仰和仪式两方面对澳洲氏族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特征做了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在此基础上,涂尔干进而比较了科学与宗教的共性,阐述了逻辑思维的产生与社会的关系,因而可以说从宗教社会学研究引发出了知识社会学的话题.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该书的导言、第二卷第七章和结论中,这也是本文所主要关注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知识社会学 埃米尔·涂尔干 逻辑思维 结构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信仰的理性之路——评单纯的《宗教哲学》
5
作者 朱彩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F003-F003,211,共2页
关键词 《宗教哲学》 单纯 学科体系 宗教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动态个体性及其意义——以《宗教哲学讲演录》的文本为依据
6
作者 崔琳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5,共9页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往往被批判是神秘主义的或保守主义的,即只看重绝对精神而忽视个体性。认为黑格尔哲学中本就存在个体性主观因素的学者,也大多将这一个体性视为不证自明的静态存在,从而难以准确理解黑格尔的伦理自由概念。从对《宗教...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往往被批判是神秘主义的或保守主义的,即只看重绝对精神而忽视个体性。认为黑格尔哲学中本就存在个体性主观因素的学者,也大多将这一个体性视为不证自明的静态存在,从而难以准确理解黑格尔的伦理自由概念。从对《宗教哲学讲演录》的分析可以看出,黑格尔通过诠释“民众宗教”,呈现了个体性的动态发育过程:犹太教阶段首先孕育了作为“有限的精神”的个体性,但因其主体能动性不够发达,故而在“直观辩证法”运动中失衡,以献祭的悲剧告终;在基督教阶段,个体性与绝对精神处于二元结构的排斥原则下,不断进行克服中介的成长运动,最终获得实存。由此可见,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个体性具有动态的发育过程,这一动态发育过程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历史哲学 《宗教哲学讲演录》 个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形与构序:现象学表象的秘密--海德格尔《形式化与形式显示》的构境论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0,共6页
海德格尔的《形式化与形式显示》文本,时常被作为他仍然受到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支配的典型例证。其实,在这一文本中,海德格尔已经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架上了证伪的审判台:现象学"形式显示"中隐匿着的构序原则,以及由构序到构形再... 海德格尔的《形式化与形式显示》文本,时常被作为他仍然受到胡塞尔现象学方法支配的典型例证。其实,在这一文本中,海德格尔已经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架上了证伪的审判台:现象学"形式显示"中隐匿着的构序原则,以及由构序到构形再到表象的形而上学机制被直接暴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早期弗莱堡讲座 《宗教生活现象学》 形式显示 构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摘要笔记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一兵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2,共8页
1909年前后,列宁第二次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哲学唯物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还是哲学家费尔巴哈,由此,他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的摘要笔记。我们能看得出,此时列宁在读费尔巴哈哲学时,始终紧紧地关注一般唯物主义的基... 1909年前后,列宁第二次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哲学唯物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还是哲学家费尔巴哈,由此,他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的摘要笔记。我们能看得出,此时列宁在读费尔巴哈哲学时,始终紧紧地关注一般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费尔巴哈 《宗教本质讲演录》 摘要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晚期社会学:缘起、结构与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迟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24,256,共15页
韦伯晚期社会学是韦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韦伯晚期社会学有其个人生活史和学术史的缘起,经由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研究,韦伯将有关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讨论置于更广阔的文明史比较中,并由此追问西方理性主义的特色。韦伯晚期两部未完... 韦伯晚期社会学是韦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韦伯晚期社会学有其个人生活史和学术史的缘起,经由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研究,韦伯将有关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讨论置于更广阔的文明史比较中,并由此追问西方理性主义的特色。韦伯晚期两部未完成的著作《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构成了结构上的互补关系。总的来说,这两部著作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四个角度指出了韦伯晚期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基本议题,理清这些关系议题有助于呈现韦伯在社会学初创时代的经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晚期社会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经济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论》英译本序
10
作者 乔治·西姆普逊 《学习与实践》 1987年第11期50-50,共1页
著名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尔·涂尔干的四本主要着作中,只有《自杀沦》尚待译成英语。《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英译初版于1915年,《社会劳动分工》于1933年,《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则于1938年。《自杀论》初版之后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著名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尔·涂尔干的四本主要着作中,只有《自杀沦》尚待译成英语。《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英译初版于1915年,《社会劳动分工》于1933年,《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则于1938年。《自杀论》初版之后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然而社会学、统计学、哲学、心理学各界仍对它抱有浓厚兴趣,而且远非一种好古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论》 英译本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社会学家 社会学方法 劳动分工 涂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