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 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 被引量:21
1
作者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 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庆堃 中国宗教 宗教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宗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8,共7页
涂尔干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方法在宗教学领域的运用。他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对宗教的起源做了社会学的解释 ,认为宗教是集体表象的反映 ,图腾的本原是外在于氏族成员的宗教力。他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他的社会学准则和... 涂尔干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方法在宗教学领域的运用。他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对宗教的起源做了社会学的解释 ,认为宗教是集体表象的反映 ,图腾的本原是外在于氏族成员的宗教力。他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他的社会学准则和基本方法。他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虽然他受到了宗教学内部的许多批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涂尔干 集体表象 图腾 宗教 法国 社会学 现代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社会:对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之反思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0,共6页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为因变量的宗教研究,该取向虽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并先后发展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和权力场域论三种理论范式,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结构假设都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必须在这三种宗教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通过社会来分析宗教,通过宗教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宗教市场论 宗教生态论 权力场域论 宗教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宗教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安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61-72,共12页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社区性民间宗教的分析。最后从民间宗教概念的扩展、民间宗教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民间宗教的跨地区跨文化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宗教人类学 宗教社会学 研究传统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师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学科。从中国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学的学科意识、该学科在中国的主要进展、学科队伍等方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同时该学科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学科。从中国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学的学科意识、该学科在中国的主要进展、学科队伍等方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同时该学科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对中国宗教甚至对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当代中国宗教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安宅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被引量:7
6
作者 汪洪亮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1,共8页
人类学家李安宅的学习、工作及专业成长与教会学校密切关联。他在宗教理论研究和实地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较有体系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提出了"族教分离论"、"宗教成分论"、"宗教和谐论"。这些思想对于处理好... 人类学家李安宅的学习、工作及专业成长与教会学校密切关联。他在宗教理论研究和实地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较有体系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提出了"族教分离论"、"宗教成分论"、"宗教和谐论"。这些思想对于处理好民族与宗教关系、宗教信仰自由、不同宗教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对边疆宗教与社会建设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提出了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建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 宗教社会学 边疆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啸霆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8,共6页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在现代,基督教由中心沦为边缘,而科学则成为新宗教,但科学与宗教仍将长期共处。另外,在对待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上的“中国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从科学的知识、活动、建制和文化等四个基本维度看它与宗教的对应关系,可知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宗教对科学仍有多方面互补的意义,从前提性知识到价值目标,从方法论补充到社会规约等,双方形成了新的对话格局。新时代的科学应更加独立、民主和理性,并积极寻求与宗教及其他文化的多方面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宗教关系 对抗与互动 知识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宗教集体精神的缺失——以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理论为参照的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吾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3,共6页
涂尔干认为 :宗教中的集体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意识与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生活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生活 ,而集体生活也即宗教聚集不能相隔过久 ;之所以要维持定期的集体生活从根本上说是保持宗教伦理与理想的需要。但是 ,若对... 涂尔干认为 :宗教中的集体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意识与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生活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生活 ,而集体生活也即宗教聚集不能相隔过久 ;之所以要维持定期的集体生活从根本上说是保持宗教伦理与理想的需要。但是 ,若对中国宗教加以考察我们会发现 ,它似乎普遍缺少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对于一般的信众而言 ,中国宗教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没有严格定期的集体生活 ,不仅如此 ,多教崇拜实际上也瓦解了这种可能。进一步 ,由于得不到集体生活中更高目标的激励 ,中国宗教一般来说只是满足于功利与具体层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宗教集体精神 涂尔干 宗教社会学 宗教伦理 宗教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型的公共宗教——传统中国的政教关系之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向平 陈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9,共7页
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把宗教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架构之中,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的结合。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为世俗权力与精神权... 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把宗教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架构之中,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的结合。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为世俗权力与精神权利的模糊界限与紧张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国古代的公共崇拜与私人信仰的彼此渗透。为此,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首先是要研究宗教所镶嵌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和政教关系,以能深入中国宗教、信仰的内在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世俗权力 精神权利 公共崇拜 私人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物理学”到“人性宗教的社会学”——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庆熊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5期57-67,197,共12页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常被批评为是一种只讲预测和操控,不讲道德和教化的社会理论。然而,实证主义开创者孔德本人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他早期提出“社会物理学”概念,后期提出“建立人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他的前期...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常被批评为是一种只讲预测和操控,不讲道德和教化的社会理论。然而,实证主义开创者孔德本人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他早期提出“社会物理学”概念,后期提出“建立人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他的前期与后期思想是自相矛盾还是能够互相协调?如何才能正确处理“道德”“秩序”“进步”这三者之间关系?对“道德科学”作实证论证的历史意义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德 实证主义 社会物理学 人性宗教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法性”与“神圣性”的解释——中国宗教社会学核心命题及其四十年演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向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3,共9页
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可谓中国社会人神之间何为正当性、何谓神圣性及其不断交往、互动,甚至形成悖论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与演变,正是此类问题意识直接变迁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中国宗教社会学的问题... 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可谓中国社会人神之间何为正当性、何谓神圣性及其不断交往、互动,甚至形成悖论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与演变,正是此类问题意识直接变迁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中国宗教社会学的问题意识及其讨论先后呈现为宗教功能的多种证明、合法性证明方式的断裂、宗教定义及其解释的冲突、神圣化还是社会结构等重要层面。虽然这些论述所涉及内容和领域非常复杂,但其研究方法却以功能主义为基本底色,因此而促成了建构新时代中国宗教社会学话语体系及其知识体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核心命题 功能证明 神圣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古典社会学中的“现代性与宗教”论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4-158,共5页
现代性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议题,而宗教是西方现代性论题清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孔德和涂尔干重在对宗教的整合功能进行论述,韦伯和西美尔侧重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的角度对宗教进行分析。他们都看到了... 现代性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议题,而宗教是西方现代性论题清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孔德和涂尔干重在对宗教的整合功能进行论述,韦伯和西美尔侧重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的角度对宗教进行分析。他们都看到了宗教在现代社会影响的衰弱,但也看到了现代性困境中宗教的社会处境,并提出了各自的诊断策略。这些探讨为后世宗教社会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社会学 现代性 宗教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宗教社会学“结构-功能”范式的演进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南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62,共9页
从有机结构论到系统结构论,从单一整合功能论到多维功能分析,从静态结构分析到动态建构论,"结构—功能"方法在西方宗教社会学领域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范式。这种宗教研究范式一方面是由社会学本身的特点所决... 从有机结构论到系统结构论,从单一整合功能论到多维功能分析,从静态结构分析到动态建构论,"结构—功能"方法在西方宗教社会学领域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范式。这种宗教研究范式一方面是由社会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近现代社会和研究对象宗教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应该说,当代中国的宗教研究仍需要"结构—功能"范式,并力求在对本土宗教的"结构—功能"研究中,提炼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功能”范式 宗教社会学 演进 有机结构论 系统结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宗教社会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南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82-85,共4页
中国的宗教社会学要研究中国的宗教,即道教、中国化了的佛教和其他民间宗教信仰。因此,本土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中国化是中国宗教学成长的立足点和发挥宗教社会学现实功能的需要。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中国 道教 佛教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宗教社会学角度看儒教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社会转型 文化冲突 宗教社会学 工具性宗教 宗法伦理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社会学:研究取向、对象和学科性质
16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81-85,共5页
一、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取向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的学科。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某种特定的价值参考系,作为立论之尺度展开论述。正是由于有多种的对象观与多层次、多角度研究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宗教... 一、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取向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的学科。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某种特定的价值参考系,作为立论之尺度展开论述。正是由于有多种的对象观与多层次、多角度研究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宗教社会学才发展到当今这样的学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宗教行为 宗教 研究取向 韦伯 学科性质 宗教 社会学学科 生存境况 迪尔凯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宗教社会学的产生、学科性质与对象
17
作者 袁亚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9-44,共6页
本文是作者和陈麟书教授共同承担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社会学》的第一章第一节。由我国学者自己编著《宗教社会学》,这还是第一次。该书即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把本文送《社会科学研究》发表,一是为了提前向学术界通报... 本文是作者和陈麟书教授共同承担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社会学》的第一章第一节。由我国学者自己编著《宗教社会学》,这还是第一次。该书即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把本文送《社会科学研究》发表,一是为了提前向学术界通报这一信息,更主要的还希望就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和学界同仁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比较宗教 宗教心理学 无神论 创立人 宗教现象 学术界 作用与影响 社会作用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社会学田野调查的几点认识
18
作者 王再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7,共5页
在一次有关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伦理功能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借鉴当代西方科学实证型宗教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获得了一些调查研究经验与认识:1.田野调查中观察视角的主客位转换并克服主观性;2.中国基督教会的医病赶鬼现象具有存在的“... 在一次有关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伦理功能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借鉴当代西方科学实证型宗教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获得了一些调查研究经验与认识:1.田野调查中观察视角的主客位转换并克服主观性;2.中国基督教会的医病赶鬼现象具有存在的“合理性;”3.中国基督教会社会参与度虽然有限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而且其社会参与方式正在发生变化;4.中国基督教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田野调查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新取向
19
作者 姚南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5,共8页
当代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已经发生了一些重要转向,其主要表现为:在研究立场上,经历了对宗教功能的全盘肯定到启蒙时代后的全盘否定,再到现代的重新定位;在研究视角上,经历了从世俗化到非世俗化再到多元化;在知识论取向上,从理性批判到... 当代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已经发生了一些重要转向,其主要表现为:在研究立场上,经历了对宗教功能的全盘肯定到启蒙时代后的全盘否定,再到现代的重新定位;在研究视角上,经历了从世俗化到非世俗化再到多元化;在知识论取向上,从理性批判到感性取向乃至灵性证明;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从社会建构论到主体建构论。形成这种新取向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社会的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宗教在全球的新复兴以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和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旨趣变化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研究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中的宗教
20
作者 邓伟志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8期52-55,共4页
宗教之所以能以其独立形态在社会中存在、发展,是因为宗教共同体与世俗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社会学则侧重于研究宗教制度的功能,主要是社会整合功能、心理调适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群体认同功能、预言的功能。宗教的演化和嬗变... 宗教之所以能以其独立形态在社会中存在、发展,是因为宗教共同体与世俗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社会学则侧重于研究宗教制度的功能,主要是社会整合功能、心理调适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群体认同功能、预言的功能。宗教的演化和嬗变还在继续中,作者就宗教的变革提出,一是要增强共处和互补的意识;二是要积极参与反邪教;三是要尊重科学。作者认为,未来的各大宗教都不会同今天完全一样,都将从教义、教仪和教团等方面革故鼎新,吐故纳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宗教制度 演化和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