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
郭晓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语言文化学视域下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火车”文化观念域的象征意义研究——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
彭文钊
刘思彤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0 |
4
|
|
3
|
“火车”意象的影像文化内涵——影片《周渔的火车》和《安娜·卡列尼娜》情爱观读解 |
周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4
|
《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之旅 |
滕威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5 |
1
|
|
5
|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电影改编的继承与超越 |
陈丽英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论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重构 |
陈丽英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论英文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翻译策略 |
于嘉琪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评析《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魅力 |
车素芳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被“爱情”毁灭的人生——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悲剧根源探析 |
王翠娥
王艳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0
|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改编:回归人性的纠葛 |
邓磊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1
|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编比较研究 |
刘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2
|
论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银幕化差异 |
严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贵族——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
王安忆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4
|
探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缘由 |
韩家胜
康佳琼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5
|
基于间离与叙事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导演手法的创新 |
赵倩
陈雯梦
倪哲伟
丁颖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16
|
创新与保守——评新版《安娜·卡列尼娜》 |
陈以欣
|
《电影评介》
|
2013 |
0 |
|
17
|
安娜,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典型——《安娜·卡列尼娜》浅析 |
师墨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1996 |
1
|
|
18
|
《安娜·卡列尼娜》:视角转换中的叙述 |
钱婧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梦境解析 |
魏有珩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女性意识的思考 |
李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