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情传播视域下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审美特征探究
1
作者 赵佳祺 《戏剧之家》 2025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通过讲述落魄中年男人唐志军与伙伴共同寻找外星人的故事,构建起有效的共情传播路径,从而赋予影片以独特的审美特征。叙事层面,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虚实莫辨的公路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角色层...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通过讲述落魄中年男人唐志军与伙伴共同寻找外星人的故事,构建起有效的共情传播路径,从而赋予影片以独特的审美特征。叙事层面,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虚实莫辨的公路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角色层面,影片以落魄的边缘人物为主人公,其普通身份和现实困境都贴近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符号设置上,影片中的荒诞笑料与巧妙隐喻旨在唤起观众记忆,引导观众思考,并从视听角度引发观众的情感波动;主题表达上,影片表达了存在主义内涵,暗含着对当代人精神创伤的疗愈。影片以富于新意的方式搭建起与观众的情感沟通桥梁,为类似的艺术性影片的制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共情传播 电影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过昨日之海”: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时间叙事
2
作者 丁浔予 罗伟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6-171,共6页
在吉尔·德勒兹的语境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使思想层面的事件与内在感知层面的“实在时间”有了形状。在德勒兹的电影与哲学视阈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以静物影像的空间在场,身体语态的时间涌现,影像叙事的时间综合将绵延时间的流逝... 在吉尔·德勒兹的语境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使思想层面的事件与内在感知层面的“实在时间”有了形状。在德勒兹的电影与哲学视阈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以静物影像的空间在场,身体语态的时间涌现,影像叙事的时间综合将绵延时间的流逝予以视觉化。通过影像语言书写“曾在”的时空辖域,绘制角色的逃逸路径,并关联情动生成机制,给予生命经验以可视化的表达形式。这使影片成为一种德勒兹意义上的时间—影像,成为一份自时空辖域逃逸的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德勒兹 柏格森 时间—影像 绵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交媒体语境下荒诞叙事与青年亚文化的融合--以《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薛丽伟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期150-152,161,共4页
目的:新媒体时代,人的独特性得到放大。社交媒体促使大众审美逐渐变得多元、独特,为荒诞叙事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同时也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达平台。作为互联网主要参与者的青年群体不断通过风格化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和情感表... 目的:新媒体时代,人的独特性得到放大。社交媒体促使大众审美逐渐变得多元、独特,为荒诞叙事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同时也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达平台。作为互联网主要参与者的青年群体不断通过风格化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和情感表达。文章分析荒诞叙事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青年亚文化元素,从审美层面审视叙事主题、表现技巧和人物形象,挖掘荒诞叙事作品的时代价值。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对荒诞叙事作品进行分析,探析荒诞叙事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传播情况,同时结合青年亚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总结荒诞叙事作品的传播策略,从传播路径中梳理青年群体的心理困境,以助推品牌建设,全面了解荒诞叙事作品的营销延伸。结果:荒诞叙事作品中的亚文化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起电影作品与青年群体对话的桥梁。在亚文化的裹挟下,青年群体既不断反思主流文化,又不断回归主流,通过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建构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动机。结论:在社交媒体与个人思考相融合的时代,各类关系的不协调和不适应促使青年群体选择荒诞,选择与异化的世界重新相处。荒诞叙事作品是创作者反思生活的产物,旨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往,而荒诞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提升了荒诞叙事作品的审美价值,促使人们在荒诞中重建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荒诞叙事 青年亚文化 《宇宙探索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中“梦”的表达——以《流浪地球》与《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例
4
作者 何李伊曼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1期142-146,共5页
电影作为“梦”的表达彰显着电影艺术的本质,从某一维度来看,科幻电影是最能体现电影造梦本质的电影类型之一。《流浪地球》与《宇宙探索编辑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史中的优秀作品,以两种不同的路径共同表达着“中国梦”。通过对两... 电影作为“梦”的表达彰显着电影艺术的本质,从某一维度来看,科幻电影是最能体现电影造梦本质的电影类型之一。《流浪地球》与《宇宙探索编辑部》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史中的优秀作品,以两种不同的路径共同表达着“中国梦”。通过对两部电影“梦”的表达的分析,对中国科幻电影史的回溯与对电影作为梦的表达的研究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电影的“梦”的表达探讨都指向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希望本研究为中国科幻电影创作赋能,促进中国科幻电影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宇宙探索编辑部》 中国科幻电影 梦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电影符号学分析与解读
5
作者 杜佳忆 《艺术科技》 2024年第9期129-131,共3页
目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孔大山导演执导的首部长片,其荣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影片以多类型杂糅为特征,将科幻、喜剧等元素融合,通过构建荒诞的“真实事件”进行科幻叙事,演绎一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故事,其叙事... 目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孔大山导演执导的首部长片,其荣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影片以多类型杂糅为特征,将科幻、喜剧等元素融合,通过构建荒诞的“真实事件”进行科幻叙事,演绎一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故事,其叙事文本中不乏隐喻表达。文章旨在分析该片的符号隐喻,以电影符号学视角对该片进行深层解读。方法:文章基于电影符号学,从人物、场景、情节、文化四个方面对影片进行符号解读。影片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打破了与观众的第四堵墙,将观众缝合进这个荒诞的寻找外星人的叙事之中。影片主人公走上了癫狂、荒诞的追寻外星人之旅,最终触及人生乃至宇宙的奥秘,达成了自我的和解与救赎。结果:《宇宙探索编辑部》对科幻元素的使用,区别于“硬科幻”电影的工业化与科技化,其通过一些看似“伪科学”的元素来表达另类的科幻构想。导演孔大山通过哲学与诗歌,将人类与宇宙联系起来,透过科幻的外壳探讨存在主义问题,让影片呈现出理想主义色彩。结论:《宇宙探索编辑部》探究国产科幻电影的全新可能,让“软科幻”电影文本登上银幕,走进大众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电影符号学 “软科幻”电影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国产科幻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例
6
作者 魏蓝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113-115,共3页
近些年,我国电影产业数字化程度节节攀升,尤其是以科幻为题材的电影,因其极佳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推向海外市场,且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受众更为广泛。作为2023年度最佳电影之一,《宇宙探索编辑部》融合了荒诞、黑色幽默和公路... 近些年,我国电影产业数字化程度节节攀升,尤其是以科幻为题材的电影,因其极佳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推向海外市场,且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受众更为广泛。作为2023年度最佳电影之一,《宇宙探索编辑部》融合了荒诞、黑色幽默和公路片等元素,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现出中国科幻的另一种可能。本文采用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选取国产科幻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作为文本分析对象,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分析该电影字幕翻译,探讨译者应该如何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应用于科幻电影字幕翻译,以期为国产科幻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崭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字幕翻译 《宇宙探索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癫叙事·乡村镜像·类型混搭——伦理视角下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59-162,共4页
平遥国际电影节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自2023年愚人节上映以来,保持着低排片高上座率的票房表现,其高概念低成本、软科幻硬文本的尝试获得热议。青年导演孔大山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镜像乡土社会,在电影作品中呈现出叙事... 平遥国际电影节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自2023年愚人节上映以来,保持着低排片高上座率的票房表现,其高概念低成本、软科幻硬文本的尝试获得热议。青年导演孔大山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镜像乡土社会,在电影作品中呈现出叙事和类型上的新突破,通过在伦理视角下运用疯癫叙事策略观照“西行”路上的经历与自掘,用类型的混搭拓展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边界,打开了另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疯癫叙事 乡村镜像 电影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探索编辑部》:拉康象征界的疗愈者集会 被引量:1
8
作者 丁阳 李丹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38-141,共4页
由孔大山执导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讲述了由落寞杂志社主编唐志军带领团队前往重庆进行异象科考的奇幻故事。导演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气质呈现出了各角色发自于内心创伤的疗愈渴望,并为拉康的欲望理论与象征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本... 由孔大山执导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讲述了由落寞杂志社主编唐志军带领团队前往重庆进行异象科考的奇幻故事。导演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气质呈现出了各角色发自于内心创伤的疗愈渴望,并为拉康的欲望理论与象征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本土化解读空间。这一方面表现为每个角色的广义欲望永远无法圆满地在象征界获得现实表征,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个体会因欲望缺失而进行心理层面的自我补偿。由此,两者共同构成了支撑本片所有人参与这场特殊探索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探索编辑部》 拉康 象征界 欲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