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衡》杂志编辑特色新谈 被引量:1
1
作者 樊东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0,共2页
“五四”时期,纷繁的报刊铺天盖地,但由于时代背景所限,能够既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旨,又以文言文作为写作方式,并还能坚持创办十几年之久的报刊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学衡》就是一例。
关键词 《学衡》杂志 编辑特色 “五四”时期 传统文化 写作方式 文言文 报刊 创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定位与“新旧”文化融合理念——论《学衡》语体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广琼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8,共5页
《学衡》旧式语体的运用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学衡派的文化主张有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学衡》杂志语体可读出三重意思——《学衡》杂志的学术精英文化定位、学衡派诸人的学者精英定位、学衡派"新旧"文化融合理念。对《... 《学衡》旧式语体的运用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学衡派的文化主张有内在一致的逻辑关系。《学衡》杂志语体可读出三重意思——《学衡》杂志的学术精英文化定位、学衡派诸人的学者精英定位、学衡派"新旧"文化融合理念。对《学衡》语体进行文化意义上的解读和剖析,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学衡派的文化思想,并由此管窥当时文化纷争的复杂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杂志 语体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学衡派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贺敏 曹艳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2,共7页
80年前,鲁迅针对《学衡》杂志第一期作出了对学衡派的评价,虽然学衡派并未正式对鲁迅言论进行反驳,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今天,重新反思这场论争,可以看到鲁迅与学衡派的分歧决非私人恩怨,而是分别代表了文化转折期相反相... 80年前,鲁迅针对《学衡》杂志第一期作出了对学衡派的评价,虽然学衡派并未正式对鲁迅言论进行反驳,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今天,重新反思这场论争,可以看到鲁迅与学衡派的分歧决非私人恩怨,而是分别代表了文化转折期相反相成的两种思想倾向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前者站在全盘反传统基础上,希望通过引入西方现代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新文化;后者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准绳,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国文化的转型。站在21世纪的开端.思考这两种文化选择的意义与局限,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将会提供可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学衡》杂志 学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术研究具体性的随想──从《吴宓自编年谱》、《吴宓日记》说起
4
作者 杨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吴宓自编年谱》 《吴宓日记》 学术研究 陈独秀 具体性 文化运动 《学衡》杂志 胡适 学衡 文化守成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是模仿:兼论吴宓的翻译观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建中 《外国语文》 1991年第1期99-107,共9页
翻译是什么?翻译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争执不下。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译界这样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也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有译界这样多的分歧和争论,让人无所适从。此时,听听吴宓先生的意见,也许会使人茅塞顿开。
关键词 翻译观 吴宓 翻译的标准 分歧和争论 适从 《学衡》杂志 亚理斯多德 中华书局 莎士比亚 发现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宓的道德观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7-33,共7页
吴宓视道德为绝对的观念,固然不脱唯心的先验论,但他强调人类应当有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不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即注意保持与发展人文精神,从而维护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否则,蔑视精神与道德,而专务物质与经济,人文精神日见迷... 吴宓视道德为绝对的观念,固然不脱唯心的先验论,但他强调人类应当有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不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即注意保持与发展人文精神,从而维护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否则,蔑视精神与道德,而专务物质与经济,人文精神日见迷失,“则科学变成杀人毒具,技术徒为作恶之助力,金钱财富增长物欲而增痛苦。”此种观点,体现吴宓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包含着可贵的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观念 人文主义 柏拉图 人文精神 文学副刊 吴宓 《学衡》杂志 《大公报》 白壁德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