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六年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述评——兼与八五年《学校公民教育指引》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国华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是涉及到儿童、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观念和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大问题。因而,它是近年来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它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份文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份是八五年颁布的第一个... 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是涉及到儿童、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观念和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大问题。因而,它是近年来香港社会的热门话题,它的发展也颇为迅速。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中,有两份文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份是八五年颁布的第一个《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另一份是九六年新近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八五年《指引》是一份开创性的文件,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起了开绿灯的作用,对此,笔者已作过专门的评述。九六年《指引》则被誉为“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新里程”,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未来走向有较大影响。结合八五年《指引》,对该指引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它对香港年轻一代政治态度、思想面貌的影响,也可以为内地的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香港 述评 “渗透式” 以学生为本 本土环境 价值观 综合学科 政治教育 学校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回归与超越回归——公民教育的论争与香港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被引量:2
2
作者 桂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98-105,共8页
九七回归之前,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该文考察了《九六指引》的背景、内容及对它的相关评论,指出香港的公民教育应该在“两制”下寻求“一国”性,在“两制”的差异性之外寻求“一国”的共同性、统一... 九七回归之前,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该文考察了《九六指引》的背景、内容及对它的相关评论,指出香港的公民教育应该在“两制”下寻求“一国”性,在“两制”的差异性之外寻求“一国”的共同性、统一性,应该将面向回归的短期目标与超越回归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公民教育 1996《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及九七后的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6-46,共11页
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香港的教育围绕提升“质素”,展开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改革和推进。学校公民教育改革,就是在香港回归日益迫近的情况下,引起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之一。 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进... 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香港的教育围绕提升“质素”,展开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改革和推进。学校公民教育改革,就是在香港回归日益迫近的情况下,引起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之一。 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既是香港回归之后由政权回归走向民心回归、保持香港进一步繁荣稳定民主的挑战性课题,也是为大陆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德育改革提供近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指引》 香港政府 香港公民教育 香港教育 优质学校 课程发展 殖民教育 认同 渗透式 国家民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危机与学校公民教育困境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敏 杜时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1,共6页
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不仅意味着公民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公共使命,而且昭示着学校教育是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有效方式。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私利性倾向、教育不公平与自我封闭现象及学校公共生活的无序等共同冲击着学校教育的... 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不仅意味着公民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公共使命,而且昭示着学校教育是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有效方式。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私利性倾向、教育不公平与自我封闭现象及学校公共生活的无序等共同冲击着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公民精神养成。从公民精神养成的角度看,需要从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鼓励家长、公众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营造学校公共生活等方面来保障学校教育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公共性 公共生活 公民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卢忠萍 郜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3-177,共5页
新加坡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创造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奇迹。这与其学校持续有效地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新加坡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植根东方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明,广纳东西文化精华... 新加坡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创造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奇迹。这与其学校持续有效地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新加坡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植根东方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明,广纳东西文化精华;挖掘家庭教育潜能,凝聚社会力量,构筑全民教育网络;依靠法制法规约束,强调道德活动,彰显德法兼施威力"等特征。分析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对创新与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学校公民道德教育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交往与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建构 被引量:17
6
作者 叶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4,共8页
学校公民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公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一种公共交往生活和公共氛围,以此来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活实践基础和伦理实践基础。在公共交往生活中,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和公共行动能力将得到更有效的锻... 学校公民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公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育一种公共交往生活和公共氛围,以此来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活实践基础和伦理实践基础。在公共交往生活中,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和公共行动能力将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实践和培育。学校的公共交往生活在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参与式交往、社团式交往、论辩式交往和服务式交往等等,它们都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最终实现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往 公民 公共伦理 学校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忠萍 郜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155,共4页
在美国,学校是公民教育的主阵地,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政治素养,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在美国,学校是公民教育的主阵地,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政治素养,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多样性、灵活性的教育方法,渗透性、社会性的教育途径,政治性、阶级性的教育功能。分析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吸取其中有益的成分,对创新与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学校 公民教育 借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域下的学校公民教育 被引量:13
8
作者 叶飞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7,共6页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学校组织 公民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 被引量:14
9
作者 冯建军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28-38,127,共11页
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成长。公共生活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孕育着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理性、公共道德和公共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学校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公共生活。然而,立足于公共性,检视现实的学校生活,却存在着公共性的阙如和公共生活... 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成长。公共生活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孕育着公民的公共精神、公共理性、公共道德和公共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学校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公共生活。然而,立足于公共性,检视现实的学校生活,却存在着公共性的阙如和公共生活空间、平台和公共文化的缺失,这不利于公民公共性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需要自觉地建构一种公共生活。从生活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需要公约的引导,需要借助于公共话语,通过公共交往和公共参与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公共生活 学校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春娜 周雁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4,共4页
1979至2010年间,我国以"学校公民教育"为题的专题研究论文,从总体情况来看,数量在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不但涉及到我国内地学校公民教育,也涉及到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公民教育整体研究日趋... 1979至2010年间,我国以"学校公民教育"为题的专题研究论文,从总体情况来看,数量在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不但涉及到我国内地学校公民教育,也涉及到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公民教育整体研究日趋繁荣的现状而言,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滞后,研究规模太小,本土研究匮乏,研究深度不够,实践研究被漠视,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与教材研究存在空白,以及学术界对这一研究领域踌躇不前等。这些问题可以为未来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 公民教育 学校公民教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迎旗 唐克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也就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学校应是爱的家园,关爱学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充满爱和可爱的人,具备创造民主正义世界的内...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也就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学校应是爱的家园,关爱学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充满爱和可爱的人,具备创造民主正义世界的内在动力;学校应是一个道德的、关心每一个人需要的和分享其传统的社群,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尽可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学生协商与对话,积极参与改善学校和周边社区环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民主的经验与能力,成长为民主社会的未来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本质 公民教育 社群意识 民主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与道德教育视域下美国和平学校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克军 蔡迎旗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7,共5页
塑造和平文化是学校的重要使命。美国校园存在着严重的暴力问题,经过研究,许多美国教育者认为,只有通过道德与公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创建和平与安全的学校。也就是,实施爱的教育,树立学生的和平意识;提高公民素养,消除暴力倾向;探索社会... 塑造和平文化是学校的重要使命。美国校园存在着严重的暴力问题,经过研究,许多美国教育者认为,只有通过道德与公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创建和平与安全的学校。也就是,实施爱的教育,树立学生的和平意识;提高公民素养,消除暴力倾向;探索社会正义,明确暴力产生的社会根源;养成和平解决冲突的习惯,消除暴力行为;利用学校和课堂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民与道德教育 和平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民教育的组织困境:基于公共性匮乏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叶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共8页
学校公民教育面临着源自于组织生活的公共性匮乏的困境,这种公共性的匮乏集中体现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学校组织主要遵循着垂直型的权力结构,使得组织内部呈现出显著的权力等级性,阻碍了公民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形成;二是学校组织的管理... 学校公民教育面临着源自于组织生活的公共性匮乏的困境,这种公共性的匮乏集中体现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学校组织主要遵循着垂直型的权力结构,使得组织内部呈现出显著的权力等级性,阻碍了公民关系在学校生活中的形成;二是学校组织的管理逻辑依然是控制与"物化"的逻辑,使得学生难以获得主体性的公民身份,因而也难以形成深刻的公民体验和公民认同;三是学校组织的目标导向是人力资源的"生产工厂",这与培养好公民的育人目标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在公共性匮乏的状态下,学校组织将成为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障碍,制约学校公共生活氛围的发展。为了使学校组织成为公民教育的促进力量,必须克服组织中的权力独占性、管理控制性以及私益的膨胀性等,从而建构民主的公共生活空间,最终促进学生的公民品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组织 公共性匮乏 公民生活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民教育刍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国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0-81,共2页
学校公民教育刍议刘国华实施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学校公民教育,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以下主要谈谈其性质、任务、内容和推行模式... 学校公民教育刍议刘国华实施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学校公民教育,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以下主要谈谈其性质、任务、内容和推行模式。学校公民教育的性质学校公民教育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公民教育 公民素质 推行模式 公民教育 综合学科 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校公民教育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晖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10,共6页
公民教育在战后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且随现代化的进展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战后改革时期 ,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主主义价值上 ,其目标是培养“有为的民主社会人”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族主义价值上 ,以培养... 公民教育在战后日本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且随现代化的进展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战后改革时期 ,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主主义价值上 ,其目标是培养“有为的民主社会人”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公民教育的重点放在民族主义价值上 ,以培养“国家公民”为目标 ,强调国家意识和为国效力的精神 ;在成熟化社会时期 ,公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驰骋于世界的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尽管战后日本公民教育与其现代化建设基本适应 ,但是改善的余地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纪大战 学校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方法 日本 现代化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民主生活做准备——西方学校公民教育探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克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6,共4页
西方的公民教育是为未来的成年公民的民主生活做准备。这种准备主要在三个方面,即为民主生活准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给我国公民教育以极大的启示,我国公民教育应为学生准备有关公共事务的知识,让他们掌握民主生活的技能,积累公... 西方的公民教育是为未来的成年公民的民主生活做准备。这种准备主要在三个方面,即为民主生活准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给我国公民教育以极大的启示,我国公民教育应为学生准备有关公共事务的知识,让他们掌握民主生活的技能,积累公民实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学校教育 公民教育 民主生活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公民教育的公共生活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飞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2,共5页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 学校公民教育不仅要讲授和传递公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共生活的空间,通过公共生活的交互性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共精神。当代社会在生活方式上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私己生活"向现代的"公共生活"转型,这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学校公民教育应当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为学生建构出公共生活的实践平台。在具体的教育策略上,学校公民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公共生活策略,主要包括学校领域内的民主管理策略、社团自治策略,以及学校领域之外的"小社区"生活策略和"大社会"生活策略等,来培育和锻炼学生的公民品质和公民行动能力,提升学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 私己生活 公民品质 学校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公民教育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锡存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除了重视工业文明的发展,更注重人的发展,并把公民教育作为建立社会新秩序、发展经济和适应人的现代化需要的重要手段。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公民教育的有益成果对于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提...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除了重视工业文明的发展,更注重人的发展,并把公民教育作为建立社会新秩序、发展经济和适应人的现代化需要的重要手段。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公民教育的有益成果对于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学校德育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学校公民教育新解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0-156,共7页
英国学校长期以来公民课程的缺失,并不意味着英国学校不存在公民教育,也不能得出英国大众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的结论。英国社会和学校的总体教育在几个层面上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公民教育: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的公民教... 英国学校长期以来公民课程的缺失,并不意味着英国学校不存在公民教育,也不能得出英国大众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的结论。英国社会和学校的总体教育在几个层面上提供了某种形式的公民教育: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的公民教育产生了影响;英国学校教育的整体生活在中观层面上起到了公民教育的作用;英国学校的多门学科在微观层面上具有公民教育的因素。英国学校的公民教育是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相互融合中协调渐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学校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体伦理责任的践行到公民权利的苏醒与均衡——对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平辉 邓秀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1-13,共3页
从个体伦理责任的践行到公民权利的苏醒与均衡是我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而加强公民教育,平衡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确定边界与比例,厘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范围与程度;校本管理,搭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共享平台... 从个体伦理责任的践行到公民权利的苏醒与均衡是我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而加强公民教育,平衡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确定边界与比例,厘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范围与程度;校本管理,搭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共享平台等措施无疑是解决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冲突与失衡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个体伦理责任 公民权利 冲突 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