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疑促思,因思成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案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金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3期147-152,共6页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着课程改革,大家在反思中达成了共识:灌输与训练的方法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深度学习则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着课程改革,大家在反思中达成了共识:灌输与训练的方法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深度学习则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而2017年地平线报告《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也如此指出:“深度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教育范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才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原创思想、提高信息保持能力、建立高阶思维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案例 培养 素养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则值得细品的任务驱动型课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品读
2
作者 徐地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孔子记录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从当下课改背景来看,是一节可垂范的任务驱动型课。孔子课上赞曾皙之志,课后话留三分式地评价了其他三位弟子的所言之志。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实质上是欲借此以观弟子们对他这个老师之... 孔子记录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从当下课改背景来看,是一节可垂范的任务驱动型课。孔子课上赞曾皙之志,课后话留三分式地评价了其他三位弟子的所言之志。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实质上是欲借此以观弟子们对他这个老师之志的理解接受情形。以这节课的设定任务为驱动,不仅能加深对孔子礼治思想的理解,还能加深对孔子人格的认知,并进一步提升当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 品读 实践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断句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崔伟元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0期134-135,共2页
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最新版本《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选自《论语·先进》的经典篇目《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该篇文章无论从思想性、可读性还是从教学的典... 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最新版本《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选自《论语·先进》的经典篇目《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该篇文章无论从思想性、可读性还是从教学的典型性上来说,都有极高的价值,但教材对该篇结尾处的断句的处理却值得商榷。首先来看教材对此处断句的处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西华 冉有 断句 坐》 高中教科书 第一单元 子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散文艺术规律的体现——简析《子路、冉有、曾哲、公西华侍坐》
4
作者 史学武 王毅民 《昌吉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79-80,共2页
先秦散文之一的《论语》,以其"简洁凝炼的语言,含蓄深刻的思想,生动深邃的名言警句,具体形象的记叙"(《古文鉴赏辞典》第91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论语》的代表作之一的《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它鲜明的体... 先秦散文之一的《论语》,以其"简洁凝炼的语言,含蓄深刻的思想,生动深邃的名言警句,具体形象的记叙"(《古文鉴赏辞典》第91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论语》的代表作之一的《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它鲜明的体现了先秦散文的艺术规律——实践理性,开创了一代散文的艺术风貌。实践理性就是"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散文 《论语》 政治抱负 古文鉴赏辞典 儒家思想 公西华 冉有 子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忽视的“为国以礼”--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思想性
5
作者 郑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3期109-113,共5页
探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思想性,如果纯粹从“吾与点也”出发,容易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应当兼顾孔子对三位弟子的批评意见,关注“为国以礼”,使之与曾皙之志相互参照,方能明确其思想性。《侍坐》体... 探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思想性,如果纯粹从“吾与点也”出发,容易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应当兼顾孔子对三位弟子的批评意见,关注“为国以礼”,使之与曾皙之志相互参照,方能明确其思想性。《侍坐》体现了儒家“为国以礼”的为政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意见 坐》 为政思想 不可忽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 思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路的回答“轻率”吗
6
作者 李向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6-58,共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出自《论语·先进》,选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和《〈论语〉选读》(语文版)。本篇记述的是孔子及其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畅谈人生志向的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出自《论语·先进》,选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和《〈论语〉选读》(语文版)。本篇记述的是孔子及其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畅谈人生志向的情景,是《论语》中最富生动性和文学性的片段。它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其中对“率尔”一词的理解,成为解读子路人物性格和政治志向的关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无论是这两部选修教材,还是历代名家的《论语》注本及常见的古汉语工具书,对“率尔”的注解都存有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态描写 选修教材 《〈论语〉选读》 历代名家 语文版 公西华 坐》 子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互动问答的氛围
7
作者 马正闯 《教师》 2011年第31期56-56,共1页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在观看。这个传统大概从班级授课制传人中国就逐渐形成了。其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在中国近千年历史的私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学生较少.师生间交...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在观看。这个传统大概从班级授课制传人中国就逐渐形成了。其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在中国近千年历史的私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学生较少.师生间交流的机会多,学生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马上解答。这可以从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可以看出来。因为当时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可能是教师在中间,学生环绕四周,所有学生距离教师的距离一样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师提问 课堂教学 问答 班级授课制 学生 传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