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小说《子夜》中成语的维译
1
作者 胡泽晶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205-208,共4页
成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世代流传的过程中,为我们传承着先辈们积淀下来的经验教训,是汉民族智慧的一种体现。《子夜》作为茅盾先生的经典长篇小说,广受国内外读者欢迎,并被译成多种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但目... 成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世代流传的过程中,为我们传承着先辈们积淀下来的经验教训,是汉民族智慧的一种体现。《子夜》作为茅盾先生的经典长篇小说,广受国内外读者欢迎,并被译成多种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但目前研究范围涉及汉维语两版《子夜》中成语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故本文在现代汉语和翻译理论所学知识的指导下,以汉维语两版《子夜》中含有成语的例句为语料,总结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直译法、借用法、意译法、仿译法和缩译法,并具体分析了译者采用某种方法的原因和作用;最后,浅谈了《子夜》维译本中译者翻译成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成语 维吾尔语 翻译方法 翻译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的叙事伦理与吴荪甫的“悲剧” 被引量:4
2
作者 段从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54-67,共14页
茅盾在最初的构思中,《子夜》中的吴荪甫是一个负面人物。今天的"悲剧英雄"吴荪甫,实际上是茅盾两次对小说进行"改写"的结果。这种"改写"大获成功的前提是现代人对世界"去魅化",竭力想要把整... 茅盾在最初的构思中,《子夜》中的吴荪甫是一个负面人物。今天的"悲剧英雄"吴荪甫,实际上是茅盾两次对小说进行"改写"的结果。这种"改写"大获成功的前提是现代人对世界"去魅化",竭力想要把整个世界理解为有规律的、可以支配和控制的存在对象这一生存欲望。只有在这个生存论立场中,吴荪甫的"悲剧"才成为"悲剧"。我们对《子夜》的阅读和思考,也应该放在现代科学主义精神文学化的元叙事脉络中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吴荪甫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鲁迅先生笔下寻找《子夜》的版本
3
作者 朱金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子夜》 茅盾 版本目录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都市语境中1981年版电影《子夜》再审视——兼与小说《子夜》比较
4
作者 左怀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75,共3页
1981年版电影《子夜》这一影片的问世和上映,至少起到了三大方面的作用。这部电影契合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代诉求:一方面起到历史修复的作用,为今后都市电影制作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对都市叙述的要求。正确处... 1981年版电影《子夜》这一影片的问世和上映,至少起到了三大方面的作用。这部电影契合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代诉求:一方面起到历史修复的作用,为今后都市电影制作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对都市叙述的要求。正确处理了都市叙述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但也因此忽略和遮蔽了小说《子夜》中丰富的都市元素和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小说 电影 再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争论中的《子夜》——兼及经典意义之再思考
5
作者 侯敏 《郭沫若学刊》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子夜》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处于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不断争论之中,然而争论并未撼动其在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地位;《子夜》引发不断争论和经典意义的生成与其文本内外涵纳的多重意蕴密切关联;在当下,无论对读者了解1930年代的社会现实,... 《子夜》自问世以来,便一直处于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不断争论之中,然而争论并未撼动其在现代文学史中的经典地位;《子夜》引发不断争论和经典意义的生成与其文本内外涵纳的多重意蕴密切关联;在当下,无论对读者了解1930年代的社会现实,还是对作家从事创作,《子夜》仍具有经典意义和借鉴价值。《子夜》的不断被争议、多重意蕴和当下的价值与意义,是其经典意义和艺术魅力之彰显,同时也说明其尚有诸多未尽的话题,这给予了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其经典意义的空间与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子夜》 争议 经典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危机情境下重读茅盾《子夜》
6
作者 肖菊蘋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8-29,共2页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反映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揭示了民族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矛盾斗争。如今新一轮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子夜》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必将得到重新发现和定位,并引发对解决当...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反映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揭示了民族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矛盾斗争。如今新一轮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子夜》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必将得到重新发现和定位,并引发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子夜》 民族工业 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子夜》的多重文化主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X期52-53,共2页
长篇小说《子夜》不但对于茅盾来说,堪称个人创作生涯的巅峰,而且在现代文学的横向比较中,也具备着独树一帜的价值和魅力。小说借鉴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理论,将一部史诗体的巨著展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画廊的点睛之处,... 长篇小说《子夜》不但对于茅盾来说,堪称个人创作生涯的巅峰,而且在现代文学的横向比较中,也具备着独树一帜的价值和魅力。小说借鉴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理论,将一部史诗体的巨著展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画廊的点睛之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年的编年史",并借助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社会现实的刻骨揭露,在为文本的叙事布局填充一种"油画效应"的同时,也为小说的主题带来一种文化层面的多重性分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主题 文化 多重性 茅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列夫·托尔斯泰对茅盾《子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国栋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7-49,共3页
托尔斯泰创作深深地影响了矛盾的创作。从选材布局、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可以明显的看出矛盾对托尔斯泰创作手法的借鉴。其代表作《子夜》是充分学习和借鉴托尔斯泰创作的产物。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茅盾 《子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何以妨害审美?——关于《子夜》评价史 被引量:9
9
作者 妥佳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17,共4页
茅盾的《子夜》曾被视为左翼文学"经典",获得极高评价,但在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进程中,《子夜》却在"审美的标准"下被视为"一份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遭到质疑。然而若将1980年代"美学热"本身和以"审美的标准"重写文学史... 茅盾的《子夜》曾被视为左翼文学"经典",获得极高评价,但在19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进程中,《子夜》却在"审美的标准"下被视为"一份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遭到质疑。然而若将1980年代"美学热"本身和以"审美的标准"重写文学史,都视作是"去政治化的政治",则可将理论探讨历史化,看到《子夜》艺术水准所遭受的质疑,其实恰恰有另一种非审美的标准在运行。"《子夜》模式"未必不符合审美的标准,只是不符合当时那种借助"审美的标准"而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子夜》 审美的标准 重写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的版本流变与修改述论(一)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思广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子夜》自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至今,主要有三个版系:一是1933年1月至1951年12月开明书店版系;二是1952年9月至今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系;三是1982年7月至今的其它版系。这三个版系呈现出《子夜》出版的主要格局。《子夜》经开明到人... 《子夜》自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至今,主要有三个版系:一是1933年1月至1951年12月开明书店版系;二是1952年9月至今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系;三是1982年7月至今的其它版系。这三个版系呈现出《子夜》出版的主要格局。《子夜》经开明到人文社截止2019年6月单行本的总印数2486800册,已知全部总印数2523800册。《子夜》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人文社1954年4月版和1960年4月版,共修改1543处。其中,第十五章改动最多,为180处,约占全书改动的11.7%;第十九章改动最少,为39处,约占全书改动的2.5%。修改性质可分为四类:审美性修改、精确化修改、称名修改和外来语修改。前二类修改共1489处,占总修改比例的96.5%,后二类修改共54处,仅占总修改比例的3.5%。审美性修改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改动,不仅有提升文学性的用意,还有语言规范化的意图,但重要的几处字节句段的删改看似"合适宜"却有损情节的真实性与细节的丰富性;精确化修改总体准确生动,推敲到位,增强了文本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出茅盾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力;称名修改虽不成功却"合时宜";外来语修改在实现语境的通行化方面,各有得失。茅盾对《子夜》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认真且严谨的修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作品的艺术性更臻完善,兼及表述的"合适宜"与语境的通行化,虽有遗憾但得远大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版本 流变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与1930年上海丝业工人大罢工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全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3,共8页
茅盾最初构思《子夜》的时候,是想写上海的棉纺织业,后来改为缫丝业,这一题材的改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1920年代开始,"厂经"就是中国工业产品外销的主要业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自1929年开始,日本丝业在政府扶持下... 茅盾最初构思《子夜》的时候,是想写上海的棉纺织业,后来改为缫丝业,这一题材的改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1920年代开始,"厂经"就是中国工业产品外销的主要业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自1929年开始,日本丝业在政府扶持下,排挤中国丝业,加上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到1930年,中国丝业出现全线崩溃的局面。《子夜》的故事正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展开。丝业的萧条使丝厂的利润大受影响,工人收入降低,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一机会发动丝业工人罢工。《子夜》描写的第三次工人罢工,就取材于1930年7月爆发的上海丝业工人总同盟罢工。但在具体描写中,茅盾对实际罢工运动进行了改写,使小说更为深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复杂的社会矛盾,也更好地体现了茅盾创作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子夜》 工人罢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胡风和茅盾的一段交往——关于英译本《子夜》的介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正章 《鲁迅研究动态》 1982年第1期4-7,共4页
茅盾杰作《子夜》,一九三三年一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后,很快震动了当时的文坛。不久,史沫特茱将《子夜》翻译成英文,准备在美国出版。史沫特莱的英文《子夜》的稿本,茅盾本人亲见过(《茅盾同志的三封信·一九七七年二月九日致叶子... 茅盾杰作《子夜》,一九三三年一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后,很快震动了当时的文坛。不久,史沫特茱将《子夜》翻译成英文,准备在美国出版。史沫特莱的英文《子夜》的稿本,茅盾本人亲见过(《茅盾同志的三封信·一九七七年二月九日致叶子铭信》,刊《雨花》一九八一年第七期)。当时,史沫特莱请茅盾本人提供《子夜》出版后各方面反应的材料,和写一篇前言或序的文字,附于英文版《子夜》之首,以助西方读者对《子夜》及其作者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茅盾 鲁迅 英译本 胡风 英文版 文字 叶子 书店 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的版本流变与修改述论(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思广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前文已述,《子夜》的修改主要是人文社1954年4月版和1960年4月版,故以下本文以开明书店1933年1月版为底本,以一个句节为一个修改单位,详示《子夜》1954年4月版和1960年4月版的具体改动情况。为清晰明了起见,特列下表.
关键词 《子夜》 开明书店 版本流变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与外国文学的因缘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中田 《北方论丛》 1986年第3期28-38,共11页
三十年代初,长篇小说《子夜》,在中国文坛上确属扛鼎之作。有人称誉,在大规模地描写社会现象上,“他四顾无人的霍地一声,把重鼎举起来了”。但是,这部长篇巨制并不意味着唐突地不知从什么地方走出来的。
关键词 《子夜》 外国文学 因缘 长篇小说 中国文坛 社会现象 三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子夜》中的共产党员形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宗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2-49,共8页
茅盾在《子夜》中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一直作为《子夜》的重大缺点,被评论家、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们所论定.当《子夜》发表时,茅盾就受到某些人的指摘,朱明的《读<子夜>》就是一例.茅盾在撰写《回忆录》时,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茅盾在《子夜》中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一直作为《子夜》的重大缺点,被评论家、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们所论定.当《子夜》发表时,茅盾就受到某些人的指摘,朱明的《读<子夜>》就是一例.茅盾在撰写《回忆录》时,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观点:我猜想作者大概是一个忠实的立三路线者”当时,瞿秋白以“施蒂而”的笔名发表的《读〈子夜〉》以及一九三七年肖三为俄译本《子夜》写的序言《论长篇小说<子夜>》都明确地表示不同意这种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文学史家 立三路线 研究家 你是我的敌人 一九 自色 写作态度 思想倾向 “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子夜》看茅盾对托尔斯泰的继承与发展
16
作者 薛国栋 《榆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9-72,共4页
托尔斯泰给茅盾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茅盾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取精去粕,对托尔斯泰的创作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通过他个人在民族文化继承上和外来思想选择上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创作了中西合璧、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子夜》。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茅盾 《子夜》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翼都市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子夜》和《上海的早晨》比较
17
作者 薛小云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子夜》和《上海的早晨》是20世纪描写上海民族资本家奋斗史和命运史的具有代表性的两部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模式上是借鉴了《子夜》的,但由于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两部作品呈现出了左翼都市叙述模式的... 《子夜》和《上海的早晨》是20世纪描写上海民族资本家奋斗史和命运史的具有代表性的两部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模式上是借鉴了《子夜》的,但由于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两部作品呈现出了左翼都市叙述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上海的早晨》 左翼都市叙述 延续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角下的《子夜》英译本研究
18
作者 田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2期120-121,123,共3页
现今,"中国文学走出去"之风愈演愈烈,文学翻译事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方兴未艾。在文学作品西行中,译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传播之路的成功与否,译作所传达国家形象的优劣决定了传播目的的达成与否。该文以安德烈·... 现今,"中国文学走出去"之风愈演愈烈,文学翻译事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方兴未艾。在文学作品西行中,译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传播之路的成功与否,译作所传达国家形象的优劣决定了传播目的的达成与否。该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i Lefevere)提出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以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三个因素为切入点,剖析了许孟雄英译《子夜》中的改译情节和段落调整情况,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学翻译工作的质量,助力于中国文学的西行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写理论 许孟雄英译《子夜》 意识形态 赞助人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坦言《子夜》中弱点
19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45,共1页
《文学报》,1996年845期转载宋谋《我与茅公在文革中的通信》一文的摘要,引有茅盾坦言《子夜》中的一些问题,足见他的虚怀若谷:
关键词 《子夜》 茅盾 中弱 1996年 通信 文革 推迟到 文学 败笔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夜》艺术丛谈
20
作者 孙中田 《北方论丛》 1983年第1期53-60,共8页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些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在人们心里的天秤上,它的法码渐渐地轻了,乃至被淡忘下去;有些作品经过历史的验证却一天天地感到它的重量,从而使人们愈益感受到它的美学价值。长篇小说《子夜》便是这样在思想和...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些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在人们心里的天秤上,它的法码渐渐地轻了,乃至被淡忘下去;有些作品经过历史的验证却一天天地感到它的重量,从而使人们愈益感受到它的美学价值。长篇小说《子夜》便是这样在思想和艺术上都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艺术 文学发展 美学价值 长篇小说 历史 作品 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