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0年代的《娜拉》演出与五四精神传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桂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洗礼,成为五四精神的象征,《娜拉》的舞台演出即是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过程。1920年代,承载着个性解放思想和新兴话剧样式双重内涵的《娜拉》演出,从案头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从... 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洗礼,成为五四精神的象征,《娜拉》的舞台演出即是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过程。1920年代,承载着个性解放思想和新兴话剧样式双重内涵的《娜拉》演出,从案头到舞台、从学校到社会、从禁演到公演、从女扮男装到男扮女装、从同性登台到男女合演,经历了曲折而繁难的过程,而在观演之间更是激发了有关中国观众配不配看新剧、易卜生是否适合中国、娜拉该不该出走等问题的论争。由1920年代的四种《娜拉》演出,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五四精神向社会传导的路径及效果,进而重审五四精神的丰富性和启蒙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演出 1920年代 五四精神 社会传导 启蒙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