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与理论的张力:反思“威斯特伐利亚” 被引量:5
1
作者 任东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6,共5页
“威斯特伐利亚”( Westphalia 或Westphalian)这一术语,源于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1648年5月至10月,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斯蒂芬... “威斯特伐利亚”( Westphalia 或Westphalian)这一术语,源于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1648年5月至10月,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斯蒂芬·克拉斯纳曾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图标”(ic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历史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 张力 ICON 学术研究 国际关系 t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与正义——弗雷泽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批判
2
作者 杜敏 李泉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身份政治的正义诉求成为时代的主题,弗雷泽从中看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没落,以及它对构建正义理论的阻碍。在领土国家主权问题上,弗雷泽认为,政治共同体结构固化与全球化正义问题复杂性的内在矛盾,是通过公共交...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身份政治的正义诉求成为时代的主题,弗雷泽从中看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没落,以及它对构建正义理论的阻碍。在领土国家主权问题上,弗雷泽认为,政治共同体结构固化与全球化正义问题复杂性的内在矛盾,是通过公共交往领域单一化、话语机制日趋不合理等缺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极力主张构建交叉的、多层面的公共交往平台来实现身份弱势者的话语权。最后,弗雷泽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批判落实到民主正义、参与平等的话语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正义 斯特利亚体系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之理论化:国际关系从绝对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向 被引量:8
3
作者 贝诺.特士科 李清敏 孙兴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8,共22页
文章以现代早期国际关系为例证,以有争议的财产关系为中心,为地缘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和转型提供一条新的理论化路径。则目前各种范式的国际关系理论有一种共识,即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视为现代国际关系法典化的标志。本文则探讨17... 文章以现代早期国际关系为例证,以有争议的财产关系为中心,为地缘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和转型提供一条新的理论化路径。则目前各种范式的国际关系理论有一种共识,即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视为现代国际关系法典化的标志。本文则探讨17、18世纪欧洲地缘政治在何种程度上依然与独具特色的前现代经验保持联系。依照现实主义或建构主义的理论前提无法理解这一点。相反,本文的理论观点是王朝主权的专有权与个性化特征是建立在前资本主义产权关系之上的。王朝政治逐渐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形成了以竞争性地缘政治积累为基础的冲突与合作的具体模式。伴随着第一个现代国家———英格兰的崛起,国际现代性出现关键性的转折。随着英格兰在17世纪建立了资本主义农业土地所有制并实现了国家转型,英国在1688年之后,开始在长时段的地缘政治综合与社会不平衡发展的条件下重塑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 资本主义 王朝统治 英格兰 法国 国际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 现代主权 政治积累 斯特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中国与各主要力量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鸣 黄仁伟 顾永兴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5,31,共9页
国际体系正在加速转型,其主要标志是:中国和平崛起、"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一种新的超越意识形态及战略竞争的大国双边合作关系正在全球范围内成型。但目前的国际体系仍然是西方盟国掌握主导权,在双边同盟和八国集团... 国际体系正在加速转型,其主要标志是:中国和平崛起、"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一种新的超越意识形态及战略竞争的大国双边合作关系正在全球范围内成型。但目前的国际体系仍然是西方盟国掌握主导权,在双边同盟和八国集团与中国之间有一条或明或暗的战略分界线。中国与西方大国既有广泛的合作;又有各种分歧和战略性的竞争。东亚区内多层次、多形式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在加强,新的地区秩序正逐步显现,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依赖于构建良好的周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利亚体系 中国和平崛起 单边主义 国际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天下观”与西方的世界秩序观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丹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5,共8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封贡体系中的天朝与朝贡国不是现代国际关系意义上平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也绝非殖民体系下的殖民关系。这一秩序在近代以前数千年中的主要特征是和平互利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作为现代国际关系之特征的民族国家分立的标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后,由列强主导又建立了各种体系,在这一系列世界秩序建立之前都是一场场堪称人类浩劫的大规模战争。西方先行世界其他文明一步,实现了其文化的现代化,提炼出自身优秀的文化价值观,而后挟工业文明之威,完成了世界性传播,并据此构建了世界秩序。作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其文化当然具有贡献世界优秀价值观的潜力。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实现其现代性转换的前提下贡献于世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天朝封贡体系 主权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世界秩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主权的分层法律形态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晗 叶开儒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82,共16页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关于传统主权概念和法律制度能否适用于互联网的问题,即是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但是,传统关于网络主权的讨论主要是在威斯特伐利亚主权的概念框架内进行的,而这种主权观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当代网络主权的真实形态。随...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关于传统主权概念和法律制度能否适用于互联网的问题,即是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但是,传统关于网络主权的讨论主要是在威斯特伐利亚主权的概念框架内进行的,而这种主权观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当代网络主权的真实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网络空间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主权形态,即相互依赖的主权。通过历史和理论的梳理,我们会发现,这种主权观一直都存在,且更能体现主权的本质。不过,由于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形态,因此,相互依赖的主权观也无法全盘适用于整个网络空间。相反,在不同的层面,网络主权会体现出不同的形态。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网络主权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法律框架进行分层建构,才能将抽象意义上的网络主权观念变为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权 斯特利亚主权 相互依赖的主权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未来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永胜 任剑涛 +2 位作者 倪峰 时殷弘 陶景洲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12,I0002,共13页
当今世界政治进程呈现出复杂的系统效应。权力政治、霸权主导、资本扩张以及地缘竞争等传统因素,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发展、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与扩散、非国家角色地位上升、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等新因素交织,影响国际进程中各... 当今世界政治进程呈现出复杂的系统效应。权力政治、霸权主导、资本扩张以及地缘竞争等传统因素,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发展、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与扩散、非国家角色地位上升、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等新因素交织,影响国际进程中各种变量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因素是所有世界政治变化中最不容忽视的变量之一。当今世界政治新的发展大趋势,要跳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框架的束缚。特朗普是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对多边的军事安全和经济的可预期性提出了挑战。世界进入到一个较长的不确定期中,中美两个大国应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 发展趋势 斯特利亚和约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被引量:8
8
作者 韦宗友 《国际展望》 2013年第6期13-26,150-151,共14页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描绘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或主权国家体系,实际上涵盖了两个次级体系:殖民体系和后殖民体系。前者从地理大发现直至二战结束后,后者则自殖民体系瓦解后直至当今。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q...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描绘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或主权国家体系,实际上涵盖了两个次级体系:殖民体系和后殖民体系。前者从地理大发现直至二战结束后,后者则自殖民体系瓦解后直至当今。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在后殖民体系下,主权平等第一次在法律上得以牢固确立并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殖民掠夺和通过武力开疆拓土被视为非法,战争也被严格地加以限制;国家的崛起只能通过内修政治、外通贸易的方式和平实现。同时,密集的国际制度网络,也为后起大国实现其抱负和提升国际威望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场所,为其和平崛起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部分证明了后殖民体系的弹性及该体系下大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也预示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与既有大国继续和平共处的可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利亚体系 主权 殖民体系 后殖民体系 大国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近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与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计秋枫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111-116,105,共7页
关键词 欧洲国际体系 近代欧洲 基督教会 格老秀斯 民族国家 意大利 罗马教廷 欧洲政治 斯特利亚和约 罗马教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经济合作区多层级治理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忠龙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进程和跨国经济活动的兴起,使得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的主权准则受到争议。"一带一路"倡议或是中国目前参与建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区治理仅仅涉及民商事务管辖权,并不涉及国际公法的管...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进程和跨国经济活动的兴起,使得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的主权准则受到争议。"一带一路"倡议或是中国目前参与建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区治理仅仅涉及民商事务管辖权,并不涉及国际公法的管辖权。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各类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风险和功能相互交叉嵌入,形成多层级治理结构关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团等不同利益群体均可以通过相应途径参与治理,实现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利益协调和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经济合作 斯特利亚和约体系 多层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势外交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安 李东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国际关系中,均势外交以独有的历史特质显现着时代性流变,其中,威斯特伐利亚均势外交、维也纳均势外交、雅尔塔均势外交等构成了均势外交历史流程的基本支点,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梳理和辨识均势外交的历史成因、... 在古代、近代和现代国际关系中,均势外交以独有的历史特质显现着时代性流变,其中,威斯特伐利亚均势外交、维也纳均势外交、雅尔塔均势外交等构成了均势外交历史流程的基本支点,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梳理和辨识均势外交的历史成因、特质和基本走势,对中国均势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 外交 斯特利亚体系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体系 雅尔塔体制 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际秩序的政治史学含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小枫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
随着中国的世界性崛起,我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越来越需要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地缘政治局势,“国际秩序”这个语词也随之成为学界和传媒中的时髦用语。问题在于,“国际秩序”是一个语义含混的政治语词。从政治史的角度看,如今的所谓“... 随着中国的世界性崛起,我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越来越需要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地缘政治局势,“国际秩序”这个语词也随之成为学界和传媒中的时髦用语。问题在于,“国际秩序”是一个语义含混的政治语词。从政治史的角度看,如今的所谓“国际秩序”出自现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历史建构,但显然不能说古代世界不存在某种国际秩序。中国文明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具有连续性的政治体所面对的国际秩序的历史嬗变问题,具有历史的独特性。要恰切理解中国的世界性崛起与当今国际秩序嬗变的历史性关系,清楚认识所谓“美利坚世界秩序”的道德含义,就必须破除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斯特利亚体系 区域性帝国秩序 国际无政府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