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宇宙视域下展陈文字沉浸式阅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刚 刘沐寒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6-313,共8页
目的为探求“博物馆+元宇宙”能否带给观众更好的阅读体验,进而推动博物馆展陈文字阅读模式的转型升级。方法全面分析元宇宙视域下阅读体验的优势,并基于此,对南京、上海两地博物馆展开“对照试验”,结合统计学学科,利用IBM SPSS statis... 目的为探求“博物馆+元宇宙”能否带给观众更好的阅读体验,进而推动博物馆展陈文字阅读模式的转型升级。方法全面分析元宇宙视域下阅读体验的优势,并基于此,对南京、上海两地博物馆展开“对照试验”,结合统计学学科,利用IBM SPSS statistic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博物馆+元宇宙”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感与沉浸感。结论对“博物馆+元宇宙”阅读模式的研究,将加速展陈文字阅读媒介的转型,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服务,更好发挥博物馆寓教于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博物馆 展陈文字 沉浸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作为方法:从早期文字记录看汉语诗学的当代价值
2
作者 张晶 刘璇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汉语兼具“文”与“言”的双重属性,与以“言”为主的印欧语相区别。语法与逻辑的同根同源使印欧语在理论表述中陷入了概念与经验的争执,而汉语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质使汉语表述本身即构成一种方法。作为“道”之文的载体,中国早期... 汉语兼具“文”与“言”的双重属性,与以“言”为主的印欧语相区别。语法与逻辑的同根同源使印欧语在理论表述中陷入了概念与经验的争执,而汉语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质使汉语表述本身即构成一种方法。作为“道”之文的载体,中国早期记录及其文法结构提供了关键信息,甲骨卜辞的体例制式为“易”类文献的结构提供了可追溯的原型,也为探索“论出于易”对汉语诗学功能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干支配伍的宇宙纪日为“以时系事”的话语表述提供了超线性时空结构;“正反对贞”以对言的形式表现语义的动态平衡与赋形必变的道理;“主题+阐释”的体例结构以逐层累积的文本层次为断言的疑难提供了积极的方案。汉语文法能够在表述判断的同时保持对“变”的关切,这为建构既能规范描述艺术经验又能直面人类自身处境的理论话语提供了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早期文字记录 文法结构 汉语诗学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作者 张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153,共8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语言文字具有政治、交际、文化载体、教育等功能,能增进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语言文字具有政治、交际、文化载体、教育等功能,能增进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各族群众获取知识、增强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记录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起桥梁纽带作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补充力量。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认同心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在西域——以于阗为考察对象
4
作者 王启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共17页
文中所言“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指汉语汉字,既包括通用书面语-文言文和规范正体字,也包括以首都之音为基础音形成的通用口语和通行字。文章基于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首先论述了于阗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然后从行政、军事、经济、法... 文中所言“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指汉语汉字,既包括通用书面语-文言文和规范正体字,也包括以首都之音为基础音形成的通用口语和通行字。文章基于大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首先论述了于阗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然后从行政、军事、经济、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角度论述了汉语文在于阗的通用语言文字地位,同时还论证了汉语文与汉文书在遣词造句和行款格式上对于阗语文及于阗文书的重要影响。汉语文在新疆作为通用语言文字,源远流长,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用语言文字 西域 于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启与创新:吴研因《文字的自然教学法》的当代启示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吕俐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3-56,61,共5页
文章通过重新审视吴研因的《文字的自然教学法》,揭示其跨越百年的教育智慧:该教学法倡导“儿童本位”,指出教学要回归自然与学生,提出可行的实践路径,具体化了“教学文字的步骤”,并描述出分级阅读的文本类型。研究发现,吴研因的“动... 文章通过重新审视吴研因的《文字的自然教学法》,揭示其跨越百年的教育智慧:该教学法倡导“儿童本位”,指出教学要回归自然与学生,提出可行的实践路径,具体化了“教学文字的步骤”,并描述出分级阅读的文本类型。研究发现,吴研因的“动机—需求”机制与当代项目化学习“问题界定—方案实施”的内在逻辑具有高度一致性;其“文字+”思维则前瞻性地体现了跨学科整合路径。吴研因“从符号规训到经验生长”的教育哲学,为当前语文教育中“素养落地难”“文化传承浅”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对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的语文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基于理论分析,文章提出情境化识字的立体渗透、任务驱动下的真实写作和教师角色转型等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研因 文字的自然教学法》 启示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政策历程、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向
6
作者 石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9,共11页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言减贫与教育扶智的积极作用,面向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本研究聚焦承担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任务的...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言减贫与教育扶智的积极作用,面向重点地区和关键人群,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儿童,持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本研究聚焦承担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任务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阐释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普及普惠→专项措施→质量保障”政策历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我国民族地区特色的语言政策框架。同时,总结新时代民族地区在语言教育要素与体系建设上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加强测评督导等,实现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重视普及转向质量优先的发展跃迁,并构建起“政府主导-分层推进-精准施策”的协同教育治理模式,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成功经验。未来,应着力落实以“提质量”为靶向目标,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全方位构建教育服务体系,立体构筑特色化发展道路,扩大数字资源覆盖面,通过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区域化均质发展、革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数智化技术赋能等,为民族地区学前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扩优提质开辟发展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学前儿童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宽松越浪费?资源节约标识的文字间隙对消费者资源浪费的影响及机制
7
作者 柳武妹 李佳扬 金晓彤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7,75,共12页
如何减少消费者对食物、水、纸等资源的浪费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话题。过往研究探究了哪些因素会促进消费者的资源节约,以及哪些因素会导致消费者的资源浪费。然而,资源节约标识的视觉设计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资源节约/浪... 如何减少消费者对食物、水、纸等资源的浪费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话题。过往研究探究了哪些因素会促进消费者的资源节约,以及哪些因素会导致消费者的资源浪费。然而,资源节约标识的视觉设计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资源节约/浪费,目前学术界尚未回答。通过1项田野实验和4项实验室实验,本文发现了一种新颖的宽松间隙—资源浪费效应。具体而言,资源节约标识中的文字信息在视觉上排列得宽松(相比于排列得紧凑)会增加消费者实际的资源浪费和资源浪费意愿。原因是资源节约标识中宽松(vs.紧凑)的文字间隙设计会使消费者感知宣传资源节约信息组织的言行不一致,这进一步降低了资源节约信息的感知说服力,从而加大了消费者的资源浪费意愿。这一效应在具有外归因特质的消费者中更加显著,在具有内归因特质的消费者中消失。本文对资源节约领域和视觉营销领域的研究均有明显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间隙疏密 消费者资源浪费 感知组织言行不一致 感知资源节约信息说服力 内外归因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角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
8
作者 巫达 陈开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5,共12页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基于西部边疆H镇的田野调查,借助文化资本理论,探究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实践与教育选择的主体性逻辑。研究显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快速...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基于西部边疆H镇的田野调查,借助文化资本理论,探究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实践与教育选择的主体性逻辑。研究显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快速推广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自觉”的理性选择,其工具性价值(社会融入、经济转化)与文化认同功能相辅相成。本文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主流文化资本具备制度性优势,民族语言作为潜在文化资本同样存在传承需求,由此提出双向发展路径,促使二者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形成互动增益,通过场景化分工与资本转化达成共生。此举既有助于破解民族语言保护难题,也能为多民族地区语言政策优化提供“文化驱动—制度支撑—实践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化资本 民族语言文化 文化自觉 多语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振达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国语言生活依法治理的基础。该法自公布、施行至今25年,对该法的研究可分为法律解读、“良法”讨论、“善治”转向3个时期,呈现语言研究和法律研究两类视角。学界对该法的角色地位、主要功能、对象范围、特点原则等达成了基本共识,在以下方面则尚存争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及界定,汉语拼音的地位性质与使用范围,语言权利和义务,“软法”属性,“非通用语言文字”立法,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及其规范。面对新时代语言文字法治建设要求,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1)科学研判,深究法理依据;(2)与时俱进,修订法律规定;(3)系统落地,对接执法司法;(4)共享共治,增强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语言文字法治建设 语言立法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防过切的文字加工刀具半径选择方法
10
作者 王敏娜 廖小平 +1 位作者 马俊燕 鲁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6-360,共5页
为了提高文字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提出了防过切的文字加工过程刀具半径选择方法。首先对文字轮廓进行分类,得到数据点凹凸处的最小曲率半径,并对原始轮廓的数据点进行简化。其次对原始轮廓进行偏移,将尖角处的局部自交点进行裁剪。基于... 为了提高文字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提出了防过切的文字加工过程刀具半径选择方法。首先对文字轮廓进行分类,得到数据点凹凸处的最小曲率半径,并对原始轮廓的数据点进行简化。其次对原始轮廓进行偏移,将尖角处的局部自交点进行裁剪。基于文字笔划内部或者笔划与笔划之间的间距,对偏移距离进行累加,找到全局真交点出现时的刀具半径,再利用二分法得到临界的防过切刀具半径,防止文字笔划短缺。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刀具半径选择方法可以智能选择合适的刀具半径,减少人为选刀的主观性,并为文字的铣削加工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加工 过切 偏移距离 刀具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改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强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3,共10页
学界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改的研究,从注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发展到重视语言权的保护,再发展到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作用,形成了朝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发展的修法共识。从国家认同语境看,《国家通用... 学界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改的研究,从注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发展到重视语言权的保护,再发展到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作用,形成了朝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发展的修法共识。从国家认同语境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改应从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入手,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法律上应该具有何种地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该如何学习和使用?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是否应该有硬性要求?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做什么?参考近年来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内容,建议:确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明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具体情形,规定国家机关、教育机构和其他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语言资质条件,配齐少数民族学校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材、师资和设备,真正让这部法律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和传承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古籍文字图像篡改检测识别模型
12
作者 李永博 钱永刚 +4 位作者 刘青 马雨琪 伍胜 于显平 陈善雄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为了有效检测识别被篡改的古籍文字图像,提出一种可用于古籍文字图像篡改的检测识别模型MDAS-Net。首先在边缘监督分支中提出一种全新的特征融合方式即混合注意力块,以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多尺度目标信息;其次,针对边缘监督分支和噪声敏... 为了有效检测识别被篡改的古籍文字图像,提出一种可用于古籍文字图像篡改的检测识别模型MDAS-Net。首先在边缘监督分支中提出一种全新的特征融合方式即混合注意力块,以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多尺度目标信息;其次,针对边缘监督分支和噪声敏感分支的特征融合设计一种特征传递模块E-2-N/N-2-E Help Block,促进2个分支间的信息交流,以得到更高质量的融合特征。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创建古籍图像篡改数据集,并联合篡改图像文本数据集(TTI)进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MDAS-Net模型在古籍文字图像篡改区域检测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AUC)达到了0.852,F_(1)值达到了0.784,并证明了MDAS-Net在检测古籍文字图像篡改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特征融合 图像篡改检测 古籍文字图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学校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基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调查
13
作者 玄清霞 何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在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论文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并辅以量化分析,完整呈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学校自2020年开始,从原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和以少数民族语言文... 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在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论文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并辅以量化分析,完整呈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学校自2020年开始,从原来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和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语言,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语言的转变过程,观察和评估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改革实施效果以及社会文化回应。研究发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改革适应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响应,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效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统编教材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边境民族文字的发展状况
14
作者 黄行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共9页
中国边境民族文字具有系属多样性和文明多元性的特点,具体文种包括源自阿拉米文的婆罗米字母、粟特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文字,源自希腊语的拉丁字母文字,和自源的汉字系文字。1950年代,中国政府就开始帮助无文字或原有文字不完备的民族新... 中国边境民族文字具有系属多样性和文明多元性的特点,具体文种包括源自阿拉米文的婆罗米字母、粟特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文字,源自希腊语的拉丁字母文字,和自源的汉字系文字。1950年代,中国政府就开始帮助无文字或原有文字不完备的民族新创、改革或改进拉丁文字;1980年代,又开启民族语言文字现代化,对传统民族文字进行拉丁化转写,促进非通用字符文字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现已研发制定多种民族文种的字符集、键盘和字模的国家标准,其中藏文、蒙古文的字符集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审定,成为国际标准。由于中国独立自主地开展民族文字信息技术标准化,不受境外国家相同文字标准影响,中国边境民族文字与邻国相同民族文字客观存在着文字属性和功能的不对称。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对语言文字的边境治理和边境安全产生影响,需要在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规划和治理手段方面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字 文明传承 国际通用 信息处理 语言沟通与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腾平台上高效的OpenGL文字绘制方法
15
作者 沈良好 石启军 +2 位作者 王得星 马俊 谭郁松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48,共6页
针对飞腾CPU平台上OpenGL文字绘制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文字绘制方法。基于对基础绘制流程的分析,设计文字的全属性缓存策略,减少绘制数据传输和OpenGL状态切换;并行化CPU端计算密集的过程,提升文字属性处理效率;构建实例化渲染... 针对飞腾CPU平台上OpenGL文字绘制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文字绘制方法。基于对基础绘制流程的分析,设计文字的全属性缓存策略,减少绘制数据传输和OpenGL状态切换;并行化CPU端计算密集的过程,提升文字属性处理效率;构建实例化渲染模式,实现GPU端批量化渲染。测试结果表明,在飞腾终端平台上,该文字绘制方法的绘制性能明显优于现有工作,绘制的帧率可大幅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腾处理器 麒麟操作系统 文字绘制 性能优化 纹理管理 实例化渲染 着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与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古文字学”教学改革初探
16
作者 杨鹏桦 杨泽生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8,70,共8页
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传承发展冷门绝学、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古文字学的发展应基于“冷门绝学”的特质,以构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并将数字人文作为主要实现路径。在古文字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本科阶段“古文字学”... 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传承发展冷门绝学、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古文字学的发展应基于“冷门绝学”的特质,以构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并将数字人文作为主要实现路径。在古文字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本科阶段“古文字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学科基础知识体系的教学,而数字人文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数字人文成果推动“古文字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通过搭建“数字人文+古文字学”知识网络整合各主要知识模块的数字资源,再从线上线下教学的协调、传统讲解与互动实践的融合两方面探索教学场域的创新性调整。针对技术成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从解释原理、检验成果、追根溯源等方面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数字人文 文字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条件扩散模型的残简文字修复方法
17
作者 谭俊毅 陈炳权 +1 位作者 陈慧娟 荆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1-67,共7页
由于秦简长期埋于地下,其表面受雨水侵蚀,因此在挖掘过程出现大量残简、断简。针对简牍上文字模糊不清、字体结构信息缺失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条件扩散模型的残简文字修复方法,通过优化噪声估计网络,捕获秦简文字的全局结构信... 由于秦简长期埋于地下,其表面受雨水侵蚀,因此在挖掘过程出现大量残简、断简。针对简牍上文字模糊不清、字体结构信息缺失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条件扩散模型的残简文字修复方法,通过优化噪声估计网络,捕获秦简文字的全局结构信息和局部纹理细节,从而得到更好的图像修复效果。在优化网络中,首先,引入一个双信息输入的空间通道重建残差模块,提高修复的纹理清晰度;其次,引入全局上下文网络(GCNet),将局部纹理特征传播到全局,解决相隔较远文字像素间依赖关系较弱的问题,使修复后的文字结构更加完整。在自制秦简文字数据集上与其他图像修复模型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主观视觉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分别达到了34.12 dB和97.8%,相比较于扩散模型Palette分别提高了1.68 dB和0.6%,修复效果满足考古工作者、文字学专家及历史学家的视觉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文字 图像修复 扩散模型 空间通道重建卷积 噪声估计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关注“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
18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3,共1页
语言文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为了更好地宣传展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领域发展成果,2021年1月4日,经与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沟通,“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在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中国语言文... 语言文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为了更好地宣传展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领域发展成果,2021年1月4日,经与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沟通,“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在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管,语文出版社负责运营,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普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汇集各地语言文字宣传活动,展示各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成果,引导社会大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出版社 新媒体平台 推广普及 语言文字工作 语言文字应用 中国语言文字 中华优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彝文字图像搜集与整理方法
19
作者 熊铁妞 邱吉芳 胡建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35,共8页
古彝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人工搜集、整理大量古彝文字耗时耗力,而且能辨识古彝文字的人已非常稀缺且越来越少,这使得整理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彝文字图像搜集与整理的新思路。在古彝文... 古彝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人工搜集、整理大量古彝文字耗时耗力,而且能辨识古彝文字的人已非常稀缺且越来越少,这使得整理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古彝文字图像搜集与整理的新思路。在古彝文字图像搜集方面,通过目标检测模型得到每个古彝文字在彝文古籍图像中的位置,据此在彝文古籍图像中截取出古彝文字图像,实现古彝文字搜集。在古彝文图像整理方面,首先根据规范彝文来源于古彝文的事实,采用规范彝文字体文件自动生成彝文字图像用于构建数据集,并将数据集应用于训练古彝文字图像特征算法,这有效回避了目前因古彝文字数量庞大、异体字众多、整理尚未完成,而尚无古彝文字图像数据集的问题;然后,通过匹配所搜集的古彝文字图像的特征与现已收录的古彝文字图像的特征的相似性,判断所搜集的古彝文字图像是否已被收录,从而整理出未收录的古彝文字图像。实验在多种典型的特征提取算法和相似性计算方式下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古彝文字 古籍 图像处理 相似度匹配 特征提取 目标检测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关注“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
20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共1页
语言文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为了更好地宣传展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领域发展成果,2021年1月4日,经与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沟通,“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在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中国语言文... 语言文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为了更好地宣传展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领域发展成果,2021年1月4日,经与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沟通,“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在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管,语文出版社负责运营,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普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汇集各地语言文字宣传活动,展示各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成果,引导社会大众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中国语言文字”强国号共设置5个常态化栏目,分别为《重点推荐》《推广普及》《诗文经典》《历史光影》与《规矩方圆》。此外,强国号根据领域热点时事设置专题,包括“语言文字战线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表彰”“2024年全国两会系列报道”“我与普通话”“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作品展示”等,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文字 强国号 语言文字工作 宣传普及 语言文字宣传活动 二十大精神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 我与普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