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式文学概论的最早范式——《奏定大学堂章程》“文学研究法”课程讲授要义评析 |
聂运伟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
|
百廿年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探索 |
赵晓霞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与启示 |
于建福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4
|
虚实之间:晚清私塾与学堂之争--以四川省为例的考察 |
刘熠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5
|
嬗变与更生──中国近代学堂音乐教育研究 |
谭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6
|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
黄加文
曾绍东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7
|
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我国学校公民教育 |
孙凤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8
|
清末中学数学教科书发展及其特点 |
代钦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9
|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
冯玉龙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10
|
20世纪前期语文课程目的论争的辨析 |
张心科
郑国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评清末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 |
王建军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2
|
语文知识编排在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变迁 |
赵新华
贺朝霞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统摄、驱动与社会控制──教科书评审的社会学意义 |
张行涛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4
|
民国时期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演进 |
李丹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5
|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政策推行述论 |
吴洪成
李占萍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论梁启超与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建 |
程禹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7
|
清末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特点探究 |
沈玲蓉
陈雨师
范佳颖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8
|
论国文国语学科建设--写在《国文国语教育论典》出版之际 |
方有林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9
|
清末纺织教育制度化研究 |
赵博翀
邓可卉
|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0
|
学年制与学分制浅议 |
李文清
|
《大学教育科学》
|
199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