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文学概论的最早范式——《奏定大学堂章程》“文学研究法”课程讲授要义评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聂运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 近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以及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原有文学理论教材的学科范式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其对文学文化新现实的隔膜,其意识形态时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成为学界诟病之所,文学理论要求变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典型地表现在近年来的文艺学的边界之争这一学术现象上。于是,如何编写文学理论教材成为学界思考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方可展望未来,这里,我们以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撰写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百年文学理论历程的回溯和评论,试图为当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寻求有效资源。本专题所选取的四个文本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中国各个时期文学理论的编写旨趣,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一历史的梳理和评述既展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进程,其具体的解读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个性,我们希望这组文章有助于推进今天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奏学堂章程》 教材评估 文学研究 文学概论 中国式 文学理论教材 大众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廿年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探索
2
作者 赵晓霞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6,共2页
语文独立设科120年来的科学化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语文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科学化探索方面,值得我们回顾与总结。一是语文教育观念的科学化。“中小学堂于中国文辞,止贵明通”,这是张之洞等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对语... 语文独立设科120年来的科学化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语文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科学化探索方面,值得我们回顾与总结。一是语文教育观念的科学化。“中小学堂于中国文辞,止贵明通”,这是张之洞等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对语文课程内涵与价值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化 《奏定学堂章程》 语文课程 张之洞 内涵与价值 中小学 回顾与总结 语文教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与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建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2,共7页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读经讲经 儒家经典 经典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之间:晚清私塾与学堂之争--以四川省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4-272,共9页
从四川省的情形看,清末私塾与学堂的差别,有一个逐渐被百姓认识、了解的过程。在官府眼中,私塾越来越被认为是学堂的阻力,成为"改良"、封禁的对象。私塾对学堂的阻力不少是官府整饬私塾所致,一些基层官民也一再强调泯除二者... 从四川省的情形看,清末私塾与学堂的差别,有一个逐渐被百姓认识、了解的过程。在官府眼中,私塾越来越被认为是学堂的阻力,成为"改良"、封禁的对象。私塾对学堂的阻力不少是官府整饬私塾所致,一些基层官民也一再强调泯除二者的区隔。清末私塾与学堂的对立,既是实际存在的,也有被构建、想象的层面。当时不少学堂办得与私塾无甚差别,且在新式学堂未大量兴办起来之前,民间就有不少关于学堂的"谣言",新舆论界也刻意丑化私塾的形象。这一被构建的对立,也体现在视私塾为学堂"公敌"的官方思路中,其开启了随后半个世纪对私塾的整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私塾 新式学堂 《钦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与更生──中国近代学堂音乐教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6-73,共8页
嬗变与更生──中国近代学堂音乐教育研究谭勇谭勇,男,1964年生,湖北巴东人。曾在县剧团任演奏员数年,1987年毕业于我院音乐师范部并留校工作,1990年考取本院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职),导师:周振锡教... 嬗变与更生──中国近代学堂音乐教育研究谭勇谭勇,男,1964年生,湖北巴东人。曾在县剧团任演奏员数年,1987年毕业于我院音乐师范部并留校工作,1990年考取本院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职),导师:周振锡教授。1993年获硕士学位。此文是其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中国近代 音乐课程 音乐教学 《奏定学堂章程》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 教学形式 蔡元培 国民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加文 曾绍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因其废旧 (科举 )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 1 0 0 0多年的教育制度 ,又因其倡新(学 )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 ,通过对清末“新...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因其废旧 (科举 )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 1 0 0 0多年的教育制度 ,又因其倡新(学 )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 ,通过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特征、局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 ,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的废除 ,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发展扫清了最严重的一道障碍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 ,促进了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 ,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官派出国留学和鼓励自费留学 ,培养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人才 ;新式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 ,推动了“新学”的传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近代化 清朝末年 新政 留学教育 人才培养 《奏定学堂章程》 课程 教育史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我国学校公民教育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凤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社会转型期德育与公民教育面临新挑战、新问题。从传统与现代视野、从伦理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角度作新的探索,很有必要。
关键词 学校公民教育 清末民初 《钦学堂章程》 修身 《奏定学堂章程》 德育课程设置 《癸卯学制》 中国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中学数学教科书发展及其特点 被引量:10
8
作者 代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施行以后,中学数学教科书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宏观上的新颖性、多元性和合作性。在微观的编排和数学符号的使用方面有以下几种形式:(1)竖排编写形式,数学符号全部是中国传统数学符号;(2)横竖混合...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施行以后,中学数学教科书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宏观上的新颖性、多元性和合作性。在微观的编排和数学符号的使用方面有以下几种形式:(1)竖排编写形式,数学符号全部是中国传统数学符号;(2)横竖混合编排形式,采用西方数学符号;(3)横排编写,采用中国传统数学符号;(4)采用西方数学教科书编排形式和数学符号。内容取舍方面有"删减与添加"和"参合与融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奏定学堂章程》 中学数学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玉龙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2,共3页
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过影响的思想潮流。其中以“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在“军国民主... 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过影响的思想潮流。其中以“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在“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始终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对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加以排斥,从而使学校的体育课缺少活力,学生缺乏对身体锻炼的参与热情,体育课失去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影响我国近代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带来了“自然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摆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不再以体操为主,而是广泛采用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化和体系化,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校体育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除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以外,“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办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近代体育,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学校体育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维新运动”促成了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从而在制度上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削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推动了“自然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近代史上几种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做一个概括性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社会思潮 五四新文化运动 20世纪20年代 《奏定学堂章程》 “洋务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思潮 国民主义 实用主义 自然体育 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项目 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 1949年 中国近代史 20世纪初 19世纪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语文课程目的论争的辨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心科 郑国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9,共6页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在1902年《奏定学堂章程》制定、1904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之后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要实现其实质上的独立,则需要一个“合理”的名称,更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20世纪前期语文学科独立性的追求主要是围绕“...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在1902年《奏定学堂章程》制定、1904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之后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要实现其实质上的独立,则需要一个“合理”的名称,更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20世纪前期语文学科独立性的追求主要是围绕“正名”和“正身”两条线索来展开。正名就是要使“名”(名称)副其“实”(内涵),正身就是要使其目的明确。只有目的明确,教学才能落到实处,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无论是正名还是正身,都是在论争中展开的。本文重在对后者的论争进行梳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语文课程 目的论 《奏定学堂章程》 《钦学堂章程》 学科独立性 “正名” “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清末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60,共3页
评清末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华南师范大学王建军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体现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基础水准,体现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在中西... 评清末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华南师范大学王建军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体现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基础水准,体现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遵循。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近代,这个问题又表现为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 《奏定学堂章程》 《教育杂志》 清政府 儿童 课程体系 身心发展规律 中国文字 江苏教育总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知识编排在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新华 贺朝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5,共5页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分科设学,中小学课程设置逐渐丰富和科学,现代国文科也开始独立,包揽了语言文字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历史地理博物教育乃至哲学教育的"大"而"全"的传统语文教育时代随之结束.比如偏重史事记叙的教学内容更多出...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分科设学,中小学课程设置逐渐丰富和科学,现代国文科也开始独立,包揽了语言文字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历史地理博物教育乃至哲学教育的"大"而"全"的传统语文教育时代随之结束.比如偏重史事记叙的教学内容更多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宣扬道德模范的教学内容更多出现在修身或公民教科书中,"鸟兽草木之名"更多出现在地理、自然教科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 语文知识 《奏定学堂章程》 语言文字教育 变迁 国文 中学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摄、驱动与社会控制──教科书评审的社会学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行涛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教科书管理 社会控制 统治阶层 社会学意义 教科书审 价值观念 《奏定学堂章程》 图书 课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演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X期48-50,52,共4页
中国古代的“语文”课程学科界定不明显,直到清末,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奏定学堂章程》颁行,标志着现代意义上“语文”学科的独立。《奏定学堂章程》对现代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作了... 中国古代的“语文”课程学科界定不明显,直到清末,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奏定学堂章程》颁行,标志着现代意义上“语文”学科的独立。《奏定学堂章程》对现代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课程标准。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里,课程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从1923年开始,中学有了初级、高级之分,初中课标的历史一直持续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初级中学 民国时期 《奏定学堂章程》 演进 国文 现代学校教育 近代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政策推行述论
15
作者 吴洪成 李占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9,共9页
清末"新政"时期,传统教育解体,近代新教育逐渐形成,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条件。教育政策与新教育制度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又是教育制度的法律保障。教育行政组织的改造、地方督抚的热心兴学,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执行机... 清末"新政"时期,传统教育解体,近代新教育逐渐形成,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条件。教育政策与新教育制度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又是教育制度的法律保障。教育行政组织的改造、地方督抚的热心兴学,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执行机构及力量引导,科举制度的废除清理了新教育进程的障碍。各地兴学热潮及其教育成效印证了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价值,但历史的复杂性又使教育政策的国家政治功能沦于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教育政策 学务处 废科举 《奏定学堂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启超与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建
16
作者 程禹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9-106,共8页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在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我们发现梁启超对于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多有其独到之见,他主张变科举、废八股,改革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倡兴办...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在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我们发现梁启超对于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多有其独到之见,他主张变科举、废八股,改革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倡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热情地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广泛宣传介绍到中国,为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建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近代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制度 中国近代 教育经费 京师大学堂 学制改革 学校教育制度 《奏定学堂章程》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者特点探究
17
作者 沈玲蓉 陈雨师 范佳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67,共4页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语文学科的独立。从1904年到1949年,其间曾出版100多套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有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国文国语教科书,还有针对不同地区的《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中部国...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正式颁布,标志着语文学科的独立。从1904年到1949年,其间曾出版100多套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有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国文国语教科书,还有针对不同地区的《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中部国语》《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南部国语》《分部互用儿童教科书儿童北部国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科书 清末民国 国语教科书 《奏定学堂章程》 1904年 编者 1949年 语文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文国语学科建设--写在《国文国语教育论典》出版之际
18
作者 方有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5,共4页
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批准并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制的《奏定学堂章程》(世称“癸卯学制”)。自此,我国开始建立起崭新的学制和独立分设学科的教学体系。自清末实施新学制至新中国成立前... 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批准并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制的《奏定学堂章程》(世称“癸卯学制”)。自此,我国开始建立起崭新的学制和独立分设学科的教学体系。自清末实施新学制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如此漫长的时期,我国的语言文字教育学科名称,主要就是“国文”和“国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学科建设 国文 教育论 《奏定学堂章程》 出版 语言文字教育 癸卯学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纺织教育制度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博翀 邓可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清末纺织教育制度是癸卯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过程受本土因素与外部因素双方面影响。文章以癸卯学制为背景,采取区域互证的方式,爬梳各类史料汇编及报刊图书等文献资料。研究认为清末纺织教育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894年李鸿... 清末纺织教育制度是癸卯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过程受本土因素与外部因素双方面影响。文章以癸卯学制为背景,采取区域互证的方式,爬梳各类史料汇编及报刊图书等文献资料。研究认为清末纺织教育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894年李鸿章撰写《推广机器织布局折》至1897年蚕学馆建立是萌芽阶段,部分洋务人士意识到纺织教育的必要性,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纺织学校,是纺织教育制度形成前的重要尝试;从1898年张之洞撰写《劝学篇》至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公布是理论形成阶段,以湖北经验为基础,以日本模式为借鉴,融合中国工农业现状,形成了适合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1905年学部成立至1912年学制更迭是实践阶段,受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各地纺织教育呈现不完全一致的面貌。通过描绘清末纺织教育制度化的历史图景,以期补充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的另一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教育 癸卯学制 教育制度 《奏定学堂章程》 纺织史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年制与学分制浅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文清 《大学教育科学》 1994年第3期82-85,共4页
学年制与学分制浅议李文清(江苏理工大学)十四大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对完善学分制的探索再度掀起高潮,这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学年制与学分制这两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年制与学分制浅议李文清(江苏理工大学)十四大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对完善学分制的探索再度掀起高潮,这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学年制与学分制这两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对比两种制度的特点,并在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学年制 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过程 教学计划 《奏定学堂章程》 自由选课 学位课程 学年学分制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