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史《太平寰宇记》版本流传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利锋 《历史地理》 CSSCI 2014年第2期363-379,共17页
学术界当前对乐史《太平寰宇记》版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如李德清、许怀林、杨济安、禹文、王文楚、廖幼华、张保见与刘双琴等学者都有此方面专门的论述~①;但综合已有的关于《太平寰宇记》版本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太平寰宇... 学术界当前对乐史《太平寰宇记》版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如李德清、许怀林、杨济安、禹文、王文楚、廖幼华、张保见与刘双琴等学者都有此方面专门的论述~①;但综合已有的关于《太平寰宇记》版本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太平寰宇记》版本的考察,多是集中在对清代江西万氏本、乐氏祠堂本、金陵书局本和日本新发现的宋刻本及国内一些抄本的介绍上;而对《太平寰宇记》各版本间的联系及其演变和流传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寰宇 书局本 版本问题 藏书楼 宋刻本 直史馆 钞本 职方员外郎 王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寰宇记》局本优于万本一证
2
作者 王文楚 《历史地理》 1992年第1期287-287,共1页
现今通行的《太平寰宇记》有二种刊本,一是清乾隆五八年南昌万廷兰刻本,二为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二者互有殊异,各有乖舛,比较而言,局本为优,兹举一证。郓州四至八到,局本:“西南至东京六百里,西南至西京一千里,西南至长安一千八百里... 现今通行的《太平寰宇记》有二种刊本,一是清乾隆五八年南昌万廷兰刻本,二为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二者互有殊异,各有乖舛,比较而言,局本为优,兹举一证。郓州四至八到,局本:“西南至东京六百里,西南至西京一千里,西南至长安一千八百里,东至兖州二百里,西至濮州一百八十八里,南至曹州三百三十里,北至博州一百七十里,东南至兖州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濮州一百四十五里,东北至济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渡河取朝城县路至魏州二百三十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局本 光绪八年 三十里 濮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古代稻作史考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冬生 《古今农业》 1992年第3期30-36,共7页
山东是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粮食作物中,稻作虽不是主要粮作,但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有一定代表性。为了丰富对我国稻作文化的认识,本文拟对古代山东的稻作历史略考述如下。
关键词 稻作农业 种植历史 稻作文化 种稻 稻作生产 农业开发 稻作区 稻麦 《太平寰宇记》 文化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儒龙溪诗篇与宋代漳州平原农业
4
作者 傅宗文 《古今农业》 1991年第3期15-20,共6页
漳州平原面积567平方公里,是福建沿海最大的冲积海积平原。平坦开阔,气候湿润,河网密布,灌溉方便,农业素称发达。自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建州以后,经济和文化逐渐得到开发,其中尤以漳州平原独领风骚,进展最快。但明代以前的状况却鲜为人... 漳州平原面积567平方公里,是福建沿海最大的冲积海积平原。平坦开阔,气候湿润,河网密布,灌溉方便,农业素称发达。自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建州以后,经济和文化逐渐得到开发,其中尤以漳州平原独领风骚,进展最快。但明代以前的状况却鲜为人知。端赖据传是丁儒的龙溪诗篇,使人们得以略窥当年漳州平原的农业概貌。笔者不揣谫陋,试据丁氏后裔所藏《白石丁氏古谱》,对丁儒《冬日到泉郡进次九龙江与诸公唱和十三韵》、《退闲二十韵》二诗稍加考定,并申论其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儒 武后 平原农业 海积平原 泉州港 福建沿海 平坦开阔 唐末农民战争 太平兴国 《太平寰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风莫怨唐工部 后裔宁知不解诗——杜甫无海棠诗辨疑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尚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2记载:“成都海棠树尤多,繁艳未开如朱砂,烂熳稍白,半落如雪,天下所无也。”沈立《海棠百韵》也云:“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可见在古代的成都,能与“花中之王”牡丹相抗衡、获得“...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2记载:“成都海棠树尤多,繁艳未开如朱砂,烂熳稍白,半落如雪,天下所无也。”沈立《海棠百韵》也云:“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可见在古代的成都,能与“花中之王”牡丹相抗衡、获得“花中神仙”称誉的海棠是相当著名的。许多诗人也给我们留下了热情赞美海棠的名篇佳句。苏东坡秉烛夜游,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装”的名句;陆游在成都专为看海棠写了《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第一首就写道:“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诗 辨疑 碧鸡坊 岷蜀 《全唐诗》 郑谷 花中之王 《太平寰宇记》 薛涛 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福州古湾”的变迁 被引量:6
6
作者 林汀水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220-226,共7页
历经钻探和地貌考察,学者认为自冰后期以来,海面不断上升,至中全新世后半叶,海面上升到最高的位置,海水西达甘蔗,闽江古河口退到福州以西的白沙附近,福州盆地曾被海水淹没,沉积着15—20米的海相淤泥层,形成一个较大的海湾——"福... 历经钻探和地貌考察,学者认为自冰后期以来,海面不断上升,至中全新世后半叶,海面上升到最高的位置,海水西达甘蔗,闽江古河口退到福州以西的白沙附近,福州盆地曾被海水淹没,沉积着15—20米的海相淤泥层,形成一个较大的海湾——"福州古湾"。而自晚全新世以来,海面下降,海水退出福州盆地,并接受闽江携带的冲积物的继续沉积,才使古湾慢慢地变成今天的福州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全新世 冰后期 江古 冲积物 淤泥层 历史时期 石门峡 《太平寰宇记》 侯官县 北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城池盐生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吉成名 《盐业史研究》 1989年第4期42-46,共5页
近来,笔者对唐代的池盐生产技术进行了探讨,但史籍上对古代运城池盐生产技术的记载很不充分,如果单从史籍记载来分析,则有很多地方想不通。柴继光、卫斯、张正明诸先生对古代运城池盐生产技术有过研究,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柴... 近来,笔者对唐代的池盐生产技术进行了探讨,但史籍上对古代运城池盐生产技术的记载很不充分,如果单从史籍记载来分析,则有很多地方想不通。柴继光、卫斯、张正明诸先生对古代运城池盐生产技术有过研究,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柴继光《运城盐池的演变和发展》一文认为直到唐代才出现垦畦浇晒法,在此之前,一直采用集工捞采的生产方法(原文作“生产方式”,按其本意当作“生产方法”)。卫斯《河东盐池开发时代考》一文认为河东盐池(即运城盐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池盐 生产技术 张正明 生产方法 运城盐湖 《太平寰宇记》 七里 西滩 蒸发池 过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京东故道流路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满志敏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1-9,2,462,共11页
一、问题的缘起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中,河流地貌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下,这一分支研究一直走在历史自然地理的前沿,其经典性的总结著作就是由谭其骧先生等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一、问题的缘起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中,河流地貌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下,这一分支研究一直走在历史自然地理的前沿,其经典性的总结著作就是由谭其骧先生等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这本著作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和讲授历史河流地貌内容方面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在过去的20多年中,无论是历史文献获取手段,还是河流地貌经常依据的自然地理资料,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路 棣州 河流地貌 杨刘 SRTM 历史自然地理 中国历史地图集 古河床 《太平寰宇记》 蒲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井盐生产 被引量:3
9
作者 吉成名 《盐业史研究》 1989年第1期4-9,共6页
在唐代的盐业生产中,井盐生产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各州有海盐,西北地区有池盐,西南地区有井盐。在金沙江以东、巫峡以西的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广泛地进行着井盐生产,本文试对当时的井盐生产进行探讨。
关键词 盐溪县 剑南道 陵井 《太平寰宇记》 梓州路 都督府 太平兴国 井数 定廉县 收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括地志》残卷所存曲阜城史料考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为刚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373-379,共7页
《括地志》五百五十卷,署唐魏王李泰撰。书以贞观十三年(639年)大簿为依据,对全国地理山川作了详尽的汇录,但早已不传,现能见到的只是张守节《史记正义》等书的引文。今人贺次君和李恢分别作有辑本,但也是百不存一。《括地志》残卷(以... 《括地志》五百五十卷,署唐魏王李泰撰。书以贞观十三年(639年)大簿为依据,对全国地理山川作了详尽的汇录,但早已不传,现能见到的只是张守节《史记正义》等书的引文。今人贺次君和李恢分别作有辑本,但也是百不存一。《括地志》残卷(以下称残卷)由金程宇自日本访回,所存为兖州曲阜县大部。关于曲阜城的史料散见于史书文献,宋元以前的曲阜方志佚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城 次君 张守节 唐魏 寰宇 地理志 春秋时期 《太平寰宇记》 周公庙 李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经·沔水注》襄樊—武汉河段校注与复原——附:《夏水注》校注与复原(上篇)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修桂 《历史地理》 CSSCI 2011年第1期1-28,共28页
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的地貌环境,由荆江河段、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三部分组成,历史时期演变错综复杂,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至今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研究该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地貌演变... 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的地貌环境,由荆江河段、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三部分组成,历史时期演变错综复杂,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至今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因此,研究该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地貌演变的历史过程,从外力因素考虑,汉江中下游的来水来沙和河道演变,是仅次于长江影响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沔水 《汉志》 沮水 檀溪 木里沟 中庐县 宜城县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错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经注》所载鲁阳关水及相关地理考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少华 《历史地理》 CSSCI 2011年第1期29-37,共9页
《水经注·淯水篇》所载的鲁阳关水一线,是连接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孔道之一,与其相关的分水岭、鲁阳关、雉衡山、汉晋雉县等一系列地理坐标,亦多见于文献记载,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在后世不同文献中却有一些含混甚... 《水经注·淯水篇》所载的鲁阳关水一线,是连接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孔道之一,与其相关的分水岭、鲁阳关、雉衡山、汉晋雉县等一系列地理坐标,亦多见于文献记载,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在后世不同文献中却有一些含混甚至歧异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阳 南阳府 《水经注》 大清一统志 雉县 三鵶路 南阳县 淯水 《太平寰宇记》 向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连云栈道创始于北魏迥车道说质疑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之勤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249-261,共13页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陕南的诸多公路中,宝(鸡)汉(中)公路是兴修最早的一条,它是1934—1936年间修筑的,基本上沿着元明清时期从首都北京经陕西西安通向四川成都的国家驿道即陕西省宝鸡至汉中段。这段驿道当时被称为连云栈道,或称为秦栈...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陕南的诸多公路中,宝(鸡)汉(中)公路是兴修最早的一条,它是1934—1936年间修筑的,基本上沿着元明清时期从首都北京经陕西西安通向四川成都的国家驿道即陕西省宝鸡至汉中段。这段驿道当时被称为连云栈道,或称为秦栈和北栈道,以与基本上处于四川省境的金牛道,或称为蜀栈和南栈道相区别。作为元明清时期国家驿道的一部分,连云栈道是在修筑了一段新线以连结秦汉时期从首都咸阳或长安(今西安市)南越秦岭,通往汉中的两条驿道——故道和褒斜道而形成的。汉代的故道是从长安西经今凤翔、宝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褒斜道 连云 斜谷旧道 陈仓 凤州 《太平寰宇记》 梁泉县 石门铭 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渔业的土贡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粱 《古今农业》 1990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我国古代臣属向君主进献的土特产等物叫做土贡。土贡原是赋税的原始形式。国王除在自己直接控制的王畿内,从农民助耕的公田上取得农产品,征发力役外,还要求封建诸侯贡纳土产。这种贡纳,就是土贡。《禹贡》云:“任土作贡”,就是根据各地... 我国古代臣属向君主进献的土特产等物叫做土贡。土贡原是赋税的原始形式。国王除在自己直接控制的王畿内,从农民助耕的公田上取得农产品,征发力役外,还要求封建诸侯贡纳土产。这种贡纳,就是土贡。《禹贡》云:“任土作贡”,就是根据各地的出产来决定贡献的物品。这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是王室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禹贡》中记载,靠海的青州“厥贡盐缔海物唯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贡 《禹贡》 任土作贡 元丰九域志 力役 臣属 郡县 《太平寰宇记》 公田 南海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经·涑水注》张泽得名蒲坂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长命 《历史地理》 CSSCI 2011年第1期463-463,共1页
张泽出《水经注》卷六涑水条下,"涑水又西南,径张阳城东。涑水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城南面两陂,左右泽渚。东陂世谓之晋兴泽,西陂即张泽也。"郦道元称西陂为张泽,而张泽在《水经》中则为张阳池。两书均提及张泽位于张阳城... 张泽出《水经注》卷六涑水条下,"涑水又西南,径张阳城东。涑水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城南面两陂,左右泽渚。东陂世谓之晋兴泽,西陂即张泽也。"郦道元称西陂为张泽,而张泽在《水经》中则为张阳池。两书均提及张泽位于张阳城南,似乎水因城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涑水 蒲坂 张阳 《太平寰宇记》 《水经注》 地理形势 地理志 东陂 熊会贞 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史之乱后陇右道诸州郡陷没土蕃过程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云 《历史地理》 CSSCI 2015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正>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756年)8月,肃宗在灵武称帝不过月余,回纥和吐蕃即相继派出使者请助国讨贼,但肃宗仅'宴赐而遣之',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①。当然,肃宗很清楚二者孰敌孰友,此时离哥舒翰付出巨大代价从吐蕃手中取得... <正>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756年)8月,肃宗在灵武称帝不过月余,回纥和吐蕃即相继派出使者请助国讨贼,但肃宗仅'宴赐而遣之',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①。当然,肃宗很清楚二者孰敌孰友,此时离哥舒翰付出巨大代价从吐蕃手中取得河湟九曲地~②不过3年而已,肃宗自当对此记忆犹新。玄宗朝'骁将锐士、善马精金,空于京师,萃于二统',此时唐朝的两大边防重点一是东北的奚和契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右道 程考 精金 鄯州 第二年 《太平寰宇记》 玄宗 河湟 九曲 元和郡县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括地志》与《坤元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安志 《历史地理》 CSSCI 2013年第2期325-335,共11页
关于《括地志》与《坤元录》之关系,南宋王应麟较早提出二书为同本的观点,王氏《玉海》卷15《地理》载①:《中兴书目》:《坤元录》十卷,泰撰(即《括地志》也,其书残缺,《通典》引之)。按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凡例》注称②:宋... 关于《括地志》与《坤元录》之关系,南宋王应麟较早提出二书为同本的观点,王氏《玉海》卷15《地理》载①:《中兴书目》:《坤元录》十卷,泰撰(即《括地志》也,其书残缺,《通典》引之)。按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凡例》注称②:宋《崇文目》云:《坤元录》一本,即《括地志》。按杜氏《通典》,《坤元》与《简地志》并列,则非一书也。"括",唐大历中讳曰"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元 《通典》 《玉海》 《太平寰宇记》 冷道县 因明大疏 《初学记》 曲阜县 一本 《唐会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梁遥改汶州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庆彰 《历史地理》 CSSCI 2012年第1期446-448,共3页
地名考证是研究历史政区地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分裂局面下对于地名考证尤需谨慎,盖因各不同政权往往出于各种需要给予同一个地名不同的改名,考证地名更改为实际名称变更抑或管辖者对于版图外的地名进行名义上更改尤为重要。
关键词 茂州 朱温 褒信 《太平寰宇记》 中国历史地图集 《册府元龟》 慕化县 地理志 旧唐书 地理总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李渡·夜郎天——李白留别宗璟时地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友竹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9-21,共3页
李白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宋十六璟》一诗,宋蜀本于题下注云:“疑乌江及宗字误。”为此注者可能是曾巩。他不了解宗璟乃李白妻弟,胡震亨已辨之甚详,兹不赘。曾巩持巫山遇赦之说,李白从流放首途至于巫山,有无乌江其地,确属可疑。而这一问... 李白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宋十六璟》一诗,宋蜀本于题下注云:“疑乌江及宗字误。”为此注者可能是曾巩。他不了解宗璟乃李白妻弟,胡震亨已辨之甚详,兹不赘。曾巩持巫山遇赦之说,李白从流放首途至于巫山,有无乌江其地,确属可疑。而这一问题,从此遂成千古疑案。 王琦云:“按《浔阳记》载九江之名,一曰乌白江,三曰乌江。张须元《缘江图》载九江之名,四曰乌土江,六曰白乌江。《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非和州之乌江县也。”此说一出,后之注释者及研究者均翕然从之,似乎这一疑案已彻底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宗 胡震亨 蜀本 浔阳 夜郎国 李渡 《太平寰宇记》 乌土 吴章岭 南流夜郎寄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南方芦笙的历史小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育频 《贵州文史丛刊》 1991年第1期145-147,118,共4页
芦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乐器。但芦笙与一般的乐器又有所不同,它不单纯是一种消遣工具,而是民族成员用以沟通或表达情感、沟通或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芦笙较早见载于唐人杜佑之巨著《通典》卷一百四十四... 芦笙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乐器。但芦笙与一般的乐器又有所不同,它不单纯是一种消遣工具,而是民族成员用以沟通或表达情感、沟通或协调群体成员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芦笙较早见载于唐人杜佑之巨著《通典》卷一百四十四“乐四·匏七”中:“于荆、梁之南,尚仍古制:南蛮笙、则是匏,其声甚劣。”杜佑曾于建中年间(公元780~784年)出任岭南节度使。这里提到的“声甚劣”虽然包含有一种对芦笙的贬意,但它却说明了芦笙至少在唐代就已经盛行。自唐代以来,芦笙经历了若干个朝代,非但没有衰退埋没,反而愈益得到人民的喜爱而不断发展,而若干个朝代的有关学者专家亦不间断地从形式到内容(包括地理分布)对芦笙作了大量的考察研究。这里试根据现存有关资料,对前人对芦笙的考察记载粗略地加以综述,以供有关专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节度 南方少数民族 民族成员 《通典》 地理分布 考察研究 南诏 《太平寰宇记》 溪蛮丛笑 政治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