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品文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4期13-14,共2页
《太和正音谱》是明清以来研究戏曲常常被征引的书目之一,也是当时作北曲者的常用工具书,它与《录鬼簿》等同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要籍。其作者是朱权。朱权(1378-1448),是明太祖第十七子。自幼"博古好学,诸书无所不窥,尤好道... 《太和正音谱》是明清以来研究戏曲常常被征引的书目之一,也是当时作北曲者的常用工具书,它与《录鬼簿》等同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要籍。其作者是朱权。朱权(1378-1448),是明太祖第十七子。自幼"博古好学,诸书无所不窥,尤好道术","有奇志,自号大明奇士",在二十几个兄弟中文才出色,十四岁受封为宁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和正音谱》 《录鬼簿》 中国古典戏曲 七子 常用工具 元杂剧作家 王实甫 理论史 曲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新考 被引量:8
2
作者 葛云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6-132,共7页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情况,学界尚有不同认识。经考证,贾仲明增补本所据为可考的最早版本,修订于至正元年、二年间;孟称舜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2—1345年间;曹楝亭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5—1346年间,均在钟嗣成自序十余年后。学... 《录鬼簿》修订过程、时间及版本情况,学界尚有不同认识。经考证,贾仲明增补本所据为可考的最早版本,修订于至正元年、二年间;孟称舜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2—1345年间;曹楝亭刻本所据本修订于1345—1346年间,均在钟嗣成自序十余年后。学界视为“简本”的孟称舜刻本实际上是残本,其文字内容较接近曹本,许多与曹本相同之处却异于贾本。尚未引起学界充分注意的另一个版本,是朱权《太和正音谱》所据本,它不同于今常见诸本,为贾本与孟本所据本之间的一个修订本,并较接近于后者。这些版本修订于不同时期,故虽内在联系性很强,但仍各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不可将诸种版本混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鬼簿》 贾仲明增补本 孟称舜刻本 曹楝亭刻本 《太和正音谱》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及其音乐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泽洪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6,共7页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有关道教音乐的论述,显示出其对道教音乐理论的探索和思考。论文以史籍道经中朱权的音乐撰著为线索,通过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之《天乐仪仗章》和《太和正音谱》音乐史料的考察分析,以说明历史上道门人士对道教音...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有关道教音乐的论述,显示出其对道教音乐理论的探索和思考。论文以史籍道经中朱权的音乐撰著为线索,通过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之《天乐仪仗章》和《太和正音谱》音乐史料的考察分析,以说明历史上道门人士对道教音乐理论的贡献。认为明代皇家道士朱权的音乐造诣,是道教神仙思想长期浸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权 皇家道士 道教音乐 《太和正音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郑廷玉杂剧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晓霓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杂剧作家 郑廷玉 《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述评 元代前期 《看钱奴》 《后庭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散曲未终——读《水浒人物甲午曲》
5
作者 徐庆群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5,共1页
说到中华文化之家珍,言必称唐诗、宋词、元曲。唐李白、杜甫,宋苏轼、李清照……这些文学家家喻户晓。且现代人对古体诗词的创作也可谓精彩纷呈、绵延不绝。对于元曲,单从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少量传世名篇可窥见曲韵的端倪。 其实,... 说到中华文化之家珍,言必称唐诗、宋词、元曲。唐李白、杜甫,宋苏轼、李清照……这些文学家家喻户晓。且现代人对古体诗词的创作也可谓精彩纷呈、绵延不绝。对于元曲,单从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少量传世名篇可窥见曲韵的端倪。 其实,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兴起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态联系在一起,均是所处时代之经济政治法治等发展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曲韵 马致远 古体 政治生态 《水浒》 元杂剧 《太和正音谱》 绵延不绝 施耐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亭送别》看《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6
作者 郑咸 《远程教育杂志》 1988年第2期19-20,共2页
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受到历代文人的交口称赞。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凌波仙》词说他“作词章,风韵美”,“《西厢记》天下夺魁。”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碗,深得骚人之趣。”《红楼梦》的... 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受到历代文人的交口称赞。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凌波仙》词说他“作词章,风韵美”,“《西厢记》天下夺魁。”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碗,深得骚人之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宝玉、黛玉之口,称《西厢记》是“真正的好文章”,“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第23回)。这些评论,都着重指出了这部杰作的语言艺术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语言艺术 《长亭送别》 《太和正音谱》 《红楼梦》 元末明初 王实甫 贾仲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