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行善去恶论:《太上感应篇》的传统道德智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肖群忠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美德的继承创新与实现中国梦研究"(14AZD00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旨在以因果感应之理与事,劝人为善去恶。一方面要"众善奉行",另一方面要"诸恶莫作"。主体部分提出了行善去恶的实质主义的道德行为规范,回答了人们应该如何正确行动或者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在总论和结论部分提出了"善恶报应"的道德制裁理论,回答了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研究《太上感应篇》的行善去恶论所包含的传统道德智慧,对我们加强当代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这就是我们要用理性自觉、价值信仰和好的制度安排与道德法律化去促进人们行善去恶,这是促进中国社会道德进步的动力与保障机制。
-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行善
去恶
当代启示
-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卷首
- 2
-
-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共1页
-
文摘
他们把国文程度低落的原由归到读物的不良上去。课本里没有多少篇文言文,又不能选那最精粹的代表作,成绩不良是当然的了。于是商量国文教材应该怎样编选。各人的主张就有五花八门之观。有人说只消读《论语》就是;读《论语》可以积理;里边长篇短论都有,又可以作行文的楷模。有人说宋元明的语录应该多读;对于青年修养,国文科必须顾及。有人说六朝文不宜忽略;那种修辞工夫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有人说国文科的教材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全体;所以如《太上感应篇》也得看看,因为这也是中国文化。有人说方今国难当头,应该多读岳飞戚继光等人的传说,以期振起民族精神。此外意见还多,比较不重要,恕不报告了。
-
关键词
短论
《太上感应篇》
宋元明
六朝文
成绩不良
《论语》
文言文
国文教材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自卑与超越──探春心理剖析
- 3
-
-
作者
梅桐生
-
机构
贵州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4期55-58,共4页
-
-
关键词
探春
自卑与超越
心理剖析
赵姨娘
自卑感
大观园
自卑心理
成就动机
王夫人
《太上感应篇》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痴人说梦
- 4
-
-
作者
海日汗
-
出处
《中国艺术》
1999年第3期13-15,共3页
-
-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形而下
以小示大
花花点点
似与不似
法国香水
普鲁士兰
琢磨不透
天道自然
现代文明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