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9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余热利用的天然气化学吸收脱碳-高温热泵耦合流程研究
1
作者 何婷 黄舒阳 +1 位作者 黄坤 陈利琼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7-308,共12页
以醇胺溶液作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是目前天然气脱碳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拥有处理量大、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化学吸收剂的再生过程能耗非常高。为降低化学吸收脱碳的能耗,提出了天然气化学吸收脱碳-高温热泵耦合流程,通过高温热... 以醇胺溶液作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是目前天然气脱碳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拥有处理量大、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化学吸收剂的再生过程能耗非常高。为降低化学吸收脱碳的能耗,提出了天然气化学吸收脱碳-高温热泵耦合流程,通过高温热泵将气田上的废水余热用于脱碳流程的再生过程,达到节能降碳。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采用MDEA溶液的脱碳系统进行建模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该套工艺的脱碳率高达95%,系统的单位综合能耗为0.3821 kW·h/kg CO_(2),相比于常规脱碳系统(单位综合能耗为0.8828 kW·h/kg CO_(2))降低了5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 高温热泵 天然气 余热利用 化学吸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天然气转化制化学品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荀 余旺 +3 位作者 曹玥晗 郑珩 王大军 周莹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8,122,共13页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结构正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相较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具有较低的碳氢比,是最清洁的化石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制氢及高值含碳化学品的生产,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目前工业广泛采...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结构正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相较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具有较低的碳氢比,是最清洁的化石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制氢及高值含碳化学品的生产,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目前工业广泛采用的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以及两段天然气制甲醇等技术成熟,但普遍存在工艺复杂、能耗高的问题,所导致的碳排放难以契合低碳发展的要求。太阳能因具有资源丰富、清洁低碳和可再生等优势,为天然气转化制化学品的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一方面,可通过太阳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供能方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借助太阳能驱动的反应路径实现反应优化,有望简化传统工艺流程。综述了太阳能间接驱动与直接驱动天然气转化制化学品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太阳能驱动天然气碳氢联产与太阳能直接驱动天然气转化制化学品等技术的原理与研究现状,并对催化材料与反应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展望,同时指出太阳能未来亦可与其他新能源形式协同使用,可为天然气转化制化学品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天然气 氢气 高值含碳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成因鉴别指标体系与关键图版——理论内涵、科学意义与实践作用
3
作者 彭平安 侯读杰 +8 位作者 腾格尔 倪云燕 龚德瑜 吴小奇 冯子齐 胡国艺 黄士鹏 于聪 廖凤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5,共13页
天然气成因的准确判别是天然气地球科学理论研究、油气勘探部署与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戴金星院士围绕天然气地球化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方法,系统构建了一套以稳定同位素、组分组合、轻烃指纹和地质背景协同分析为核心... 天然气成因的准确判别是天然气地球科学理论研究、油气勘探部署与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戴金星院士围绕天然气地球化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方法,系统构建了一套以稳定同位素、组分组合、轻烃指纹和地质背景协同分析为核心的天然气成因判别体系。基于相关文献与实际应用成果,重点评述了δ^(13)C_(1)-C_(1)/(C_(2)+C_(3))、δ^(13)C_(1)-δ^(13)C_(2)-δ^(13)C_(3)、δ^(13)C_(CO_(2))-CO_(2)、C_(7)轻烃三角图等典型图版的构建逻辑与技术路径,分析了其在区分油型气、煤成气、生物成因气与无机气,以及识别多源混合气、多期充注系统中的适用性与创新性。研究表明,该判别体系显著推动了中国天然气成因分析方法从单因子向多参数耦合、从定性判读向系统图版识别的转变,不仅在多个含气盆地获得了广泛应用,也在国际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天然气成因判别理论体系发展脉络的归纳评述将为天然气地质理论与实践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相关成果的学术评价与工程实践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天然气地球化学 成因鉴别 鉴别指标 鉴别图版 煤成气 无机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成林 丁振刚 +6 位作者 范立勇 康锐 洪思婕 朱玉新 陈践发 王海东 许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9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较高,亟需深入研究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天然气样品并进行组分和同位素等实验分析测试,结合地质条件,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的分布、地球化学...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较高,亟需深入研究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天然气样品并进行组分和同位素等实验分析测试,结合地质条件,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主要为烃类气体,氦气含量为0.016%~0.487%,平均值为0.060%;(2)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分布在-53.88‰~-29.23‰,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碳同位素表明烃类气为有机成因;(3)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3He/4He含量比值为20.10×10^(-9)~120.00×10^(-9),平均值为42.00×10^(-9),R/Ra值为0.014~0.085,平均值为0.030,为壳源氦的特征,不受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成熟度等因素影响;(4)氦气含量较高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气田、西南部庆阳气田和东南部黄龙气田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其分布与古今构造位置、基底断裂、生氦强度及生烃强度相对强弱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出富氦-中氦区、低氦区及贫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氦源岩 氦气 天然气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多元化产品耦合工艺优化设计
5
作者 郭明钢 杨晓航 +5 位作者 代岩 米盼盼 马世鑫 贺高红 肖武 崔福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1-2261,共11页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 目前氦气提取过程,存在过度依赖于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的富氦尾气、催化氧化破坏式脱氢引入新杂质和高能耗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资源广泛的贫氦管输天然气的多级膜-电化学氢泵-吸附耦合提氦工艺,利用管输天然气压力和多技术梯度产品化除杂提氦策略,生产氦气、燃料电池氢和二氧化碳多元化产品,实现贫氦管输天然气经济性提氦。运用Aspen HYSYS软件对1.00×10^(5) m^(3)/h贫氦管输天然气耦合提氦工艺模拟优化,考察了回收率、膜性能和氦气浓度对工艺经济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典型管输压力4.0 MPa和0.04%(体积分数)He时,采用中渗透性中选择性气体分离膜,且氦气回收率为50%70%时,贫氦管输天然气提氦耦合工艺经济性较好,氦气盈亏平衡价格为115.5~123.2 CNY/m^(3),且随着氦气浓度增加盈亏平衡价格逐渐减小,为贫氦资源经济性利用提供极具工业前景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优化设计 氦气 化学氢泵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北油田天然气水合物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辉 刘勇 +3 位作者 莫军 王崇先 杨玉忠 舒福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3,68,共5页
针对葡北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气井和采油井生成的水合物易堵塞井筒的问题,采用动力学抑制剂防止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抑制剂解除水合物堵塞。以N-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己内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动力学... 针对葡北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气井和采油井生成的水合物易堵塞井筒的问题,采用动力学抑制剂防止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抑制剂解除水合物堵塞。以N-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己内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动力学抑制剂HI-3,评价了动力学抑制剂HI-3对水合物生成的抑制性能以及热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堵塞的解除效果。结果表明,在4℃、8 MPa条件下,1%HI-3抑制剂可将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延长至1380 min以上;热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乙二醇>二甘醇>丙三醇>甲醇>乙醇,且升高热力学抑制剂乙二醇的温度,可加快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化学防治 动力学抑制剂 热力学抑制剂 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天然气燃烧机理对点火延迟时间预测的准确性研究
7
作者 张军 毛功平 齐虹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低温燃烧条件下对天然气燃烧机理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用来修正原机理中的活化能数据,以提高天然气机理预测低温点火延迟时间的准确性。在不同工况下(温度900~1200 K,压力0.5,1,1.5 MPa,当量比0.5,...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低温燃烧条件下对天然气燃烧机理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用来修正原机理中的活化能数据,以提高天然气机理预测低温点火延迟时间的准确性。在不同工况下(温度900~1200 K,压力0.5,1,1.5 MPa,当量比0.5,1.0,1.5),对应用广泛的三种天然气详细机理(San Diego 2016,GRI 3.0,Aramco Mech 3.0)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对点火延迟时间预测较准确的Aramco Mech 3.0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点火延迟时间的敏感性分析,确定敏感性系数最大的基元反应H_(2)O_(2)(+M)→2OH(+M)为关键基元反应。运用B3LYP,PM7,M06-2X,CBS-QB3,W1RO五种量化计算方法,对该基元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选取了B3LYP,CBS-QB3,W1RO三种方法计算的活化能,更新了原机理中关键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数据,得到了三种新机理。比较了新机理、原详细机理与闭式均相反应器模型耦合计算得到的点火延迟时间,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900~1200 K时,利用B3LYP方法计算的活化能平均值为212.34 kJ/mol;利用该数据对原机理中的活化能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新机理能更准确地预测点火延迟时间,更适用于低温燃烧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量子化学计算 活化能 化学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8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现为月刊,是燃料化学和能源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学术类刊物。主要刊载氢能、燃料电池及...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现为月刊,是燃料化学和能源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学术类刊物。主要刊载氢能、燃料电池及煤炭、石油、油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化学学报 英文 氢能 征稿简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天然气/氢气三燃料化学动力学机理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韦 毛仕迪 +3 位作者 陈朝辉 李泽宏 庞晨晨 张翔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为探究柴油、天然气、氢气3种燃料在发动机缸内的燃烧过程,构建了含120种组分、612步基元反应的柴油/天然气/氢气(DNH)三燃料机理。对DNH机理进行点火延迟敏感性分析、反应路径分析,调整关键反应指前因子,利用Chemkin验证DNH机理的点火... 为探究柴油、天然气、氢气3种燃料在发动机缸内的燃烧过程,构建了含120种组分、612步基元反应的柴油/天然气/氢气(DNH)三燃料机理。对DNH机理进行点火延迟敏感性分析、反应路径分析,调整关键反应指前因子,利用Chemkin验证DNH机理的点火延迟期和层流火焰速度,同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DNH动力学反应机理的方法,对发动机缸内纯柴油、柴油/天然气、柴油/天然气/氢气3种燃烧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高碳数多组分柴油模型构建的DNH机理,其预测结果与点火延迟期、层流火焰速度试验数据均能良好吻合;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DNH机理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得到的发动机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变化一致,DNH机理适用于预测柴油/天然气/氢气三燃料发动机的缸内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天然气 氢气 发动机 化学动力学 燃烧模式 层流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中英文)》征稿简则
10
作者 《电化学(中英文)》编辑部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4-I0008,共5页
《电化学(中英文)》(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缩写为J.Electrochem.)为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融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电化学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厦门... 《电化学(中英文)》(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缩写为J.Electrochem.)为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融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电化学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厦门大学共同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学 专业学术期刊 征稿简则 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英文 厦门大学 基础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中英文)》征稿简则
11
作者 《电化学(中英文)》编辑部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8-I0012,共5页
《电化学(中英文)》(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缩写为J.Electrochem.)为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融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电化学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厦门... 《电化学(中英文)》(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缩写为J.Electrochem.)为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融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电化学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厦门大学共同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学 专业学术期刊 征稿简则 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英文 厦门大学 基础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中英文)》入选202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期刊)
12
作者 《电化学(中英文)》编辑部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3-I0004,共2页
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已连续13年联合研制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4年12月24日,《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4版)发布,《电化学(中英文)》(J.Electrochem.)首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 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已连续13年联合研制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4年12月24日,《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4版)发布,《电化学(中英文)》(J.Electrochem.)首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简称TOP期刊),在榜单的100种期刊中排名第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国学术期刊 中国知网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工程技术 国际引证年报 化学 英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龙泉断陷沙河子组—登娄库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13
作者 魏靖依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I0006,I0007,共14页
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实验,研究伏龙泉断陷沙河子组与登娄库组气藏天然气来源、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登娄库组天然气为煤成气,烃源岩以本地沙河子组为主;沙河子组油气成藏始于泉头组沉积末期,持续充注至嫩江... 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实验,研究伏龙泉断陷沙河子组与登娄库组气藏天然气来源、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登娄库组天然气为煤成气,烃源岩以本地沙河子组为主;沙河子组油气成藏始于泉头组沉积末期,持续充注至嫩江组沉积末期;登娄库组天然气以明水组沉积末期成藏为主,源内沙河子组利于原生气藏形成,源外登娄库组天然气为深层高成熟度天然气调整改造再成藏;烃源岩层系发育的正向古构造或原生古圈闭、反转期通“源”断层与泉头组盖层的有效配置是控制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断陷中部凸起带两侧紧临生烃中心,通“源”断层发育,利于源外登娄库组成藏;向生烃洼陷区断层末端挤压应力强,源内致密气保存条件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气源对比 成藏期次 天然气成藏 伏龙泉断陷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资源分布、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窦立荣 李志 +2 位作者 郭春秋 杨紫 刘小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3,共13页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针对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资源分布和共性地质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在对全球高含硫气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储量分布特点、天然...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针对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的资源分布和共性地质特征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在对全球高含硫气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储量分布特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分析了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勘探开发历程和关键技术,指出了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高含硫天然气藏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域中段与前陆相关的叠合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石炭系和二叠系4个层系,其中石灰岩和白云岩发现的储量超过90%;②高含硫天然气藏一般具有高甲烷、中CO_(2)、低N_(2)含量和硫同位素分馏小的特点;③大型高含硫天然气藏具有优越烃源岩条件,发育优质碳酸盐岩储层与封闭条件良好的膏盐岩盖层,其形成往往经历了高温高能环境并经过多期次调整成藏;④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藏经历了2个储量快速增长阶段,主要产量集中在卡塔尔、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和阿曼等5个国家;⑤形成了元素硫溶解和沉积伤害评价、高含硫气井井下节流器、高含硫气藏防腐以及天然气净化等关键开发技术,并建立了高含硫天然气藏安全开发标准和制度、管理与决策体系。结论认为,高含硫天然气田在区域构造位置、储层地质层位和岩性等方面分布极不均衡,大型气藏分布相对集中,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气藏形成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形成的系列适用的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为全球高含硫天然气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反应 地质特征 安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判识 被引量:49
15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4 位作者 白贵林 李剑 王志宏 李爱国 李志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的天然气组成、同位素值在不同构造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造成了对其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等认识上的差异。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新钻探井资料,开展了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的天然气组成、同位素值在不同构造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造成了对其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等认识上的差异。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新钻探井资料,开展了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总体上表现为典型的干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为74.85%~97.35%,以83.0%~96.0%为主;非烃气体含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N2和He,威远—资阳地区相对高N2、高He,高石梯—磨溪地区相对低N2、低He,这种差异与烃源岩中的泥质含量有关。②不同地区天然气δ13 C1值、δ13 C2值差异大:资阳震旦系天然气δ13 C1值最轻(-38.0‰^-35.5‰),其他地区则介于-33.9‰^-32.0‰,反映了捕获阶段的不同,早期捕获的天然气同位素值较轻;威远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δ13 C2为-36.5‰^-32.7‰,高石梯—磨溪龙王庙组天然气δ13 C2为-33.6‰^-31.8‰,高石梯—磨溪灯影组天然气δ13 C2则与上述天然气有较大差别,为-29.1‰^-26.8‰,主要反映了母质类型的差异。③天然气C6~C7轻烃组成均以环烷烃和异构烷烃为主,主要表现为原油裂解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寒武纪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成因 原油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38
16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2 位作者 周庆华 杨春 胡安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25,共13页
近10a来中国天然气工业迅速发展,至2007年底已探明天然气地质总储量6×10^12m^2,同时年产量增长速率越来越大,从1976年年产100×10^8m^3到2005年年产500×10^8m^3,每增加100×10^8m^3所需时间分别是20a、5a、3a和1... 近10a来中国天然气工业迅速发展,至2007年底已探明天然气地质总储量6×10^12m^2,同时年产量增长速率越来越大,从1976年年产100×10^8m^3到2005年年产500×10^8m^3,每增加100×10^8m^3所需时间分别是20a、5a、3a和1a多。中国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煤系是好的气源岩,强调煤系成烃以气为主,以油为辅,开辟了煤成气勘探新领域,使中国煤成气储量从其前仅占天然气总储量9%提高到目前的70%;在大气田形成的半定量和定量主控因素及天然气聚集区带研究基础上,提前4~11a预测出中国目前11个探明储量在1000×10^8m^3以上大气田中的7个;飞仙关组气藏气源具有多样性,推测川北巴中地区存在一个龙潭组煤成气生气中心,是发现煤成气大气田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大气田 地质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运移的气体组分的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同伟 王先彬 +1 位作者 陈践发 王雅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7-632,共6页
本文通过我国不同含油气盆地典型地区岩石酸解气、罐顶气和天然气中化学组分分析,结合天然气的形成和盆地的地质演化,研究了天然气运移时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气通过地层孔隙系统运移时,组分会发生明显分馏,表现在甲烷相对重烃、... 本文通过我国不同含油气盆地典型地区岩石酸解气、罐顶气和天然气中化学组分分析,结合天然气的形成和盆地的地质演化,研究了天然气运移时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气通过地层孔隙系统运移时,组分会发生明显分馏,表现在甲烷相对重烃、异构丁烷相对正构丁烷的优先迁移。酸解气、罐顶气和成藏天然气中C1/C2+、iC4/nC4及总烃/非烃等比值,是天然气运移示踪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运移 组分分馏 地球化学示踪剂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杨华 张文正 +1 位作者 李剑锋 昝川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39-4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出煤成气的特征为高-较高的甲烷化系数、低-较低的C2+组分含量、低凝析油含量、烃类组分均相对富同位素13C、轻烃(C5-C7)中高环烷烃含量等,其源岩无疑是石炭-二叠系(C2b-P1s)海陆交互...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出煤成气的特征为高-较高的甲烷化系数、低-较低的C2+组分含量、低凝析油含量、烃类组分均相对富同位素13C、轻烃(C5-C7)中高环烷烃含量等,其源岩无疑是石炭-二叠系(C2b-P1s)海陆交互相腐殖型母质为主的煤系气源岩。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中的甲烷化系数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变化趋势与气层组的热演化程度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反映出上古生界低渗透储层天然气的“广覆式生(供)气、持续运聚成藏”特征,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时期与气源岩的大量生、排烃时期(J2-K1)相匹配。局部地区的石千峰组发育晚期(K1抬升后)形成的天然气藏。气源岩母质的非均质性、成熟度的差异、运移与成藏特征等多因素叠加作用是引起天然气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在总体上的规律性与局部的复杂性共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球化学 运移 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成因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连生 郭占谦 +2 位作者 马志红 王璞珺 袁士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2-545,共4页
甲烷(CH4)等烃类气体自地球深部逸出的同时,还伴随有其它气体,如CO2、CO、N2、H2S、H2、He、Ne、Ar等,统称为无机成因天然气。无机成因天然气与生物成因天然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无... 甲烷(CH4)等烃类气体自地球深部逸出的同时,还伴随有其它气体,如CO2、CO、N2、H2S、H2、He、Ne、Ar等,统称为无机成因天然气。无机成因天然气与生物成因天然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无机成因CH4的干燥系数较大,δ13C1值几乎都大于-25‰,且CH4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分布随碳数的增大而变轻(反序);无机成因CO2碳同位素较重;稀有气体中w(3He)/w(4He)值较低等。这些特征是判别无机成因天然气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天然气 无机成因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储量千亿立方米以上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2
20
作者 戴金星 李剑 +6 位作者 丁巍伟 胡国艺 罗霞 陶士振 张文正 朱光有 米敬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23,共8页
至2003年底,中国发现6个千亿立方米以上储量规模的大气田,其中5个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乌审旗、榆林、大牛地、靖边),1个在塔里木盆地(克拉2)。根据150个气样的组分、143个气样烷烃碳同位素和21个气样氦同位素的分析数据,这些大气田... 至2003年底,中国发现6个千亿立方米以上储量规模的大气田,其中5个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乌审旗、榆林、大牛地、靖边),1个在塔里木盆地(克拉2)。根据150个气样的组分、143个气样烷烃碳同位素和21个气样氦同位素的分析数据,这些大气田天然气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①高含烷烃气,低含二氧化碳。烷烃气含量均在90%以上,多数在95%以上,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低于3%,主要在1.5%之下。②烷烃碳同位素组成重,具有煤成气特征。δ13C1值为-38.5‰~-26.2‰,主峰值为-35‰~-32‰;δ13C2值为-35.3‰~-17.8‰,一般为-28‰~-24‰;δ13C3值为-29.9‰~-19.1‰,一般为-27‰~-23‰;δ13C4值为-25.6‰~-20.3‰,一般为-23.5‰~-22‰;δ13CiC4>δ13CnC4。大气田气源岩是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煤系。③3He/4He值为n×10-7~n×10-8,具壳源氦特征。CH4/3He为n×1010~n×1011,说明CH4为有机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大气田 千亿立方米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