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研究经验支持下古诗文教学的“破套”——以《天净沙·秋思》为典型案例
1
作者 邹青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6-80,共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若干新概念和新要求,对于熟悉一般古诗文教学“套路”的教师而言具有挑战性,然而从文学研究经验角度考量却顺理成章。以经典课文《天净沙·秋思》为实验对象可以发现:文体是解释文学的钥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若干新概念和新要求,对于熟悉一般古诗文教学“套路”的教师而言具有挑战性,然而从文学研究经验角度考量却顺理成章。以经典课文《天净沙·秋思》为实验对象可以发现:文体是解释文学的钥匙,本质规律追索越彻底,任务设计越高效;注释翻译不是“死知识”,需个性化地加以“盘活”;审美经验需要落实,应关注诗文评点的教学资源价值,灵活设计学习任务。其间,尊重事实和证据是基础思维训练,“跨媒介”“跨学科”的做法恰源于情感表达的自然需求和知识本身的普遍联系。与其说课标带来的语文学习变革是“创新”,毋宁说是对语言文学本质规律的“回归”,亦由此彰显“学科研究”与“学科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知识 古诗文教学 散曲 《天净沙·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作者及流传新说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圣争 鹏宇 黄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壁画和相关存世文献,认为此曲作者仍为"无名氏"为宜,其成曲年代大致在白朴活动年代至1309年之间,当时主要在北方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壁画 作者 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三个不同教案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卫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39,37,共3页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案 教学方法 《天净沙·秋思》 中学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净沙·秋思》译文谈翻译的“神入”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铖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6-67,共2页
本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入手讨论翻译的标准 ,以及翻译的最高标准“神入”和怎样尽可能做到翻译的“神入”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审美标准 神入 《天净沙·秋思》 汉英翻译 翻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旅漂泊者编织的时光——《天净沙·秋思》时间运动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红建 张正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人们往往从空间、场景、事物、人物等方面把握诗意,体会情感。其实,这一切都受时间的制约和支配,正是时间概念的一再出现和时间的不断运动,构成了叙述、描写与抒情的节奏,使作品犹如音乐一样随着时间的变...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人们往往从空间、场景、事物、人物等方面把握诗意,体会情感。其实,这一切都受时间的制约和支配,正是时间概念的一再出现和时间的不断运动,构成了叙述、描写与抒情的节奏,使作品犹如音乐一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了激荡人心、动人心魄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运动 美学意义 《天净沙·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的三个英译本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红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X期83-84,共2页
作为元曲的杰作之一,《天净沙·秋思》广为传诵。关于它的译本也种类繁多,本文将从中选取三个较有影响力的英译本,重点从这些译本中的指称、言内、语用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得与失,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着手,重点解读翻译过程中各项功... 作为元曲的杰作之一,《天净沙·秋思》广为传诵。关于它的译本也种类繁多,本文将从中选取三个较有影响力的英译本,重点从这些译本中的指称、言内、语用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得与失,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着手,重点解读翻译过程中各项功能对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译本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探胜 被引量:1
7
作者 异君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误认为马致远、实为无名氏所作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千古绝唱。所谓“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它在描绘景物、表达情思、深化意蕴等方面,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叹为观止的程度。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误认为马致远、实为无名氏所作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千古绝唱。所谓“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它在描绘景物、表达情思、深化意蕴等方面,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叹为观止的程度。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一切都表现得恰到好处。虽然,过去的评论家对于这首小令提出过不少精辟的见解,早在元代周德清就誉之为“秋思之祖”(《中原音韵》)。王世贞则评之为“景中雅语”(《曲藻》)。近代王国维说它“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人间词语》)。这些看法都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令 《天净沙·秋思》 景物描写 游子 马致远 古道 诗与画 西风 景语 小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意集说
8
作者 孙林生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2期111-112,120,共3页
关键词 头风 雪山 林冲 题意 教头 故事情节 语法规范 《天净沙·秋思》 主人公 马致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9
作者 刘万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审美能力 中学生 语文教师 审美性 情感共鸣 《天净沙·秋思》 深入生活 观察生活 审美感知能力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0
作者 周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3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电教媒体 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 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兴趣 《天净沙·秋思》 多媒体教学 理解作品 视听材料 情感形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写文章也应该谨严一点
11
作者 谢桃坊 《当代文坛》 1983年第12期35-36,共2页
阅读贵刊1983年第9期,偶然发现《诗语言学习笔记》一文中引用古人诗词的一些错误,现提出来供编者和作者参考。 (1)“宋词里最常见,而且多用于白描,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并非宋人,相传他作的这首《天... 阅读贵刊1983年第9期,偶然发现《诗语言学习笔记》一文中引用古人诗词的一些错误,现提出来供编者和作者参考。 (1)“宋词里最常见,而且多用于白描,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并非宋人,相传他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是散曲(见《中原音韵》)并非是词。 (2)“读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是苏轼北宋元丰五年在黄州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首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文章 语言 江东 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 作坊 苏轼 《天净沙·秋思》 《教坊记》 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抒情诗教学偏误例谈
12
作者 石了英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7,共4页
30篇《天净沙·秋思》的代表性教学课例显示,当前中国抒情诗教学存在不考虑文体特质"非抒情诗"教学、忽视诗歌艺术形式模式化教学、重视但缺少具体指导朗读教学、脱离文本过度拓展延伸仿写教学等四种偏误。探究偏误的表... 30篇《天净沙·秋思》的代表性教学课例显示,当前中国抒情诗教学存在不考虑文体特质"非抒情诗"教学、忽视诗歌艺术形式模式化教学、重视但缺少具体指导朗读教学、脱离文本过度拓展延伸仿写教学等四种偏误。探究偏误的表现方式及解决途径,可以为当前中国抒情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提供"诊断"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天净沙·秋思》 教学现状 教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13
作者 周荣耇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学教育 中学语文教师 美学知识 美学理论 审美教育 美的形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净沙·秋思》 阅读教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导学生巧背古文
14
作者 刘向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1-32,共2页
指导学生巧背古文北京顺义县李桥中学刘向娟吸取古文精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背诵。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背诵古文又是一件头疼的事。有无捷径可走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背诵方法,学生感觉很好,实际效果也不错。这些做法是:一... 指导学生巧背古文北京顺义县李桥中学刘向娟吸取古文精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背诵。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背诵古文又是一件头疼的事。有无捷径可走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背诵方法,学生感觉很好,实际效果也不错。这些做法是:一、图表记忆法古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记忆法 自然段 辩证关系 背诵方法 “为”与“不为” 《天净沙·秋思》 逻辑关系 《孟子二章》 位置关系 自然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鸟之周赞乌鸦
15
作者 邓双文 《林业与生态》 1999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秃鼻乌鸦 《天净沙·秋思》 《本草纲目》 孝敬父母 传统美德 现代寓言 《短歌行》 大嘴乌鸦 捕食害虫 引起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