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都会》的技术、理性与神话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英 郑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8-62,共5页
弗里兹·朗(Fritz Lang)是德国魏玛时期最重要的编剧、导演之一,后来赴好莱坞发展,被认为是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导演之一。其一生中拍摄过许多史诗级巨作,如《尼伯龙根之歌》《马布斯博士三部曲》《大都会》和《M就是凶手》等。[1]1... 弗里兹·朗(Fritz Lang)是德国魏玛时期最重要的编剧、导演之一,后来赴好莱坞发展,被认为是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导演之一。其一生中拍摄过许多史诗级巨作,如《尼伯龙根之歌》《马布斯博士三部曲》《大都会》和《M就是凶手》等。[1]1927年首映的《大都会》被认为是科幻电影史的丰碑,该片初拍完成版本长达三个半小时,在柏林首映时片长153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电影史 《大都会》 神话叙事 马布斯博士 弗里兹 好莱坞 三部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城市意象与小说《大都会》的反商业化写作 被引量:1
2
作者 佘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7,共7页
当代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大都会》通过主人公的纽约城内一日行展现了纽约第47大街高耸的建筑、拥堵的交通、抗议全球化示威游行、都市葬礼、电影街拍现场等多个典型的后现代城市意象。最高公寓楼与白色豪华轿车隐喻了难以抑... 当代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大都会》通过主人公的纽约城内一日行展现了纽约第47大街高耸的建筑、拥堵的交通、抗议全球化示威游行、都市葬礼、电影街拍现场等多个典型的后现代城市意象。最高公寓楼与白色豪华轿车隐喻了难以抑制的后现代都市商业欲望;交通拥堵与街头骚乱暗指拥簇无序的后现代都市商业文明;而街头葬礼与电影街拍则揭示后现代商业化都市灵魂无处安放的本质。在这些后现代城市意象描写的字里行间,德里罗表达了强烈的反商业化思想。小说《大都会》揭示了德里罗反思后现代城市文明的人文主义情怀,寄予了德里罗对后现代城市文明未来走向的忧思,体现了德里罗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大都会》 后现代城市 反商业化 后现代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会》的改编艺术
3
作者 石晓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85-87,共3页
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的电影《大都会》改编自唐·德里罗的同名小说。德里罗借助这部小说弹奏出一曲末世乐章,表现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美国人的精神状态遭到异化这一严峻的事实。电影基本完成了传达原著精髓的任务,原本就... 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的电影《大都会》改编自唐·德里罗的同名小说。德里罗借助这部小说弹奏出一曲末世乐章,表现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美国人的精神状态遭到异化这一严峻的事实。电影基本完成了传达原著精髓的任务,原本就极为擅长拍摄邪典电影的柯南伯格,极力营造出了小说中想烘托出的末世感。文章从《大都会》对小说主题意义的再现、《大都会》中的戏剧色彩、《大都会》中的影像语言艺术三方面,分析影片对原著的改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 唐·德里罗 大卫·柯南伯格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科幻《大都会》中的女性机器人形象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在西方机器人叙事史中,德国科幻经典《大都会》中的赫尔-玛莉亚是女性机器人形象的银幕首秀,在概念、定性、形象和功能等方面均独具特点。赫尔-玛莉亚并非“robot”式的反叛奴仆机器人,而是更有早期机器人的类人属性:在女性机器人叙事中... 在西方机器人叙事史中,德国科幻经典《大都会》中的赫尔-玛莉亚是女性机器人形象的银幕首秀,在概念、定性、形象和功能等方面均独具特点。赫尔-玛莉亚并非“robot”式的反叛奴仆机器人,而是更有早期机器人的类人属性:在女性机器人叙事中,它不仅符合“男性幻想—女性身体”的性别模式,也成为西方文艺中技术与女性负面结合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满足了个体欲望,其影响也拓展社会层面,成为西方早期到当代、小说到影视机器人形象的承转角色。同时,为什么传统机器人多是女性?《大都会》给出了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女性机器人 《大都会》 弗里茨·朗 性别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局限——论《大都会》中的后现代媒介景观
5
作者 张玉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8-60,共3页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近年来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被称作美国社会的书写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唐·德里罗的《大都会》在深刻描摹...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近年来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被称作美国社会的书写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唐·德里罗的《大都会》在深刻描摹美国后现代媒介社会景观[a]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关“个人性”问题的深切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家 唐·德里罗 诺贝尔文学奖 现代媒介 《大都会》 人类发展进程 书写者 个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中的经济表现
6
作者 马以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4,共6页
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缺乏真正的经济表现,这也构成了中国都市文学中的不足。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便是《子夜》。八十年代以后,中国作家开始关注经济及其在都市文学中的表现,而这只是刚刚有了一个起步。
关键词 经济 《子夜》 《大上海漂浮》 《大都会》 20世纪 中国 都市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里茨·朗电影的叙事风格、角色价值与历史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倪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75,共4页
在电影发展早期,电影的两个“创造国”法国与美国展开了电影表达方式与商业利润上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作为世界最大工业化国的德国虽未拥有电影的发明专利,却在法国电影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利润刺激下引进人才与资金,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 在电影发展早期,电影的两个“创造国”法国与美国展开了电影表达方式与商业利润上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作为世界最大工业化国的德国虽未拥有电影的发明专利,却在法国电影所取得的巨大经济利润刺激下引进人才与资金,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进程。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电影以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和人才辈出的局面显示出空前的繁荣,其中,德国电影先驱弗里茨·朗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创造了数十部在德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具有非凡意义的影片,,将起步时期的德国电影一举提升到了世界领先行列。他的《三生记》《玩家马布斯博士》《大都会》《尼伯龙根之歌》等影片,叙事风格、角色价值与历史意义兼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电影 法国电影 角色价值 世界电影史 叙事风格 发明专利 马布斯博士 《大都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并非科学的故事
8
作者 吕悦(译) +1 位作者 符杰祥(译) 何剑叶(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2,共7页
在《大都会》(The Cosmopolitan) 1903年2月第4号上,美国女作家露易丝·杰克逊·斯特朗(Louise Jackson. Strong,1848-1929)发表了短篇小说“An unscientific story”(“一个并非科学的故事”),四个月后,这篇小说就由明治时期... 在《大都会》(The Cosmopolitan) 1903年2月第4号上,美国女作家露易丝·杰克逊·斯特朗(Louise Jackson. Strong,1848-1929)发表了短篇小说“An unscientific story”(“一个并非科学的故事”),四个月后,这篇小说就由明治时期的著名翻译家原抱一庵以“造人术”的篇名译入日本。原抱一庵的译本很快便吸引了青年留学生周树人的注意,其中文译作发表在女学杂志《女子世界》1906年第4、5期合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女作家 周树人 明治时期 《女子世界》 《大都会》 著名翻译家 斯特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