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观茶论》新校
1
作者 叶国盛 《中国茶叶》 2023年第6期71-75,共5页
宋徽宗《大观茶论》是解读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茶书,收录于《说郛》《古今图书集成》等丛书。今人的整理成果所利用的版本以《说郛》涵芬楼本与《说郛》宛委山堂本为主,而《说郛》早期的明抄本如明弘治十三年(1500)抄本与明代钮氏世学楼抄... 宋徽宗《大观茶论》是解读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茶书,收录于《说郛》《古今图书集成》等丛书。今人的整理成果所利用的版本以《说郛》涵芬楼本与《说郛》宛委山堂本为主,而《说郛》早期的明抄本如明弘治十三年(1500)抄本与明代钮氏世学楼抄本未得到有效利用,故而《大观茶论》仍有进一步校订的空间。新校工作使得《大观茶论》一书臻于原貌,有利于进一步准确地理解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说郛》 明抄本 校勘 宋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里的茶香
2
作者 石光明 《政工学刊》 2024年第6期92-93,共2页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茶就与这方土地的人间烟火、百姓生活分不开,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茶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使茶的色香味多姿多彩、精气神深厚高雅。一部茶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中华文化史的每一章节都有茶的颜色、茶...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茶,茶就与这方土地的人间烟火、百姓生活分不开,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茶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使茶的色香味多姿多彩、精气神深厚高雅。一部茶史就是一部文化史,中华文化史的每一章节都有茶的颜色、茶的味道、茶的清香。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是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晚期。这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是茶叶的故乡。自古以来,涉及茶事的典籍数不胜数,如《茶经》《茶录》《茶谱》《茶疏》等等,连宋徽宗也写过一本《大观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谱》 《大观茶论》 神农尝百草 色香味 新石器时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尖上的盛宴 走入中国的下午茶文化
3
作者 王德君 周灵 《餐饮世界》 2024年第5期62-65,共4页
求同存异的中西方下午茶文化下午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融合了英国与中国的茶文化,呈现出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其起源可追溯至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然而,它的发展过程却不仅仅局限于英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早在唐朝就有了饮茶的习俗,随后... 求同存异的中西方下午茶文化下午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融合了英国与中国的茶文化,呈现出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其起源可追溯至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然而,它的发展过程却不仅仅局限于英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早在唐朝就有了饮茶的习俗,随后经过宋代的茶经典《大观茶论》的普及,中国的茶文化逐渐繁荣。而在英国,茶叶的引入则可以追溯到17世纪,成为上层社会的时尚饮品。品茶演变成了一种社交仪式,特别是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的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下午 维多利亚时代 《大观茶论》 社交活动 上层社会 求同存异 19世纪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林斗茶的发展及其意义
4
作者 周文棠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42-44,共3页
历史上斗茶活动源起于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 历史上斗茶活动源起于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常州和湖州新茶进贡之前,有品阳羡茶与紫笋新茶的活动,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这应是贡茶惯例。至宋代,斗茶活动十分盛行。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诗中“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就是斗茶的相关描述,描绘了宋代达官贵人与布衣百姓皆热衷参与斗茶活动之盛世的清雅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 《大观茶论》 白居易 宋徽宗 唐代 湖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茶之白茶
5
作者 崔洪 《中国食品》 2013年第19期78-81,共4页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日:“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日:“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绔)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茶论》 宋徽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晚侯”与“晚甘侯”辨
6
作者 巩志 《中国茶叶》 2008年第7期33-34,共2页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的“茶”写成“荼”(读作“ú”)。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诗经》 宋徽宗 大自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