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观茶论》中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健毛 蔡定益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大观茶论》 美学思想 学著作 文化 宋徽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宋代茶文化与《大观茶论》——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59,共17页
"江城如画里,山晚忘晴空"。这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描写"江城秋色图"的开头两句,用在形容如诗如画的京都秋景,也许同样是非常贴切的。
关键词 《大观茶论》 京都 中国 文化 提纲 日本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观茶论》校注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以寿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9-305,309,共8页
关键词 《大观茶论》 校注 宋徽宗 花鸟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评中国古代三大茶书——《茶经》、《大观茶论》、《茶疏》 被引量:4
4
作者 尧水根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6-274,共9页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估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经》 疏》 古代 中国 《大观茶论》 文化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观茶论》看宋徽宗的茶文化情结及宋人茶道 被引量:2
5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4,共5页
关键词 文化 宋徽宗 《大观茶论》 文化转型 教育对象 私有制 色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徽宗《大观茶论》成书年代及“白茶”考释 被引量:3
6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2015年第5期188-191,共4页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御笔亲撰的全面反映和总结宋代茶事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对《大观茶论》成书年代、真伪、版本进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大观茶论》中...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御笔亲撰的全面反映和总结宋代茶事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对《大观茶论》成书年代、真伪、版本进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大观茶论》中有关白茶记载相关内容进行考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宋徽宗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观茶论》作者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游修龄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关键词 《大观茶论》 作者 宋代 茶论》 《圣宋茶论》 宋徽宗 赵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英译方法和文化传播策略——以《大观茶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博 《福建茶叶》 2018年第3期350-351,共2页
在《大观茶论》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其中所具有的内涵需要借助语言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具体差异来进行阐述和表达,从而实现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递。本文拟从《大观茶论》的创作背景和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大观茶论》的英译与文化传... 在《大观茶论》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其中所具有的内涵需要借助语言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具体差异来进行阐述和表达,从而实现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递。本文拟从《大观茶论》的创作背景和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大观茶论》的英译与文化传播活动的特殊性理解,从而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大观茶论》的英译方法和文化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英译方法 文化传播策略 《大观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观茶论》与安吉白茶研讨会”在安吉召开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茂荣 《农业考古》 2004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大观茶论》 安吉县 安吉白 文化 形态特征 氨基酸 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观茶论》说些啥──古茶书解读之廿五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更生 林心放 《福建茶叶》 2014年第4期55-56,共2页
《大观茶论》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估著的。皇帝著茶书实属罕见。宋徽宗,名赵估(公元1082~1135年),神宗的第11子,多才多艺。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 《大观茶论》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估著的。皇帝著茶书实属罕见。宋徽宗,名赵估(公元1082~1135年),神宗的第11子,多才多艺。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解读 宋徽宗 绍兴县 浙江省 皇帝 病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观茶论》新校
11
作者 叶国盛 《中国茶叶》 2023年第6期71-75,共5页
宋徽宗《大观茶论》是解读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茶书,收录于《说郛》《古今图书集成》等丛书。今人的整理成果所利用的版本以《说郛》涵芬楼本与《说郛》宛委山堂本为主,而《说郛》早期的明抄本如明弘治十三年(1500)抄本与明代钮氏世学楼抄... 宋徽宗《大观茶论》是解读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茶书,收录于《说郛》《古今图书集成》等丛书。今人的整理成果所利用的版本以《说郛》涵芬楼本与《说郛》宛委山堂本为主,而《说郛》早期的明抄本如明弘治十三年(1500)抄本与明代钮氏世学楼抄本未得到有效利用,故而《大观茶论》仍有进一步校订的空间。新校工作使得《大观茶论》一书臻于原貌,有利于进一步准确地理解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说郛》 明抄本 校勘 宋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与交流背景下《大观茶论》中茶文化翻译研究
12
作者 黄仕会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8-298,共1页
文化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造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我国茶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与骄傲,自古以来茶文化一直以主动的姿态影响了周边国家,但在近代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之后,我国与西方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失去主动权。因此,在当代文化... 文化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造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我国茶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与骄傲,自古以来茶文化一直以主动的姿态影响了周边国家,但在近代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之后,我国与西方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失去主动权。因此,在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背景下,本文选择著名的茶学著作,《大观茶论》英译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茶学典籍中茶文化英译过程中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文化融入,二是文化自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国,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与交流 《大观茶论》 文化翻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中国皇室的饮茶生活——明清中国茶文化研究之二 被引量:5
13
作者 施由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61,65,共9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明清时期 生活 《大观茶论》 组成部分 宫廷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茶园人工植物群落的建设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平生 朱启东 石旭平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及其边缘地区云雾弥漫的原始森林中,经长期系统发育逐渐形成耐阴、喜温湿及漫射光的遗传特性。人们便根据这一特性,人为地选择有高大乔木的蔽荫处或人工种植蔽荫树来与茶树混作、问作或套种。在宋代《大观茶论... 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及其边缘地区云雾弥漫的原始森林中,经长期系统发育逐渐形成耐阴、喜温湿及漫射光的遗传特性。人们便根据这一特性,人为地选择有高大乔木的蔽荫处或人工种植蔽荫树来与茶树混作、问作或套种。在宋代《大观茶论》中就记载“植茶之地,崖必阳,圃必阴……今圃家皆植木以资茶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物群落 《大观茶论》 遗传特性 原始森林 边缘地区 云贵高原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白茶的历史渊源及栽培现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玉龙 《茶叶通讯》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1 安吉白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被誉为“茶叶一绝”的安吉白茶,历史悠久,品质超然,享誉海内外,是浙江省名茶之一。安吉白茶始于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1107~1110“大观”年间)中,有一节专记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 1 安吉白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被誉为“茶叶一绝”的安吉白茶,历史悠久,品质超然,享誉海内外,是浙江省名茶之一。安吉白茶始于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1107~1110“大观”年间)中,有一节专记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白 历史渊源 栽培现状 《大观茶论》 浙江省 宋徽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徽宗所说的白茶——古茶书解读之二
16
作者 林更生 《福建茶叶》 2010年第7期58-58,共1页
宋·赵信《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古茶书。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自《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刊本。全书2800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 宋·赵信《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古茶书。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自《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刊本。全书2800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而对“白茶”特设一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古今图书集成》 解读 《大观茶论》 《圣宋茶论》 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吃茶去
17
作者 姚义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0-302,共23页
关键词 《大观茶论》 矿泉水 紫砂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林斗茶的发展及其意义
18
作者 周文棠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42-44,共3页
历史上斗茶活动源起于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 历史上斗茶活动源起于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常州和湖州新茶进贡之前,有品阳羡茶与紫笋新茶的活动,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这应是贡茶惯例。至宋代,斗茶活动十分盛行。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诗中“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就是斗茶的相关描述,描绘了宋代达官贵人与布衣百姓皆热衷参与斗茶活动之盛世的清雅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 《大观茶论》 白居易 宋徽宗 唐代 湖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苑御茶——龙凤茶
19
作者 吴金泉 《福建茶叶》 2008年第3期48-48,共1页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 龙凤茶(亦称龙团凤饼茶),宋代驰名天下的御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风饼,名冠天下”。 龙凤茶产于福建建州(今建瓯市)北苑,取名为原产地北苑有龙山和风凰山之意。北宋初年,宋朝废唐代顾渚山贡茶院至建安,设官焙,置龙焙精制贡茶,北苑开始成为宋代贡茶产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宋徽宗 建瓯市 原产地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谓荼苦,其甘如荠——论甘晚候与晚甘侯
20
作者 吴怡仁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大观茶论》 宋徽宗 大自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