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岁片《大笑江湖》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春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0,共2页
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贺岁片《大笑江湖》进行了点评。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影语言的符号消费,影片通过恶搞武侠人物姓名以及经典电影桥段以取得幽默嘲讽的效果。接下来从图像、数字、动画、方言、音乐等方面阐述该片所选择... 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贺岁片《大笑江湖》进行了点评。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影语言的符号消费,影片通过恶搞武侠人物姓名以及经典电影桥段以取得幽默嘲讽的效果。接下来从图像、数字、动画、方言、音乐等方面阐述该片所选择的各种模态及其意义潜势,并且探讨了模态之间的关系。笔者指出,对于电影的意义构建而言,模态资源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意义相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笑江湖》 多模态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岁片《大笑江湖》的互文性解读
2
作者 杨春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7-88,共2页
互文性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重要文学理论概念,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抽象文本理论的一种解构。2010年贺岁片《大笑江湖》的主人公独孤求败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笔下的传奇人物。在影视剧中,剧作家们构建... 互文性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重要文学理论概念,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抽象文本理论的一种解构。2010年贺岁片《大笑江湖》的主人公独孤求败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笔下的传奇人物。在影视剧中,剧作家们构建了迥然不同的独孤求败的形象和事迹。本文将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独孤求败在不同文本中的形象,并挖掘剧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改编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笑江湖》 互文性 独孤求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关联理论分析《大笑江湖》中的幽默
3
作者 刘琦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86-87,共2页
关联理论对Grice的语用学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为交际的语用阐释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以及互明和推理为重点,分析电影《大笑江湖》在特定语境下幽默效果的产生。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大笑江湖》 幽默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笑江湖》的后现代色彩解读
4
作者 王钰钰 《电影评介》 2011年第5期41-42,50,共3页
《大笑江湖》是一部聚集了两岸三地新老笑星的贺岁片,作为一部贺岁档期的武侠喜剧,《大笑江湖》融合了多种喜剧元素,在喜剧性表演中展示出对经典权威的反叛和对传统秩序的颠覆,处处充满着游戏情趣,并显现出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关键词 《大笑江湖》 后现代 游戏化 戏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赏析影片《大笑江湖》看幽默话语的生成机制
5
作者 孙彩霞 《电影评介》 2011年第7期59-60,65,共3页
运用谐音,曲解词义、语体错位,语景互窜;误用与偏离等修辞及多样文化互通的准则是幽默生成机制的重要策略与途径。《大笑江湖》这部古装动作喜剧的成功之处在于言语的幽默外辅动作滑稽、丑态百出得到了广大影迷的关注。
关键词 幽默话语 幽默生成 《大笑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笑江湖》:一片后现代气息浓郁的“江湖”
6
作者 赵广为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2期57-58,共2页
作为贺岁片的电影《大笑江湖》,绝对是一部将娱乐玩转到底的影片,整个电影无处不体现着后现代的气息,调侃式的对白、似曾相识的场景,以及对经典传统的戏仿、解构,都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喜剧片的代表。这部电影摒弃了影视剧应有的教育、认... 作为贺岁片的电影《大笑江湖》,绝对是一部将娱乐玩转到底的影片,整个电影无处不体现着后现代的气息,调侃式的对白、似曾相识的场景,以及对经典传统的戏仿、解构,都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喜剧片的代表。这部电影摒弃了影视剧应有的教育、认知和审美功能,而是极尽搞笑幽默之能事,使之在故事内容、叙事结构以及创作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不确定性、无深度性、卑琐性,以及消解历史与现实深度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笑江湖》 后现代叙事 戏仿与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