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邮驿体系的时—空结构与清帝国权力网络--从《大清会典》驿程看清代通讯手段的时效困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含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65,共13页
清帝国依托庞大的邮驿体系,建构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的帝国权力网络。集权国家需要克服距离越远对地方控制越难的问题,因而在长期保持对里程信息收集整理、补充校正与记录存储的传统,驿程的记录与实际运行与之互为表里。《大清会典》及... 清帝国依托庞大的邮驿体系,建构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的帝国权力网络。集权国家需要克服距离越远对地方控制越难的问题,因而在长期保持对里程信息收集整理、补充校正与记录存储的传统,驿程的记录与实际运行与之互为表里。《大清会典》及《则例》中的驿程信息主要有三类:节点(包括原点)、路线和数据,其记载有着复杂而又一以贯之的结构与模式,用“链条状”和“树状”两种方式呈现了驿路的分布结构,其向心性和层级性表达了古代王朝国家中央顶层设计“中心—边缘”的地理格局、空间秩序与特定的政治思维。道路里程信息既是日常邮驿工作开展的实用资料,也是国家持续掌握交通权力的知识来源。由于交通“用时间置换空间”的特殊属性,交通史的研究也应重视时间—空间的关系。驿置里程不仅仅是空间距离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到京日期”就是时间信息与地理信息对应的产物,是“距离时间化”的表达方式,能直观反映交通对空间和时间的控制。驿程空间可以作为邮驿时间的参考标准,反过来,时间也是空间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计量距离可重复的实际经验的总结,在实际邮驿事务运行中,里程距离是固定的,但运行时间是变动的,这种变动带来不确定性体现了邮驿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帝国权力的伸缩与强弱。传统驿站已有的突破限于地域上的向外扩张和向内深入,以及中央集权之下向心性的强化;而时间上的突破很小,时效困境也成为清末驿站体系僵化最为突出的问题,影响着国家对既定空间秩序维持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会典》 驿程 排单 邮驿体系 时—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行政立法理念与路径探析--以《大清会典》编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冠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4,共7页
《大清会典》历经五朝纂修,作为清代行政法律的典型代表,对清代国家行政治理和行政体制运行发挥着重要的规制和保障作用。《大清会典》在编纂过程中始终贯彻“成画一之规”的统一理念、“一代之治法”的实用理念和“为百官奉行”的治官... 《大清会典》历经五朝纂修,作为清代行政法律的典型代表,对清代国家行政治理和行政体制运行发挥着重要的规制和保障作用。《大清会典》在编纂过程中始终贯彻“成画一之规”的统一理念、“一代之治法”的实用理念和“为百官奉行”的治官理念等核心理念,并且通过“典例分编”的总体结构、“以官统事”的编排体例以及简洁性、准确性与逻辑性并重的语言表达,覆盖清代行政活动的方方面面,构筑了一套结构严密、内容完备的清代行政法律体系,在统一行政标准和澄清吏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撷其精华、弃其糟粕,吸取清代行政立法的智慧和经验,能够为当代行政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彰显中华法系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会典》 代行政立法 立法理念 立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清会典》辨误一则
3
作者 高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大清会典》 辨误 康熙朝 起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黑图档》看《大清会典(嘉庆朝)》纂修史料的收集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彦昌 姜珊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5,共3页
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嘉庆朝》内包含了许多涉及到《大清会典(嘉庆朝)》纂修情况的档案。本文以《黑图档·嘉庆朝》作为研究资料的来源,从嘉庆朝收集《大清会典》纂修史料入手研究嘉庆《大清会典》的纂修,以期为当前的清代档案... 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嘉庆朝》内包含了许多涉及到《大清会典(嘉庆朝)》纂修情况的档案。本文以《黑图档·嘉庆朝》作为研究资料的来源,从嘉庆朝收集《大清会典》纂修史料入手研究嘉庆《大清会典》的纂修,以期为当前的清代档案利用与编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图档》 《大清会典》 会典 纂修史料 史料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不加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成康 郑宝凤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本文概括了清代“不加赋”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不加赋”的实质内容,并着重分析了这一政策在乾隆朝以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种种消极影响。试图从“不加赋”这个特殊角度,展示从传统向现代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所处的困境... 本文概括了清代“不加赋”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不加赋”的实质内容,并着重分析了这一政策在乾隆朝以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种种消极影响。试图从“不加赋”这个特殊角度,展示从传统向现代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所处的困境,以及造成这一困境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 经世文编 雍乾之际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中华书局 文献通考 量入制出 “三饷” 《大清会典事例》 黄遵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的钱粮征解与吏治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9-104,共6页
清代的钱粮征解与吏治陈锋清代的钱粮征解涉及到钱粮催征、运解京饷、运解协饷、收粮上仓、运解漕粮、钱粮催科考成、清理钱粮积欠等诸多具体的问题。钱粮征解的规范或失控,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与吏治的好坏、纳税者的承受能... 清代的钱粮征解与吏治陈锋清代的钱粮征解涉及到钱粮催征、运解京饷、运解协饷、收粮上仓、运解漕粮、钱粮催科考成、清理钱粮积欠等诸多具体的问题。钱粮征解的规范或失控,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与吏治的好坏、纳税者的承受能力、政策导向与制度的更张相关联。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会典事例》 《皇朝经世文编》 世祖 吏治 个体生产者 官僚阶层 催科 议叙 征解 州县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统治蒙古的体制——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内属蒙古 被引量:5
7
作者 佟佳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44,共6页
生存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在民族统一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与蒙古各部发生了复杂关系。满族与蒙古族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域犬牙交错。《圣武记》卷1:满族与“蒙古语言居处不同而衣冠骑射相同之国也”。《... 生存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在民族统一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与蒙古各部发生了复杂关系。满族与蒙古族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域犬牙交错。《圣武记》卷1:满族与“蒙古语言居处不同而衣冠骑射相同之国也”。《听两丛谈》卷1:“满洲之俗,同于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藩蒙古 八旗蒙古 札萨克 察哈尔 喇嘛教 八旗满洲 《理藩院则例》 太宗实录》 《大清会典事例》 归化城土默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州县下社会基层组织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映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9,共9页
清代州县下社会基层组织考察李映发清代州县以下的社会基层行政组织如何?一般著述概论为保甲制度。有文章涉及里甲制度或图甲制度,但未作正面论述。这三种制度,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何?与镇、集、乡、村、庄、寨等又是什么关系... 清代州县下社会基层组织考察李映发清代州县以下的社会基层行政组织如何?一般著述概论为保甲制度。有文章涉及里甲制度或图甲制度,但未作正面论述。这三种制度,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何?与镇、集、乡、村、庄、寨等又是什么关系?理清这些问题,有益于政治史、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基层组织 代州县 保甲制度 里甲 《大清会典事例》 《皇朝经世文编》 社会功能 顺治年间 社会治安 行政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道光朝之后若干官修史籍论略 被引量:4
9
作者 乔治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0,共9页
清朝官方史学经历了乾隆时期的繁荣发展之后,在道光朝已经显著衰退,但仍然保持着记录和编纂本朝各种史籍的基本格局。此外,清季的官方修史取得一些值得注意的业绩,如修成嘉庆《大清一统志》、纂修光绪《大清会典》及其附属各书、国史馆... 清朝官方史学经历了乾隆时期的繁荣发展之后,在道光朝已经显著衰退,但仍然保持着记录和编纂本朝各种史籍的基本格局。此外,清季的官方修史取得一些值得注意的业绩,如修成嘉庆《大清一统志》、纂修光绪《大清会典》及其附属各书、国史馆扩展其修史项目等,还编纂了三朝《筹办夷务始末》、《治平宝鉴》、《各国政艺通考》等书。这些书、史编纂,密切联系了清廷的政治需要,也包含有史学学术上的追求。即使在国力衰减、充满危机的状况下,清朝依然坚持了官方史学的运行,这一点超越了以往朝代,尤属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史学 《大清一统志》 《大清会典图》 国史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琉球国王印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健民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87,共2页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制度建设方面可谓集大成者,在官印制度上亦有所反映。《大清会典》记载,凡印之别有五,一曰宝,二曰印,三曰关防,四曰图记,五曰条记,不同规格代表不同的等级。清代官印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成熟的发...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制度建设方面可谓集大成者,在官印制度上亦有所反映。《大清会典》记载,凡印之别有五,一曰宝,二曰印,三曰关防,四曰图记,五曰条记,不同规格代表不同的等级。清代官印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入关以前印文以满文为主,入关以后印文增加了汉字和其他民族文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之后,因为满文篆字的创制,又将印文中的满文本字改为满文篆字。清代的官印制度同时也延伸到了藩属国国王印的领域,清代藩属国国王印由清廷制作、颁发。琉球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察度向明朝称臣,琉球与中国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明清两朝曾颁发国王印给琉球作为权力合法性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王 琉球 中国封建社会 官印制度 《大清会典》 权力合法性 集大成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屯田 被引量:1
11
作者 乌廷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6,共7页
清朝屯田乌廷玉屯田是清朝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试根据清朝官方文书,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朝屯田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提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一、屯田... 清朝屯田乌廷玉屯田是清朝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试根据清朝官方文书,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朝屯田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提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一、屯田区的建置和发展清族入关以前,已在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屯田 文献通考 政府 《大清会典事例》 乌鲁木齐 田区 东北三省 生产者 农业生产 巴里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期对内蒙古地区的赋役征派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选第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政府 赋役征派 代前期 《大清会典事例》 《理藩院则例》 内蒙古师范大学 归化城土默特 王公贵族 落地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国策》著译者考释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登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富国策》 京师同文馆 《大清会典》 近代西方 课程改革 鸦片战争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历史上手工技艺的继承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铁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76,共6页
我国历史上手工技艺的继承问题邢铁古代手工业者都有各自专门的技艺,或是一代代经验的积累,或是偶然间幸运获得。一般地讲,越是那些独到却很简单,一旦泄露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艺,越具有家庭保密性,久而久之,便成了类似近代专利的... 我国历史上手工技艺的继承问题邢铁古代手工业者都有各自专门的技艺,或是一代代经验的积累,或是偶然间幸运获得。一般地讲,越是那些独到却很简单,一旦泄露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艺,越具有家庭保密性,久而久之,便成了类似近代专利的“祖传绝技”,成了一种特殊的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我国历史 文史资料 景德镇 碑刻资料 时期 技术分工 商铺字号 《大清会典事例》 《太平广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胤“通权达变”、“立法必行”的法律思想
15
作者 徐岱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95-98,共4页
论胤礻真“通权达变”、“立法必行”的法律思想徐岱有清一代,胤礻真是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继承皇位后,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改革康熙末年出现的种种积弊,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巩固发展了康熙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为清... 论胤礻真“通权达变”、“立法必行”的法律思想徐岱有清一代,胤礻真是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继承皇位后,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改革康熙末年出现的种种积弊,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巩固发展了康熙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为清朝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自然是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思想 高其倬 康熙末年 诸王 九月初九 犯罪存留养亲 朋党之争 年羹尧 《大清会典事例》 内务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东北旗地研究》
16
作者 孟昭信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7-78,共2页
评《东北旗地研究》孟昭信吉林师范学院刁书仁教授著《东北旗地研究》一书,已于1994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收入《长白论丛·研究系列之二十二》出版发行。书前有中央民族大学王钟翰教授所作序言。全书分4编、11章、28节,共... 评《东北旗地研究》孟昭信吉林师范学院刁书仁教授著《东北旗地研究》一书,已于1994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收入《长白论丛·研究系列之二十二》出版发行。书前有中央民族大学王钟翰教授所作序言。全书分4编、11章、28节,共30万字。承蒙作者馈赠,读后深受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计丁授田 太祖武皇帝实录》 八旗制度 奴隶制 档案馆藏 《大清会典事例》 复印报刊资料 嘉道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乾隆时期满族文化传统的迅速转变看汉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成积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乾隆时期清朝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渐趋成熟,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在这个时期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各个层面对满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渗透,引起了满族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变化。尽管乾隆帝曾极力地... 乾隆时期清朝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渐趋成熟,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在这个时期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各个层面对满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渗透,引起了满族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变化。尽管乾隆帝曾极力地想保留满族文化习俗,但采取的种种举措在满汉文化交融的洪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他本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满汉文化交融的先锋。究其原因,一是汉文化博大的包容性,二是乾隆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三是满族民族文化发展需要大量吸收先进的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期 满族文化 满汉文化 乾隆帝 满族特色 民族文化结构 意识形态 《大清会典事例》 汉文化修养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
18
作者 汪建民 侯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汪建民,侯伟编者按:在中国早期的文字中,原没有“塔”这个字,塔的建筑是从印度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的。据印度佛教经典上讲: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的遗体被火化后,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破...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汪建民,侯伟编者按:在中国早期的文字中,原没有“塔”这个字,塔的建筑是从印度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的。据印度佛教经典上讲: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的遗体被火化后,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破的珠子,称之为舍利子,舍利是梵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胜古迹 考略 白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喇嘛教 舍利子 砖石结构 《大清会典事例》 佛教 塔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