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疑伪经文本的生成与流变——以《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研究为例
1
作者
李奥
郑阿财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7,共13页
疑伪经在佛教文献史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样貌,它们几乎没有明确且完整的文本来源,并且因具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其生成和流变大多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倾向。《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是典型的疑伪经,属于戒律类的中国撰述经典,创制...
疑伪经在佛教文献史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样貌,它们几乎没有明确且完整的文本来源,并且因具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其生成和流变大多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倾向。《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是典型的疑伪经,属于戒律类的中国撰述经典,创制时间应在六世纪前半,作者身份疑为北朝僧人,响应断食酒肉运动产生,命名则得益于当时南北朝深厚的华严学传统。虽不见于传世文献,但在敦煌共计保存有十二号相关写卷,其中有四号采用经折装形式,均与多部因果报应类经典合抄,这说明《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并非始终因戒律性质而受到重视。在文本流传的过程中,因果报应思想逐渐代替原本的戒律内核成为民间信仰群体关注的重心,经折装的使用也与这一转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疑伪经
华严
信仰
敦煌写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疑伪经文本的生成与流变——以《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研究为例
1
作者
李奥
郑阿财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7,共1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俄藏敦煌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22JJD770065)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敦煌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2023ZDWY04)。
文摘
疑伪经在佛教文献史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样貌,它们几乎没有明确且完整的文本来源,并且因具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其生成和流变大多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倾向。《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是典型的疑伪经,属于戒律类的中国撰述经典,创制时间应在六世纪前半,作者身份疑为北朝僧人,响应断食酒肉运动产生,命名则得益于当时南北朝深厚的华严学传统。虽不见于传世文献,但在敦煌共计保存有十二号相关写卷,其中有四号采用经折装形式,均与多部因果报应类经典合抄,这说明《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并非始终因戒律性质而受到重视。在文本流传的过程中,因果报应思想逐渐代替原本的戒律内核成为民间信仰群体关注的重心,经折装的使用也与这一转变关系密切。
关键词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疑伪经
华严
信仰
敦煌写本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疑伪经文本的生成与流变——以《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研究为例
李奥
郑阿财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