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7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有感
1
作者 张灵聪 陈建文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3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大学生 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作用——评《东方苍穹下的心理与心灵:意象对话与传统文化》
2
作者 杨新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I0004-I0004,共1页
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业焦虑、人际困扰、自我认同危机等现象频发。在此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心性智慧和疗愈资源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更为应对现代性精神困境提供了良方。传统文化... 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业焦虑、人际困扰、自我认同危机等现象频发。在此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心性智慧和疗愈资源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更为应对现代性精神困境提供了良方。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实践智慧、“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仁者爱人”的伦理情怀,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心理韧性等提供了资源与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 心性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新样态:“课程超市”视角
3
作者 俞国良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9,共12页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 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课程的核心——教材入手。从“课程超市”视角进行考量,这种教材新样态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差异性等特点。但鉴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现状与挑战,很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教材定位,统筹教材建设,服务学生主体。无论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的学理依据与难题破解,还是设计思路与结构体例,抑或主要内容与栏目安排,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提供多层次、高质量、有足够数量的教学产品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建设必须因势而为,彰显思想性、通识性、适切性、趣味性等特色,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从问题导向转向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涵、服务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心理健康教材的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建构中小学生“学可自选、按需助学”的教材新样态、“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 “课程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邵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 通过对辽宁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探究高校学生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利用SPSS的PRO-CESS宏进行链式中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应激水平和应对策略在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都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从预防教育、应对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和动态监测与干预四个层面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应激的干预策略,旨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心理应激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心理健康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卷感知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一项短期追踪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昱昊 张萌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5个月两阶段的纵向追踪探讨了627名中国大学生内卷感知对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内卷感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疲劳在内卷感知和积极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5个月两阶段的纵向追踪探讨了627名中国大学生内卷感知对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内卷感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疲劳在内卷感知和积极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且自我调节疲劳和积极心理健康存在相互预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调节了内卷感知对自我调节疲劳和积极心理健康的作用。为高等教育内卷现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了大学生群体积极应对内卷压力、发展清晰的自我概念和保护自我调节资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内卷感知 自我调节疲劳 积极心理健康 自我概念清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测评中学生的效度与信度
6
作者 彭彪 韩雪 +2 位作者 王慧 杨棋凯 罗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检验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PMHSS-R)中文版在中学生中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1099名中学生,随机分为样本1(n=549)和样本2(n=550),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总样本(n=1099)用于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2周后选取其中8... 目的:检验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PMHSS-R)中文版在中学生中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1099名中学生,随机分为样本1(n=549)和样本2(n=550),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总样本(n=1099)用于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2周后选取其中87名中学生进行重测;另外选取259名中学生(样本3),采用抑郁症病耻感量表(DSS)、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量表简版(ATSPPHSF)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个公因子,命名为病耻感意识、病耻感认同,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86%;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2因子模型拟合指数较好(χ^(2)/df=3.70,CFI=0.97,TLI=0.96,SRMR=0.03,RMSEA=0.07);PMHSS-R中文版得分与DSS得分正相关(ICC=0.58,P<0.01),与ATSPPH-SF得分负相关(ICC=-0.40,P<0.01);总量表及2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0、0.92和0.85,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84、0.76和0.78。结论: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PMHSS-R)中文版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病耻感具有良好效度与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病耻感 效度 信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使用中信息超载对大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乐 陈建斌 +1 位作者 任鹤平 张丽娜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33,共7页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班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信息过载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方法利用多阶层随机抽样法在某市随机抽取5个高校,并采用社交媒体信息超载(SMIO)量表、卑尔根社交媒体成瘾量表(BSMA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抑郁-压力-焦虑量...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班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信息过载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方法利用多阶层随机抽样法在某市随机抽取5个高校,并采用社交媒体信息超载(SMIO)量表、卑尔根社交媒体成瘾量表(BSMA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抑郁-压力-焦虑量表(DASS-21)对5所高校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1575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1543份。结果大学毕业班学生中除性别之间BSMAS得分与专业之间SE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SMIO、BSMAS及SES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S-21及分量表得分比较:女生较男生高,专业类别中艺术文史类得分>经济管理类>理工类>生物医学类,城市高于农村,社交媒体使用时间>5年的毕业班学生高于使用3~5年及<3年的毕业班学生,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MIO与抑郁、压力、焦虑及DASS-21得分均呈正相关(r=0.363,0.309,0.358,0.372;P均<0.05),BSMAS与抑郁、压力、焦虑及DASS-21得分呈正相关(r=0.397,0.327,0.382,0.401;P均<0.05),SMIO、BSMAS与SES得分呈负相关(r=-0.321,-0.49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生源地(β′=-0.085)、社交媒体使用时间(3~5年:β′=0.435;>5年:β′=0.708)、社交媒体信息超载(β′=0.526)、社交媒体成瘾(β′=0.432)及自尊得分(β′=-0.387)(P均<0.05)均为大学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社交媒体信息超载对大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负面影响,信息超载程度越高,其自尊水平越低。此次研究分析大学毕业班学生信息超载现状,为高校针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及社交媒体使用时间的大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提供依据,帮助毕业班学生塑造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信息过载 大学生 毕业班学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干预》
8
作者 王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0-260,共1页
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是维护校园安... 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汉洋 杨寅 +2 位作者 申屠梦璐 荆一卓 李海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以中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为目标导向,建立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结构,并编制《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首先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建立初始条目库,然后选取四川省某中学初、高中1488名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进... 以中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为目标导向,建立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结构,并编制《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首先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建立初始条目库,然后选取四川省某中学初、高中1488名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共包含24个题项,分为4个维度(人际和谐、学业胜任、自我控制和自我满足),其测量学指标良好,能够从积极社会适应的角度对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可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提供有效的诊断工具,并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方向和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心理健康 量表编制 信效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不同取向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10
作者 田录梅 温敏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尚缺乏关注。本研究对来自不同高校的4845名大一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需求存在一些人口学差异,但总体上他们更希望...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尚缺乏关注。本研究对来自不同高校的4845名大一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需求存在一些人口学差异,但总体上他们更希望获得综合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在传统的消极取向和新兴的积极取向之间二选一,他们更希望是后者;而且大学生更希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选择综合取向或积极取向的大学生更幸福,且这种选择不以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取向 消极取向 综合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发展--评《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
11
作者 杜环利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12-I0012,共1页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及心理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赵琳撰写的《互联网视域下...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及心理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赵琳撰写的《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既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深入探析,又有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总结,有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该书对笔者在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SJSZ0863)的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术 赵琳 互联网视域下 卫生类高职院校 学习模式 大学生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2
作者 刘丹霞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研究背景当代大学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构成挑战。音乐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背景当代大学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构成挑战。音乐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等活动,让大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本项目旨在研究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并通过实践探索其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 实践探索 自我表达 不可替代 多重压力 人际关系 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化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评《药物化学(第9版)》
13
作者 杜伟健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日常生活压力与学习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过渡时期,即将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诸多环境的改变让学生在自我意识、求职择业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心理困惑。药物化学机理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始终是一项复杂... 随着日常生活压力与学习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过渡时期,即将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诸多环境的改变让学生在自我意识、求职择业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心理困惑。药物化学机理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始终是一项复杂的主题,心理健康往往会涉及到一个人的情绪与当前认知状态,并与生理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药物化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发挥生物化学对于调节心理的作用,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学科文化以及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思想道德 药物化学 求职择业 心理健康教育 认知状态 化学机理 心理困惑 人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
14
作者 程琦 于文兵 +4 位作者 李科科 左右 焦乾鑫 刘新浩 高丽丽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3-862,共10页
背景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目的 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热点、前沿和趋势,为未来参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09-30,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核心集为... 背景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目的 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热点、前沿和趋势,为未来参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09-30,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核心集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外2000-01-01—2022-09-30发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1.R3对所纳入文献的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文献共被引以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 963篇,其中英文文献653篇、中文文献1 310篇。2000—2022年中学生心理健康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要集中在自杀意念、手机网络成瘾、学业成绩、心理弹性、心理干预以及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方面。未来研究趋势可能集中在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学生健康风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等方面。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热点包括自杀意念、手机网络成瘾、学业成绩、心理弹性、心理干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未来研究趋势集中在欺凌、健康风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青少年 学生 心理健康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文献计量学 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差异视角下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5
作者 郭威 康悦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8期137-138,共2页
农村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却面临“低风险、高脆弱性”的矛盾,其心理健康风险仍需关注。本文从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意识三个维度剖析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并提出构建“预防—干预—赋能”三维教... 农村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却面临“低风险、高脆弱性”的矛盾,其心理健康风险仍需关注。本文从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意识三个维度剖析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并提出构建“预防—干预—赋能”三维教育体系,通过精准预防、科学干预、长效赋能等路径提升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异 农村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6
作者 李萌 《福建茶叶》 2025年第7期118-120,共3页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茶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中华茶文化 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的服务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勇 石元伍 +1 位作者 解马清云 孙九烨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0,共7页
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种提升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的服务设计策略。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挖掘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需求。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4... 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种提升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的服务设计策略。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挖掘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需求。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4个准则层和14个子准则层进行权重排序。提出了四种服务设计策略,包括锻炼“自信满满”的自我思考能力、打造“以人为本”的心理咨询氛围、建立“权威高效”的线上交流平台、构建“患者至上”的服务友好形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平台,通过打造“心言”APP进行应用实践,解决实际存在的咨询问题,为提升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咨询体验感,提供了策略性指导和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咨询 体验感 服务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究——评《当心理咨询遇上传统文化》
18
作者 郑晓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I0006-I0006,共1页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优势受到了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共生、心身合一等理念,为解决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优势受到了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共生、心身合一等理念,为解决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由中华书局出版、刘天君著的《当心理咨询遇上传统文化》一书,为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中华书局出版 和谐共生 价值探究 心理咨询 价值与应用 心理健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祝捷 尚博睿 +3 位作者 周林 刘华煊 洪晓彬 梁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完成两个时间点的数据收集,包含基线的自评24小时活动行为(身体活动、久坐及睡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间隔2个月后的自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在24小时活动指南方面,男性、低年级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活动指南方面的依从情况更好。女性以及高年级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更高。此外,活动指南依从反向显著预测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压力、焦虑及抑郁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对24小时活动依从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应制定相关健康政策,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提高身体活动量、降低久坐、确保充足睡眠,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活动行为 心理健康 大学生 肥胖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之维与实践之路 被引量:7
20
作者 敖玲敏 沈菊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心理智慧和育人思想,其中,“通达无碍”“未病先防”“仁爱包容”“人心和善”等思想蕴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生观、健康观、人际观和道德观,分别强调心理韧性、预防意识、人际和谐和道德修养。这正是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心理智慧和育人思想,其中,“通达无碍”“未病先防”“仁爱包容”“人心和善”等思想蕴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生观、健康观、人际观和道德观,分别强调心理韧性、预防意识、人际和谐和道德修养。这正是当代大学生亟须培养的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大学生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责任意识、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确立修身立德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育人”新模式,需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并营造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还需要构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培育并提升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