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特质的创造与发展——以《大圣归来》为例 |
冯锐
戴园园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2
|
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论中国动画电影空间叙事的嬗变 |
黄迎春
陈小琴
|
《民族艺术研究》
|
2018 |
8
|
|
3
|
《大圣归来》:传统美学与现代性的融合 |
李珊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4
|
从《大圣归来》看中国动画中的文化回归 |
周建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5
|
《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中国动画艺术教育的反思 |
齐江华
|
《戏剧之家》
|
2016 |
5
|
|
6
|
《大圣归来》:消费时代动画电影的样本 |
杨新宇
|
《艺苑》
|
2015 |
3
|
|
7
|
动画电影及其角色塑造对其周边产品的影响研究——以《大圣归来》为例 |
沈巧娜
|
《湖南包装》
|
2016 |
2
|
|
8
|
《大圣归来》音乐元素的艺术表达 |
段婕
|
《艺术科技》
|
2019 |
2
|
|
9
|
国产动画中的民族性研究——以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为例 |
郑玫
|
《艺苑》
|
2016 |
1
|
|
10
|
《大圣归来》东方美学的表达维度 |
孙嘉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1
|
《大圣归来》本土化创作的“破”与“立” |
邓正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2
|
“再经典化”的阐释空间——从《西游记》到《大圣归来》 |
刘欢
|
《艺术评鉴》
|
2020 |
0 |
|
13
|
动画色彩语言的媒介研究——以纸媒《大闹天宫》与数媒《大圣归来》的对比为例 |
侯锐
陈桦
|
《色彩》
|
2023 |
2
|
|
14
|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大圣归来》字幕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
郑钰颖
刘继华
|
《海外英语》
|
2020 |
2
|
|
15
|
国产动画电影成功要素探析——以《哪吒》和《大圣归来》为例 |
邹蓉
|
《戏剧之家》
|
2020 |
4
|
|
16
|
从《大圣归来》谈传统文化自觉的表征 |
艾红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追逐的情怀,厚积薄发式归来——浅谈崛起之作《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 |
牛兰兰
|
《艺术科技》
|
2017 |
0 |
|
18
|
所有人都期待不真实中的真实——由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看影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极其参考价值 |
高鹏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19
|
《大圣归来》画面艺术形象的“破”与“立” |
戴斌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20
|
浅析音乐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作用 |
胡丁文
|
《艺术评鉴》
|
201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