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的眼》与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1
作者 温奉桥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新时期”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编码,而是蕴涵着某种价值认定或价值期待。“新时期文学”意味着新的美学意识、文学理念、审美风貌。王蒙小说《夜的眼》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地位,从文学更内部更本质的角度来思考和定义“新时... “新时期”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编码,而是蕴涵着某种价值认定或价值期待。“新时期文学”意味着新的美学意识、文学理念、审美风貌。王蒙小说《夜的眼》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地位,从文学更内部更本质的角度来思考和定义“新时期文学”的话,《夜的眼》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无疑更具合法性。《夜的眼》重构当代小说的表意方式和审美风貌,是“新时期文学”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夜的眼》 新时期 开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窗异草》《夜谭随录》中的龙及满族龙文化
2
作者 李晓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萤窗异草》《夜谭随录》是两部由满族作家创作的清代文言志怪小说集,其中描写的“孽龙”和“报恩龙”形象不仅延续了前代龙文学的传统,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而且融入了满族早期“贬龙”和报恩的民族文化特色。满族在历史上不断吸收中华... 《萤窗异草》《夜谭随录》是两部由满族作家创作的清代文言志怪小说集,其中描写的“孽龙”和“报恩龙”形象不仅延续了前代龙文学的传统,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而且融入了满族早期“贬龙”和报恩的民族文化特色。满族在历史上不断吸收中华传统龙文化,逐渐形成本民族龙崇拜。在清朝满汉大融合的背景下,满族的服饰、旗帜、节日、建筑中已经随处可见龙的身影,满族人也注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塑造出具有满族特色的“凤尾龙”“坐龙”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窗异草》 《夜谭随录》 满族 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中唱段《夜奔》解析
3
作者 魏娉婷 《艺海》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改编自蒲松龄的传奇小说《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篇,讲述了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男主人公宁采臣的独立核心唱段《夜奔》是具有争议的一首作品,本文从人物设定、情境分析、结构层次、演唱... 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改编自蒲松龄的传奇小说《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篇,讲述了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男主人公宁采臣的独立核心唱段《夜奔》是具有争议的一首作品,本文从人物设定、情境分析、结构层次、演唱处理等方面对该唱段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宁采臣 《夜奔》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林冲夜奔》中林冲的角色分析
4
作者 唐立鹏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1期15-17,共3页
《林冲夜奔》(又称《夜奔》)作为昆曲和京剧两个剧种的著名剧目,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全本独立到从南昆走向北昆,再从昆曲的“独角戏”到京剧“大轴戏”的演变,在一代代名家的搬演中,逐渐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从戏曲的角度看,《夜... 《林冲夜奔》(又称《夜奔》)作为昆曲和京剧两个剧种的著名剧目,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全本独立到从南昆走向北昆,再从昆曲的“独角戏”到京剧“大轴戏”的演变,在一代代名家的搬演中,逐渐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从戏曲的角度看,《夜奔》在明清两代有大量改版,其中包括《怡春锦》《纳书楹曲谱》等书所收录的民间改版和清代升平署曲本收录的宫廷改版,解放后收入《京剧丛刊》的“戏改”本则是对原有的改版进行调整的作品。林冲是《夜奔》中的重要角色,对这一角色的表演技巧和表演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戏曲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从林冲的人物动作、形体、服饰等方面探讨林冲的个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他的人物形象,从而为这一作品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奔》 林冲 京剧 角色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辖域逃逸的地图——陈映真《夜行货车》的德勒兹式解读
5
作者 丁浔予 黎玲钰 郑亮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在德勒兹与迦塔利的哲学视域下,《夜行货车》中詹弈宏与小玲逃离华盛顿大楼的选择与返归“南方故乡”的行动绝不是作家“浪漫的想象”,而是一份自辖域逃逸的地图,“夜行货车”本身就是逃逸线运作的象征。这种逃逸是陈映真给予的对抗跨... 在德勒兹与迦塔利的哲学视域下,《夜行货车》中詹弈宏与小玲逃离华盛顿大楼的选择与返归“南方故乡”的行动绝不是作家“浪漫的想象”,而是一份自辖域逃逸的地图,“夜行货车”本身就是逃逸线运作的象征。这种逃逸是陈映真给予的对抗跨国资本主义及其可怕的商品化力量、拒绝“家畜化”命运的战斗的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陈映真 《夜行货车》 逃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与雾》中影像真实的建构
6
作者 段雪燕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167-169,共3页
自格里尔逊对“纪录片”下定义以来,围绕纪录片真实与虚构的讨论层出不穷,经历了格里尔逊时代的虚构期、60年代直接电影的非虚构期以及90年代新纪录电影的再虚构期。但阿伦·雷乃拍摄于1955年的纪录片《夜与雾》,显然很难用纪录、... 自格里尔逊对“纪录片”下定义以来,围绕纪录片真实与虚构的讨论层出不穷,经历了格里尔逊时代的虚构期、60年代直接电影的非虚构期以及90年代新纪录电影的再虚构期。但阿伦·雷乃拍摄于1955年的纪录片《夜与雾》,显然很难用纪录、虚构或者再虚构来分析其影像真实的建构手法。这部纪录片开启了阿伦·雷乃的“记忆”主题,并未采用传统的纪录手段,而是使用大量的长镜头、蒙太奇、旁白等电影化语言。本文通过分析其影像语言,从纪录片本体论的角度探讨雷乃如何建构属于自己的影像真实,并简要梳理了纪录片本体论中的纪录与虚构的问题,认为除了纪录和虚构的方式,纪录片还可以用电影语言建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与雾》 影像真实 蒙太奇 旁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幅宋代《夜合花图》的画面营造方法对比研究
7
作者 董世君 《书画世界》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宋代花鸟小品中,同一题材有多幅作品流传至今者并不多见。有三幅作品存世的《夜合花图》,对于我们研究宋代画家在审美认知、技法偏好和格物理念等各方面的异同,以及在同一题材创作中所呈现出的个性风格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本... 宋代花鸟小品中,同一题材有多幅作品流传至今者并不多见。有三幅作品存世的《夜合花图》,对于我们研究宋代画家在审美认知、技法偏好和格物理念等各方面的异同,以及在同一题材创作中所呈现出的个性风格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基于教学研究的立场,对三幅作品的画面营造差异进行了客观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花鸟 《夜合花图》 画面营造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意识、美学建构及教育价值:对李商隐《夜雨寄北》审美价值的再探讨
8
作者 王妍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25-27,共3页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短短二十八个字,言浅意深,跌宕有致。在这首诗歌的审美价值中,时间的回环跳跃和空间的往复对照等时空意识体现着诗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意境、情境的朦胧美以及隐喻性等美学建构彰显着丰富...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短短二十八个字,言浅意深,跌宕有致。在这首诗歌的审美价值中,时间的回环跳跃和空间的往复对照等时空意识体现着诗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意境、情境的朦胧美以及隐喻性等美学建构彰显着丰富的艺术价值;正是诗歌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才更具有教育价值。从这三个层面对《夜雨寄北》进行再探讨,有助于感知诗蕴、悟诗意、传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雨寄北》 时空意识 美学建构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夜宴》音乐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列 许哲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3-,共1页
《夜宴》讲述了一场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的宫闱政变。它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这些音符仿佛跨千年而来,尽情地诠释着这场古老的悲剧。
关键词 《夜宴》 音乐 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夜宴》片尾音乐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颖 孟泳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47,共2页
张靓颖演唱的《我用所有报答爱》是由著名旅美作曲家谭盾为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夜宴》创作的片尾曲,它是该片中惟一具有现代感和通俗性的歌曲。它以复调音乐的方式发展成宏大的交响乐章,和声伴唱与宽广的背景音乐极具渲染力;它的编配与... 张靓颖演唱的《我用所有报答爱》是由著名旅美作曲家谭盾为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夜宴》创作的片尾曲,它是该片中惟一具有现代感和通俗性的歌曲。它以复调音乐的方式发展成宏大的交响乐章,和声伴唱与宽广的背景音乐极具渲染力;它的编配与行进方式高起直落,再转调回旋,带来层层推进的澎湃激情。本文从声乐旋律、器乐伴奏及歌曲主题方面入手,深入透析谭盾富有新意的创作风格和这首歌曲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盾 《夜宴》 片尾音乐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夜宴》中的电影音乐——《越人歌》的运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凌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155,共1页
电影音乐是专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一般音乐缺少的视觉信号,是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音乐是《夜宴》中的最大亮点,朗朗的钢琴加上不断变奏的《越人歌》的旋律,成为影片的重要主题,增加了电... 电影音乐是专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一般音乐缺少的视觉信号,是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音乐是《夜宴》中的最大亮点,朗朗的钢琴加上不断变奏的《越人歌》的旋律,成为影片的重要主题,增加了电影剧情的表现,强烈烘托场景氛围,温文古雅,却动人心魄,令人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宴》 《越人歌》 电影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与日》中空间、行动与自我的追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洪灵 王秀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评论界一向认为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夜与日》传统写作特征明显,但它已然蕴含了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一些特征。她在小说中对时空的掌控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对现代社会的生存之思。本文探究小说中人物在... 评论界一向认为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夜与日》传统写作特征明显,但它已然蕴含了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一些特征。她在小说中对时空的掌控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对现代社会的生存之思。本文探究小说中人物在家宅、窗、街道等三类物质空间中对自我的感知,以及他们通过与空间相对应的幻想、凝视、漫步这三种动作而获得的对身份与生存的再认识,从而探讨伍尔夫如何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自我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与日》 空间 行动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宴》:在双重欲望中走向迷失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文 周冬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0-11,共2页
《夜宴》由于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是角色还是导演,同时都被卷进了一个欲望的巨大漩涡之中,这就注定了其会在这双重欲望的控制下走向迷失,使观众从中难以获得一种满载静默与震撼的心灵空间。
关键词 《夜宴》 双重欲望 迷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亚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7-28,共2页
冯小刚古装巨制《夜宴》在2006年电影市场艳压群芳,谭盾的加盟使得整个片子更加变得活色声香,他凄凉无痕的音乐应用,是整个片子凄美调子的致关烘托手段。
关键词 《夜宴》 谭盾 越人歌 凄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原》的小说版:解读狄朱纳·巴恩斯的《夜林》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梅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5,共5页
从《夜林》与《荒原》的互文角度,彰显二部作品的契合之处:《夜林》中透露的个人焦虑具有普世性,其形式也体现了艾略特的诗学手法。从内容到形式,《夜林》都是不容忽视的现代主义经典。
关键词 《夜林》 狄朱纳·巴恩斯 失语症 普世性 症候式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雨秋灯录》所展示的晚清社会民生百态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师号 《语文学刊》 2018年第4期50-53,共4页
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夜雨秋灯录》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晚清社会的民生百态:反映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揭示世风的污浊和道德的沦丧,颂扬善行美德和良知侠举;揭露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残酷桎梏,发... 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夜雨秋灯录》立体化地展现了中国晚清社会的民生百态:反映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揭示世风的污浊和道德的沦丧,颂扬善行美德和良知侠举;揭露封建礼教对广大女性的残酷桎梏,发掘女性身上的人性美、道德美,赞颂她们的义、侠、智、勇;披露当时社会上各种旧俗陋习,揭示邪教的虚伪本质,讽刺"时文"和官场的阿谀奉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鼎 《夜雨秋灯录》 晚清社会 民生百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观、出走和理想主义——评徐则臣《夜火车》兼论现代知识分子的“出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徽昭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徐则臣的《夜火车》塑造了一位不断出走、执著地质疑现实的新一代知识分子陈木年的形象,这一形象与现代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着某种潜在联系,其共同特征就是"出走"。"出走"也是徐则臣小说的核心意象,也可以说... 徐则臣的《夜火车》塑造了一位不断出走、执著地质疑现实的新一代知识分子陈木年的形象,这一形象与现代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着某种潜在联系,其共同特征就是"出走"。"出走"也是徐则臣小说的核心意象,也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行动,但陈木年与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出走"的目的、路径、归宿有本质区别。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出走"的根源是现代中国文化取向的摇摆不定,知识分子无法找到质疑和反抗现实的有效途径,无法安置自己的灵魂,只能不断"出走"。这既与现实中国有关,也和知识分子难以从内心深处对自我进行革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自我意识 理想主义 出走 《夜火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宴》:华美影像中的欲望挽歌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书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1-32,共2页
冯小刚《夜宴》是近年来又一部国产电影大片,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欲望”和“人性”的故事,主题虽然深刻,但在逻辑上却显出不足,在声、光、色等视听要素上,《夜宴》制作精良而考究,勘称国际水准,无论是在故事或影像方面,《夜宴》都是冯... 冯小刚《夜宴》是近年来又一部国产电影大片,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欲望”和“人性”的故事,主题虽然深刻,但在逻辑上却显出不足,在声、光、色等视听要素上,《夜宴》制作精良而考究,勘称国际水准,无论是在故事或影像方面,《夜宴》都是冯小刚的一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夜宴》 故事 视听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家人”与革命的庸常化——从丁玲的《夜》谈起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舒洁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4期63-71,102,共10页
本论文以丁玲的小说《夜》为中心文本,兼及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一系列创作,描述了丁玲到延安之后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及其所再现出的延安文化政治。论文围绕小说主人公何华明的"公家人"身份展开论述,分析了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知... 本论文以丁玲的小说《夜》为中心文本,兼及丁玲在延安整风前的一系列创作,描述了丁玲到延安之后所经历的思想变化及其所再现出的延安文化政治。论文围绕小说主人公何华明的"公家人"身份展开论述,分析了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如何在追求真实的革命激情中与现实政治相遭遇,并经历了从"奇观"到"庸常"的革命想象的转变,以此呈现出1930、40年代左翼文化内在的脉络承续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夜 公家人 左翼文艺 延安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亦知——浅析谭盾于电影《夜宴》中的音乐创作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由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影片配乐越来越受到制作者与观影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者认识到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不能一味的"照搬"西方电影音乐制作模式,而要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作为中国商业电影配乐大师级人物的谭...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影片配乐越来越受到制作者与观影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者认识到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不能一味的"照搬"西方电影音乐制作模式,而要有独特的"中国风格"。作为中国商业电影配乐大师级人物的谭盾,其影视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编曲方式的融合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本文就谭盾在电影《夜宴》中的两首配乐与电影情节相结合做以简要分析,以此说明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以及谭盾的电影配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盾 《夜宴》 电影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