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经》分科研究方法省思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杨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153,共6页
清末以降,《墨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来自西方的各门学科知识来解读《墨经》条目。分科研究促进了近现代的墨学复兴,便于今人初步了解《墨经》。但是,该方法也使研究者集中关注《墨经》的某类学科条目,易于忽视该类条目所属语境,进... 清末以降,《墨经》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来自西方的各门学科知识来解读《墨经》条目。分科研究促进了近现代的墨学复兴,便于今人初步了解《墨经》。但是,该方法也使研究者集中关注《墨经》的某类学科条目,易于忽视该类条目所属语境,进而出现根据主观看法(尤其是近现代学科知识)改变条目次第、轻易校改原文等诸多问题。《墨经》研究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在社会文化语境下,结合《墨子》和相近时代的相关文献进行本土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墨子》 分科研究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哲学中的解释问题及其历史价值
2
作者 童恒萍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墨经》中的《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素,并且在《墨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有着丰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内容。《墨经》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原创的优秀思想体系,是墨家参与百家争鸣,进行科... 《墨经》中的《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素,并且在《墨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有着丰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内容。《墨经》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原创的优秀思想体系,是墨家参与百家争鸣,进行科学思维的工具,对先秦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墨经》具有极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解释 语境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中的“五行”思想释论
3
作者 王伟凯 《云梦学刊》 2019年第4期77-80,共4页
作为《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墨经》集中反应了墨家的社会认知和逻辑分析观。《墨经》中提及了“五行”及“五种元素”的关系,如“五行毋常胜”、五行元素等,墨家认为“五行”之间并不根本是相生相克,而且五种元素之间还存在着相... 作为《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墨经》集中反应了墨家的社会认知和逻辑分析观。《墨经》中提及了“五行”及“五种元素”的关系,如“五行毋常胜”、五行元素等,墨家认为“五行”之间并不根本是相生相克,而且五种元素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五行思想 释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荆”条释义辨析
4
作者 林海河 《语文学刊》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墨经》“荆”条的校勘与释义,因运用理校法导致文本校勘和释义差异较大,文同义殊,造成“荆”条校勘难、释义难。通过对“荆”条的各种释义疏理和辨析,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荆”条原义。
关键词 《墨经》 “荆”条 校勘 释义 疏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中的“侔”式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俞瑾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4期83-87,共5页
《墨经》是我国逻辑史上的光辉篇章,其中许多精华有待我们去吸收.《墨经》中讲到一种推理形式,叫做“侔”.近年出版的几本逻辑史著作对此均有所论述,但大都“语焉不详”.“侔”式推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推理?其逻辑性质如何?结构上有... 《墨经》是我国逻辑史上的光辉篇章,其中许多精华有待我们去吸收.《墨经》中讲到一种推理形式,叫做“侔”.近年出版的几本逻辑史著作对此均有所论述,但大都“语焉不详”.“侔”式推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推理?其逻辑性质如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其客观依据又是什么?可靠性怎样?它和普通逻辑中的“附性法”直接推理是否一回事?《墨经》中对“侔”的研究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今天又应如何对它作出科学的分析?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侔” 元谓词 内涵逻辑 蕴涵式 谓项 “白马” 外延 “比” “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墨经》当出后期墨家之手
6
作者 姜宝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7,共7页
关于《墨经》作者问题,胡适和冯友兰都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所谓墨辩六篇大致出于后期墨家之手,这为学界较普遍认同。但反对之声,即坚执《墨经》为墨翟自著的文章时或见到。其原因之一,没有就《墨经》所述内容与撰写体例... 关于《墨经》作者问题,胡适和冯友兰都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所谓墨辩六篇大致出于后期墨家之手,这为学界较普遍认同。但反对之声,即坚执《墨经》为墨翟自著的文章时或见到。其原因之一,没有就《墨经》所述内容与撰写体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和论说。《墨经》所述内容、撰写体例与《墨子》的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的有关篇章的内容论述形式和撰写体例是完全不同的。《墨经》应为后期墨家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后期墨家 《墨子》 墨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墨经》中的观察实验法
7
作者 荣伟群 庄国强 《管子学刊》 1996年第1期47-50,共4页
浅析《墨经》中的观察实验法荣伟群,庄国强建国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墨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发掘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思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基本未涉及《墨经》中的科学方法论这一重要领域,基于此,本文仅想就《墨经... 浅析《墨经》中的观察实验法荣伟群,庄国强建国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墨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发掘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思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基本未涉及《墨经》中的科学方法论这一重要领域,基于此,本文仅想就《墨经》中关于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观察实验 科学研究 光的本性 基本方法 科学方法论思想 作用和反作用 光的波动说 机械运动 针孔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利”之辨析
8
作者 武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8,共6页
西方学者往往倾向于对《墨经》中说明“利”这个重要概念的文本“利,所得而喜也”作快乐主义式的解读,认为墨家在此是把“喜”或“快乐”等同于“利”,或者作为“利”以及道德正当性的标准。但实际上,墨家在此处只是对“利”进行了语义... 西方学者往往倾向于对《墨经》中说明“利”这个重要概念的文本“利,所得而喜也”作快乐主义式的解读,认为墨家在此是把“喜”或“快乐”等同于“利”,或者作为“利”以及道德正当性的标准。但实际上,墨家在此处只是对“利”进行了语义和元伦理学层面的说明,并非在表达快乐主义的规范性立场,甚至不是在表达任何一种道德上的规范性立场。快乐主义式的解读对《墨经》甚至整个《墨子》文本包含的对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层面加以区分的意图认识不足,与《墨子》其他地方明确表达的规范性立场不一致,其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将西方规范伦理学的框架套用于早期中国哲学的这一常见但却值得商榷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墨经》 快乐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的心理学思想
9
作者 曾立格 《心理学报》 1983年第1期29-36,共8页
《墨经》是一部以阐述逻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其中蕴藏着不少珍贵的心理学思想。例如它对于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论述,不仅具有哲学意义,而且也富于心理学色彩。本文试图从《墨经》或《墨辩》中所涉及的有关心理... 《墨经》是一部以阐述逻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其中蕴藏着不少珍贵的心理学思想。例如它对于人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论述,不仅具有哲学意义,而且也富于心理学色彩。本文试图从《墨经》或《墨辩》中所涉及的有关心理过程、社会心理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的论述,探讨其心理学意义,并给予尽可能客观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它在我国心理学思想发展史上究竟做出什么贡献和处于什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思想 《墨经》 社会心理 心理学问题 心理过程 心理学意义 教育心理 心理学报 认识过程论 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经》的空间观念
10
作者 范兴昕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0-34,共5页
《墨经》一书记载了先秦墨家关于哲学、数学、光学、力学甚至文学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观点,其中也蕴藏着墨子及其后学关于空间的独特理念。该书记载,"宇"就"弥异所",又是以"家"为中心的东、西、南、北... 《墨经》一书记载了先秦墨家关于哲学、数学、光学、力学甚至文学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观点,其中也蕴藏着墨子及其后学关于空间的独特理念。该书记载,"宇"就"弥异所",又是以"家"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方位的集合体;"长宇"久,"久"却又是"有穷""无穷"的统一体;而且,"长宇"处于无尽的"徙""进"之中,却又有"处"而"无近"。也就是说,在讲求思辩的墨家学者看来,空间是无限性与有限性、历时性与共时性、运动性与静止性的统一体。这种思辩性强、超前意识鲜明的空间观,蕴含了中华先民的空间智慧,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空间 无限性 运动性 历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物得神:浅谈中国传统工艺审美特质及其在福州寿山石雕艺术中的体现
11
作者 宫旭红 《福建艺术》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中国传统工艺透过器物的形态表现出特定的格调趣味和审美理想。历代工艺家们“寓意于物”“融技于道”,表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哲学观、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中国传统工艺思想体系包罗万象,《考工记》《天工开物》《营造法式》《... 中国传统工艺透过器物的形态表现出特定的格调趣味和审美理想。历代工艺家们“寓意于物”“融技于道”,表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哲学观、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中国传统工艺思想体系包罗万象,《考工记》《天工开物》《营造法式》《长物志》《饰录》《闲情偶寄》等造物设计典籍,还有许多直接或者间接反映古人造物观的著作《周易》《道德经》《庄子》《墨经》等,从中可以看到古人通过对器物材质、制作工艺和装饰纹样的认知,逐渐形成“立象尽意”“器以载道”“文质彬彬”“天人合一”“形神兼备”等造物审美思想和观念范畴,涵养出怡情养性的维度,赋予器物精神气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艺 《天工开物》 《闲情偶寄》 《营造法式》 《考工记》 《墨经》 寿山石雕 《长物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侔”式推理的有效性分析
12
作者 李志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1期82-85,共4页
“侔”是墨家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从语义角度进行分析的一种推理,包括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五种推理形式。但在五种推理形式中,仅有“是而然”是有效的。这些推理形式大多是为了在... “侔”是墨家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从语义角度进行分析的一种推理,包括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五种推理形式。但在五种推理形式中,仅有“是而然”是有效的。这些推理形式大多是为了在政治上论证自家思想,反驳别家论点,所以不具有普及性,无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侔”式推理 有效性 附加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筑形式的类型化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汉军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该文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与哲学解释学方法,通过有关建筑文献与实物,去理解传统工匠把《易经》的类型智慧和《墨经》的思维逻辑作为建筑形式的思考要点,渗透在《鲁班经》、《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一类建筑规范当中,化为“百姓日用而... 该文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与哲学解释学方法,通过有关建筑文献与实物,去理解传统工匠把《易经》的类型智慧和《墨经》的思维逻辑作为建筑形式的思考要点,渗透在《鲁班经》、《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一类建筑规范当中,化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建筑形式的类型化思考,和传统建筑的类型化创作手段,通过相应的设计营建过程,创造具有无限代数隐喻和社会生活制度意义的中国建筑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形式 类型化思考 《易经》类型智慧 《墨经》逻辑思维 刘致平 西方建筑形式 风格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的基本概念(Ⅲ) 力的概念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洪 罗蔚茵 《大学物理》 1985年第1期7-10,共4页
关键词 力学 远古时代 《墨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诸子思辩之风述略
15
作者 吴宪贞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战国时代是中国思辩学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战国诸子思辩景观。就思辩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而言,《庄子》和《墨经》之文体现出当时思辩的最高水平,成为战国思辩文章的典型之作,但二者又存在着实质的不同,形成了"别是一... 战国时代是中国思辩学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战国诸子思辩景观。就思辩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而言,《庄子》和《墨经》之文体现出当时思辩的最高水平,成为战国思辩文章的典型之作,但二者又存在着实质的不同,形成了"别是一家"的《庄子》思辩和传统意味浓厚的《墨经》思辩,昭示了战国思辩乃至此后思辩学术和文化发展的两个趋势和方向,影响重大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诸子 《庄子》 《墨经》 思辩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故、理——冯契逻辑范畴体系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赛花 《船山学刊》 2004年第1期83-86,共4页
本文探讨冯契所提出的以类、故、理为框架的逻辑范畴体系的主要内容、历史来源及其特点 ,揭示冯契对《墨经》类、故。
关键词 冯契 逻辑范畴体系 述评 《墨经》 创新 因果关系 历史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与诸子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检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6-101,106,共7页
章太炎与诸子学罗检秋章太炎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和国学大师。他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儒、道、墨、法等家学说有深入研究,他在近代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诸子的是非和文化价值,阐述其独到免职七章太炎较早否定了儒家宗师孔子的至尊地位。认为... 章太炎与诸子学罗检秋章太炎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和国学大师。他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儒、道、墨、法等家学说有深入研究,他在近代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诸子的是非和文化价值,阐述其独到免职七章太炎较早否定了儒家宗师孔子的至尊地位。认为“人事百端,交易未艾,或非或书,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诸子学 《墨经》 《庄子》 古文经学 齐物 梁启超 相对主义 孔子 《国故论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上)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5期56-61,共6页
鲁迅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上)张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着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 鲁迅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上)张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着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庄子》 章太炎 《老子》 中国古代哲学 《论语》 《墨子》 哲学著作 公孙龙子 《墨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学研究的大观——读谭家健先生《墨子研究》
19
作者 郑君华 《管子学刊》 1997年第3期82-83,共2页
墨学研究的大观——读谭家健先生《墨子研究》郑君华1996年,谭家健先生出版了《墨子研究》一书,是多年以来寥若晨星的墨学研究书籍中特出的一部专著。最近笔者阅读了此书,认为其对墨子学说系统全面的研究及对中外古今墨学研究的... 墨学研究的大观——读谭家健先生《墨子研究》郑君华1996年,谭家健先生出版了《墨子研究》一书,是多年以来寥若晨星的墨学研究书籍中特出的一部专著。最近笔者阅读了此书,认为其对墨子学说系统全面的研究及对中外古今墨学研究的兼收并举,可谓规模弘远,贯通淹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研究 《墨子校释》 《墨子》 “兼爱” 墨子学说 文学价值 中国大陆 《墨经》 充足理由律 经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比较逻辑史》一书学术价值
20
作者 于永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0-51,共2页
杨百顺教授新著《比较逻辑史》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仍为逻辑论坛上此类书仅见,具有开拓意义。《比较逻辑史》(下称《比》)共分4篇17章,44万余字。这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论著,它至少有如下一些特点:一、以丰富翔实的资料... 杨百顺教授新著《比较逻辑史》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仍为逻辑论坛上此类书仅见,具有开拓意义。《比较逻辑史》(下称《比》)共分4篇17章,44万余字。这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论著,它至少有如下一些特点:一、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论述了中国、印度和西方逻辑发展史(一)论述三大逻辑产生的背景:印度逻辑产生于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种种宗义相对立”的论争之中。中国古代逻辑诞生之时,正是诸子蜂起,各大哲学派别各抒己见之时,正是在争鸣中哲学家们才总结出充满逻辑因素的辩的目的、任务、方术。并有不少人探讨了名、辞、说、谬误、思维规律,初步形成具有中国语言特色的逻辑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逻辑 书学 逻辑思想 《墨经》 工具论 非经典逻辑 详论 比较研究 东西方逻辑 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