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说《墓碣文》“外典”与“今典”——释“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被引量:2
1
作者 郜元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鲁迅留日后期所译安特莱夫小说《谩》以及周作人“五四”时期所译科罗连科小说《玛加尔的梦》、弥里珍那小说《老乳母》,其中三位主人公分别经历了“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的痛苦与绝望,也都因“... 鲁迅留日后期所译安特莱夫小说《谩》以及周作人“五四”时期所译科罗连科小说《玛加尔的梦》、弥里珍那小说《老乳母》,其中三位主人公分别经历了“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的痛苦与绝望,也都因“罪过”接受“审判”,滑向“无所希望”的深渊。但无论逆来顺受抑或激烈抗辩,他们都不肯轻易放弃“得救”的盼望,不懈地祈求魔鬼或天神的裁决,最终遭遇逆转,乃至“得救”。《墓碣文》开头四句碑文既是鲁迅基于人生经验与精神探索而梦中偶得佳句,也可说是他有意无意化用了兄弟二人先后三部译作的相关内容,由此得到三位俄国作家的“外典”之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碣文》 安特莱夫 弥里珍那 科罗连科 外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墓碣文》:由被动死亡到积极求索的生命记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7,45,共12页
《墓碣文》的主题是什么?历来认为,是作者在解剖自己虚无的心理。本文认为,《墓碣文》是鲁迅在即将走向新的生活时为自己的过去造下的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本文也不同意研究界历来普遍认为的阴面碣文和阳面碣文展... 《墓碣文》的主题是什么?历来认为,是作者在解剖自己虚无的心理。本文认为,《墓碣文》是鲁迅在即将走向新的生活时为自己的过去造下的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本文也不同意研究界历来普遍认为的阴面碣文和阳面碣文展示的是墓主前后一体的生命,而是墓主前后两段不同性质的生命记录,而且认为《墓碣文》的基调不是灰暗与阴冷,它表现的是创作主体整理心情,告别过去,走向新生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碣文》 死亡 进取 许广平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确定自我:“钞古碑”与鲁迅《墓碣文》的创作
3
作者 黄爱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5,共10页
金石文献是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在文艺志业和社会教育事业上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饱蘸着金石研究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墓碣文》借由梦中读残碑的经历审视鲁迅后五四时期在家庭、文艺志业、社会改革中遭遇挫败所带来的酷烈创痛,并重构了... 金石文献是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二人在文艺志业和社会教育事业上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饱蘸着金石研究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墓碣文》借由梦中读残碑的经历审视鲁迅后五四时期在家庭、文艺志业、社会改革中遭遇挫败所带来的酷烈创痛,并重构了文人“读碑”传统。文言墓碣文中缺失的社会关系网和对墓主的盖棺论未定,既构成对传统碑志义例及礼制文化的颠覆,也代表着支离破碎的灵魂拒绝在现有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中进行自我命名,而是执拗探寻“主观之内面精神”。“我”以白话文连贯地讲述文言墓碣支离的故事,既是将被压抑的自我融入现实苦斗的开始,也暗含着鲁迅发掘金石文献的生命力,借此重振国民精神及文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钞古碑” 《墓碣文》 身份认同 生命力 金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魂”“长蛇”“抉心自食”“从天上看见深渊”--《墓碣文》与鲁迅译介之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郜元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野草·墓碣文》涉及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与非文学的观念、传说、意象、叙事与修辞,然而作者思想感情之所以获得“特异”之表达,关键还是采取了他与周作人合译的《红星佚史》以及他本人所译尼采、望·蔼覃、安特莱夫等作品的一系... 《野草·墓碣文》涉及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与非文学的观念、传说、意象、叙事与修辞,然而作者思想感情之所以获得“特异”之表达,关键还是采取了他与周作人合译的《红星佚史》以及他本人所译尼采、望·蔼覃、安特莱夫等作品的一系列“外典”。在《墓碣文》和鲁迅所译介或参与译介的上述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着值得关注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碣文》 游魂 长蛇 抉心自食 外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铭刻在墓碑上的文字——鲁迅《墓碣文》与卡夫卡《一场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曾艳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32,共9页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鲁迅与卡夫卡比较研究的文章就层出不穷,甚至还有比较研究的专著问世。然而,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两位伟大的作家,却似乎没有以任何方式交叉、交流,或相互了解过。鲁迅关注外国文学,尤其关注域外弱小民...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鲁迅与卡夫卡比较研究的文章就层出不穷,甚至还有比较研究的专著问世。然而,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两位伟大的作家,却似乎没有以任何方式交叉、交流,或相互了解过。鲁迅关注外国文学,尤其关注域外弱小民族的文学创作,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材料证明鲁迅知道卡夫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墓碣文》 鲁迅 20世纪90年代 墓碑 外国 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灯寻影 灯到影灭——从《墓碣文》看《野草》 被引量:5
6
作者 富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42,27,共8页
关键词 《墓碣文》 《野草》 自我探索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碑、自啮与超越——试从“读碑”意象入手诠释鲁迅散文诗《墓碣文》 被引量:2
7
作者 贾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6,共6页
本文以鲁迅完成于1925年的散文诗《墓碣文》为研究对象,从《墓碣文》中的访碑意象入手,联系中国传统中文人访碑故事、绘画以及尼采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超人理论,对《墓碣文》进行读解。笔者认为,该文的用意并不是鲁迅否定自... 本文以鲁迅完成于1925年的散文诗《墓碣文》为研究对象,从《墓碣文》中的访碑意象入手,联系中国传统中文人访碑故事、绘画以及尼采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超人理论,对《墓碣文》进行读解。笔者认为,该文的用意并不是鲁迅否定自己阴暗、陈旧的一面,文中的死者也未必是"未被创造出来的超人的遗骸",《墓碣文》是作者鲁迅藉书写看似重复的经验,不断自省终至超越传统和自我的思绪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墓碣文》 访碑 观碑 鲁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三变:纪念与忘却的双重变奏——以鲁迅《墓碣文》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78,共8页
鲁迅散文诗《墓碣文》以速朽的墓碣、坐起的死尸与自噬的长蛇三重意象,翻转金石本有的纪念意义,颠倒纪念变为忘却,颠覆传统对死亡的常规安排。这三次“转换性的创造”恰与其师章太炎所强调的历史三项不谋而合,带有实验色彩的传统变形涉... 鲁迅散文诗《墓碣文》以速朽的墓碣、坐起的死尸与自噬的长蛇三重意象,翻转金石本有的纪念意义,颠倒纪念变为忘却,颠覆传统对死亡的常规安排。这三次“转换性的创造”恰与其师章太炎所强调的历史三项不谋而合,带有实验色彩的传统变形涉及物质、制度又回归人之生命。同时,纪念与忘却的双重变奏也暗示了个体经验与时代命运同构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碣文》 传统 纪念 忘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墓碣文》新释
9
作者 张永仁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9期42-45,共4页
《墓碣文》历来被认为是鲁迅《野草》中比较难懂而又较多地流露出鲁迅“空虚和绝望情绪”的一篇散文诗。比较难懂,致使研究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细读原文,恐怕很难同意那种所谓较多地流露鲁迅“空虚和绝望情绪”的说法。本文试对《... 《墓碣文》历来被认为是鲁迅《野草》中比较难懂而又较多地流露出鲁迅“空虚和绝望情绪”的一篇散文诗。比较难懂,致使研究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细读原文,恐怕很难同意那种所谓较多地流露鲁迅“空虚和绝望情绪”的说法。本文试对《墓碣文》作一点新的解释,以就正于专家、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碣文》 鲁迅 《野草》 绝望情绪 研究家 新释 社会革命 “本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野草·墓碣文》现代意识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亚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93-194,共2页
《野草·墓碣文》的现代意识 ,乃是鲁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精神 。
关键词 鲁迅 《墓碣文》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散文的独特构思
11
作者 卢今 《中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1期47-54,共8页
一 鲁迅写散文,常常不拘成法地乘兴起笔,纵意挥洒,他时而描绘景物,时而叙述事件,时而侃侃而论,时而又吟咏叹喟;有时他把话题扯得很远,有时还插叙些与本题并不关联的事情。你不能说他的散文没个中心,但他那种写法确给人以运思似不经心的... 一 鲁迅写散文,常常不拘成法地乘兴起笔,纵意挥洒,他时而描绘景物,时而叙述事件,时而侃侃而论,时而又吟咏叹喟;有时他把话题扯得很远,有时还插叙些与本题并不关联的事情。你不能说他的散文没个中心,但他那种写法确给人以运思似不经心的感觉。这倒恰恰是印证了他自己的说法的:“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本来,散文,顾名思义,散是它的题中之义,散文又称随笔,随便也是它的题中之义,当然,散漫随便,自由自在,没有模式,灵活多变,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没个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散 艺术构思 作品 藤野先生 歌剧团 沙漠 寂寞感 《墓碣文》 俄国 感情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的诗与“哲学”(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木山英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0-53,共14页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墓碣文》 《过客》 《希望》 《死火》 “无物之阵” 作品 “超人” 魏连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满黑暗的光明(下)──读《野草》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乾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5-33,共9页
《求乞者》乞讨与布施,呼救与解救,关乎同情、怜悯或慈悲。这个主题在宗教史、思想史上和实生活中不仅有普遍性,而且有着非常核心的地位。佛教把“布施度”作为“六度”之首提出,以其为到达“波罗密”(彼岸)的起码修持。基督教更... 《求乞者》乞讨与布施,呼救与解救,关乎同情、怜悯或慈悲。这个主题在宗教史、思想史上和实生活中不仅有普遍性,而且有着非常核心的地位。佛教把“布施度”作为“六度”之首提出,以其为到达“波罗密”(彼岸)的起码修持。基督教更是称为被“怜悯的道德”,以至尼采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墓碣文》 《过客》 尼采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玩味” “有” 上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八)──鲁迅《野草》重释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8期19-31,共13页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八)──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失掉的好地狱》《失掉的好地狱》写于1925年6月16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22日《语丝》周刊第32期。这又是一篇写梦境,而且是照例以"我梦见自己……"开头...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八)──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失掉的好地狱》《失掉的好地狱》写于1925年6月16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22日《语丝》周刊第32期。这又是一篇写梦境,而且是照例以"我梦见自己……"开头的散文诗。然而同前面一些写梦境的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墓碣文》 《影的告别》 地狱 自我解剖 生命哲学 魔鬼 鲁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野草》的心理过程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彦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2期31-36,共6页
论《野草》的心理过程刘彦荣由分析《野草》的表意方式入手,可以从一个方面认知《野草》创作的原发性动因。《野草》的表意方式,在作者的全部创作中具有某种特殊性。作者对此曾有过解释:"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论《野草》的心理过程刘彦荣由分析《野草》的表意方式入手,可以从一个方面认知《野草》创作的原发性动因。《野草》的表意方式,在作者的全部创作中具有某种特殊性。作者对此曾有过解释:"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①将"那时"的情形理解为社会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秋夜》 兄弟失和 《墓碣文》 枣树 意象 《死火》 心理过程 《希望》 《求乞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玉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5期30-35,共6页
《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贾玉民近涉猎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发现一些作品与鲁迅先生《野草》中某些篇章的艺术构思,颇有相似之处。反观多年来研究者对《野草》奇特构思与艺术形式渊源的探寻,往往多注目于外国,对于它从中国文学所... 《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贾玉民近涉猎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发现一些作品与鲁迅先生《野草》中某些篇章的艺术构思,颇有相似之处。反观多年来研究者对《野草》奇特构思与艺术形式渊源的探寻,往往多注目于外国,对于它从中国文学所接受的影响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笔记小说 古代笔记 《影的告别》 《墓碣文》 鲁迅先生 《中国小说史略》 《抱朴子》 《死火》 《小说旧闻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理群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3期21-27,共7页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一)“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鲁迅《墓碣文》里的这句话是被很多人视为“虚无主义”的。
关键词 鲁迅 《墓碣文》 怀疑主义 化心理结构 二十世纪 思维模式 废墟 西方 思维方式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夜里的自噬与救赎——从吕志青小说《黑屋子》到《长脖子老等》
18
作者 吴佳燕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墓碣文》湖北作家吕志青的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独特的存在.之所以独特在于他对现代主义精神自始至终的坚持.如果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先锋作家在21...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墓碣文》湖北作家吕志青的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独特的存在.之所以独特在于他对现代主义精神自始至终的坚持.如果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先锋作家在21世纪以后大量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型和回归,那么吕志青是先锋写作的后起之秀并且持续发力、坚持自我的一个.因此在现实主义的主潮面前,在湖北实力强健的50后一拨作家中,他的写作多少有些另类和不合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救赎 先锋作家 现代主义精神 先锋写作 现实主义 《墓碣文》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论《野草》
19
作者 吕恢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56-64,共9页
续论《野草》吕恢文关于鲁迅《野草》的研究,我在《论<野草>》(载《北京社会科学》95年第3期)一文中,先说明了方法:《野草》与鲁迅同期(亦涉及稍前和稍后)的作品,在思想上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充分研究和参考鲁迅相关著作... 续论《野草》吕恢文关于鲁迅《野草》的研究,我在《论<野草>》(载《北京社会科学》95年第3期)一文中,先说明了方法:《野草》与鲁迅同期(亦涉及稍前和稍后)的作品,在思想上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充分研究和参考鲁迅相关著作,十分有助于理解《野草》──尤其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野草》 《影的告别》 《秋夜》 《墓碣文》 马克思主义 革命民主主义 《死火》 《求乞者》 黄金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我与自我矛盾的象征─—《野草》新解三题
20
作者 庞沁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我与自我矛盾的象征─—《野草》新解三题庞沁文《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血孕育的宁馨儿,它凝聚着先生深刻的生命体验,包含着先生全部的人生哲学,是先生丰富复杂心灵的象征。《野草》中一些意象是作者心灵中互相矛盾着的两方面的象... 本我与自我矛盾的象征─—《野草》新解三题庞沁文《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血孕育的宁馨儿,它凝聚着先生深刻的生命体验,包含着先生全部的人生哲学,是先生丰富复杂心灵的象征。《野草》中一些意象是作者心灵中互相矛盾着的两方面的象征,只有从分析心灵,即从精神分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黑暗与虚无 《影的告别》 《墓碣文》 自我矛盾 《死火》 象征 生命本能 鲁迅先生 自由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