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现实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现实建构》 数字媒体 书评 中国 网络文学 马立新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氛与沉浸:虚拟现实电影的空间感知体系建构
2
作者 崔琳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3-67,共5页
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虚拟现实电影进行媒介范式转换,即从本体论层面重构虚拟现实电影的空间感知机制与叙事逻辑。本研究立足于虚拟现实电影空间构建发展的新时期,以虚拟现实电影的空间感知体系建构为核心,提出一种基于“... 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虚拟现实电影进行媒介范式转换,即从本体论层面重构虚拟现实电影的空间感知机制与叙事逻辑。本研究立足于虚拟现实电影空间构建发展的新时期,以虚拟现实电影的空间感知体系建构为核心,提出一种基于“气氛—沉浸”的新型空间感知体系。该体系通过多模态感官整合观众与电影空间的具身交互,创造出深度沉浸的在场体验,为虚拟现实电影多维度空间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电影 空间感知 气氛营造 沉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勇 宋一恒 +3 位作者 胡庆雷 李一民 郑建英 高晓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1,82,共6页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 针对智能车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硬件成本高、碰撞损耗大、场地占用大、学时有限等问题,采用CoppeliaSim、Matlab/Simulink和虚幻引擎构建具有高还原度与高自由度的智能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现实数字实验室,同时设计了智能车实验教学APP与配套实验课程。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智能车的开发步骤与流程,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化智能车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智能车项目受设备与场地的限制,打造了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虚拟仿真 虚拟现实 实验教学 数字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环境下景观感知与评价的实验设计
4
作者 李丽 张子宣 +4 位作者 赵辉辉 庞玥 苏展勇 李元奎 林卫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传统景观感知与评价通常受限于实际气象条件,研究景观感知与评价时往往淡化温湿度的影响,仅讨论特定物理环境下的问题。为全面系统地对景观感知与评价进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验设计。... 传统景观感知与评价通常受限于实际气象条件,研究景观感知与评价时往往淡化温湿度的影响,仅讨论特定物理环境下的问题。为全面系统地对景观感知与评价进行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人工气候室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验设计。该方法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等物理参数,同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复现自然场景中的植物、水景和天空等景观要素。这种设计允许研究者探索多种物理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全面的景观感知与评价。实践表明,该实验设计有效克服了由于天气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实验的困难,拓展了景观感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室 虚拟现实技术 景观感知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电子手套的手部运动虚拟现实系统
5
作者 王大鹏 韩柄添 +3 位作者 张晓航 刘腾 孟垂舟 郭士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为提升虚拟现实系统对于触觉感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手部触觉感知穿戴式电子手套和一个虚拟现实系统。在穿戴式电子手套每根手指的背部布置柔性弯曲传感器(Flex)采集手指弯曲度信息,并在指尖布置力敏电阻... 为提升虚拟现实系统对于触觉感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手部触觉感知穿戴式电子手套和一个虚拟现实系统。在穿戴式电子手套每根手指的背部布置柔性弯曲传感器(Flex)采集手指弯曲度信息,并在指尖布置力敏电阻器(FSR)实现触觉感知;传感器通过阻抗分压电路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经过模数转换(ADC)转换为数字信号;收集的传感器信号经过数字低通滤波电路后,通过串口通讯发送至开发的虚拟现实软件,并通过识别不同手势及物体抓握实验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触觉感知信号采集速率高达50 Hz;对于26个字母手势的模式识别准确率高达85.31%;物体抓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对于手指捏持力度的精确反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可穿戴式电子手套 虚拟现实 数字低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词情境视域下的虚拟现实空间疗愈与智慧交互设计研究
6
作者 孔帅 王艺淳 +3 位作者 何理 王竞广 李岳佳妮 李香豫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8-480,共13页
目的基于虚拟现实疗愈空间与智慧交互设计,创新传统诗学的文化情境服务,推动其应用场景的创造性转化。方法通过挖掘诗词的情感疗愈特质与空间叙事基因,采用数字情境活化策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集意境沉浸、情感交互、身心疗愈于一体... 目的基于虚拟现实疗愈空间与智慧交互设计,创新传统诗学的文化情境服务,推动其应用场景的创造性转化。方法通过挖掘诗词的情感疗愈特质与空间叙事基因,采用数字情境活化策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集意境沉浸、情感交互、身心疗愈于一体的智慧化空间场域,并进行用户体验成效评价。结果不仅强化了诗词美学与情感疗愈的数字传播效能,更开辟了“情感计算+空间叙事”的双向疗愈通道,有效缓解了用户的负面情感效应。结论这种虚实共生、智慧交互的诗境重构模式与文化传承路径,为数字人文视角下诗性基因的空间转化与情感表达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空间疗愈 情感关怀 诗词情境 智慧交互 APP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公园运动共享型空间优化研究
7
作者 侯韫婧 王雨萌 +1 位作者 吴雨馨 许大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5,共8页
作为健康干预的重要空间载体,高密度地区城市公园面临着增量困难与居民多样化运动需求的显著矛盾。城市公园运动共享型空间通过提高场地使用率、周转率及活动兼容性,能够有效提升公园的运动供给能力。以哈尔滨丁香公园和群力公园为例,利... 作为健康干预的重要空间载体,高密度地区城市公园面临着增量困难与居民多样化运动需求的显著矛盾。城市公园运动共享型空间通过提高场地使用率、周转率及活动兼容性,能够有效提升公园的运动供给能力。以哈尔滨丁香公园和群力公园为例,利用Kano模型提取不同运动类型的关键环境要素,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使用人群特点,自由组合关键环境要素,建构3类运动共享型空间——放松+舒缓、社交+爱好、社交+放松;最终通过模拟预测,明确运动共享型空间的必备环境要素,提出模块化共享空间优化的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运动类型人群对活动空间的必备需求存在差异,如高强度运动人群重视场地设施,而低强度运动人群认为植物特征是提升其运动意愿的关键;2)“高围合+多色植物+趣味设施”的空间能吸引进行放松和舒缓类活动的人群共同开展体力活动,“大尺度+特色水景+休憩设施”的空间能吸引进行社交和爱好类活动的人群共同开展体力活动,“便捷出口+多样植物+健身设施”的空间能吸引进行社交和放松类活动的人群共同开展体力活动。研究结果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园的优化更新提供了新路径,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虚拟现实技术 运动共享型空间 环境要素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拟现实动画作为艺术治疗手段之可行性
8
作者 叶佑天 吴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07,共6页
随着研究人员不断发现传统心理治疗存在的局限性,艺术治疗在心理治疗领域中逐步受到重视,虚拟现实动画凭借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多感官交互性及参与式叙事,成为艺术治疗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通过剖析虚拟现实动画在多个维度——包括多... 随着研究人员不断发现传统心理治疗存在的局限性,艺术治疗在心理治疗领域中逐步受到重视,虚拟现实动画凭借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多感官交互性及参与式叙事,成为艺术治疗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通过剖析虚拟现实动画在多个维度——包括多感官交互与情感共鸣的深刻联结、作为创意媒介与交互叙事工具的独特优势,以及其在针对年轻群体的治疗效果和高校教育融合中的具体实践作用,探讨虚拟现实动画作为艺术治疗手段的巨大潜力与可行性。从艺术治疗参与者的多元视角出发,分别从创作者与欣赏者的立场揭示虚拟现实动画作为艺术治疗媒介所蕴含的独特价值,旨在为艺术治疗实践以及虚拟现实动画创作提供新的视角与参考,为动画艺术治疗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该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动画 动画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自由雕刻系统
9
作者 朱晓强 杨伊菲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57,共13页
形状建模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领域,其中虚拟雕刻是自由形状建模中的重要范式之一。传统的虚拟雕刻通常通过控制器对模型网格进行编辑,并在显示器上观察二维的模型可视化结果,存在视角受限、沉浸感差等问题。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VR)... 形状建模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重要领域,其中虚拟雕刻是自由形状建模中的重要范式之一。传统的虚拟雕刻通常通过控制器对模型网格进行编辑,并在显示器上观察二维的模型可视化结果,存在视角受限、沉浸感差等问题。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VR)的发展,其带来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为虚拟雕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将VR与虚拟雕刻相结合,以准均匀网格为基础,实现了一个VR环境中的实时雕刻系统。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表面点选择算法、网格优化技术、网格变形策略和拓扑融合方法,并进一步设计自由拓扑算法为雕刻建模提供更高的自由度。针对通用的雕刻过程,基于以上算法实现了一系列用户友好的雕刻工具,可保证网格始终具有封闭、流形和无自交等优点。此外,针对任意模型间无缝融合的需求,提出了2种以符号距离场引导的模型间融合方法,分别基于网格变形和网格融合。系统所创建的模型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实验结果展示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以及用户友好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三维建模 虚拟雕刻 自由拓扑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液压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曾文 尹佳林 +2 位作者 李子睿 丁家浩 饶余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2,共7页
针对传统液压传动教学实验设备价格贵、实验内容抽象、实验过程难以考核等问题,基于Unity3D设计了一个交互性强、沉浸度高、功能完善的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实现液压实践教学中的设计性、验证性和综合性等实验的虚拟仿真以及理... 针对传统液压传动教学实验设备价格贵、实验内容抽象、实验过程难以考核等问题,基于Unity3D设计了一个交互性强、沉浸度高、功能完善的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实现液压实践教学中的设计性、验证性和综合性等实验的虚拟仿真以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的考核评估。基于该平台,学生能直观地观察油液流动、阀口状态、部件运动等,使液压系统具象化;增强学生在虚拟环境下的操作与故障排除能力;提升考核评估的客观性。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为提升液压传动实践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传动 虚拟现实 液压实验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非玩家角色到人工智能体:虚拟现实媒介的“终极生活”叙事
11
作者 周雯 陈焱松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40,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改变了传统电影、游戏、虚拟现实媒介中需要完整故事结尾的叙事传统,从预设好的故事脚本延展为开放世界与实时涌现角色。尤其是人工智能体(AIAgent)在多模态感知、多场景任务中表现出的适应性,加之虚拟现实媒介...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改变了传统电影、游戏、虚拟现实媒介中需要完整故事结尾的叙事传统,从预设好的故事脚本延展为开放世界与实时涌现角色。尤其是人工智能体(AIAgent)在多模态感知、多场景任务中表现出的适应性,加之虚拟现实媒介的多模态交互支持,使虚拟现实媒介原有的非玩家角色(NPC)被逐步替代。文章通过阐释虚拟现实媒介中从NPC到AIAgent的叙事变迁,探究了人工智能体如何进行叙事,并由此提出了虚拟现实媒介中人工智能体叙事的表征及其机制。具体而言,智能体在共同的叙事和体验的基础上,提供了涌现叙事的可能性,其在虚拟现实媒介中的故事生存,实际上展现出对未来虚实融合叙事的“终极生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涌现叙事 故事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评《高校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12
作者 屈文婧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03-I0004,共2页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项综合、实用技术。一方面,基于综合性分析,VR以计算机技术夯筑基石,以多媒体技术构建框架,以感知反馈设备为交互媒介,将仿真、建模、渲染、显示、伺服、算法等技术要素(形式)聚合一处。由此,利用V...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项综合、实用技术。一方面,基于综合性分析,VR以计算机技术夯筑基石,以多媒体技术构建框架,以感知反馈设备为交互媒介,将仿真、建模、渲染、显示、伺服、算法等技术要素(形式)聚合一处。由此,利用VR创设音乐情境,不仅能消解现实与虚拟的隔阂,还能模糊写实与想象的边界,为音乐受众提供沉浸、互动的体验。另一方面,基于实用性分析,VR的使用主体多元、适应环境宽泛、内容构成丰富,可便捷地应用于游戏娱乐、工业设计、远程医疗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效果评估 仿真 虚拟现实技术 沉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虚拟现实碰撞检测
13
作者 王大虎 张艳伟 +1 位作者 侯伟华 张新科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了解决虚拟现实场景中碰撞检测性能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包围盒与果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碰撞检测技术。首先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包围盒将物体进行包围,当检测到A、B物体生成的包围盒发生重叠,则完成包围盒碰撞检测;根据包围... 为了解决虚拟现实场景中碰撞检测性能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包围盒与果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碰撞检测技术。首先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包围盒将物体进行包围,当检测到A、B物体生成的包围盒发生重叠,则完成包围盒碰撞检测;根据包围盒交叉空间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特征点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点进行果蝇种群的构建;然后以待检测物体的同类特征距离的倒数作为果蝇群体的实物浓度适应度函数,通过果蝇优化算法迭代,选择出最小特征距离;根据最小特征距离与设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待检测的物体是否发生碰撞,实现待检测物体的混合碰撞检测。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果蝇的个体搜索步长,可以大大提高碰撞检测的精度。与虚拟现实中常用的碰撞检测技术相比,该算法的碰撞检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包围盒 果蝇优化算法 混合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绿地空间交互景观中的复愈性优化设计探究
14
作者 朱婧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具有复愈功能的绿地空间需求日益提升。探索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绿地空间交互景观复愈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虚拟场景,结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面积、不同内容、不同真实感、不同互动方式的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具有复愈功能的绿地空间需求日益提升。探索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绿地空间交互景观复愈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虚拟场景,结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面积、不同内容、不同真实感、不同互动方式的设计方法对景观复愈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复愈性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用户对绿地空间景观的感知与体验,进而增强景观给人带来的心理与生理复愈效果,以期为城市绿地空间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绿地空间 交互景观 复愈性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矿山精细化建模方法与虚拟现实平台搭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江梅 关凯 +5 位作者 朱万成 徐晓冬 刘阳晓 高楠 秦瑞博 李荟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矿山生产过程精细化建模和场景展示,可以实现对矿山三维空间分布的精细刻画,同时提高矿山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可视化程度。将精细化地质建模技术与矿山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相结合,搭建了兼容PC端浏览器和手机端APP的三维可视化地表灾害... 矿山生产过程精细化建模和场景展示,可以实现对矿山三维空间分布的精细刻画,同时提高矿山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可视化程度。将精细化地质建模技术与矿山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相结合,搭建了兼容PC端浏览器和手机端APP的三维可视化地表灾害监测预警云平台。采用Hermite径向基隐函数、MaskR-CNN网络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等多源数据融合的矿山精细化建模方法,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InSAR数据、钻孔岩芯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了地表形态、地层分布、岩体质量等信息的精细化智能表征,以及由表及里的矿山精细化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岩体质量智能计算的移动端APP进行钻孔岩芯数据快速采集及智能识别,并采用WebGL和云计算技术搭建了兼容PC端浏览器和手机端APP的三维可视化监测预警云平台。该平台被应用到阿尔哈达铅锌矿,融合精细化模型和虚拟现实矿山场景构建,将研究对象的空间数据信息、监测信息以及精细化建模等进行了统一管理和可视化。研究表明:三维虚拟现实场景的多终端嵌入以及矿山灾害预警预报的高度可视化,方便矿山工作人员快速了解地表稳定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三维建模 钻孔岩芯识别 虚拟现实场景 云平台 岩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定位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器人遥操作研究
16
作者 林子骜 肖聚亮 +3 位作者 赵炜 刘海涛 龙晖午 牛一凡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
机器人遥操作,即人类操作者通过远程控制设备操纵机器人完成任务,实现了机器人的执行能力和人类操作者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的融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要求复杂且对人类有潜在危险的领域.高效遥操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能否为... 机器人遥操作,即人类操作者通过远程控制设备操纵机器人完成任务,实现了机器人的执行能力和人类操作者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的融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要求复杂且对人类有潜在危险的领域.高效遥操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能否为操作者提供良好的临场感,临场感取决于操作者对远程环境的身临其境的感知(视觉、触觉等感官反馈)以及对远程机器人精准、直观的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定位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器人遥操作方法,重建并传输远程场景的静态点云模型,利用Gen6D位姿估计算法根据RGB数据自动检测远程场景中的物体,然后将检测到的物体位姿信息传输到Unity虚拟现实场景中,定位虚拟物体,从而取代物体的点云模型.充分发挥虚拟现实的固有优势,沉浸式可视化重建后的远程场景,利用Unity物理引擎驱动虚拟物体,提高操作者的临场感.其次,提出一种人机解耦的信息物理(cyber-physical)映射模型,将操作者与远程机器人的控制回路解耦,消除了时延对遥操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空间的自适应位置增量映射算法,根据虚拟机器人末端抓手与目标物体的距离改变位姿映射的比例,提高了遥操作的灵活性,并赋予虚拟现实遥操作避障的功能,保障了虚拟现实遥操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遥操作 虚拟现实 场景重建 位姿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运动游戏治疗脑瘫儿童上肢功能有效性的meta分析
17
作者 孙天虹 王楠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79,共6页
目的 对有关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运动游戏治疗脑瘫儿童上肢功能有效性的所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验证其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 目的 对有关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的运动游戏治疗脑瘫儿童上肢功能有效性的所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验证其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由2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纳入的文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其中英文8篇,中文4篇。总样本量为502例,平均样本量为4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基于VR的运动游戏可以改善脑瘫儿童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 PDMS-2)评分和上肢技能质量测试量表(quality of upper extremity skills test, QUEST)评分,但不能改善辅助手评估量表(assisting hand assessment, AHA)评分和缩短捷成-泰勒手功能测试(Jesben-Taylor hand function test, JTHFT)用时。结论 本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VR的运动游戏在提升脑瘫儿童的上肢功能方面与常规康复具有等同的效果。由于干预方案、频率和评价指标的不同,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VR运动游戏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 脑瘫 上肢 康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18
作者 黄梅珍 朱开彦 +3 位作者 何炳蔚 林榕 王晓霞 李红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采用招募的方式,选取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9...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采用招募的方式,选取某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接受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干预,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两组的干预均持续12周,3次/周,30~45 min/次。于干预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形状连线测验(shape trails test,STT)、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各有41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oCA、MMSE、AVLT、STT、GDS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MoCA、MMSE、AVLT(延时、再认)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情绪状态,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沉浸式虚拟现实 社区 认知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中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鑫达 李康 +1 位作者 耿国华 周明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60,共16页
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多重威胁,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存在成本高昂、效率有限和普及性不足等局限.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抗破坏性、沉浸性、交互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优... 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多重威胁,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存在成本高昂、效率有限和普及性不足等局限.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抗破坏性、沉浸性、交互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优势,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创新的解决路径.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数字化采集、三维建模、交互设计和虚拟展示等环节,详细讨论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研究和探索;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严肃游戏、博物馆和叙事等实际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的应用成效,凸显了其在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文化理解和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介绍智能化、互通性和可演变性的发展趋势,预示着虚拟现实技术将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展望未来,应继续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文化价值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建模 交互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虚拟现实场景中晕动病症状与空间认知绩效表现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裴迪 黄伟芬 +4 位作者 赵阳 吴昊 王铭玥 王焰磊 刘峰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1-456,共6页
针对在航天任务中晕动病人员完成操作任务或空间认知任务时,存在其绩效表现降低的问题,开展了虚拟现实的空间站场景中人的晕动病症状与空间认知绩效表现的相关性研究。选取32名志愿者,在虚拟现实的空间站场景中辨识10个设备,通过计算设... 针对在航天任务中晕动病人员完成操作任务或空间认知任务时,存在其绩效表现降低的问题,开展了虚拟现实的空间站场景中人的晕动病症状与空间认知绩效表现的相关性研究。选取32名志愿者,在虚拟现实的空间站场景中辨识10个设备,通过计算设备识别结果与晕动病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性系数及显著性水平,分析晕动病症状与空间认知绩效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虚拟现实的空间站场景下,人的主、客观晕动病症状严重程度与空间认知绩效表现上存在强负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6925和-0.7718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空间认知 虚拟现实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