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堡》中的土地测量员之谜与布拉格犹太定居者的身份困境
1
作者 任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3,共11页
《城堡》在卡夫卡研究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小说中仍有一些基本性的、关键性的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人公K是不是一名土地测量员就是这类问题中的一个。关于这一问题,卡夫卡研究者们莫衷一是,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持有相应的... 《城堡》在卡夫卡研究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小说中仍有一些基本性的、关键性的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人公K是不是一名土地测量员就是这类问题中的一个。关于这一问题,卡夫卡研究者们莫衷一是,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持有相应的证据。实际上,K的身份具有模糊性,断定他是或不是一名土地测量员均是片面的。在K模糊的身份背后,恰恰隐藏着布拉格犹太定居者的身份认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 土地测量员 模糊性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文本也有分裂与解构性——以卡夫卡《城堡》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高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10,191,共11页
文学作品必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作品各内在因素必须"一致""统一""和谐",这一观点并没有充分的哲学根据和文学史根据。传统的经典作品也可能具有后现代性。《城堡》是一个分裂和解构的文本,具体表现为:不... 文学作品必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作品各内在因素必须"一致""统一""和谐",这一观点并没有充分的哲学根据和文学史根据。传统的经典作品也可能具有后现代性。《城堡》是一个分裂和解构的文本,具体表现为:不具有风格上的统一、内容上的统一、结构上的统一,不是内在的有机统一,故事和情节都缺乏清晰的描写与交代,情绪、情调、思想、表述、手法等通常都不一致。没有传统小说的那种"主题",描写和叙述有很大的跳跃性,描写与描写之间、叙述与叙述之间缺乏主体上的逻辑性,缺乏事件上的前因后果。小说到处相互矛盾,比如时间上的矛盾、人物性格上的矛盾、叙述人称上的矛盾等。卡夫卡把"矛盾"正常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 卡夫卡 矛盾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大家气质后的政治思想张力——论卡夫卡《城堡》、《审判》的悖论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利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8-102,共5页
悖论作为一种深层的思维方式,使卡夫卡的作品形成一种似谬实真的艺术张力,不论是《城堡》或是《审判》,都是用悖论和滑动反论构成的象征性图像,又包含着譬喻和寓言,这平添了作品的含混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些含混性和不确定性,让我们清... 悖论作为一种深层的思维方式,使卡夫卡的作品形成一种似谬实真的艺术张力,不论是《城堡》或是《审判》,都是用悖论和滑动反论构成的象征性图像,又包含着譬喻和寓言,这平添了作品的含混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些含混性和不确定性,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作者政治思想张力的指涉功能,感受到卡夫卡如此完全地指涉着历史与现实的权力网络,执着如厉鬼地清算压制性权力对个体的虐杀,让我们认识到卡夫卡的道义和美德比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更重要。于是,作为思维方式的悖论又衍化成抗击专制和极权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城堡》 《审判》 权力网络 抗击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的悲歌──《城堡》与《海的诱惑》主题意境之比较
4
作者 张玉娟 马晓俐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96-98,共3页
《城堡》和《海的诱惑》两部作品虽然创作手法和外在形态相似,但作品的内蕴却不同:《城堡》关注的是人类生存与死亡的斗争,有浓厚的悲剧感;《海的诱惑》表现的却是对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在失败中存在希望。《城堡》反映出西方... 《城堡》和《海的诱惑》两部作品虽然创作手法和外在形态相似,但作品的内蕴却不同:《城堡》关注的是人类生存与死亡的斗争,有浓厚的悲剧感;《海的诱惑》表现的却是对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在失败中存在希望。《城堡》反映出西方文学传统中重个人、重思辩的色彩;《海的诱惑》表现出重群体、重伦理的特质。残雪作品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积极接受外来影响,同时又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意境 小说 比较文学 残雪 自由 生存 死亡 和谐关系 《城堡》 《海的诱惑》 卡夫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似飞鸿踏雪泥——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5
作者 张计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6,共5页
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 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在话语的汪洋大海里追寻K留下的印记,读者可以寻觅到K试图通过女性或信使通往城堡的一次次行动,从而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失败英雄"K之重构。然而,在《城堡》后17章中,K行动的力量为语言的力量所消弭。虽然K绝望地在永无休止的进攻中完成自身存在之抒写,却只留下那似飞鸿踏雪泥般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城堡》 对话 行动 女性 消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夫卡《城堡》的“对话模式”及其美学意蕴
6
作者 赵晓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3,共3页
对话的艰难和交流的隔绝,已成为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从外在表现来看,《城堡》中的对话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占的篇幅相当可观,二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实现了对于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颠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来讲,《城堡》中的对话使得... 对话的艰难和交流的隔绝,已成为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从外在表现来看,《城堡》中的对话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占的篇幅相当可观,二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实现了对于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颠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来讲,《城堡》中的对话使得小说的基本构架臃肿、繁琐,与传统小说中的对话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其复杂性和开放性,又使小说在内容上呈现出相互冲突、自我消解的特点。进而构成了贯穿小说全篇的"悖谬"的美学意境和无边界和无中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城堡》 “对话模式” 美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把锋利无比的柳叶刀——简论克朗宁的《城堡》
7
作者 杨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5,共6页
20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克朗宁的名著《城堡》像一把柳叶刀切开了英国社会现实的肌体,暴露出了这个肌体内的种种病灶:医学界的保守落后和陈规陋习,医务界的种种黑暗、腐败现象,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丑恶面貌。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 20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克朗宁的名著《城堡》像一把柳叶刀切开了英国社会现实的肌体,暴露出了这个肌体内的种种病灶:医学界的保守落后和陈规陋习,医务界的种种黑暗、腐败现象,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丑恶面貌。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曼逊这个走过了先是不满反抗、继而妥协沉沦、终于觉醒再生曲折历程的青年医生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朗宁 《城堡》 批判现实主义 曼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预言书的《城堡》
8
作者 吴晓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59,共2页
卡夫卡的《城堡》虽成书于20世纪初叶,但却是属于整个20世纪的书。今天看来,它也分明属于21世纪。它是人类阅读史上少有的一部历久弥新的书。每次翻开它,都会感到有令人无法捉摸的新的意蕴扑面而来。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部预言书... 卡夫卡的《城堡》虽成书于20世纪初叶,但却是属于整个20世纪的书。今天看来,它也分明属于21世纪。它是人类阅读史上少有的一部历久弥新的书。每次翻开它,都会感到有令人无法捉摸的新的意蕴扑面而来。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部预言书是毫不为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 预言 20世纪初叶 卡夫卡 阅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夫卡的神经特质及其《城堡》
9
作者 张海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尝试探索卡夫卡问题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和理念。摒弃全方位探索卡夫卡问题的可能,仅以“时间——发展”线索展开,解构卡夫卡问题的两个点,卡夫卡人格形成走向和卡夫卡神秘现象。文章力图...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尝试探索卡夫卡问题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和理念。摒弃全方位探索卡夫卡问题的可能,仅以“时间——发展”线索展开,解构卡夫卡问题的两个点,卡夫卡人格形成走向和卡夫卡神秘现象。文章力图在把握卡夫卡创作情绪与氛围中研究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城堡》,使卡夫卡问题分析研究简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神经特质 《城堡》 条件反射 小说 奥地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的尴尬——浅析卡夫卡《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形象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白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3-76,共4页
《城堡》是卡夫卡的巅峰之作 ,城堡的象征意义一直是文学界未解的谜。对《城堡》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的形象剖析有助于揭开《城堡》的重重迷雾。作为城堡聘来的土地测量员K ,为身份和工作与至高无上的城堡产生了冲撞 ,然而这种冲撞是徒劳... 《城堡》是卡夫卡的巅峰之作 ,城堡的象征意义一直是文学界未解的谜。对《城堡》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的形象剖析有助于揭开《城堡》的重重迷雾。作为城堡聘来的土地测量员K ,为身份和工作与至高无上的城堡产生了冲撞 ,然而这种冲撞是徒劳的 ,丝毫也不能撼动城堡的权威 ,遭到的只是孤独和蔑视。这是一个单独个体对强大而又荒谬的世界的抗争 ,而冲撞与抗争正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这也许是卡夫卡想要说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 现代文学研究 卡夫卡 人物形象 土地测量员K 《城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堡》:从小说到电影的文本互动
11
作者 赵琼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4-75,共2页
奥地利的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城堡》集合了神秘、奇幻的色彩特征,浓缩了一个没有具体时代背景的城堡,整部小说含有深刻的寓言意义。而继小说之后,电影对小说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创新,把小说的故事情节以电影的方式再现,导演极力遵循原... 奥地利的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城堡》集合了神秘、奇幻的色彩特征,浓缩了一个没有具体时代背景的城堡,整部小说含有深刻的寓言意义。而继小说之后,电影对小说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创新,把小说的故事情节以电影的方式再现,导演极力遵循原著小说的主体框架,并融合了其他艺术元素,创造了滑稽、荒诞的艺术视觉效果。本文通过对电影与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文本互动与空间互动,挖掘主人公崎岖的命运,展现人物原始的情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 小说 电影 视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虚的不确定性——《城堡》和《喜剧之王》的后现代性反思
12
作者 刘妍伟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9期41-42,共2页
K和尹天仇在靠近"城堡"的历程中,经历了他们"永不靠近"和"奋力靠近"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诠释着"不确定性"这个大家一直乐此不疲的话题。后现代主义者对于艺术表现可能性所做的反思,势必使它所... K和尹天仇在靠近"城堡"的历程中,经历了他们"永不靠近"和"奋力靠近"两种不同的人生体验,诠释着"不确定性"这个大家一直乐此不疲的话题。后现代主义者对于艺术表现可能性所做的反思,势必使它所关注并予以表现的对象更趋平民化,通俗化,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喜剧之王》 永不靠近 奋力靠近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生命之源,重塑日常诗意--《城堡之外》中的乡土叙事研究
13
作者 王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2,共6页
《城堡之外》通过展现四个家族几代人近百年间的悲欢离合,追溯了现代个体与故乡及历史之间切割不断的血脉关联。小说呈现出都市与乡村两种空间的对立,在都市人焦灼的精神状态与古罗村宁静神秘的栖居生活所形成的对照视域中钩沉历史,反... 《城堡之外》通过展现四个家族几代人近百年间的悲欢离合,追溯了现代个体与故乡及历史之间切割不断的血脉关联。小说呈现出都市与乡村两种空间的对立,在都市人焦灼的精神状态与古罗村宁静神秘的栖居生活所形成的对照视域中钩沉历史,反思“家园”与“栖居”的意义;又在时间维度中对话传统,通过勾连个人经验与家族记忆之间的关系,实现“归家”的状态。而小说对传统习俗的描写揭示了日常生活在工业化历史进程中被遮蔽的通俗诗意,为我们修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裂并重新抵达生活的真实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之外》 乡土叙事 “栖居”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后记
1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08,共2页
本期合“名家特稿”“中国文体学研究”“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专题专栏,刊文凡18篇。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其中之一便是“《红楼梦》未完”;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计划写三卷,但现在完整的只有第一卷,第二卷只... 本期合“名家特稿”“中国文体学研究”“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专题专栏,刊文凡18篇。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其中之一便是“《红楼梦》未完”;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计划写三卷,但现在完整的只有第一卷,第二卷只存一些残篇;卡夫卡的《城堡》没有结尾;老舍的《正红旗下》因自沉而未完成。看来未完成与经典并不矛盾,有时候恰因未完成而成为经典。本期“名家特稿”刊登的是德国哲学家柏若望(Johannes Brachtendorf)研究海德格尔的文章。哲学史上未完成的著作也不一而足,马克思的《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都未能最终完成,而未完成的原因也因人而异。海德格尔对《存在与时间》一书的中断引人遐想,虽然未完成的《存在与时间》一样成为经典。他在书中深刻追问了存在的意义,但随即也引发了他对此前先验的主体哲学思维的疑虑,从存在本身研究存在与从自我来关注存在,路径不一,结论自然也有绝大之差异。尽管海德格尔调整了思维方式,有意转向甚至超越自己,但从哲学史的发展来看,主体哲学本身就拥有自足的意义,这部被他有意搁置、未能完成的著作,却以另外一种思想经典存在下来。柏若望此文主要考量的是海德格尔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当然也结合了海德格尔的其他作品来作综合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与时间》 《城堡》 果戈里 《死魂灵》 卡夫卡 文体学研究 编后记 《自然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方·生态——《城堡之外》空间意象的多重表征
15
作者 唐小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城堡之外》聚焦于家族史的表述,作品呈现出多种解读路径。从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空间意象来看,这些空间意象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还呈现着地方性经验,同时也引发了生态反思。在作品的家族历史和时代叙事中,古罗村楸树坡城堡、辽阳沐家大... 《城堡之外》聚焦于家族史的表述,作品呈现出多种解读路径。从作品中大量出现的空间意象来看,这些空间意象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还呈现着地方性经验,同时也引发了生态反思。在作品的家族历史和时代叙事中,古罗村楸树坡城堡、辽阳沐家大院和枫城清水湾工业区分别见证了古罗村的起源、中国的近现代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在承载思乡之情和表现地方性经验方面,古罗村、麦家祠堂、罗水湖、辽阳、文庙等都为作品增添了地方风情;此外,作者在清水湾工业区破坏生态环境和古罗村村史馆保护传统文化的对比中展现出了对于生态话题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堡之外》 空间意象 历史回忆 地方性经验 生态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验的灵魂世界:残雪对卡夫卡的创造性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智芹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美国 卡夫卡 现代主义 残雪 文学评论 《美国》 长篇小说 《城堡》 《历程》 《思想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是土地测量员?
17
作者 曾艳兵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卡夫卡《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他的职业,或者说,他自称自己的职业是土地测量员。为什么卡夫卡让他笔下的主人公从事的是这样一种古老的职业?这位土地测量员并没有土地可以测量,他的身份是不确定的。正因为这种身份的不确定,他实质上... 卡夫卡《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他的职业,或者说,他自称自己的职业是土地测量员。为什么卡夫卡让他笔下的主人公从事的是这样一种古老的职业?这位土地测量员并没有土地可以测量,他的身份是不确定的。正因为这种身份的不确定,他实质上是存在的勘探者。他探讨存在的根由、价值和意义,因此,卡夫卡成为存在主义作家的先驱。阿甘本认为,K.的名字来源于一种古老的土地测量工具,土地测量员就是设定界限和打破界限,这种界限不仅是土地的界限,也是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我的界限。人的存在也是永远处在定界与破界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城堡》 K. 土地测量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住了吗?——卡夫卡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艳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卡夫卡其人其作,揭示了“怪才”卡夫卡“一切都被卡住了”的奥妙。文章指出,“卡”的方面代表着西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经济等强大势力,“被卡的”却是千千万万弱小的个人,只有揭示出被卡的处境,才有可能解脱。当然,揭... 本文通过分析卡夫卡其人其作,揭示了“怪才”卡夫卡“一切都被卡住了”的奥妙。文章指出,“卡”的方面代表着西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经济等强大势力,“被卡的”却是千千万万弱小的个人,只有揭示出被卡的处境,才有可能解脱。当然,揭示并不等于解脱本身。这便是人们既要重视卡夫卡创作的意义,而又不能寄望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尼采 甲虫 表现主义 《变形记》 《城堡》 作家 犹太教 芝诺 福楼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击破心中冰海的利斧──浅谈卡夫卡的心理和创作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红钧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37-41,共5页
击破心中冰海的利斧──浅谈卡夫卡的心理和创作董红钧卡夫卡的作品比较晦涩难懂,那些扑塑迷离的象征和比喻,那些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那些似真似假的人和事常常使人难以捉摸。许多评论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击破心中冰海的利斧──浅谈卡夫卡的心理和创作董红钧卡夫卡的作品比较晦涩难懂,那些扑塑迷离的象征和比喻,那些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那些似真似假的人和事常常使人难以捉摸。许多评论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我觉得要了解卡夫卡的作品,首先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主人公 《城堡》 《变形记》 内心感受 压抑感 冰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乡村医生》 《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旦诗中的守夜人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元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7,共7页
关键词 抒情主体 穆旦 守夜人 卡夫卡 防空洞 《北游》 守夜老人 戴望舒 土地测量 《城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