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然后对月合成和年合成的长时间序列LST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LST的分布及其反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LST约在7月达到最高,约在1月为最低。自2000-2016年福建省的LST呈周期性变化(似于正弦曲线)。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LST空间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西低东高、南暖北冷。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地区的LST明显高于山区农村地区。LST分布可能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分析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福建省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科学合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效果较好的LST时间序列数据集。展开更多
文摘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地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实现从工具操作训练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转型成为关键议题。本文基于Kolb体验式学习循环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对Esri Academy的“Get to Know GIS”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发现其通过“四阶双环结构”形成独特的学习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与技术迁移能力。据此,本文提出我国中学GIS教育的优化路径:开发“问题链—工具链—故事链”三链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数字手—地理眼—人文心”三维评价框架,形成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深度互嵌模式。本文以期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提供可操作的路径。
文摘陆地表面温度(LST)是全球和区域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关键参数,维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交换平衡。本文基于GIS/RS技术,结合MODIS 8 d LST遥感数据产品(MOD11A2),利用分裂窗算法,通过月合成和年合成构建出福建省2000-2016年长时序地表温度数据集。然后对月合成和年合成的长时间序列LST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了LST的分布及其反演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LST约在7月达到最高,约在1月为最低。自2000-2016年福建省的LST呈周期性变化(似于正弦曲线)。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LST空间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西低东高、南暖北冷。随着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发展,沿海城市地区的LST明显高于山区农村地区。LST分布可能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分析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福建省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农作物科学合理区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终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效果较好的LST时间序列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