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对话和狂欢颠覆现实世界——读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坚 杨仁敬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9,共4页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对话和狂欢化两方面对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在路上》是一部复调小说,对话和狂欢化是其主要艺术表达手法,这两种手法有利于作品"垮掉"主题的表达,同时作品也借此颠覆了传统...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从对话和狂欢化两方面对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在路上》是一部复调小说,对话和狂欢化是其主要艺术表达手法,这两种手法有利于作品"垮掉"主题的表达,同时作品也借此颠覆了传统独白型小说模式,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狂欢化 颠覆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与爱的分离——浅析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性主题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杰 黄静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性的书写是"垮掉派"文学的重要主题和特征。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垮掉的一代"颠覆战后美国社会极端道德主义的反映,同时也是"垮掉的一代"的真实生活写照。从更深层面看,性还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 性的书写是"垮掉派"文学的重要主题和特征。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垮掉的一代"颠覆战后美国社会极端道德主义的反映,同时也是"垮掉的一代"的真实生活写照。从更深层面看,性还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追求相关。在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的两个主要人物迪恩和萨尔身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性与爱的分离。性,作为一种身体的狂欢,使他们摇摆于本能的发泄和精神的向往这两极之间,揭示了"垮掉的一代"思想深处的深刻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人性深处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鲁亚克 《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 被引量:27
3
作者 肖明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展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最全面地表现了垮掉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最深刻地探索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的弱点,可以说是垮掉派运动发展的"启示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一代 精神探索 杰克·凯鲁亚克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电影《在路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宗菊 胡亚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4-26,共3页
沃尔特·塞勒斯2012年执导的电影《在路上》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于1957年,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影片主要讲述了"我"(萨尔·帕拉代斯)同狂... 沃尔特·塞勒斯2012年执导的电影《在路上》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于1957年,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和"圣经"。影片主要讲述了"我"(萨尔·帕拉代斯)同狂热的垮掉分子迪安·莫里亚蒂以及其他朋友的西部旅行,表达了"垮掉的一代"对自由和本真的追求。影片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疯狂、混乱的生活状态,还展现了美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笔者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迪安 莫里亚蒂 小说出版 凯鲁亚克 塞勒斯 同名小说 美国著名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垮掉一代”文学与爵士乐的交互——以凯鲁亚克《在路上》为个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对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代表。对"垮掉的一代"作家而言,同为亚文化的波普爵士乐不仅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更是他们创... 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对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代表。对"垮掉的一代"作家而言,同为亚文化的波普爵士乐不仅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更是他们创作的基础。本文以"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为个案,详细探讨了"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在语言和主题上与波普爵士乐的交互,借以说明,"垮掉的一代"和波普爵士乐这两个产生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亚文化现象都是以叛逆和追问自我为主题的,两者在本质和精神追求上具有同一性,在创作上互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的一代“ 爵士乐 亚文化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奥尼索斯的化身——对《在路上》主要人物迪恩的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借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形象对《在路上》中的迪恩进行解读。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描绘了酒神和日神两种精神,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其内涵是摧毁和创造。《在路上》中的迪恩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在迪恩身上表现出的"... 借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形象对《在路上》中的迪恩进行解读。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描绘了酒神和日神两种精神,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其内涵是摧毁和创造。《在路上》中的迪恩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在迪恩身上表现出的"疯狂"和"纯粹",本质上是以身体的狂欢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制度和观念发起的强有力挑战,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激情和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恩 《在路上》 酒神精神 疯狂 纯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在路上》论影像的自发式美学
7
作者 吴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2,共2页
本文通过对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影片《在路上》与杰克·凯鲁亚克原著文本的对照,分析"垮掉一代"所倡导的"自发式写作"风格与电影影像以及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个人化纪实摄影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由&q... 本文通过对沃尔特·塞勒斯执导的影片《在路上》与杰克·凯鲁亚克原著文本的对照,分析"垮掉一代"所倡导的"自发式写作"风格与电影影像以及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个人化纪实摄影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由"自发式写作"进一步探讨"自发式"创作在美学上的特征规律,并对其在视觉表现上的最佳形式进行比较与总结。同时也从另一侧面探究个人化视角的纪实摄影风格,其拍摄意图的存在及其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 垮掉一代 自发式写作 美学 纪实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在路上》看BG的迷失与救赎
8
作者 宿哲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6-48,共3页
萨特在《热内传》有如此表述:作为存在者,我们的存在永远是个问题。的确,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群,都自然而然被赋予了"标签式"的特征。诚如20世纪的小说里,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而凯... 萨特在《热内传》有如此表述:作为存在者,我们的存在永远是个问题。的确,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群,都自然而然被赋予了"标签式"的特征。诚如20世纪的小说里,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而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当仁不让地成为BG(垮掉的一代)的思想解放的"圣经"。本文将重点剖析电影《在路上》中男女主人公所表现的青春迷失与在逼仄的内心环境中完成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青春迷失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在《在路上》不同译本中的体现
9
作者 蒋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Z期95-96,共2页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外国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被翻译成中文。本文对《在路上》的不同翻译版本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翻...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外国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被翻译成中文。本文对《在路上》的不同翻译版本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在路上》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丰富与思想的贫困─—兼析《在路上》和《寻找英雄》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洲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5期18-24,53,共8页
对传视工具的无限崇拜和迷信,使许多电视人往往舍弃思想,热衷于追逐方法、形式、技巧的翻新。这种工具理性作用下非理性化创作倾向和情绪,便导致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状况:技术的丰富和思想的贫困形成鲜明的对照,电视传播中手段运用上... 对传视工具的无限崇拜和迷信,使许多电视人往往舍弃思想,热衷于追逐方法、形式、技巧的翻新。这种工具理性作用下非理性化创作倾向和情绪,便导致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状况:技术的丰富和思想的贫困形成鲜明的对照,电视传播中手段运用上的非理性化倾向,对大众心理和世俗化思潮的迎合,哲理性、历史性思考的欠缺,文化观念的欠缺和民族思维传统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本文对这种状况的分析仅仅局限于电视新闻、电视新闻专题领域。因为电视文艺还有本身的一些特殊情况,不容易放在一起讲清楚。虽然文艺节日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一些,如一些综艺节目中热衷于对名人的追逐,其实就是思想贫困的表现。上述状况既是电视思维特性本身带来的束缚,也与人们对思想和方法内在关系的认识尚存模糊有关,其实,任何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都是人们思想、观念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猛烈喷发。本文对走出这种状况提出了几点想法。关于本文,有以下几点说明:一、本文中所引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概念和观点。二、本文所指称的电视范畴,基本上局限于电视新闻、专题领域内,而无暇顾及电视文艺方面。三、在分析、例证中,主要是以中央台《焦点访谈》一周年特别节目《在路上》和《东方时空》特别节目《寻找英雄》为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 工具理性 法兰克福学派 电视工作者 非理性化 电视批评 文化观念 电视手段 电视界 电视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路上
11
作者 桑陌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1期1-1,共1页
仿佛就在一瞬间,新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记忆里熟悉的街道,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街上的行人多了,购物的队伍长了,小贩们开始叫卖火红的鞭炮和对联,孩子们打闹着穿梭在楼前屋后,苍白了一个冬天的世界... 仿佛就在一瞬间,新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记忆里熟悉的街道,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街上的行人多了,购物的队伍长了,小贩们开始叫卖火红的鞭炮和对联,孩子们打闹着穿梭在楼前屋后,苍白了一个冬天的世界突然间变得鲜活、喧嚣起来。这突如其来的躁动,让人禁不住感慨:新的一年开始了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 散文 文学 桑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路上
12
作者 姚瑶 《农电管理》 2011年第6期62-62,共1页
《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战后五十年代,狄安及其女友玛丽、凯米尔等美国青年放弃优越的资产阶级家庭及社会地位,放弃对富裕、安稳生活的追求,在没有目标、没有终点的漫长道路上磨损青春,挥霍激情,... 《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战后五十年代,狄安及其女友玛丽、凯米尔等美国青年放弃优越的资产阶级家庭及社会地位,放弃对富裕、安稳生活的追求,在没有目标、没有终点的漫长道路上磨损青春,挥霍激情,消磨生命,找寻另外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 美国 作家 杰克·凯鲁亚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利·米勒与杰克·凯鲁亚克小说创作比较
13
作者 田俊武 廖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8-82,42,共6页
亨利·米勒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北回归线》是他最有影响的杰作。在这部小说中,米勒通过写自己的迷惘、不幸、卑鄙、猥琐来释放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憎恨和反叛。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派之王,他根据自己的亲... 亨利·米勒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北回归线》是他最有影响的杰作。在这部小说中,米勒通过写自己的迷惘、不幸、卑鄙、猥琐来释放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憎恨和反叛。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派之王,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代表作《在路上》真实地描写了"垮掉的一代"美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被誉为垮掉派的"圣经"。这两位作家虽在年代上相差了半个世纪,但就其作品尤其是《北回归线》与《在路上》而言,无论在主题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本文拟就《北回归线》与《在路上》的异同探讨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叛 自传体小说 自动写作 自发性写作 亨利·米勒 凯鲁亚克 《北回归线》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杰克·凯鲁亚克“垮掉”思想的外向超越与内向超悟
14
作者 张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垮掉的一代"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东方佛教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垮掉"思想影响颇大。凯鲁亚克有"垮掉之王"的称号,所写的两部小说《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东方佛教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垮掉"思想影响颇大。凯鲁亚克有"垮掉之王"的称号,所写的两部小说《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为"垮掉"精神的代表著作。这两部小说在精神内核有所不同,《在路上》通过对两位主人公不同命运的对比阐述了追求自由的同时依然要坚持责任的道理,其主旨是责任,是一个外向的超越;而后者讲述的是贾菲与雷蒙如何依循生命直觉去亲证世界的美丽和宁静的故事,是内向的反思。前者是西方式的责任,后者是东方式的宁静,东西方思想的矛盾性也体现在凯鲁亚克的思想经历上,这种矛盾决定了他的思想追寻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鲁亚克 “垮掉的一代” 禅宗 《在路上》 《达摩流浪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文学写作:反讽——关于一种态度与立场的写作
15
作者 阎连科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5期14-19,共6页
1995年前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使美国"黑色幽默"的文学大船登陆中国,与此同时,还有索尔·贝娄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尼格的《冠军早餐》,加之这一时期同船登陆的"垮掉的一代"中... 1995年前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使美国"黑色幽默"的文学大船登陆中国,与此同时,还有索尔·贝娄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尼格的《冠军早餐》,加之这一时期同船登陆的"垮掉的一代"中克鲁亚克的《在路上》,金斯堡的《嚎叫》与《祈祷》,还有作为黄色小说出现的《洛丽塔》和《北回归线》等,使得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正襟危坐、英雄主义、君子相貌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伟光正"、"高大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军早餐 约瑟夫·海勒 《洛丽塔》 文学写作 “黑色幽默” “垮掉的一代” 万有引力之虹 金斯堡 索尔·贝娄 《在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中的成长——解读电影《壁花少年》
16
作者 郭云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6-68,共3页
"壁花"的本义是"桂竹香(属的植物)",是一种香味馥郁、雅致的花,花朵的颜色有黄色、桔红色和棕色等。桂竹香这种草本植物生命力很强,可以生活在旧墙面、岩石层或矿井面上,所以又得名wallf lower,人们用"壁花小... "壁花"的本义是"桂竹香(属的植物)",是一种香味馥郁、雅致的花,花朵的颜色有黄色、桔红色和棕色等。桂竹香这种草本植物生命力很强,可以生活在旧墙面、岩石层或矿井面上,所以又得名wallf lower,人们用"壁花小姐"来指代在舞会中因性格腼腆、缺少自信而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的害羞女孩。久而久之,"壁花"不仅仅指代害羞女孩,变得男女都适用,泛指在社交场合因羞涩或受人冷落而不参加某一活动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竹香 查理 岩石层 社交场合 帕特里克 边缘人 美国小说 《在路上》 镜头语言 呼啸而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嚎叫》:反叛性的文本与实验性的影像
17
作者 刘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3,共3页
以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和威廉·巴勒斯为核心成员的“垮掉的一代”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影响显然不仅局限于文学创作,在文化、艺术、政治等领域都有他们的身影。“垮掉的一代”与影视艺术之间也存在... 以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和威廉·巴勒斯为核心成员的“垮掉的一代”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影响显然不仅局限于文学创作,在文化、艺术、政治等领域都有他们的身影。“垮掉的一代”与影视艺术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959年上映的根据金斯伯格、凯鲁亚克等创作的诗歌改编、并由他们出演的《拔雏菊》开始,至今与“垮掉的一代”相关的电影作品已有20部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掉的一代” 金斯伯格 凯鲁亚克 反叛性 电影作品 摩洛克 影视艺术 《在路上》 文学创作 大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流浪─—知识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态之一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丁帆 齐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77-80,85,共5页
永远的流浪─—知识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态之一丁帆,齐红流浪:一种古老而又现实的心态体验新时期一位女性主义诗人伊蕾在她的诗歌《流浪的恒星》里面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诗:“我在被囚中到处流浪/我在流浪中到处被囚,”这几乎成为知识女... 永远的流浪─—知识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态之一丁帆,齐红流浪:一种古老而又现实的心态体验新时期一位女性主义诗人伊蕾在她的诗歌《流浪的恒星》里面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诗:“我在被囚中到处流浪/我在流浪中到处被囚,”这几乎成为知识女性所固有的生存处境和基本心态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女性形象 新写实小说 《在路上》 疲惫感 丁玲 新时期 “家” 爱情 张洁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真儿童小说的艺术特色
19
作者 秦兆基 毛乐耕 《高校教育管理》 1982年第1期46-51,共6页
儿童小说是刘真创作中的第一块基石.研究刘真的文学创作道路,对这一部分作品决不能忽视.刘真的儿童小说,就象是一股“长长的流水”.从艺术上看,它“欢腾跳跃,哗哗有声”,弹奏着感情深挚,风格旷达的抒情乐章.(一)刘真的儿童小说,主要写... 儿童小说是刘真创作中的第一块基石.研究刘真的文学创作道路,对这一部分作品决不能忽视.刘真的儿童小说,就象是一股“长长的流水”.从艺术上看,它“欢腾跳跃,哗哗有声”,弹奏着感情深挚,风格旷达的抒情乐章.(一)刘真的儿童小说,主要写的是战争题材和反特题材.在处理这些题材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小说 作家 艺术特色 心灵历程 命运 作品 写人 《在路上》 题材 生活气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赏黑色电影
20
作者 沈晓夫 《电影评介》 2002年第6期52-53,共2页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终身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选择汽车、选择CD机、选择健康……选择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买第一间房子、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分期付款的三件头西装,星期天傻乎乎收...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终身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选择汽车、选择CD机、选择健康……选择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买第一间房子、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分期付款的三件头西装,星期天傻乎乎收看无聊电视、边看边吃零食、选择苟延残喘、选择在老人院尿床、在像你一样的狗男女们面前丢脸、选择将来、选择生命…… 我为什么要这样?! 所以,我选择不选择生命,我选择其他东西,理由? 理由就是没有理由!   ——选自《猜火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 价值观 无所事事者 《在路上》 理想信念 音乐 黑色影片 江苏省淮安市 金融危机 唾沫飞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