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的战略抉择——读《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1
作者 辛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有效耕地面积 杨继瑞 拆迁补偿标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解决我国土地问题的重要环节——评《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2
作者 林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杨继瑞 耕地面积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市土地开发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527-11528,共2页
以淮安市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正面效应为主的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客观必然性,同时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理论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耦合性分析——评《城市住房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
4
作者 刘振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5-I0005,共1页
城市土地作为房地产开发中的基础资源,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而房地产经济的繁荣又对土地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耦合性,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房... 城市土地作为房地产开发中的基础资源,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而房地产经济的繁荣又对土地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耦合性,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房地产市场 耦合性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 房地产开发 理论与实践 房地产经济发展 住房发展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雪梅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目...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目前我国城市土地整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整理的作用与功能和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整理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枞阳县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戴锡花 吴志龙 《农技服务》 2009年第5期164-165,167,共3页
以枞阳县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工程的实践为例,介绍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实施的背景、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具体做法。针对土地整理项目法人制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从设计变更、工期控制、土地权属调整、筹融资渠道等方面进... 以枞阳县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工程的实践为例,介绍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实施的背景、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具体做法。针对土地整理项目法人制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从设计变更、工期控制、土地权属调整、筹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了项目管理的理论创新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对执行合同、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结算、工程措施等有关实践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项目法人责任制 建设管理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农业理论的综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证 被引量:22
7
作者 边振兴 王秋兵 +4 位作者 于淼 董秀茹 孙福军 韩春兰 钱凤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从景观农业基本理论出发,运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由单一农田土地整理规划扩展到涵盖农田、水系、林地和村庄的区域性综合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实证表明,综合了农田系统、水网系统和人居系统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融... 从景观农业基本理论出发,运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由单一农田土地整理规划扩展到涵盖农田、水系、林地和村庄的区域性综合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实证表明,综合了农田系统、水网系统和人居系统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融合了区域内的景观基质、斑块和廊道等要素,保证农业景观单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为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区域农业景观系统奠定规划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景观农业理论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论和实践探讨 被引量:28
8
作者 黄凌翔 陈学会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作为一种手段,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事实上早已进行,而作为观点或理论的提出,是在2004年。但这一措施是否可行,当前的土地政策是否有效,目前尚无定论。丁伯根法则与蒙代尔法则、地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为土地政策成为宏观调控... 作为一种手段,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事实上早已进行,而作为观点或理论的提出,是在2004年。但这一措施是否可行,当前的土地政策是否有效,目前尚无定论。丁伯根法则与蒙代尔法则、地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为土地政策成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三大理论基础。由于我国目前存在土地收益分配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土地规划难以落实、土地政策缺乏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配合等问题,使得现行土地政策还未能足够承担这一重任。从协调土地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手段、完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完善土地供应计划、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构建与实践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茜宇 刘挺 张占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基于土地发展权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并以武汉市谦森岛典型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构建和实践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和交易过程,该过程中土地发展权的价值... 基于土地发展权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并以武汉市谦森岛典型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构建和实践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和交易过程,该过程中土地发展权的价值体现为"建设用地出让价格-(农用地征收价格+开发成本)";(2)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产生的利益经过了政府和村集体之间、集体和农户之间、农户内部之间的3次分配;(3)现状分配存在土地发展权接收区和发送区衔接方式需多样化、建新区村民需参与土地发展权价值分配、农户之间分配需合理化的优化空间;(4)未来分配可通过设定土地发展权系数、建立挂钩指标交易平台、配置村民标准发展面积、设置土地发展权分配费的政策设计进行优化。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有利于理顺项目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显化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为利益分配优化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利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转移理论 优化设计 谦森岛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农户福利测度——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蕾 江黎 彭培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章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构建了土地整理农户福利指标,对土地整理前后农户福利变化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福利水平土地整理后较整理前略有所提高,其中,从功能指标看,除耕地质量、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心理... 文章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构建了土地整理农户福利指标,对土地整理前后农户福利变化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福利水平土地整理后较整理前略有所提高,其中,从功能指标看,除耕地质量、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和心理状态指标有不同程度恶化,其他指标包括人均收入、纯收入、田间道路生产路配套完善、耕地灌溉保障、农业景观、农用地流转空间均有所提高,农业景观指标提升最明显,但土地整理对农户福利总的提升贡献不明显。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应从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提升施工质量,细化土地权属调整工作和增加农户参与程度等方面提升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户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 土地整理 农产福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阶段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韩桐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40,共4页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阶段分析王克强刘红梅韩桐魁农村土地市场是农村市场中生产要素市场的核心,已成为我国农村市场建设的“瓶颈”。农村改革总的趋势是市场化,其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中,...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阶段分析王克强刘红梅韩桐魁农村土地市场是农村市场中生产要素市场的核心,已成为我国农村市场建设的“瓶颈”。农村改革总的趋势是市场化,其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中,土地市场远落后于劳动力市场、资金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市场 阶段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 实践理论 土地使用权 土地所有权 土地价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偿使用 绝对地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逻辑进路与当代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兴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逻辑进路,紧密地契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政策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逻辑进路,紧密地契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政策法规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完全合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中国化的演进逻辑,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拓展农民土地权益实现途径、加快土地流转必然是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 中国化 逻辑进路 当代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近代美国“TOD”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涛 陈天 《南方建筑》 2005年第5期86-8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美国的“TOD”理论及其实践创作,对“TOD”的发展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TOD”理论倡导在区域层面上整合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系统,这样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私人汽车的出行,抑制城市的无序蔓... 本文通过分析近代美国的“TOD”理论及其实践创作,对“TOD”的发展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TOD”理论倡导在区域层面上整合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系统,这样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私人汽车的出行,抑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我国人口多,能源与土地资源相对匮乏,而目前城市化,机动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只有利用“TOD”发展模式,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TOD”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TOD 理论与实践 协调发展 美国 近代 公共交通系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策略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文政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9,34,共3页
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当前,应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完善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社... 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当前,应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完善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理论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城市规划对发展房地产业的龙头作用——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启林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第1期50-54,共5页
我国房地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城市面临高速城市化的压力。二者同步出现,极易形成城市房地产供需总量失衡。城市规划必须提供城市中近期房屋建筑总量规划,以便从总量平衡上,引导房地产走向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之路,作者建议一般城市年均... 我国房地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城市面临高速城市化的压力。二者同步出现,极易形成城市房地产供需总量失衡。城市规划必须提供城市中近期房屋建筑总量规划,以便从总量平衡上,引导房地产走向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之路,作者建议一般城市年均开发土地量应控制在3—5Km^2以下,出让土地量尚应略低于开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业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规划 容积率 实践研究 结构理论 龙头作用 房地产开发商 地产商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海元著《“土地换保障”:扩大推动发展民众基础的政策选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评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学英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108-112,共5页
2012年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卢海元教授(以下敬语全略)的新作《“土地换保障”:扩大推动发展民众基础的政策选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土地换保障”》)一书,令关注、参与或身在征地工作其中的政府... 2012年2月,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卢海元教授(以下敬语全略)的新作《“土地换保障”:扩大推动发展民众基础的政策选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土地换保障”》)一书,令关注、参与或身在征地工作其中的政府、学者、被征地农民耳目一新。笔者多年来关注农民工等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曾因工作关系与卢海元这位儒雅的学者型官员有过两次谋面,也一直在以学者的身份憧憬着这样一种自由王国的科学研究境界: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改善民生,影响政府的决策,还能将多年工作的精髓集结出版成书,真是一种莫大的人生享受。而这种境界,正是目前卢海元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场景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社会保障 理论与实践 土地换保障 征地工作 民众基础 政策 学者型官员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视域解析与实践策略
17
作者 李文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1-214,共4页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从法学和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可行性,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应坚持的原则,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配套体系。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理论视域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作者 刘胤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3期25-27,10,共4页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命系统(动、植、微生物)和环境系统(光、热、土、水、植物等)共同组成,并通过两者之间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系统是在人参与下,由植物、土壤...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命系统(动、植、微生物)和环境系统(光、热、土、水、植物等)共同组成,并通过两者之间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系统是在人参与下,由植物、土壤为核心与其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既存在着养分循环,又依靠外来能量发展,通过各要素间共同作用、相互依存,遵循共生原理,土地类型是土地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瞬时阶段”,每个土地类型占据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处于一定相对的稳定状态,即处于一定的“生态位”,至于土地生态系统究竟包括哪些要素和方面,可根据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建造。 在对土地类型进行生态设计时,除遵循上述原理以外,还应遵循土地功能最优、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建立一个既生产更多物质财富,又使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人工控制的理想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设计 生态功能 土地类型 人工生态 生态系统 理论与实践 土地系统 地段 土地生态类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效益突出,整理理论与整理实践并重——《徽州文书》出版再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朝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7,共3页
徽州文书整理成果的持续出版,以刘伯山教授为代表的徽州文书整理工作与后续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历史真实,对于研究和辨清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自宋代以来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多维真实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徽州文书》 整理理论 整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框架思考(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一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启林 《现代城市研究》 1997年第6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实践研究 结构理论 总体框架 21世纪 利用空间 民族文化 民族特色 西方文化 物质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