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述赵季平《国风》的电子管风琴改编与演奏分析
1
作者 达恩涟 《黄河之声》 2024年第21期96-99,共4页
电子管风琴作为一种电子乐器,最早由日本公司研制并获得了欧美等国家的青睐,形成了专业教育体系。如今,电子管风琴在中国十分盛行,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电子乐器,能够模仿真实乐器的声音,通过编配、创作,演奏出交响化的效果。赵季平... 电子管风琴作为一种电子乐器,最早由日本公司研制并获得了欧美等国家的青睐,形成了专业教育体系。如今,电子管风琴在中国十分盛行,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电子乐器,能够模仿真实乐器的声音,通过编配、创作,演奏出交响化的效果。赵季平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的作品大多为电影配乐,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赵季平于2019年完成创造了《风雅颂之交响》,本文选取交响曲第五乐章《国风》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改编使其能够在电子管风琴进行演奏。本文一方面围绕赵季平本人及《国风》作品音乐展开分析,另一方面从电子管风琴《国风》的改编及演奏方面来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季平 《国风》 电子管风琴 改编与演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的《国风》“民歌说”与“非民歌说”之争 被引量:3
2
作者 檀作文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
源出于“风诗里巷歌谣说”的“《国风》民歌说”,在20世纪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民国时期,是由于当时的主流学者胡适等人的大力倡导;1949年之后,则得益于渗透于各人文社会学科的阶级分析方法论的风行。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风》非民... 源出于“风诗里巷歌谣说”的“《国风》民歌说”,在20世纪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民国时期,是由于当时的主流学者胡适等人的大力倡导;1949年之后,则得益于渗透于各人文社会学科的阶级分析方法论的风行。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风》非民歌说”渐占上风,该派学人更为注重《诗经》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多从文本自身所涉及的称谓、器物,以及作品所体现的精神风貌等方面入手,来考订《国风》作者的身份。伴随“《国风》民歌说”主导地位的破除,《雅》《颂》诗的文化价值也日益受到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诗经 《国风》民歌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国风》原为十二《国风》考论
3
作者 尹荣方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3期118-124,共7页
《诗经》是明堂乐舞,也是周代雅乐的组成部分。明堂乐舞演绎天地开辟、历法创制,与月令政治结合,是上古礼乐的载体。作为在明堂堂下演奏的"四方(夷)之乐",十五《国风》应为十二《国风》。十二原是所谓的"天数",与... 《诗经》是明堂乐舞,也是周代雅乐的组成部分。明堂乐舞演绎天地开辟、历法创制,与月令政治结合,是上古礼乐的载体。作为在明堂堂下演奏的"四方(夷)之乐",十五《国风》应为十二《国风》。十二原是所谓的"天数",与明堂的十二室(象征天数)相对应,说明音律、乐舞与方位、时节相对应。为了对应天数、四时,指涉四方而选择的《国风》中的十二国,体现了殷末周初的分野观念。汉代《齐诗》作者从"天道论"角度对《诗经》所作的阐述反映了乐律与天道、历法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十二《国风》 天道 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熹对《国风》爱情诗的注释及其对道学的宣扬
4
作者 谭承耕 《中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1期66-72,共7页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不但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建立了新的道学体系,而且注释了《诗经》、《楚辞》,在有关古代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朱熹对《诗经·国风》爱情诗的注释,更有特色,他不但开辟了注释《诗经》的...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不但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建立了新的道学体系,而且注释了《诗经》、《楚辞》,在有关古代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朱熹对《诗经·国风》爱情诗的注释,更有特色,他不但开辟了注释《诗经》的新途径,而且还利用这块园地,宣扬了他的历史观、伦理观,宣扬了道学,为封建政教服务。 一 在《诗经》这部古代诗歌总集里,特别是它的《国风》中,有许多优美的爱情诗。这些诗绝大部份是率真大胆的爱情表白,表现了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无疑这是对封建礼教的直接挑战。但汉唐儒生(包括毛亨、郑玄、孔颖达)在传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南》 爱情诗 文王 《召南》 道学 《国风》 《关雎》 后妃之德 《诗集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风》与人的审美观念
5
作者 陈绍炎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1期13-16,23,共5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典籍真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如扬雄所言,“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如韩愈所说,“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古老的文字记载,虽然自有其思想文化史的价值,但不能唤起人们对它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国风》 审美观念 郑风 君子偕老 卫风 浑浑 硕人 思想文化史 皮裘 素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风》新解四首带画
6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国风》中此诗旧以桃天表时令为兴也。近闯闻一多及戴淮清对此诗之研究,谓桃天乃比女子,其说甚新颖。惟所以拟殊不伦类。今案华当比女子面庞,实比胸部,叶则喻其妆饰也。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一日与立群谈此,为书出。
关键词 《国风》 郭沫若 闻一多 女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国风》中恋爱婚姻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7
作者 徐送迎 《北方论丛》 1988年第4期66-70,共5页
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国风》百六十篇,是其精华所在,大部分属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值和我们属目的是,其中几乎有半数的作品着墨于女性,
关键词 《国风》 《诗经》 恋爱婚姻 文学史 诗歌总集 口头创作 劳动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8
《语言教育》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国风》 葛覃 TRULY LIVES 师氏 LEAVE GRASS 于中 乐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9
《语言教育》 1994年第1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国风》 王姬 ALERT DAUGHTER young MARRIAGE PRINCESS 如玉 THECA FIS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0
《语言教育》 1994年第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国风》 乐只 怀人 福履 basket 玄黄 马疥 HORSE 南有 WEAL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1
《语言教育》 1994年第9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国风》 退食自公 COMES 公退 DINNER 素丝 无牙 submit teeth 室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2
《语言教育》 1994年第8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国风》 勿翁 rites VALLEY 季女 stayed 南涧 BRE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3
《语言教育》 1994年第10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国风》 殷其雷 庶士 顷筐 HUSBAND 求我 PEACE F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4
《语言教育》 1994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国风》 TIGER 薄言 中林 STORE 于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5
《语言教育》 1994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国风》 宜其室家 之子于归 桃之夭夭 STANDS 灼灼其华 DR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6
《语言教育》 1994年第7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国风》 薄言 夙夜在公 GRASS 用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7
《语言教育》 1994年第6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国风》 之子于归 振公 公族 居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译《国风》
18
《语言教育》 1994年第1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国风》 夙夜在公 STARS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国风》民歌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检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立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38-43,共6页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本文补证"《国风》民歌说"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民歌 采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国风》女性“好色”观探析
20
作者 胡远远 郭立鑫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8-42,共5页
《诗经·国风》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据此,《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以女性为《诗经》的原创主体。基于女性在《国风》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国风》考察我国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相关问题。《论语·子罕》篇:"吾未见好... 《诗经·国风》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据此,《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以女性为《诗经》的原创主体。基于女性在《国风》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国风》考察我国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相关问题。《论语·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容貌之美的诱惑甚于德性之美的焦虑。《国风》作为女性创作且大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集,突出体现了女性的"好色"观。具体包括:清晰的"性别"及角色意识、以形貌之外形美和德性之内在美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以真挚的情感为精神内核、因礼教约束而形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征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女性“好色”观 “情” “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