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文月刊》与西南联大文学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宇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西南联大文学教育的成功与其国文教学的课程体系密切相关,在这一课程体系下,西南联大重视传统学术和文学的教育,同时也重视写作的实践与学习,各系的学生都由此受惠。而西南联大课程体系的背后是其鲜明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他... 西南联大文学教育的成功与其国文教学的课程体系密切相关,在这一课程体系下,西南联大重视传统学术和文学的教育,同时也重视写作的实践与学习,各系的学生都由此受惠。而西南联大课程体系的背后是其鲜明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他们创办的刊物《国文月刊》中。《国文月刊》的教学理念体现为三点,即一方面注重国文能力的普及与提高,一方面注重文学史的介绍与研究,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写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文学教育 课程体系 《国文月刊》 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文月刊》办刊始末
2
作者 陈金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一《国文月刊》的创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文化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敌手。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迁... 一《国文月刊》的创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文化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敌手。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文月刊》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 北京大学 办刊 抗日战争 文化力量 南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文与国学
3
作者 陈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共1页
1941年。语言学家罗莘田先生在他题为《中国人与中国文》的讲演中开篇说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凡属一国的国民对于他本国固有的语言文字必须有最低限度的修养... 1941年。语言学家罗莘田先生在他题为《中国人与中国文》的讲演中开篇说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凡属一国的国民对于他本国固有的语言文字必须有最低限度的修养.否则就不配作为这一国的国民。”(《国文月刊》第12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文月刊》 民族文化 国学 语言文字 语言学家 最低限度 中国人 国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全集需注重对作品原貌的呈现——以《沈从文全集》收录的《短篇小说》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宗刚 李国聪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6,127,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的钩沉和校勘工作取得显赫成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全集也相继出版。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些全集所收录的作品与原始版本相去甚远,且并未在文中加以必要的说明,《沈从文全集》所收录的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的钩沉和校勘工作取得显赫成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全集也相继出版。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有些全集所收录的作品与原始版本相去甚远,且并未在文中加以必要的说明,《沈从文全集》所收录的演讲稿《短篇小说》便是一个典型的个案。笔者认为,全集的编校不仅要对原始版本有着清晰的呈现,而且对后来的修订版本也应予以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历史现场,在文学史书写中展示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短篇小说》 《沈从文全集》 《国文月刊》 历史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蛰存评论鲁迅小说《明天》一事的文献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0-67,共8页
施蛰存的《鲁迅的(明天)》一文于1940年6月发表于《国文月刊》的创刊号,引起了一些论争和反响,次年7月施蛰存又写就《关于(明天)》一文予以回应。关于施蛰存的各种选本罕见收录两文,施蛰存晚年倒是对此事多有提及,除信函、谈话... 施蛰存的《鲁迅的(明天)》一文于1940年6月发表于《国文月刊》的创刊号,引起了一些论争和反响,次年7月施蛰存又写就《关于(明天)》一文予以回应。关于施蛰存的各种选本罕见收录两文,施蛰存晚年倒是对此事多有提及,除信函、谈话外,与此有关或专门的撰文就有四次,还谋求将旧文重新发表。不乏研究者已注意到此事。不过对于此事的全面文献钩沉尚付阙如,已发现的文献的蔸集、校勘等工作亦未臻完美,一些细节也有待细致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施蛰存 文献 《明天》 评论 《国文月刊》 1940年 创刊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教学与中国现代“诗的新批评”之展开——以朱自清和一个杂志及一个副刊为中心
6
作者 陈越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3,共7页
中国现代"诗的新批评"的展开与文学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拟以"诗的新批评"的代表人物朱自清的批评思想,以及他所参与编辑的杂志《国文月刊》和《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副刊为中心,在对朱自清注重... 中国现代"诗的新批评"的展开与文学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拟以"诗的新批评"的代表人物朱自清的批评思想,以及他所参与编辑的杂志《国文月刊》和《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副刊为中心,在对朱自清注重分析的批评观念之基本内涵做出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他的新批评的核心,亦即他的批评思想在文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这两个杂志和副刊在推进"诗的新批评"方面的特点,以期揭示中国现代"诗的新批评"的发展形态及其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学 诗的新批评 朱自清 《国文月刊》 《新生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7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共1页
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文》发表于《国文月刊》第12期(1942年)上。1948年,在74期里,有位作者这样写道:“我在今春曾为某书局编选一部乡村师范国文,曾经选采罗常培教授《中国人与中国文》的一节,讲国人对于国文固有的长处的认识和... 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文》发表于《国文月刊》第12期(1942年)上。1948年,在74期里,有位作者这样写道:“我在今春曾为某书局编选一部乡村师范国文,曾经选采罗常培教授《中国人与中国文》的一节,讲国人对于国文固有的长处的认识和学习要点……这是一篇何等平正通达的国文教学的指引文,足为编选中学国文教材的适时的参考。”读了如下摘录,你可有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中国人 国文教学 学习要点 国文教材 罗常培 编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8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共1页
1940年6月创刊的《国文月刊》前两期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朱自清的《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和《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下面摘录的并非关于"中学生的国文程度"的论述,而是"国文训练"里的若干重要问题的指点,如"中... 1940年6月创刊的《国文月刊》前两期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朱自清的《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和《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下面摘录的并非关于"中学生的国文程度"的论述,而是"国文训练"里的若干重要问题的指点,如"中学生需要充分的练习","教师的讲解一向在国文训练里占着重要的部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中学生 学生需要 朱自清 训练 文章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9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共1页
张存拙的《中学国文教材的改进和社会本位文化》是1948年版《国文月刊》第74期的首篇。通读全文,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国文教材因科目的特性,有着传统思想的固蔽部分,也有应变的凌乱现象,指的是哪些?所谓“国文科固有的机能”... 张存拙的《中学国文教材的改进和社会本位文化》是1948年版《国文月刊》第74期的首篇。通读全文,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国文教材因科目的特性,有着传统思想的固蔽部分,也有应变的凌乱现象,指的是哪些?所谓“国文科固有的机能”和“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学国文是‘启导学生思想感情之钥”’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国文教材 本位文化 传统思想 思想感情 中学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10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共1页
李广田《中学国文的道路》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言,论中学国文教师的地位和责任;第二章论中学国文程度低落的情形;第三章《中学国文程度低落的原因及其补救办法》(《国文月刊》第28、29、30期合刊);第四章论中学国文教材应以... 李广田《中学国文的道路》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言,论中学国文教师的地位和责任;第二章论中学国文程度低落的情形;第三章《中学国文程度低落的原因及其补救办法》(《国文月刊》第28、29、30期合刊);第四章论中学国文教材应以文艺性的语体文为主(第31、32期);第五章论中学国文教材中的学术文(第33期);第六章《中学国文教材中的应用文》(第34期);第七章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国文教材 中学 李广田 语体文 文艺性 应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11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共1页
《国文月刊》第8期(1941)、第13期(1942)刊登了余冠英先生的《信与达》《说雅》二文,余冠英先生说:“严又陵先生论翻译,提到‘信’‘达’‘雅’三大要务。这现成的三个字,如今来作为写作文章的标准,似乎是很适用的……”何谓... 《国文月刊》第8期(1941)、第13期(1942)刊登了余冠英先生的《信与达》《说雅》二文,余冠英先生说:“严又陵先生论翻译,提到‘信’‘达’‘雅’三大要务。这现成的三个字,如今来作为写作文章的标准,似乎是很适用的……”何谓“信”?何谓“达”?“信”与“达”是什么关系?请读读下面的摘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余冠英 “信” “达” 文章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12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共1页
1946年12月13日,在北京大学蔡孑民先生纪念馆召开“中国语文诵读座谈会”,许多全国知名的学术界专家出席。这份珍贵的座谈纪录保存在《国文月刊》第53期(1947年)里。其后傅庚生、李长之两位也发表了宝贵的意见。现主要围绕“白话文... 1946年12月13日,在北京大学蔡孑民先生纪念馆召开“中国语文诵读座谈会”,许多全国知名的学术界专家出席。这份珍贵的座谈纪录保存在《国文月刊》第53期(1947年)里。其后傅庚生、李长之两位也发表了宝贵的意见。现主要围绕“白话文的朗读”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中国语文 北京大学 座谈会 纪念馆 学术界 李长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13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共1页
1948年10月出版的《国文月刊》发表了《湖南省立七中国文科会议报告》,简明地介绍了国文教学经验,包括阅读教学的“讲解”和作文教学的“批改”。本期拟先摘录前者。作者认为: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会议报告 教学经验 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 湖南省 批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14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共1页
《国文月刊》1940年6月创刊于桂林,始由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办,为当时国内仅有的指导国文教学和研究的定期刊物,先后由浦江清、余冠英主编。抗战胜利后由开明书店接办,先后由夏丐尊、叶圣陶、郭绍虞、朱自清、周予同、黎... 《国文月刊》1940年6月创刊于桂林,始由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办,为当时国内仅有的指导国文教学和研究的定期刊物,先后由浦江清、余冠英主编。抗战胜利后由开明书店接办,先后由夏丐尊、叶圣陶、郭绍虞、朱自清、周予同、黎锦熙、吕叔湘、王伯祥任编委。至1949年8月,共出版82期,对40年代的国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国文月刊》 西南联合大学 国文教学 抗战胜利后 师范学院 开明书店 4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故知新
15
作者 饶杰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共1页
1938年,黎锦熙任教西安临时大学时,对中等学校的讲读教学和各级学校的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改革方案。1947年,他参加了《国文月刊》的编辑工作,就将修订后的这两个方案发表在第51、52期上,方案以纲要的形式全面表述了对语文教学的... 1938年,黎锦熙任教西安临时大学时,对中等学校的讲读教学和各级学校的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改革方案。1947年,他参加了《国文月刊》的编辑工作,就将修订后的这两个方案发表在第51、52期上,方案以纲要的形式全面表述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文中,黎氏强调“宜以纵横统筹的眼光”来审视语文教学改革是颇有见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故知新 语文教学改革 《国文月刊》 中等学校 作文教学 讲读教学 编辑工作 黎锦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