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逻辑、任务与路径
1
作者 梁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此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以“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的逻辑展开,集概念勾连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的自主逻辑、法治实践的治理逻辑于一体,本质上是制度之治、中国之治。当前正分...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此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以“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的逻辑展开,集概念勾连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的自主逻辑、法治实践的治理逻辑于一体,本质上是制度之治、中国之治。当前正分为“两步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时代任务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坚定基石,实现路径包括将牢固坚持和切实落实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以推进和深化制度创新确保治理资源供给,以制度执行为关键提升治理效能,在发扬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合作共治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国家治理 全面依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法治思维,进一步完善体育治理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宏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不应“缺少”中国体育现代化这一环节,而中国体育现代化同样需要法治作为保障,为此,推动体育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将体育法治建设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思维 全面依法治 全面深化改革 体育治理体系 《决定》 体育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思维 被引量:18
3
作者 齐卫平 姜裕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将法治思维引入国家治理领域,法治的价值理念、规则体系、运行机制也随之渗透到国家治理过程中,尤其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必将对国家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将法治思维引入国家治理领域,法治的价值理念、规则体系、运行机制也随之渗透到国家治理过程中,尤其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必将对国家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是互相促进的过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灵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法治化的发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存在着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转型时期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各种制度迟滞和政党的适应性变革能力弱化等现象,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宪法和法律权威不足、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克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困境,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以法治的方式解决治理中的问题和构建多元共治体系,使法治思维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法治思维 法治 法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通过党内法治推进党内治理——兼论党内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联 被引量:60
4
作者 肖金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2,共9页
进一步完善党内立法(规)体制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科学立法(规),严格执法(规),推动党内法规实施并保证党内法规实效,全党守法(规),增强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将党内行为纳入法规轨道,全面构建党内法治体系,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 进一步完善党内立法(规)体制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科学立法(规),严格执法(规),推动党内法规实施并保证党内法规实效,全党守法(规),增强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将党内行为纳入法规轨道,全面构建党内法治体系,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规范党内权力和保障党员权利,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与水平,推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为此,我们必须构建并完善党内法治体系。要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基础,构建完整统一的党内法治体系;要以党内执规体制改革为先导,完善党内执法(规)和法规实施体系;要以促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守法为重点,建立全党守法(规)与法治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内法治 党内治理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解读 被引量:39
5
作者 卓泽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共12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有力保障。法治体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杠杆。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有力保障。法治体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杠杆。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就必须实现国家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因为法治是国家的法律之治、现代之治、有效之治、稳定之治、长久之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及其路径 被引量:16
6
作者 宋才发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3,共9页
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要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提供相匹配的法治保障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构成。一旦离开“法治化”这个评判尺度和衡量标准,不管是... 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要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提供相匹配的法治保障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构成。一旦离开“法治化”这个评判尺度和衡量标准,不管是国家“治理体系”还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都是毫无意义的空谈。新时代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法治建设与德治建设相结合,凸显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责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水平,深化国家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国家监察督察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现代化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路径 治理能力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体系建设 被引量:4
7
作者 岳嵩 邱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9-213,共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分别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表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同构性,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分别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表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同构性,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框架下推进法治体系建设,应循着"行政—社会—立法—司法"这一主线,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的优化、"社会精神"的培养、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及司法机制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法治体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涛 范明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2-24,共3页
推进国家治理改革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现代国家治理是与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相结合的,这种复杂性又与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结构相吻合。推进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领域... 推进国家治理改革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现代国家治理是与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相结合的,这种复杂性又与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结构相吻合。推进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型,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重要议题。尤其在社会急剧转型以及经济步入新常态形势下,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利益结构日益分化,迫切要求推进治理改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开启了法治建设新篇章。笔者认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法治化建设同步发展,尤其是善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不断增强现代国家法治性治理能力,从而化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转型 现代化目标 法治化建设 转型路径 社会结构 社会矛盾 现代化建设 时代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可园 齐卫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50,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原因在于,政党执政方式法治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 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原因在于,政党执政方式法治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三个方面: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的束缚,党特殊的发展历史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要从三个层面提升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文化现代化,构建新型政治文化,跨越历史遗留之难题;加快实现政党角色转型,破解"路径依赖"困局;要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塑造依法执政主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执政方式 执政方式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法和善治:法治视域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蔡文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8,共5页
法治国家和国家治理具有共生性、同构性与统一性,"良法"与"善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在价值上,法治价值孕育和涵养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在制度上,法治体系培植和型构国家治理体系;在过程中,法治能力... 法治国家和国家治理具有共生性、同构性与统一性,"良法"与"善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在价值上,法治价值孕育和涵养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在制度上,法治体系培植和型构国家治理体系;在过程中,法治能力培育和塑造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在效能上,法治建设的成效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法治价值导引法治体系,法治体系规制法治过程,法治过程建构法治国家,最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体系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谈娅 代金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4,共6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土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法治中国建设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近现代治理模式、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和当下中国治理问...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土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法治中国建设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近现代治理模式、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和当下中国治理问题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把法治中国建设放到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来思考,通过提高对中国法治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凝聚社会共识和培育公认的法治理念、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培养公民精神等五个方面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法治中国建设 社会组织 公民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法治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甜甜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重要性,其次分析了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再次阐明了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最后阐述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探索,希望以上探讨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创新措施 文化兴盛 乡村治理模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繁荣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敬波 王方玉 +1 位作者 吴欢 徐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6年全国两会上,上述党的... 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6年全国两会上,上述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有鉴于此,《暨南学报》编辑部组织"法治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专题征文,诚邀国内外学者撰写论文并从中择优选出四篇予以刊登,涉及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主题之下的四个领域。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敬波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基于2013—2015年法治政府评估的数据分析》中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法治建设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各级政府法治水平层次不一的情况。为解决地方政府缺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动力和压力,应通过建立政府—社会的双向反馈机制、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度、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等路径来推进新时期地方政府法治建设。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王方玉副教授在《国家立法与社会行为的转变》中认为,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立法必须与社会行为尽量协调,稳健导引社会行为的转变,以期最终符合法治目标。该文基于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对国家立法与目的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为和传统行为四类社会行为可能产生的冲突及协调路径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在法治社会中,国家立法应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主体的需要;政府也应积极普法,塑造社会主体理性的法律人格;国家在立法后还要能做到准确、及时地实施法律,如此才能有效地改变社会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吴欢在《"互联网+"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行性进路》认为"互联网+"时代已经降临。当"互联网+"的创新性理念、元素、结构和基础成为国家层面战略行动和社会主流生活方式时,法治政府的观念、原则、制度和行动必然被迫或主动发生革命性转变。以"互联网+"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行性进路包括:拥抱互联网思维,创新法治政府理念;直面互联网时代,拓展法治政府内涵;顺应互联网特征,转变政府监管环节;借助互联网技术,革新政府履职手段;防范互联网风险,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尊重互联网精神,厚植法治人文底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徐健博士在《司法建议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具体作用》认为司法建议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制度,带有明显的司法能动主义色彩,司法机关可通过司法建议权对行政权予以指导、监督,体现司法权制约行政权的理念。但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对法制规范的理解及把握离不开专业性、指导性的建议。可以说,司法建议对法治政府建设的作用既有宏观理论支撑,也有微观上的实践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司法建议可以缓和传统监督的尖锐矛盾,进一步促进政府自身法治思维及能力建设,与法治政府建设所要求的外化制度及内化理念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中国 政府评估 国家治理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团结、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建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社会团结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基础之上,社会人格吸收个人人格;现代社会的有机团结建立在分工与交换互惠的基础上,个人人格保持独立。机械团结社会的控制方式是国家一元化的统治或管理,有机团结社... 社会团结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基础之上,社会人格吸收个人人格;现代社会的有机团结建立在分工与交换互惠的基础上,个人人格保持独立。机械团结社会的控制方式是国家一元化的统治或管理,有机团结社会控制的方式是以国家和社会二元分立与合作为基础的多主体治理。现代国家治理立基于有机团结的社会,其最佳治理状态是善治。善治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法治,因为法治具有提供治理合法性、行为指引、社会公正和防止人的任意性等的特有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团结 法治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务员管理法治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梅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公务员管理究竟是依据国家法律,还是依据党内法规;党内法规是否在公务员管理方面具有国家法律的效力,这都是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与厘清的新问题。由此不得不令人思考在中国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完善和规范公务员管理制度这一重... 公务员管理究竟是依据国家法律,还是依据党内法规;党内法规是否在公务员管理方面具有国家法律的效力,这都是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与厘清的新问题。由此不得不令人思考在中国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完善和规范公务员管理制度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公务员 公务员管理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动力与法治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两条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彼此促进的主线,即改革的进路和法治的路径,这两条主线的共同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两条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彼此促进的主线,即改革的进路和法治的路径,这两条主线的共同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完善和发展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同步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与法治现代化紧密相关。制度是现代化的基础,法律是制度的根本,必须协调好改革与法治,完善法律创制,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改革 法治 法律创制 法律体系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思维”视阈下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余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共9页
粮食安全不仅事关我国14亿人的口粮,更是战略资源领域全局安全、系统安全的集中反映,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五种思维”方式视阈下,建议从五个方面来推进新时代... 粮食安全不仅事关我国14亿人的口粮,更是战略资源领域全局安全、系统安全的集中反映,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五种思维”方式视阈下,建议从五个方面来推进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坚定“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战略定位,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创新方略,强化粮食安全源头治理;把握“从田间到餐桌”的辩证关系,强化粮食安全系统治理;秉持“于法有据、依法有序”的法治理念,强化粮食安全依法治理;增强坚守红线的底线意识,强化粮食安全综合治理。由此,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种思维 国家粮食安全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7
18
作者 包心鉴 《党政研究》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的背景下,身处大转型大变革的中国,国家的政治安全面临一系列极其严峻的挑战,推进我国政治安全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走出政治安全治理困境,化解政治安全治理危机的战略抉择。加快...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的背景下,身处大转型大变革的中国,国家的政治安全面临一系列极其严峻的挑战,推进我国政治安全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走出政治安全治理困境,化解政治安全治理危机的战略抉择。加快中国法治建设既是健全和完善政治安全治理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政治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战略突破口。法治中国的建设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保障。为此,《党政研究》杂志社以《中国政治安全与法治建设》为题,组织了一些著名的政治学专家围绕此题进行笔谈,专家们对中国国家政治安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专家们的中肯建议,对于目前国家政治安全的维护和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国家治理 民主与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 法治中国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法治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洋 莫桑梓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最好形式,它贯穿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运行、民主政治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都需要法治。推进国家治理...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最好形式,它贯穿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运行、民主政治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都需要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法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安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0,共6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和要达致的善治目标,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和超越,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使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协商民主和依法治国。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语境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有制度安排... 国家治理现代化诠释了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和要达致的善治目标,体现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和超越,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使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协商民主和依法治国。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语境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有制度安排,推动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朝着民主、良序的方向发展;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协商民主、依法治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协商民主与依法治国统一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协商民主 法治 价值取向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