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国法治社会根基的可贵探求——评《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
冯向辉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
2
|
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逻辑 |
郭艳君
宋雨勃
|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俄罗斯的市民社会诉求与“法治国家”定位 |
马长山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
4
|
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 |
郁建兴
吕明再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7
|
|
|
5
|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以法治为修辞改变思维方式 |
陈金钊
宋保振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4
|
|
|
6
|
政治传播视野: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国家理念析论——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理论基点 |
荆学民
李彦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
7
|
新市民社会背景下的国家与社会治理——对基于市民社会的国家理论的考察 |
张康之
张乾友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
8
|
根本法、市民法、公民法和社会法——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中的法体系初探 |
吕世伦
任岳鹏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
9
|
空心社会、隐形社会、市民社会与行政国家——中国农村扶贫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解读 |
许源源
陈书弈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1
|
|
|
10
|
城市、市民社会与近代国家的产生 |
张康之
张乾友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
11
|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 |
史际春
陈岳琴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63
|
|
|
12
|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基本路径 |
常健
饶常林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13
|
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法治的内在逻辑 |
孙天承
秦国荣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14
|
市民社会? 法团主义?——海外中国学关于改革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 |
刘安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8
|
|
|
15
|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研究 |
韩立新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3
|
|
|
16
|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 |
郭树理
|
《学术界》
|
2000 |
43
|
|
|
17
|
市民社会理论:法学现代化及法治研究的新视角 |
马长山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
18
|
市民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元素与取向 |
陈建
姚润皋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19
|
究竟是“社会国家化”还是“国家社会化”?——从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看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
白立强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
20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笔谈之七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
莫于川
|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