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书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四种变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海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6-157,共12页
《四书章句集注》既有常例,又有变例。如果说“程子曰”是常例,那它有四种变例:一是见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两例“子程子曰”,既具有等值《读论语孟子法》的“读法”含义,更具有独尊二程理学的“道统”含义;二是见于《大学章句... 《四书章句集注》既有常例,又有变例。如果说“程子曰”是常例,那它有四种变例:一是见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两例“子程子曰”,既具有等值《读论语孟子法》的“读法”含义,更具有独尊二程理学的“道统”含义;二是见于《大学章句》的一例“程子云”,意在表明存疑地采借程子之言;三是见于《论语集注》的三例“程子曰〇程子曰”,以〇为标识,试图将句解、章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注文区别开来;四是见于《孟子集注》的两例“程子又曰”,旨在提示前文由两人之言组成,其中一位必是程子。从《四书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这四种变例看,体例问题是朱子四书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章句集注》 程子曰 常例 变例 朱子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书类”的设立与流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著录为线索
2
作者 张晚霞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q...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系列著作,标志着我国经学史上"四书"名称的确立和"四书学"体系的形成.随着"四书学"著作的日趋繁盛,基于实际需要,《文渊阁书目》创设了新的图书门类"四书类",集中著录该类典籍.此后,明清官私目录大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四书类"及其相关类目,并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四书类"成为传统分类体系中"经部"的重要类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古代书目类目增省的"文献保证"原则以及"与知识发展相同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善本《四书章句集注》问题多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德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四书章句集注》 善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 铁琴铜剑楼 图书馆藏 50年代 宋刊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四书集注》通行清代之原因及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9,共5页
清代虽以"汉学"著称于后世,然而有关四书的研究却始终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大宗,汉魏古注一直没能占据文化界的主流。除了外因科举制度外,更自有其内在的因素。朱注较之汉魏古注有三大优点:一是在义理上适应了后期封建社... 清代虽以"汉学"著称于后世,然而有关四书的研究却始终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大宗,汉魏古注一直没能占据文化界的主流。除了外因科举制度外,更自有其内在的因素。朱注较之汉魏古注有三大优点:一是在义理上适应了后期封建社会的需要;二是在审文义上远轶古注,训诂考据亦大体正确;三是简明。可见朱注之通行,符合学术的自然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汉魏古注的"精华"大都在朱注中继续焕发着活力。从纯理论上看,一部书的诠释空间限制了其注本之间的差异。宋儒与清儒的起跑线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差距,朱学王学在义理上的分歧所占四书五经章句之比例亦微乎其微。只有达成这种认识,我们才可能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清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依然通行的原因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清代 汉学宋学 注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科考程式“兼用古注疏”考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春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4,共9页
元仁宗皇庆年间恢复科举,规定《四书》依据朱子之《四书章句集注》,《诗》《书》《易》三经"兼用古注疏",《礼记》"用古注疏"。这一规定,有其特殊的学术渊源及学术缘由,与唐、宋、明、清皆有不同。其重要意义在于,&... 元仁宗皇庆年间恢复科举,规定《四书》依据朱子之《四书章句集注》,《诗》《书》《易》三经"兼用古注疏",《礼记》"用古注疏"。这一规定,有其特殊的学术渊源及学术缘由,与唐、宋、明、清皆有不同。其重要意义在于,"兼用古注疏"可以使"治经者不敢妄牵己意而必有据依","使治经者必守家法,以求至当之归"。此一规定,一定程度上表明程朱理学的地位在元代尚不及明清那样稳固,也因此保证了元代学术"犹有研究古义之功"的宝贵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科举 古注疏 朱子 《四书章句集注》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